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FBI说:一切从心开始(7)
- FBI超级读心术:教你瞬间洞悉人心
- 移然编著
- 5527字
- 2016-06-02 20:59:38
后来,维克讲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有人问他:“你想从那个人身上得到什么呢?”
是啊,维克想得到什么呢?他又能得到些什么呢?将发快件的速度加快?还是免费得到几张邮票?
显然都不是。如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从能得到什么这么自私的角度出发的话,我们就不能够带给别人任何快乐了。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因为这些肯定能带给人一种存在感,而赞美就是肯定最好的形式。给别人恰如其分的赞美,这既不需要花钱,也不会费掉多少力气,而且还能够给别人带去快乐,鼓舞人向上,同时还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这样的事情,何不多做一些呢?
说别人想听的,哪怕只是谎言
遇到事情,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其次是与自己相关的人,然后才可能是他人。这是人的本性,也近乎于本能。这是理解人性的一大原则,也是更好地与人沟通所要掌握的知识。所以,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反倒是救人的,而非害人的。
人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因为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叔叔婶婶家,然而叔叔婶婶却不爱他,整天把他当奴隶一样对待。小男孩为了上学,不仅每天忍受着叔叔婶婶的打骂,还包揽家里所有的家务。隐忍了十几年,他终于考取了梦想中的大学,离开了叔叔婶婶的家。
因为从小缺少爱,大学里、工作后的男孩总是尽力去关心别人,即使是牺牲自己,他也总是会为别人着想。然而无论他怎样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别人总是对他的付出表现得无所谓。
后来,男孩不幸出了车祸,悄无声息地从公司里消失了。对于他的消失,刚开始似乎并没有引起同事的在意,直到四天后,一个一直以来受到男孩关心的女同事才注意到他已经从他们的世界里消失四天了。
最后,同事们终于找到了躺在医院里四天无人问津的男孩。当大家守在男孩的床边听完男孩的故事后,才明白原来男孩一直在等待相同的爱。
了解到这一点,就理解了人性的关键,我们在和人交往时,就能很好地抓住他人的心理。谈别人想谈的,说别人想听的,这对于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十分有利的。
在我们和别人谈话时,只要能找准话题,谈他们想谈的,他们理所当然地就会愿意和你交流。而你再要求他们做你希望的事情,他们觉得能从中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自然会乐于帮助你。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客观地分析事情。
虽然能够时刻做到先人后己很不容易,但是要知道在社会中生存、和人交往,就必须要懂得适时放下自己。
其次,还要在倾听、观察中真正了解什么是别人想听的、想要的,了解别人所想。
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其他事物感兴趣,人关注自己永远胜过关注别人。所以在和别人交往时,要想抓住人心,就要找到别人的兴趣点,去了解别人感兴趣的,谈别人感兴趣的。
最后,了解到了别人的兴趣点,还要学会巧妙地让对方觉得你将对方看得很重要,巧妙地满足对方渴望被承认、被了解的心态。
要做到这一点,就请记住,在和人交往时要学会多聆听,而不是表达,要不吝啬你的赞扬,要学会多关注每一个人,要学会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对方身上。
要想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就请用心记住从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开始,这样你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他为什么要撒谎
假如送给你一项能力,使你可以看穿世上所有的谎言,你是不是渴望拥有呢?当然本书并不能送给你这项能力,但本书却会告诉你,拥有这项能力的人一生都会痛苦不堪,因为“truth or happiness,never both”。
美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中,主人公Lightman是个天才的心理学家。Lightman凭借自己对微表情的分析以及对人性、心理的熟悉,几乎能洞悉世上一切谎言。剧中,他曾说过一句很有趣的台词——“truth or happiness,never both”,意思就是说真相与快乐不可兼得。
电视中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有时候真相和快乐就好像摆在你面前的鱼和熊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同样,真相和快乐在很多时候也是不可兼得的。那么,在面对真相和快乐时,如果你需要抉择,你是选择快乐,还是选择真相呢?
曾经读过这样一本小说,讲的是一个老人有一天突然怀疑自己得了绝症,于是整天闷闷不乐。儿子了解到他的心事之后,为了让他放心,就带他到朋友的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两天后,儿子到朋友的办公室取父亲的化验单,朋友将两份化验单放到了他的面前。他告诉老人的儿子,出于朋友道义,他给朋友准备了两张化验单,一张叫作快乐,一张叫作真相。听完朋友的话,老人的儿子毅然拿走了那张叫作快乐的化验单。他知道已经年过八旬的父亲更需要的是快乐,而不是一个带给他更多痛苦的真相。
十年后,当儿子在父亲临终前告诉父亲自己欺骗了他的事实时,父亲笑了,轻轻地说:“十年里我一直很快乐,不是吗?我又活了十年,比医生预期的时间还要长,不是吗?”
有人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谁的一生不是在追求快乐?在快乐和真相面前也是一样的,有的人一生追求真相,却一直生活在痛苦当中。有的人一生糊涂,却得以快乐终身。人活着贵在快乐,有时候重要的不是他在撒谎,而是他为什么要撒谎。如果有些谎言不是出于恶意,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的话,我们又何必非要执着于一个痛苦的真相呢?
谎言并不可怕,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要识别谎言其实很简单。通过艾克曼教授制作的一张价值20美元的光盘,或者12美元的网络课程,你就可以迅速揭穿他人的谎言。但也正如艾克曼所说,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真相背后带给你的是痛苦还是快乐,这是未知的。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一生都在寻找一个真相,可结果呢?萧峰被武林人士排挤,他最爱的女人被他在无意中亲手杀死,最后他只能以自杀了结一切是是非非。《洗冤录》里的宋慈呢?不是在面对真相和快乐时,也曾拷问过自己,是否执着地要查清案情的真相?我们不是英雄,也不用背负查清命案的责任,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那么为什么不让生活简单点呢?
然而人人都有猎奇心理,更不喜欢被谎言欺骗,所以才说难得糊涂。明察秋毫固然是好事,但是当我们选择明察秋毫时,也要学会明确分析对方的撒谎动机。如果你不能做到难得糊涂,就要学会在知道真相后消化真相背后的痛苦。
有人曾说,有时候谎言的价值要比真相高得多。一个谎言可能让你得到你一辈子都在寻求的东西,而一个真相却可能夺走你的一切。那么,当我们发现他在向我们撒谎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心先思考一下他为什么要撒谎?如果对方的谎言仅仅是要让你快乐,那么谎言的价值岂不是用太多的真相也难以等价的?
不违反原则的装傻,也是保卫幸福的武器
谎言真的面目可憎吗?或许你不知道,谎言有时也是必需的,谎言也可以很美丽、很动人。这就是善意的谎言。如果你明白这一点,那么撒谎的人也会显得难能可贵,而令我们难以拒绝了。
我们经常被告知,与人相处要诚实守信,诚实才是最可贵的品质,骗人是不好的。然而有一天,我们却突然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谎言都是不好的,有一种谎言要比诚实更难能可贵,更美丽,那就是善意的谎言。因为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并不违反原则的装傻,是我们用来保卫幸福的武器,是值得我们用心经营的比诚信更珍贵的东西。
有时候谎言并不一定代表背叛或者别的什么。谎言固然不好,但是善意的谎言却是某人的良苦用心。如果用善意的谎言来表达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和为对方着想,而不是伤害,那么它并不仅仅意味着欺骗,更意味着一种深情,一种希望事情得以圆满的希望,它只是一种让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的方法。
谎言代表了虚情假意,代表虚伪,代表欺骗,然而善意的谎言却因为它的善意而有了另一种美。甚至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中是需要善意的谎言的。
故事《最后一片叶子》中身患绝症的姑娘虽然被老画家精心绘制的绿叶欺骗了,但是她却奇迹般地痊愈了。电影《善意的谎言》中,波兰小店主雅各布不断想方设法编造苏联红军胜利的消息,给绝望的犹太同胞以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他是受尊敬的说谎者,他用善意的谎言告诉人们:每个人心里都可以有一个辛德勒。
如果谎言可以对抗病魔,如果谎言可以对抗暴政,如果谎言可以让人幸福,那么面对这样的谎言,我们为什么不装一下傻,欣然地接受呢?当身患重病的友人忧伤地躺在床上,茶饭不思时,我们对他说:“哥们儿,没事,医生说你很快就可以和我们打球了。”我们的一个善意谎言既可以让朋友安心、快乐,又能表达自己对朋友美好的祝愿,何乐而不为呢?同样,当我们身患重病,听到朋友这种安慰之词,明知朋友的话是欺骗自己的善意的谎言,是不真实的,但如果欣然应对,适当地在朋友面前装傻,给朋友一个安心的谎言,又何尝不是对朋友的安慰。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善意的谎言同样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善意的谎言不是居心叵测的欺骗,不是用心经营的陷阱,不是置人于绝境的骗局……善意的谎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可以挽救一颗即将死去的心,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智愈发清明。善意的谎言是一个永远感人的不会褪色的美丽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孩刚生下来眼睛就瞎了,她的世界里只有黑暗。但女孩一直很快乐,因为母亲告诉她,她是村子里最漂亮的女孩。但只有看得见的人知道女孩很丑,只是她从不曾听到而已。转眼间,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从邻村找了一个断臂的男孩做女孩的丈夫,并告诉男孩她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永远要告诉女孩她是村子里最漂亮的。
男孩听从了女孩母亲的要求,和女孩结婚了。新婚之夜,男孩在女孩的耳边轻轻说出了女孩母亲交代的话,女孩听完后,羞涩地低下了头,说:“母亲告诉我你是最英俊的小伙子,是吗?”男孩看着羞赧的女孩,拉着她的手回答:“是的!”
女孩在男孩善意的谎言下活得比没有出嫁前更快乐、更自信了。不久,女孩怀孕了,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儿子。在儿子懂事的时候,男孩告诉儿子:“孩子,你要记住,你的母亲很漂亮,她永远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母亲。”
女孩一生都是幸福的,她的幸福是母亲、丈夫、儿子用善意的谎言建筑的城堡,而她一生都是生活在城堡里的骄傲公主。
是啊,诚实是一种良好的品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学会撒谎。那些不违背原则的善意谎言能让我们以及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人生活得更好,让我们的故事更感人。
知人是恰当用人的前提条件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知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便如同一个人能熟练操纵自己的手、足、七窍一般,我们在社会中也能行动自如、无不顺遂。
慧眼识英雄
通览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知人善任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关系到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同理,一个人的一辈子是兴还是衰,也与他能否知人、能否恰当用人与调配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试想,如果我们在任用一个人之前,连这个人最基本的状况都搞不清楚,我们能做成什么事呢?恐怕再好的计划也要功亏一篑。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无法从其表面获悉的特长,只有在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后,才能够充分运用他们的才能,使他们为我们心愿的达成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慧眼识人,但是在二出祁山时却犯下了不可弥补的大错——任用马谡为主将镇守街亭。
马谡其人,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庸才,只懂得纸上谈兵。然而当时在很多人眼里,马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平南蛮,马谡进言要以攻心为上;在魏国任用司马懿统领雍凉人马时,马谡又献计,建议利用反间计让司马懿的兵权不攻自夺;这一条条妙计,每一条都说明马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
以用人见长的诸葛亮十分放心地将镇守街亭的重大任务交给马谡时,马谡为什么没能一如既往地发挥他出色的才能,不负诸葛亮的重托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诸葛亮犯下了一个很低级却足以致命的错误。诸葛亮在任用马谡之前,没有做好知人这个用人的最基本的功课。
历史可以证明马谡不是像那些历史评论家所断言的那样是个庸才,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因为他的纸上谈兵才导致街亭失守。其实如果当时诸葛亮能够做到知人然后善任,那么相信就不会有后来的挥泪斩马谡,也不会有后来的事必躬亲直至累死的可悲可叹的个人命运了。
马谡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正如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所称赞的那样,马谡只是“智计之士”,却不是将才。诸葛亮就是因为没能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很好地知马谡,发现他的谋才,将他当作运筹帷幄的谋士,而是错误地将他用作了征战沙场克敌制胜的将才,才导致了两个人的悲剧命运。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用人不难,难的是知人。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识人然后善任呢?自古人们就常常感叹人才难得,其实不然,难的不是人才难得,难的是识人不易。
识人要抱着一种客观的心态,不要片面地断言一个人。
试想如果你碰到一个令你十分讨厌的人,而你又总是出于私心,戴着有色眼镜看他,那么相信你眼中看到的都是他的短处,又怎么能任他呢?更别说善任了!
换一种可能,如果你“情人眼里出西施”,相信即使你如诸葛亮般善用人,也会犯下用马谡这样的错误。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识人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一颗理智的心,不要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感情用事。时间不代表了解,了解也不一定是时间够久了就能做到。要记住人不可貌相,还要记住识人最重要的是要综合考查。
这个社会上的通才、全才少之又少,然而只要你学会知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相信你的交际活动就能顺遂很多。
最初瞬间决定了整个交往基调
求职或是交际,其实就那么几秒钟。赢得了这几秒钟,也许你能赢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失去了这几秒钟,或许你要做很多事来弥补。
记得大学二年级那会儿,在大学生求职规划第一节课上,老教师告诉过我们,其实你们每一次求职也好,做人也好,有时候只有几秒钟。当时大家都不明白老教师话中的深意,而老教师看到大家都没有心思上课的样子,也并没有给我们做过多解释,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说:“相信你们以后会有亲身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