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缘数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诗,其中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的赞扬和期待之情。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李广的不幸遭遇呢?李广是抗击匈奴的“飞将军”,但白首未得封侯,最后自杀而死,真如有人所说的是“李广难封缘数奇”吗?实在不是他的命运不好,而是因为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使然。不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李广立传,这是千百个万户侯也无法比拟的。李广不言,后人怀之,又哪里是当时的那些权贵所能逆料的呢?

李广像

司马迁为李广作传,融进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和身世之慨,的确是一篇“无韵之《离骚》”。且看《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

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他的祖先李信,就是在秦朝时做况军、曾经追获太子丹(燕国的君主)的那个人。李广的祖籍在槐里,后来迁移到了成纪。李广家世世代代传授学习射箭的技艺,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时,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非常善于骑马射箭,杀敌时斩首和虏获很多,便做了汉朝的侍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做了汉朝的侍郎。二人都做了武骑常侍,按官职享俸禄800石。李广曾随从汉文帝出行,有过冲锋陷阵、攻敌以及与猛兽格斗的事迹。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适当的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争夺天下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难道还在话下么?”

到孝景帝刚即位时,李广做陇西都尉,后又调做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做骁骑都尉,跟从太尉周亚夫进击吴楚军,李广夺取了敌军的军旗,立功扬名于昌邑城下。但因为梁王授给李广将军印,回到朝廷后,没有获得奖赏。后又调为上谷太守。

李广每天跟敌人交锋打仗,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可是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屡次与匈奴正面作战,时间长了,恐怕会失掉他。”于是皇上就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李广出任边郡太守,又调任上郡。李广曾做过陇西、北地、雁门各郡的太守,都以奋勇作战而闻名。

匈奴大规模侵入上郡,天子派一名受宠幸的宦官跟随李广,到军中练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率领几十个骑兵放马奔驰,碰上了3个匈奴人,跟他们打了起来。3个匈奴人转身放箭,伤了这个宦官,把跟随他的骑兵也射杀得快完了。这个宦官跑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能手。”李广于是立即领百名骑兵前往追歼那3个人。3个人失掉了马步行,已走出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分开左、右两冀包抄,而李广自己射那3个人,杀死了其中的2个,活捉了1个,果然是匈奴的善于射雕的人。

李广把他捆好上马,忽然看见远处有数千名匈奴的骑兵。看见李广,认为是诱骗他们的骑兵,都很吃惊,急忙上山布阵,李广的100名骑兵都非常害怕,想驰马逃跑。李广说:“我们离部队好几十里,现在就这样凭100名骑兵往回逃,匈奴如果追射我们,立刻就全完了。假如现在我们停下不动,匈奴必然以为我们是大部队派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袭击我们。”

于是李广命令众骑兵说:“前进!”众兵前进,到不到匈奴阵地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李广下令说:“全部下马,解下马鞍!”他的骑兵说:“匈奴人多而且很近,一旦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李广说:“这些匈奴人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全部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用来坚定他们认为我们是诱骑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匈奴骑兵就没敢出击。

有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跨上马跟十几个骑兵奔向前去,射杀了匈奴的白马将,而后回到他的骑兵中,解下马鞍,命令士兵全都放开战马,卧在地上。这时,正赶上黄昏,匈奴始终对他们感到奇怪不解、不敢出击。半夜的时候,匈奴也以为汉朝有伏兵在旁边,打算夜里攻取他们,因此都带兵离去了。天刚亮,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之中。大军因为不知李广他们的去向,所以没有跟从。

过了很久,孝景帝死了,武帝登位,皇帝左右的亲信认为李广是名将,应该重用,因此李广从上郡太守的职位调到朝廷做了未央宫卫尉,程不识也被任命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过去与李广同率领军队驻守边防。到了进击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部队编制和行列阵势,到有好水草的地方就驻扎,部队驻扎后,人人自便,不用敲击刁斗巡更的方法来自卫。军中办公机构书写公文、登记册子等都很简化,然而他也使哨兵在较远的地方警戒,从没有遇到过祸患。程不识严格地管理部队行军、驻营、列阵,敲击刁斗巡查,军中办公的官员治理文书一直到天亮,将士不能休息,然而也未曾遇到祸患。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单省事。但是如果敌人仓促之间来侵犯,却是无法阻挡的。可是他的战士也安逸快乐,都乐意为他效命。我治军虽然制度烦琐多事,但是敌人也不能侵犯我。”

在那时,汉朝边境上李广和程不识都是名将,然而匈奴惧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从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孝景帝的时候因多次直言规谏,做了太中大夫,为人正直,谨于法度。

李广驻在右北平,匈奴听说了,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侵入右北平。

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就搭弓射去,上前一看,原来是射中了石头,箭头陷没到石头里。

李广在所居住过的郡里听说有虎,常常亲自去射它,到了居住右北平时,也去射虎,老虎跳扑起来伤了李广,李广也终于射杀了它。

李广为人正直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吃饭喝水都跟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中,做过俸禄2000石的官有4年,但他家里却从来没有多余的财产,一直到死也不谈置办家产的事。

李广身材高大,有像猿一样灵活而长的臂膀,他善于射箭是天赋。即使是他的子、孙或别的什么人向他学习射箭,也赶不上李广。李广口吃,说话少,跟人在一起闲待着的时候,就在地上画出布阵的行列,从高处向宽窄的行列放箭,用射箭来赌酒。他把射箭当做游戏,一直到死。

李广射石图 清 任颐

唐代诗人卢纶有诗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讴歌了汉代飞将军李广高超的箭术和惊人的胆略。清代著名画家任颐根据此诗及李广的故事绘制了这幅水墨画。

李广率领军队如果到了缺粮断水的地方,发现了水,士兵不全都喝过,李广不接近水;士兵不全都吃过,李广一口不尝。他对士卒宽大、不严酷,士兵因而乐意被李广所用。李广射箭,见到敌情紧急,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放箭,放箭就让敌人随着弦声而倒下。因此,李广率兵多次受到敌人的围困和逼迫,他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扑伤。

过了不久,石建死了。于是皇帝下诏书令李广代替石建做郎中令。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跟从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发攻击匈奴。众将领大多因斩了敌人的首级,俘获敌人的人数达到了朝廷行赏的标准,凭着功劳得以封侯,然而李广的军队没有立功。此后3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率4000骑兵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博望侯张骞率领10000骑兵跟他一同出发,分道进军。前进了大约有几百里路,匈奴左贤王率领4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军中的士兵都很恐慌,李广于是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前往冲击敌人。李敢只带了几十个骑兵,一直穿过匈奴的阵地,从左右两侧冲了回来,告诉李广说:“匈奴容易对付!”军士们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的阵势,所有的人都面朝外。匈奴也不敢攻击,箭就像下雨般地射来。汉军的战士死亡大半,汉军的箭也将要射完了。李广于是命令士兵拉满弓但不要射,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强弓射杀了匈奴的副将。一连射死好几人,匈奴就越来越懈怠了。这时,正赶上日落,汉军的官吏、士卒都面无人色,李广却神色不变,跟平时一样,更用心地整顿军队。李广军中的人打这以后更佩服他的英勇。

第二天,他们又奋力作战,而博望侯的军队到了,匈奴的军队这才解围离去。汉军因为太疲乏,没有追击。这时,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罢兵返回。按汉朝的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在约定会合的日期之后才到达,应判死刑,他出钱赎罪,被降为平民;李广军队所立的军功与应得的罚相抵,所以没有受赏。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跟李广都在孝文帝时做官。孝景帝时,李蔡积累功劳做到2000石的官。孝武帝时又做了代国的国相。在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作为轻车将军,跟从大将军出击右贤王有功,按国家行赏的标准,封为了乐安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中,代替公孙弘为丞相。李蔡的为人是下等里的中等,名声在李广之下太远了。而李广却得不到封邑,官位也只不过在九卿之列。

李广曾跟望云气以测凶吉的先生王朔私下交谈,李广说:“自从汉朝抗击匈奴以来,我李广没有一次不在其中,然而许多校尉以下的官员,才能赶不上中等人,可是因抗击匈奴立功而得到封侯的有几十人,而我李广不在人后,竟然没有因为积累下一点功劳而得到封邑,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我的相貌不应当封侯吗?还是本来命定的呢?”王朔说:“将军你自己想想,难道曾有什么遗憾的事吗?”李广回答:“我过去做陇西太守的时候,羌族人曾起兵反汉,我使他们投降,投降的有800多人,我假装同意他们投降,而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到今天为止,最大的遗憾只此一件了。”王朔说:“灾祸没有比杀戮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就是将军您为什么得不到封侯的原因啊!”

此后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规模地进军攻打匈奴。李广屡次亲自请求随行参战。汉武帝以李广年事已高,没有答应。过了好久,才答应了这事,任命他为前锋。这一年正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已经跟随着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了关塞后,卫青捕到了一个俘虏,得知了匈奴首领单于的位置,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单于,却命令李广的军队合并到右将军的部队中去,从东边出击。东路稍微绕远,而卫青他们大部队的道路上,水草很少,势必不能屯兵宿营。李广请求说:“我本来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下令调我从东路出兵。且我从年轻束发时起就一直与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了一个与单于对战的机会,我愿意担当先锋,先与单于拼一死战。”

而大将卫青暗中受了皇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纪已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战,怕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这时公孙敖刚刚失掉封侯,担任中将军跟从大将军出击匈奴,大将军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作战,以便建立功劳,恢复封爵,所以调开了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也知道这些内情,因此,坚决地向大将军拒绝这个命令。大将军不听,命令长史写了一道命令,直接送到李广的军部,并说:“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去,照命令上所说的办。”李广没向大将军卫青辞行就起程了,心里特别生气地来到军部,率领军队与右将军赵食其会师从东道出发。

卫青像

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在与大将军约会的日期之后到达。大将军与匈奴交战,单于逃跑了,未能捉获他,只得回军。向南前进,横穿沙漠,遇到了大将军卫青。李广见了卫青就回到自己的军中。卫青派长史拿着酒饭馈赠李广,借机询问李广、赵食其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准备上书报告天子有关军事的详情,李广不予回答。卫青派长史马上督责李广军部的僚属前去对质听审,李广说:“众校尉都没有过错,是我自己迷失了道路,我现在就亲自到大将军的军部上报军情。”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年青束发的时候开始,跟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次仗,而今很幸运地跟从大将军出征,有了跟单于交战的机会,然而大将军又调开了部队,从东路出击行军绕远,而且又迷失了道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李广已经60多岁了,终究不能面对那些执法官吏的审问了。”说完就抽出刀来自杀了。

李广军中的军士、大夫,全军上下都痛哭失声。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无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也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幼的,都为他流了泪。而右将军赵食其被单独交给了执法官吏,罪当斩,他出钱赎罪,降为平民。

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没有命令,人们也会跟你去做;为官者本身行为不正,即使有命令,人们也不会遵从。’这话正是说的李将军吧。我看到的是,李广老实憨厚,不善于说话。等到他死的那天,天下人无论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的死感到极度悲哀。那忠诚的心,真是被士大夫所信任啊!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说的虽然是小事,却可以说明更大的道理。”

这是《史记》中诸多著名的人物传记中的十分优秀的一篇,记叙了西汉名将李广的战斗生涯,赞扬了他抗击匈奴的卓越功绩。司马迁以具体生动的事例,描述了李广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英雄本色,塑造出了血肉丰满的“飞将军”的形象。同时,作者也记叙了李广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揭露了任人唯亲、贪功诿过的真实面貌。叙述时虽不着一句议论,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他对李广的遭遇的同情。而末尾的评语,更可见他对李广的由衷敬仰。

李广虽白首未得封侯,但多少万户侯早已沉入历史的尘埃,而这位身无爵位的李广却能够名垂青史。

——见《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