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细说汉字 大全集
- 《图说细说汉字 大全集》编委会
- 877字
- 2024-12-23 04:54:04
弓部
弓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弓”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左边是弓背,右边是弓弦,与古代弓的样子一般无二。金文的形体是一张松下了弓弦的弓。小篆的写法由金文而来,更为均匀整齐。隶变后楷书写作“弓”。
《说文·弓部》:“弓,以近穷远。象形。古者挥作弓。《周礼》六弓:王弓、弧弓以射甲革甚质;夹弓、庾弓以射干侯鸟兽;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凡弓之属皆从弓。”(弓,从近射及远方的武器。象形。古时候,名叫挥的人制作了弓。《周礼》上说的六弓是:王弓、弧弓用来射击铠甲或砍削用的垫板作成的靶子;夹弓、庾弓用来射击胡地野狗皮或其他鸟兽皮作的靶子;唐弓、大弓用来授与学习射箭的人。大凡弓的部属都从弓。)
“弓”的本义为射箭的工具。《诗经·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按着我的弓上好弦,拔出弓箭持在手。)
弓背形状是弯曲的,故“弓”可以引申指形状或作用像弓的东西。隋代明余庆《从军行》:“剑寒花布落,弓月晓逾明。”所谓“弓月”是指弯月、弦月。相关的词语还有“弓鞋”,是指古代缠足妇女所穿的鞋,呈弯曲形。袁枚《随园诗话》中有一则故事,说苏州人赵某去杭州买妾,有李姓女“貌佳而足欠裹”,媒婆说李女能诗,可以面试。此人出题《弓鞋》以戏之,女子书曰:“三寸弓鞋自古无,观音大士赤双趺。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赵某悚然而退。
上古猎人常用弓丈量距离,故又可以引申指旧时丈量田亩的工具,又称“步弓”。五尺为一弓,二百四十弓为一亩。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自冢至麓,凡二百弓。”
用作动词,又引申指弯曲。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载,有士人醉卧,见妇人踏歌曰:“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 其中双鬟者问曰:“如何是弓腰?”歌者笑曰:“汝不见我作弓腰乎!”乃反首,髻及地,腰势如规焉。故“弓腰”是指向后弯腰及地如弓形。
有个成语叫“杯弓蛇影”。据《晋书·乐广传》记载,乐广与朋友一起喝酒时,挂在墙上的角弓的影子正好映在朋友的酒杯中,好像一条蛇。朋友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后经乐广解释才明白过来,疾病也就霍然而愈了。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弓”是个部首字。凡由“弓”组成的字,大都与弓箭、弯曲有关。如“引”、“张”、“弧”、“弹”、“弛”、“弦”、“弩”、“發”(发)、“彀”、“弼”、“强”等。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引”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形体是一张大弓搭着箭,像引弓的样子。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类似。小篆的形体将原来弓背上的一小画变为独立的一竖画。隶变后楷书写作“引”。
《说文·弓部》:“引,开弓也。从弓丨。”(引,拉开弓。由弓和丨会意。)
“引”的本义为拉开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这首诗用了汉代李广射石的典故,李广出身于一个将军世家,年青时即精通骑射。有一次,“(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由拉开弓,可以引申指拉、牵挽。《吕氏春秋·察今》:“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婴儿啼。”意思是说:有个路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人正拉着一个小孩并想将那孩子丢进江中,小孩在啼哭。
成语“引而不发”,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说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摆出跃跃欲射的姿态(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后遂用“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引而不发”可以作示范,故又可以引申表示引导、带领。《史记·魏公子列传》:“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意思是:到公子家中,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很惊讶。
开弓使弦满,相距益长,故又可以引申指延长、延续。《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诗句的大意为:但愿子孙后代,切勿废弃祭礼的法度,要把它延续下去。
有“引子”一词,指戏曲中重要角色登场前的第一个曲子,一般是指戏曲的开始部分,大都介绍剧中的规定情境,如《琵琶记·高堂称庆》的《瑞鹤仙》,《牡丹亭·游园》的《绕池游》。近代京剧等则常用有唱有念的韵文。今亦指某些乐曲的开始部分,有酝酿情绪、提示内容等作用。中医的药引也叫“引子”,是中医在处方末尾所加的药引,能加强药剂的效力。如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用的是生甘草、苦桔梗……八味药,鲜荷梗做的引子。”
甲骨文
小篆
楷书繁体
楷书
“弹”是个形声字。甲骨文是一张弓,在弓上有一个小圆圈,就是弹丸的形象。小篆变成了笔画繁多的左形(弓)右声(单)的形声字“弹”。隶变后楷书写作“彈”。简化汉字后写作“弹”。
《说文·弓部》:“弹,行丸也。从弓,单声。”(弹,弹弓,使丸疾行。从弓,单声。)
“弹”的本义是弹弓。《战国策·赵策四》:“左挟弓,右摄丸。”也就是说:左手夹着弹弓,右手拿着弹丸。又如卢照邻《长安古意》:“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其中的“挟弹飞鹰”是指打猎的场面;“杜陵”在长安东南,是汉宣帝陵墓所在地;“探丸借客”是指行侠杀吏、助人报仇等行为;“渭桥”在长安西北,秦始皇时所建,横跨渭水,所以得名。
这个“弹”本为名词,读作dàn。可是当它用作动词时,就应读为tán,表示用弹弓发射弹丸。《左传·宣公二年》:“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避)丸也。”意思是(晋灵公)在台子上用弹弓射人,来观看人们东奔西跑地躲避弹丸,以此取乐。
由发射,又可以引申指弹击。《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意思是: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呢?
由弹击,又可以引申指用手指拨动而演奏。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有一个成语叫“对牛弹琴”,出自汉代牟融的《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这是说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聆听。后遂用“对牛弹琴”来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疆
金文
小篆
楷书
“疆”是个会意字。从“疆”的金文形体来看,左部是一张弓,弓下有一个“土”字,表示用弓来丈量土地。右部有两个“田”字,而“田”字的上中下有三条横线,表示田界。小篆的形体承接金文,把“土”字移到“弓”的左侧,并整齐化、文字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疆”。
《说文·畕部》:“畺,界也。从畕;三,其界画也。疆,畺或从彊土。”(畺,疆界。从畕,三是田与田之间的界限。疆,畺的或体,从土,彊声。)
“疆”的本义就是田界。《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场有瓜。”引申指边界、国界。《史记·秦始皇本纪》:“圣法初兴,清理疆内。”意思是说秦始皇的法制刚刚建立,就要清理境内。岳飞《南京上高宗书略》:“恢复故疆。”也就是恢复原来的边界。
由边界,又引申表示极限、止境。如《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里“无疆”就是没有极限的意思。
《吕氏春秋·长攻》:“凡治乱存亡,安危疆弱,必有其遇,然后可成。”其中的“安危疆弱”的“疆”字应读为qiáng,通“强”。上古没有“强”字,需要表达这个意思时均写作“疆”,因其笔画过繁,后世才出现了“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