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计算基础架构及关键应用
- 陆平等
- 1824字
- 2023-01-19 15:07:20
1.4 IT建设的云计算趋势
云计算成为IT领域最令人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当前大型企业、互联网的IT建设正在考虑和投入的重要领域。云计算的提出,引发了新的技术变革和新的IT服务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IT服务模式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IT大集中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将分散的数据资源、IT资源进行了物理集中,形成了规模化的、集中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企业IT资产的统一管理以及自动化运维。在数据集中过程中,不断实施数据和业务的整合,大多数企业的数据中心基本上完成了自身的标准化,使得既有业务的扩展和新业务的部署能够规划、可控,并以企业标准进行IT业务的实施,解决了数据业务分散时期的混乱无序问题。在这一阶段中,很多企业在数据集中后期也开始了容灾建设,特别是在自然界雪灾、大地震之后,企业的容灾中心建设普遍受到重视。以金融行业为例,在银监会、证监会的规范要求下,整个行业都开展了容灾建设,并且大部分容灾建设的级别都非常高,都是面向应用级容灾(以数据零丢失为目标)。总的来说,第一阶段解决了企业IT分散管理和容灾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虚拟化的过程
在数据集中与实现容灾之后,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扩张速度加快,但是系统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即使是标准化的业务模块建设(哪怕是系统的复制性建设),软硬件采购成本、调试运行成本与业务实现周期并没有显著下降。标准化并没有给系统带来灵活性, 集中的大规模IT 基础设施出现了系统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不同的系统运行在独占的硬件资源中,效率低下而数据中心的能耗、空间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此,以降低成本、提升 IT 运行灵活性、提升资源利用率为目的的虚拟化开始在数据中心进行部署。虚拟化屏蔽了不同物理设备的异构性,将基于标准化接口的物理资源虚拟化为在逻辑上也完全标准化和一致化的逻辑计算资源(虚拟机)和逻辑存储空间。虚拟化可以将单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台,在每台服务器上运行多种应用的虚拟机,实现物理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由于虚拟化环境可以实现计算与存储资源的逻辑化变更,特别是虚拟机的克隆,使得数据中心IT实施的灵活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业务部署周期可由数月缩短到一天。虚拟化后,应用以VM为单元部署运行,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可大为减少,且计算能效提升,使得数据中心的能耗与空间问题得到控制。
总的来说,第二阶段提升了企业IT架构的灵活性,使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而运行成本降低。同时由于虚拟机克隆技术的出现,业务部署周期大幅度缩短。
第三阶段:云计算阶段
对企业而言,数据中心的各种系统(包括软硬件与基础设施)是一大笔资金投入。一方面,新系统(特别是硬件)在建成后一般经历3~5年即面临逐步老化,需要更换,而软件技术则将面临不断升级的压力。另一方面,IT的投入难以匹配业务的需求,即使进行了虚拟化也难以解决不断增加的业务对资源变化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扩展性总是有所限制。于是企业IT产生新的期望蓝图:IT资源应能够弹性扩展、按需服务,将服务作为IT的核心,提升业务敏捷性,进一步大幅度降低成本。因此,面向服务的IT需求开始演化到云计算架构上。云计算架构可以由企业自己构建,也可采用第三方云设施,但基本趋势是企业将逐步采取租用IT资源的方式来实现业务需要,如同水力、电力资源一样,计算、存储、网络将成为企业IT运行的一种被使用的资源,无需自己建设,可按需获得。从企业角度而言,云计算解决了IT资源的动态需求和最终成本问题,使得IT部门可以专注于服务的提供和业务运营,而业务部门则可以更加关注应用系统的运行,不需要再为IT环境的搭建、硬件设备的损坏而烦恼。云服务的标准化也将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服务标准化以后,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私有云服务或者公有云服务,甚至可以同时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服务,形成企业自身的混合云。
这3个阶段中,大集中与容灾面向数据中心物理组件和业务模块,虚拟化面向数据中心的计算与存储资源,云计算最终面向IT服务。这样一个演进过程,表现出IT运营模式的逐步改变,而云计算则最终根本改变了传统IT的服务结构,它剥离了IT系统中与企业核心业务无关的因素(如IT基础设施),将IT与核心业务完全融合,使企业IT服务能力与自身业务的变化相适应。在技术变革不断发生的过程中,网络逐步从基本互联网功能转换到Web服务时代(典型的Web 2.0时代), IT也由企业网络互通性转换到提供信息架构、全面支撑企业核心业务。技术驱动力为云计算提供了实现的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