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衰落

从公元2世纪末到3世纪末,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的危机,史称“三世纪危机”。

“三世纪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奴隶制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在罗马帝国前期,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劳动工具有了很大改进,这是罗马帝国前期的“黄金时代”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到了公元2世纪以后,由于罗马长期的奴隶制统治,人们开始鄙视劳动。伴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罗马出现了流氓无产者人数急剧增加的现象。他们逃避劳动,完全靠社会养活,成为寄生在罗马社会肌体上的赘瘤。更为严重的是,罗马奴隶主阶级及其统治机构日益腐朽,规模日趋庞大,各种开支浩繁,娱乐奢侈之风日盛。这种现象的出现,造成了财源枯竭,财政日益紧张,从而导致捐税不断增加,货币的含金量锐减,再加上国内混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罗马帝国陷入了全面危机之中。

“三世纪危机”在经济上首先表现为农业的衰落,农业的衰落又导致了手工业的衰落和商业及城市的萧条。手工业作坊是靠奴隶和隶农的劳动支撑的,由于奴隶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和行省手工业产品的竞争排挤,各城市在共和末期和帝国初期发展起来的手工业也逐渐衰落下来。农业的衰落减少了农产品对城市市场的供应,而社会动荡、蛮族入侵、海盗猖獗、商路阻塞以及政府强令城市征收捐税,再加上新发行的劣质货币不受欢迎,高成色的货币又被大量收藏,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加剧了经济的萧条。

放纵的罗马皇帝 油画

成堆的玫瑰花瓣,掩盖着放纵的狂欢。罗马帝国的衰败,并非源于早期的穷兵黩武,而是根源于后来的繁荣稳定导致的罪恶丛生、道德沦丧。

“三世纪危机”在政治上表现为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混战不休。军人干预政治,尤其是近卫军直接控制皇帝废立的现象,使中央政权处于严重瘫痪状态。公元192年,安东尼王朝的末帝康茂德被杀后,在短短6个月内近卫军就先后拥立了两个皇帝。行省驻军也混水摸鱼,各自拥立自己的皇帝,罗马内部于是发生了一场四帝争夺王位的混战(公元193~197年)。

100英尺(约30米)高的宏伟的尼克拉堡巍然耸立,成为帝国时期罗马国力强盛的有力证明,但它的建筑初衷——由于恐惧而大量修建城堡与城墙,却是罗马衰败的征兆。

针对这种状况,在塞维鲁王朝(公元193~235年)的建立者塞维鲁统治时,采取了抑制元老院、优抚军队的政策,但却又引发了“士兵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军人的权力反而更加膨胀。

临死前,他一再叮嘱他的儿子们说:“要厚待士兵,让他们发财,其余的人可以不管。”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后继者几乎皆为近卫军或哗变士兵所杀。骄纵的军队飞扬跋扈,如同匪徒,废立皇帝成了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窃国者走马灯般轮番登台,他们以贿赂兵士谋杀皇帝为入宫手段,旋即又为后起者谋杀而被抬出皇宫。公元238年一年内,元老贵族推出4个皇帝,不久全被士兵所杀。此后15年间,罗马竟换了10个皇帝。其后还出现了一个军团和行省自行拥立皇帝的所谓“三十僭主”时期,政局一片混乱。

公元284年,在对波斯作战期间,罗马军中再次发生谋篡事件。近卫军长官阿培尔谋害了皇帝努米里安,不出一月又杀死了他刚继位的儿子。回师途中,至尼科美地方,同为近卫军长官的戴克里先在士兵集会上揭发了阿培尔的谋逆罪行,引起士兵公愤,纷纷要求让其偿命。恼羞成怒的阿培尔立时便与戴克里先厮杀起来,但见刀来剑往,寒光闪闪,两人腾跃扑击,招招凶狠。士兵们齐声呐喊,为戴克里先助威。失道寡助的阿培尔心慌意乱,稍一分神,顿成刀下之鬼。尔后,全军一致拥立戴克里先为罗马帝国新皇帝(公元284~305年)。

戴克里先正式取消元首制,采用“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完全抛弃了残存的共和外衣。他自称“多米那斯”(意为主人),身穿镶金的紫绸长袍,头戴缀满珍珠宝石的冕旒,并实行东方专制君主的朝仪,臣民觐见时须行跪拜礼,奉之若神明。他实行四帝制,即由正副“奥古斯都”和正副“恺撒”对帝国分块治理。但分而不割,最高权力仍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残酷的剥削和奴役,使罗马境内的广大奴隶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在忍无可忍中,他们终于揭竿而起。时断时续、大大小小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让本已处在崩溃边缘的罗马帝国更加迅速地走向灭亡。

罗马内部的危机和动荡,给外族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东方,萨珊波斯攻占了罗马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并继续向西扩张,进攻叙利亚。在东北,多瑙河以北的哥特人南下掠取拜占庭,袭扰小亚细亚和爱琴海地区。在北方,日耳曼人越过罗马边境,进入高卢的中部和东部,并在西班牙的东北部站稳了脚跟。阿尔曼尼人则乘机南下深入意大利中部。随着日耳曼人大量涌入罗马,罗马帝国已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