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家第十四

魏文侯选相

魏文侯是一个贤明的国君。他遵从圣贤之道,对待贤人非常恭敬,曾跟随孔子的弟子子夏学习经书。他对待贤人段干木如同上宾,每次经过段干木的住处,都要用手扶着车的栏杆,对段干木的房屋行注目礼,表示敬佩之情。秦国曾经有攻打魏国的打算,有人劝诫秦国国君说:“魏国国君非常敬重贤能的人,魏国百姓都称赞他的仁厚,魏国君臣同心协力,不是轻易就能够攻打的,您还是不要对他有什么企图了。”由此,魏文侯得到了诸侯的赞誉。他任命贤能的西门豹为邺郡郡守,把魏国最难管辖的邺郡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百姓生活安宁,国力日益强盛。

魏文侯没有满足现有的成就,仍然求贤若渴。一天,他询问李克说:“您曾经教导我说:‘家庭贫穷了就需要贤惠的妻子来料理,国家不安定了就需要贤能的宰相来治理。’现在我就要安排宰相了,目前有魏成子和翟璜两个人选符合条件,您看任命谁最为合适呢?”李克回答说:“据我所知,身份卑贱的人不应该替身份尊贵的人谋划事情,关系疏远的人不应该替关系亲近的人谋划事情。您问的问题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所以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魏文侯再三地要求李克发表意见。李克无法推辞,于是说“:其实选用谁做宰相并不难。您对此感到困难是因为您平时不注意考察的缘故。您品评一位大臣,可以观察他平时都和什么人亲近;观察他富有的时候和哪些人结交;观察他身居高位的时候向您推举哪些人;观察他不得志的时候不做哪些事情;观察他贫困的时候不要哪些东西,通过观察这五点就完全可以决定选用谁担任宰相了,还有什么必要询问我呢!” 魏文侯听到之后恍然大悟,他如释重负地说:“先生您回家去吧,我已经决定任命谁做宰相了。”

与魏文侯结束谈话,李克急忙出宫。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来到翟璜的家里。翟璜知道魏文侯召见李克商议选择宰相的事情,询问李克结果,李克告诉他魏文侯已经决定选用魏成子做宰相了。翟璜听到以后,气得脸色都变了。他质问李克说:“凭你对我的了解,你说说,我哪一点比不上魏成子?国君一直为邺郡难于治理而担忧,我向他推荐了西门豹,把邺郡治理得非常好;国君准备攻打中山国,我向他推荐了乐羊,一举灭掉了中山国;国君找不到镇守中山国的合适人选,我向他推荐了你,结果你把中山国治理得非常安定;国君的儿子没有合适的老师,我向他推荐了屈侯鲋,国君非常满意。我为国家做了这么多好事,为什么你不向国君推荐我而去推荐魏成子呢?”李克说:“您向国君推荐我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结党营私,让我在国君面前夸奖你,以便升官发财吗?君主认为宰相只能在你和魏成子之间挑选,并征求我的意见,我向君主提出了5点考察大臣的原则。君主听完之后,稍加思考就决定任命魏成子为宰相了。再说,您怎么能够和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虽然享有非常丰厚的俸禄,但是他把其中的9/10都用在了别人的身上,只把剩下的1/10用在自己和家人的身上。他还从东方聘请来了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3个贤人,让他们作为君主的老师,而不是让他们做魏国的臣子占据重要职位。而您所推荐的那5个人现在都成为魏国的大臣,个个手握重权,可见您推举他们有私人目的。就凭这一点您就不能和魏成子相比啊!”

翟璜听完李克的话,思考了一会,觉得非常有道理。此时,他不仅不再怨恨李克没有推荐自己,反而加深了对李克的尊敬。他向李克拜了两拜,诚恳地说:“我是一个非常浅薄的人,缺乏真知灼见,说话很不得当,希望您能够原谅我,从现在开始,我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希望您能及时为我指正。我希望终生做您的学生。”魏成子担任了魏国的宰相,他果然不负众望,把魏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哀王受欺

魏哀王八年(公元前311年),魏国军队进攻卫国,占领了两座城池。卫国国君非常害怕,却又想不出让魏国撤军的办法。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大夫如耳来见卫国国君,他说:“我有办法让魏国撤军,还能够让魏国免除成陵君的职务,您能给我个机会,让我去做吗?”卫国国君激动地说:“先生您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些的话,卫国愿意世世代代侍奉您。”

如耳接受了卫国国君的使命后,马上去魏国拜见成陵君,说:“以前魏国攻打赵国的时候,准备把赵国分成两个部分。最后赵国并没有灭亡,那是因为赵国和魏国为了共同抵抗强大的秦国而结盟,魏国看在赵国是盟国的情面上没有灭掉它。现在魏国马上就要灭掉卫国了,卫国没办法,决定依附秦国,以此来请求秦国的帮助,来保存自己。您与其让秦国发兵来解救卫国,还不如直接饶恕卫国,这样的话,卫国还会感激魏国的恩德。”成陵君认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打算按照他说的去做。

如耳又去拜见魏哀王说:“我曾经觐见过卫国国君。卫国是周王室的分支,它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财宝非常多。现在卫国已经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但还是没有把财宝进献给您,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灭不灭掉卫国不是国君您说了算,即使进献财宝贿赂魏国,也不一定要献给您,而是献给他们认为能够决定卫国命运的人。据我推测,最先向您建议饶恕卫国的人,一定就是接受了卫国贿赂的人。”魏哀王对如耳的话半信半疑。这时候,成陵君前来觐见,要求魏哀王饶恕卫国。魏哀王当真认定成陵君收受了卫国的贿赂,但又感觉他饶恕卫国的建议很有道理,所以命令魏军撤退,同时也罢免了成陵君的职位,并且终身不再和他见面。

魏哀王九年(公元前310年),魏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魏国国相田需去世,当时,张仪、魏章都在魏国,除二人外,有能力出任国相的还有犀首、薛公等人。楚国害怕张仪、犀首或薛公担任魏国国相,因为如果这些贤臣当权的话,魏国就会强大起来,对楚国就是一种威胁。楚国国相昭鱼召见苏代说“:田需死了,我担心张仪、犀首和薛公3个人中的一个人做魏国的国相,您看我应该怎样阻止呢。”苏代询问说:“那么谁做魏国的宰相对您有利呢?”昭鱼说:“我希望魏国太子来做国相。”苏代说:“那好吧,我请求出使魏国,说服魏王,一定让魏国太子来做国相。”昭鱼不太相信苏代能够做到这点,就询问他具体的方法。为了说服他,苏代让昭鱼假扮魏哀王,自己则向他进行游说。苏代假装对魏哀王说:“我是刚刚从楚国来拜见您的,楚国的国相昭鱼听到田需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担忧,他担心张仪、犀首和薛公3人里面要有一个人做魏国国相。我劝解他说:‘魏哀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肯定不会让张仪做国相,如果张仪做了国相的话,一定会偏向于他以前效力过的秦国,这对魏国来说是一种损害;犀首如果做了国相的话,就会偏向他于以前效力过的韩国,这也对魏国不利;薛公要是做了国相的话,则会偏向于他以前效力过的齐国,这样都会损害魏国的利益。大王您这么贤明,一定不会这样去做的。’这时候魏哀王就会问我谁最适合做国相。我将要回答他说:‘还是让太子做国相最为合适。因为太子亲自做国相的话,那3个人都会以为太子不会长期做下去,因为太子将来要做国君。这3个人为了能做国相,就会尽力辅佐您,会说服他们曾经效力过的国家来侍奉魏国。魏国本来就十分强大,再得到另外3个强国的帮助,一定会更加强大的。' ”昭鱼听了苏代的计划之后,非常满意,放心大胆地派遣他去魏国见魏哀王。

苏代见了魏哀王,把对昭鱼所说的话原封不动地又对魏哀王说了一遍。魏哀王果然上当,没有任命张仪等贤能的大臣为国相。后来,魏国在和秦国的对抗中一直都处于下风。魏哀王在位23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昭王继承了君位。

昏庸的安釐王

魏昭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安釐王继承了君位。他即位的前两年内,秦国就发动军队攻占了魏国的4座城池,并且围攻了魏国的都城大梁,当时,韩国已经派兵前来援救,但魏国却把温邑割让给秦国讲和。魏安釐王三年(公元前274年),秦军又攻占了魏国的4座城池,杀死了4万多魏国将士。又过了一年,秦军打败魏国、韩国和赵国的联军,杀死了15万人,魏国大将芒卯被迫逃跑,魏国已经十分危急。这时候,魏国大将段干子请求安釐王把南阳割让给秦国,以此请求和解。苏代进谏魏安釐王说:“秦国攻打魏国是为了得到魏国的土地,段干子建议魏国割地讲和是为了暂时缓解魏国的危急,借此来升高官职。如今国君您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魏国人事安排,又让想升官的人控制着土地,终究有一天,魏国的土地会全部送光的。况且把土地割让给秦国,就好像抱着干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的话,火就不会灭掉。”安釐王无奈地说:“这些我也知道,可是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改变了。”苏代回答说:“大王您应该知道下棋的道理吧,遇到有好处的时候,就会吃掉对方的棋子;没有好处的话,就停下不动了。按照您现在的说法,那么您在治国方面的智谋还不如下棋的策略呢!”但是安釐王没有听从苏代的建议。

秦昭王准备吞并魏国,他询问大臣们:“现在的韩国、魏国和他们以前相比,哪个阶段更强大呢?”大臣们都认为以前的韩国和魏国比现在要强大。秦昭王继续问:“现在的如耳、魏齐和从前的孟尝君、芒卯相比,谁更加贤能呢?”大臣们都认为如耳和魏齐远远比不上孟尝君和芒卯贤能。秦昭王得意地说“:以前贤能的孟尝君和芒卯率领韩国、魏国的强大兵力进攻秦国,还不能把我怎么样呢。现在无能的如耳和魏齐率领衰弱的韩国和魏国的军队来攻打秦国,他们就更不值一提了。”大臣们都赞同秦昭王的观点。只有大夫中旗表现出不同的看法,他对秦昭王说:“大王您对天下形势的估计有不正确的地方。您看当初晋国六卿掌权的时候,智氏是最强大的,但是因为他过于自负,疏于防范,结果被赵、魏、韩三家联合起来灭掉,瓜分了他的土地,智伯也被杀死了,还遭到天下人的嘲笑。现在秦国虽然很强大,但还是赶不上当时的智伯,韩国和魏国虽然弱小,但还是要胜过当初臣服于智伯的时候。希望您不要对他们掉以轻心啊!”秦昭王听后,不再轻视韩国和魏国。

不久,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攻打魏国,魏国多次派遣使者到秦国请求救援,但是秦国却始终不发救兵。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已经90多岁了,他请求安釐王派他去游说秦王,并且保证秦国的军队能在他离开秦国之前出发救援魏国。魏安釐王非常感动,给他准备了丰厚的礼物,马上准派车辆送他出使秦国。唐雎来到秦国,拜见秦昭王说:“大王您已经知道魏国现在的形势非常危急,然而却不发兵救援,据我推测,这是因为为您出谋划策的大臣没有见识。魏国是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之所以甘心侍奉秦国,就是由于秦国更加强大。魏国也确实把秦国作为可以信赖的盟国。现在齐国和楚国的军队已经包围了魏国的都城,魏国形势很危急。秦国迟迟不发兵救援,可能是觉得魏国还可以支撑下去。但是,假如魏国到了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为了保全自身,就只能向齐国和楚国割让土地,并且加入合纵的集团,共同来对付秦国。大王您如果还不及时救助魏国的话,您可能会失去一个侍奉您的盟国,而增强了和您敌对的齐国和楚国的力量。这样的话对您又有什么利益呢?”秦昭王被唐雎说服,马上发兵救援魏国,魏国才渡过了难关。

魏国刚刚安定后,赵国国君派人对魏王说:“如果你替我杀了范痤,赵国就愿意割让70里的土地给魏国。” 魏安釐王贪图赵国的土地,答应了赵国的要求,派遣士兵去杀范痤。士兵们包围了范痤的家,范痤逃到了屋顶,骑在屋脊上,对奉命来杀他的使臣说“:与其说拿死的范痤和赵国交易,还不如拿活的范痤和赵国交易。如果你们杀死了我,赵国却不割让土地,国君又该怎么办呢?所以不如让赵国先把土地割让给魏国,然后再杀死我。” 魏安釐王同意了,暂时没有杀死范痤。于是,范痤给魏国重臣信陵君写信说:“我过去是魏国的国相,地位已经不低了,然而赵国用割地作为条件要求国君杀死我,魏王竟然答应了。假如强大的秦国也效仿赵国的做法,来这样对付您的话,您会怎么办呢?”信陵君看过书信之后,很有感触,请求安釐王放了范痤。魏安釐王终于同意了,范痤才保住生命。

魏无忌的高论

魏国被齐国和楚国联军围攻的时候,秦国曾经派兵救援过魏国。魏安釐王因此准备亲近秦国,并且希望秦国能支持他攻打韩国,夺回被韩国占有的原属于魏国的土地。信陵君魏无忌知道魏安釐王的想法后,赶忙进谏,他说:“秦国人和野蛮的外族人习俗相同,非常贪婪而且凶狠,只知道占便宜,不会去讲信用,不懂得仁义德行。如果有利可图的话,他连亲兄弟也不会放过,就如同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宣太后本来是秦王的母亲,因秦王不孝而忧伤地死去;穰侯是秦王的舅父,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可是秦王还是把他驱逐;秦王的两个弟弟没有罪过,秦王却屡次削夺他们的封地。他对待亲属都如此狠毒,何况是对待敌对的国家呢?现在您如果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可能会迅速招致来自秦国祸害。您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说明您不明智,大臣们不来劝诫您就说明他们对您不忠心。

“现在韩国国君还很年幼,由太后掌握政权,国内又发生了大叛乱。这种情况下,再和强大的秦魏联军交战,一定会灭亡。韩国灭亡以后,秦国就会占据郑地,那里和魏国国都相邻,这样的话,魏国可就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了。

“秦国是个不会安分的国家,有很大的野心,灭掉韩国以后,一定会选择下一个吞并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是与它位置邻近而又容易攻打的国家,分析当前的形势和各个诸侯国的情况,这个目标肯定是魏国。秦国本来已经占据了怀邑、茅邑、邢丘,又在垝津修筑城池,我国的河内地区岌岌可危。秦国如果再占据了郑地,挖开荧泽,引水来淹大梁城的话,大梁一定保守不住。您派遣使者出使秦国已经是个错误了,又在秦王面前诋毁韩国的安陵氏就更加错误了。秦国早就准备吞并韩国,一旦实现了这个愿望,秦军就可以从四面攻击魏国。那时,既没有险关要塞阻挡秦军,也失去了邻国援助,魏国可就更加危险了。

“您可以憎恶韩国,但是您认为秦国对魏国没有吞并的野心就错了。从前,秦国位于河西地区,离魏国国都大梁有上千里的距离,中间有黄河和高山的阻挡,又有周朝和韩国做屏障。可是自从林乡一战到现在,秦国7次打败魏国,攻占了魏国的边境城市,魏国割让给秦国的大县有几十个,名城有几百座。这些都还是在秦国距离大梁一千里的时候发生的事。如果秦国灭了韩国,离大梁只有一百里,魏国的大祸就要来临了。

“以前诸侯国合纵抗秦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楚国和魏国互相猜疑,而韩国又不愿意加盟。现在韩国一直遭受着战乱造成的祸害,秦国攻韩,韩国面临亡国的危险也不屈服,反而送人质到赵国,表示愿意作为诸侯国家的先锋和秦国死战到底。楚国和赵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发兵救援韩国,因为他们知道,秦国的贪欲是不会填满的,除非他吞并了所有的诸侯国,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臣服于秦国,否则,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我建议您现在尽快接受楚国和赵国的盟约,让韩国派遣人质到魏国,出兵保全韩国,然后再向它索取土地,韩国一定会送还给我们的。这样的话,将士们不用承受劳苦就能够收复我国失去的土地,功效要远远超过联合秦国进攻韩国,并且这样做也不会出现和秦国为邻的祸患。

“保存韩国、安定魏国是一件对天下有利的事情,这也是上天赏赐给您的好机会。您可以开通共城、宁邑到韩国上党的道路,然后收缴过往商人的赋税,这样魏国就变相地控制了韩国的上党,并且这些税收还能够使国家富裕。韩国一定会既感激又敬畏魏国,一定不敢背叛魏国,这样的话,韩国就相当于魏国的郡县了,魏国也就安宁了。”

魏安釐王觉得信陵君的话非常有道理,权衡利弊之后,听从了信陵君的建议,放弃了联合秦国进攻韩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