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和文学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发明了文字,称为“象形文字”,意为“神圣的雕刻”。后来,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希腊人、罗马人相继统治埃及,希腊语逐渐取代古埃及语。这样,在整个中世纪和近代,象形文字成了一种不再被人们应用的文字。直到公元1799年,法国的拿破仑率军侵略埃及,他的士兵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上看到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是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及其草书体、希腊文3种文字对照写成的,文中歌颂了国王托勒密五世的功绩。

用象形文字写就的祭祀纸草——《亡灵书》中的一章

《亡灵书》是用莎草纸、皮革或亚麻布制成,并饰以各色漂亮的花边。埃及人相信,死人下葬时陪葬一本《亡灵书》,可保证死者的灵魂得以再生。在葬礼上,僧侣须诵读此书,然后随死者入墓。

古埃及象形文字约有700个。一个词要用音符、意符和部首3种字符组成。古埃及语中表音符有24个,实际上是24个辅音字母。这套音符后来传入腓尼基,成为腓尼基字母的一个重要来源。

随着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古埃及人又用植物的浆液制成墨水,用削尖了的芦苇管做笔,用尼罗河口三角洲一带生产的芦草制成纸。中王国时期开始普遍使用这种纸作为书写材料。

古代埃及的文学作品大多使用这种纸草文卷。从保存下来的文卷中可以看到,古代埃及文学作品的内容十分丰富。作为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的神话,由于受埃及人思想观念变化的影响,埃及神话呈现出变异的趋势,其故事情节经常发生变化。

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是埃及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以教谕文学作品最多,大都是些“预言”、“箴言”、“训诫”之类的文献,如《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聂菲尔列胡预言》、《伊蒲味陈辞》等。这些作品都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娱乐性,旨在规定和引导人们的道德观念,以达到巩固社会秩序的目的。

古王国时期出现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散文和诗歌很丰富。如《辛努哈特历险记》讲述大臣辛努哈特因受叛乱事件的牵连而逃到国外,后来得到法老的宽容才得以回到故乡的故事。作者刻画了辛努哈特的思乡之情和落叶归根的喜悦。又如《一个能说会道的农夫》叙述了一个农民向法老申诉凄惨境遇的故事,带有歌功颂德的意味,标榜法老伸张正义。

新王国时期,古埃及文学又得到新发展,散文的故事情节更加离奇、曲折,艺术性很强,思想深刻,已具有现实主义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