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圈 十二缘起——环环相扣的因果

十二缘起又名十二因缘或十二有支,指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支。

在六道轮回图的第四圈中,画有十二个场景,每个场景描述了一个小故事,所表达的是佛教的基础理论之一——十二缘起。十二缘起的理论是佛教中最早形成的理论之一,也是佛教的基础性理论。十二缘起的关系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六道轮回图中的十二缘起

无明:“无明”就是愚痴,对佛法不了解,对世间的真相也弄不明白。六道轮回图中的无明用一个执杖而行的盲人来表示,由于无明而产生了行。

行:“行”是过去所造并对现在产生业报的业,包括身业、语业和意业。图中表现为一个陶匠在做陶罐,各种陶罐象征着各种不同的业。

识:“识”就是心识,佛教认为人有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过去的业力就存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伴随着有情在六道中轮回。六道轮回图用一只猴子代表不受调伏的心识。

名色:人的心识活动就缘起了名色。“名色”是五蕴的统称,名是受、想、行、识四蕴,色就是色蕴。在六道轮回图中,由两个人分别代表名和色。

六入:五蕴和合,得到的结果是六入。“六入”又称内六入,也就是六根,即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维器官及其能力)。与内六入相对的是外六入,又称六境或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它们是六根所能感觉的六种境界。六入是人所具有的特征,所以六道轮回图常用人表示六入;六入是人的感觉器官,但还要依靠外界的六境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有时也用开着几扇窗的房子表示。

触:人的六根所具有的能力是六识,当六根通过六识和外界的六境发生作用时,就产生了各种感觉,这是一种精神现象,在十二缘起中被称为“触”。例如眼根具有的视觉能力叫做眼识,它能和六境中的色发生作用,产生视的感觉,这就是六入缘起触的过程。六道轮回图用一对男女表示触。

受:有了触之后,带来的是受。“受”就是人的感官与外境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按照主观感觉的不同,受可以分为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受在六道轮回图中表现为一个人眼睛中了箭,显然这是一种苦受。

爱:受有苦有乐,这使人对某些感觉产生偏爱和执著,这就是由受而引起“爱”的过程。爱是贪欲的直接来源,人们都喜爱某些东西,如名声、地位、财富等,这都是爱的表现,如果对此处理不当,它就会转化为贪欲。六道轮回图常用一对热恋中的年轻人或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来表示爱。

取:由受生爱,众生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爱,就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得到它,从而有了“取”。取在六道轮回图中表现为一个人或猴子在采摘果实。

有:取其实就是贪欲的一种表现形式,正是它导致众生无法出离六道,所以取就是再入轮回的种子,它的结果是“有”,即具有了进入下一次轮回的业因。六道轮回图将有表现为一个孕妇。

生:既然种下了再入轮回的种子,那么它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引起“生”的业报。不同的有情其出生方式不尽相同,总而言之有四种,即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人道众生出生的方式是胎生。生在六道轮回图中表现为一对夫妻,或一个正在分娩的女人。

老死:六道众生的寿命有长有短,某些畜生道的有情寿命很短,而天道和地狱道的有情寿命就很长,但无论在哪一道,有情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所以六道众生都逃脱不了“老死”的命运,这也是人生中的一大苦。六道轮回图中的坟墓表现的正是老死的场面。

十二缘起以无明为首,这说明无明是轮回的总源头,所以在修行时务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佛法,从而消除无明,从源头上消灭轮回。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又作十二有支、十二缘起,指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支。这十二缘起是有情众生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十二个环节一环套一环,共同构成了生命流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