五蕴 构成身心的五个要素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种法的积聚,它们是构成人的身心的基本要素,也是痛苦的重要来源。

三个世间

三个世间的概念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提出的,智者大师认为,大千世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叫做三个世间,即器世间、有情世间、五蕴世间。器世间即物质世界,有情世间即众生自身,五蕴世间即有情的感觉或意识。

具体来说,器世间就是由植物和无生命的器物构成的世间,我们所居住的房屋、众生所依存的山河大地、所谓食物来源的各类植物等都属于器世间;有情世间就是由有情众生构成的世间,包括六道众生和佛、菩萨、缘觉、声闻等四圣;五蕴世间就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构成的世间。

五蕴

佛教把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类,合称为三科。五蕴是构成一切众生的身心的基本要素,五蕴观可以消除把心法执为实有的错误观念;十二处包括六根和六境,是从人的感觉器官和知觉的方面考察万有一切法,用以消除把色身执为实有的错误观念;十二处加上六识,就形成了十八界。

五蕴又叫做五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等五种法的积聚,四大构成了器世间,而五蕴构成了人的身心。

狭义的色是指颜色,而五蕴中的色指的是物质,是我们所说的一切物质的总称,其实地、水、火、风四大也属于色的范畴。此外,色还包括五根(眼、耳、鼻、舌、身)和五境(色、声、香、味、触)。受是人类的感官(五根)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受有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是人心主动的思维活动,分为三善想和三恶想,是造作意业的根源。行是身、口、意的造作,是能招来现世果报的过去所造之业。识是心识最根本的活动,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值得注意的是末那识,它被四个根本烦恼跟随着,是产生我执的根源;阿赖耶识又称藏识,是在六道轮回中始终不变的一识。

佛教的世界观

相对于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佛教对世界认识显然更为深远。世界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有着重重不同的层次。世人常说的宇宙人生就是器世间和有情世间的合称。

五蕴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