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艺术摄影概述

学习目标

⒈ 明确艺术摄影的概念和特性。

⒉ 理解摄影的本质特征。

⒊ 简要了解艺术摄影作品的形态演变。

第一节 艺术摄影是什么

一、艺术摄影的概念

艺术摄影,简而言之就是艺术观念、艺术感受的摄影表现。艺术摄影是整个摄影体系中的一个门类和分支,区别于其他非艺术摄影,如新闻摄影等。在艺术领域中艺术摄影与雕塑、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一样,是根植于艺术母体上的一个独立的艺术形态。

如果深入探究艺术摄影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艺术,二是摄影。

艺术摄影首先可以理解为艺术化的摄影、艺术性的摄影,区别于新闻摄影等,艺术性与艺术化是这类摄影活动围绕的主题,行动的核心。

综上所述,尝试给艺术摄影的定义是:以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摄影媒介为工作方式,表达感受,创造意境,传递思想。(图1-1-1)

图1-1-1 郎静山 《江山烟云》

在现代文化环境中,传统意义纯粹概念的艺术摄影已经很少见了,同时,艺术摄影家的概念也在不断模糊,可以说只要摄影师有杰出艺术表现的作品,即可称为艺术摄影家。(图1-1-2)

图1-1-2 威廉·克莱因 《时装》

二、摄影的本质

1.技术性

摄影术诞生的早期,其复杂的光学、化学、机械工艺给摄影贴上了“技术性”标签。即便是照相机的前身——暗箱,也只是帮助画家描绘风景、人像的工具而已。技术性是摄影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摄影的表现,但是技术性也成为摄影发展重要的推动因素。即便是在今天,摄影的发展依然是紧密依托于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复杂和变化也成为很多人痴迷于摄影的主因,通常称其为“摄影器材发烧友”。(图1-1-3)

图1-1-3 照相机结构示意图

摄影的技术性也体现在应用领域,如在科学研究、商业生产、刑侦办案等,摄影的运用十分广泛。在这些专业领域中,只有利用摄影的某些技术特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或完成工作,如摄影测量、不可见光摄影等。

摄影的技术性更多的是体现在每个摄影者使用相机拍摄的过程中,光圈、快门的配合,镜头、焦距的调整,闪光灯的使用等问题,都是困扰摄影初学者的难题。这些技术性难题一度曾阻碍了摄影的普及,并使得许多人对摄影的认识,向“唯技术性”观念偏离。但又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特别是数字技术、数码相机的出现改变了“摄影等于复杂技术”的观念,相机变得越来越便捷易用。用“智能化的技术”掩盖了“复杂的技术”,摄影才可以被普通人运用,得以大规模的普及,进而带动社会文化进入了视觉时代。

2.艺术性

“绘画将死”是摄影诞生之初画家们的惊呼,在今天看来这样的结论是过于悲观了,但是从中可见摄影对当时画家们的冲击有多么强烈。平面上的写实是当时绘画作品的艺术追求,而摄影真实还原的天资是绘画艺术难以企及的,而在今天依然如此。在艺术摄影发生、发展的历史中,有太多画家、平面设计师甚至是雕塑家介入其中,摄影在艺术表现上的探寻也曾经大量地借用绘画手段,所以艺术摄影与绘画的关系更为密切,并深受影响。拼贴照片、柔焦摄影等都是摄影向绘画学习的例证(图1-1-4)。也是因为这些缘由,普通人常常把摄影者理解为“搞艺术的”。

图1-1-4 画家大卫·霍克尼用拍摄拼贴的方式创作的《母亲肖像》

艺术摄影的发展历史相对于其他艺术形态较短,但是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影响,互为作用中发展着,形成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通的状态。摄影的艺术性体现于摄影图片诞生到展示的全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注入摄影者的艺术思考,最终形成符合艺术家独特表达的艺术作品。在今天的视觉时代,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方法备受推崇,因为镜头成像最符合现代人的视觉审美需求。

应当注意的是摄影术本身并不具有艺术性,科技领域中的摄影大多与艺术性“绝缘”,科考、刑侦、测量等领域中的摄影在有极高的技术要求的同时坚决回避艺术性,这样才能保证摄影作为工具使用的效能。在新闻摄影甚至是日常生活的摄影中具有程度不同的审美要求,但是这些摄影画面的美感呈现距离“艺术”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新闻摄影中的艺术表现更是要审慎把握,不然可能造成新闻事实的偏差,形成理解的歧义。摄影的平面造型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特征,但是将摄影“泛艺术化”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3.媒介性

传播媒介的繁盛发展使得摄影特别是报道摄影被大众熟知。二战之中、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涌现出许多举世闻名的报道摄影作品和大师。此时期摄影作为传播媒介的记录、表述工具,摄影图片作为高效的视觉传播形态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认同。此时期也是摄影纪实特性得到极大彰显的阶段。媒介发展形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信息也呈现爆炸性增长,学术界开始深入探讨摄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特性。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到,摄影图片符合人们视觉为先的信息获取规律,对比其他感官也是速度、效率最高的。在符号学中,摄影图片中的影像元素被定义为一系列的符号,而观者成为了与摄影者对应的解码者(摄影师为编码者)。在对比文字、语音和动态影像的研究中,摄影的非线性阅读特性被发现,这解答了为什么同一幅摄影作品的解读,信息的获取会呈现出因人而异情况。

摄影的媒介性在数字互联网时代的表现尤为突出。瞬间的信息记录,较低的数据量(对比动态视频),非线性的阅读,传播形态多样,这些都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媒介特性,数码摄影的这些特点让摄影在互联网空间里实现了又一次跨越。

摄影的媒介性更强调对摄影的理性分析,与摄影的艺术性区别在于探讨角度不同,理解摄影的媒介性有助于提高摄影者的视觉素养,形成多元化的影像判读能力,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摄影者创造影像的灵感。(图1-1-5)

图1-1-5 兰·布兰第斯豪《裸跑者》

1975年在伦敦,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政要聚集在主席台上。这个体型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奥·布瑞恩正跑过球场的看台前。据报道,面对这个尴尬场面,女王差点晕过去。后来,布瑞恩以“有伤风化罪”被判3个月监禁。

三、摄影作品的形态演变

170多年前达盖尔申请专利的照片今天仍然收藏在法国的博物馆中,那镜面金属板上的眩目影像与今天数码打印机喷墨形成的照片已是天壤之别,摄影画面在这170多年中经历了许多形态变化。银板法具有影像的唯一性,如同绘画一样是不可复制的,这使得当时的摄影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艺术界的认同。后来出现的负片、正片(反转片)摄影法开启了摄影影像机械复制的大幕,使摄影画面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玻璃干板的出现让照片的精度有了大幅提升。印刷术和纸媒的蓬勃发展则让摄影图片从小规模复制变成了大规模复制,虽然不及相纸画面的图像精度,但是更多人得以通过摄影画面高效地获取信息。电视的出现曾经让静态的摄影图片消沉了一段时间,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摄影的瞬间永恒是动态影像电视无法取代的,直至今天摄影图片更是频频出现在电视画面中。许多艺术家也尝试将摄影画面融入自己的艺术表现里。在装置艺术中,艺术家创造出超现实的场景用相机拍摄下来形成摄影画面展示出来。(图1-1-6)

图1-1-6 桑迪·斯各格兰德的装置摄影桑迪·斯各格兰德,1946出生,美国后现代摄影艺术家。她的创作可以归入装置摄影。像装置艺术家一样,她要使用各种材料布置出一个特殊场景,再把它拍摄下来。

摄影图片的形态演变证明其有极高的媒体适应性,摄影图片可以出现在低精度印刷的书报上和高精度印刷的画册图书中;可以同画作一同在美术馆展览,也可以在T恤衫和茶杯上呈现;摄影图片可以穿插在视频画面中,也可以展示在互联网网页上;摄影图片可以是单幅的经典瞬间,也可以是多幅的故事讲述。摄影画面可以单一形态展示,也可成为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这些丰富的形态变化为艺术摄影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

现代艺术的关注领域、表现形式和概念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艺术摄影的样貌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艺术摄影的表现形式不仅拘泥于对现实的艺术化记录,也出现了拼接摄影视觉元素的作品,因其重要的视觉元素是通过摄影手段取得的,而且影像元素的真切感更是形成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原因。由此,可将此类摄影作品归纳入艺术摄影的范畴,就如(图1-1-7)约翰·哈特菲尔德的拼贴摄影一样。

图1-1-7 约翰·哈特菲尔德创作的讽刺德国纳粹的拼贴摄影作品

第二节 艺术摄影的特性

一、光学记录特性

摄影是依赖于物理光学的影像留存,物理光学成像是艺术摄影的一个基本属性,摄影的记录特性成为它区别于其他视觉艺术的重要特征。这种与人眼相似的记录方式从发明之初就深受人们认同,那时的画家们惊呼“绘画将死”就是被摄影的真实记录所折服。

光学记录带来的真实,是绘画难以企及的,它对现实景象的记录还原度极高,摄影影像中传递的信息也更丰富,这种类似肉眼的记录让观者极度信任,有“眼见为实”之感。艺术摄影中光线、色彩、角度、瞬间等艺术造型手段的运用即可以强化摄影的“真实”,也可以使影像变得“主观”,艺术摄影的魅力在影像的真实与虚幻中产生。(图1-2-1)

图1-2-1 安塞尔·亚当斯《树》

摄影的光学记录特性也决定了艺术摄影表现的主体是现实世界的景、物、人,并通过这些主体及相互关系来表达情感、传播思想、创造意境。这也成为艺术摄影表现的技术局限,也是艺术摄影的技术特征之一。这就要求艺术家具有“镜头视觉”、“摄影观察”的能力。

二、时空片段特性

与其他造型艺术不同,摄影是四维时空的片段截取。它不同于电影电视以时间的流动讲述,也不像绘画那样可以再造时空瞬间,更不是雕塑艺术的空间造型。摄影独特的艺术魅力正体现于此,摄影造型依赖于现实时空,但又不是现实简单的记录,摄影者角度位置、瞬间的把握、光影运用都倾注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

摄影的时空片段特性是它的优点同时也是其缺点。摄影画面的可回顾性,如同绘画的静态欣赏特征,是摄影被推崇的重要特点,但是伴随电视媒体的发展,摄影的优势被撼动。电视动态影像的过程阐述加之文字和音乐媒体的配合使得人们对摄影的关注有所下降。但是摄影瞬间永恒的特征依然是不可替代的,瞬间记录蕴含着摄影表现的个性化同时也有片面性,面对同一事件,角度不同,瞬间不同呈现的风貌、意境甚至是立场观点就可能完全不同。在事物发展的进程中,截取其一个或者几个时空断面来阐释整个事物,这考验着摄影者对空间的感悟能力和瞬间的判断力。在空间和时间的运动变化中实现艺术化的表现,摄影大师布列松称之为“决定性瞬间”。(图1-2-2)

图1-2-2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作品

摄影的时空片段特性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在瞬间完成具有艺术表现的形象构成之外,成功的艺术家能够通过画面使观者形成时空片段外的延展联想,继而形成超越视觉形象的艺术感受。

三、平面图像特性

艺术摄影与其他平面艺术一样,是在二维平面上制造的三维幻像。这种二维特性决定了艺术摄影一定具有平面造型艺术的创作及审美特征。受限于镜头成像的属性,似乎艺术摄影不能像绘画、设计那样完全随心所欲地创造和拼接图像。但是从摄影发明之初,摄影家们就没有放弃用摄影来创造影像的可能性。今天的艺术摄影可以是从现实世界截取景物构成画面,也可以制造出一个场景和瞬间拍摄下来,甚至可以运用电脑技术使用摄影素材虚拟出一个完全超现实的“照片”。摄影的平面图像特性为摄影者创想的迸发提供了空间,“平面图像”的摄影可以与其他平面艺术交融,形成更多超乎想象的画面。

当然,平面图像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二维平面上的影像表现对三维空间的解释能力有限,二维平面影像有宽、高的尺度限制。但是这些劣势促使艺术家们开拓出更具创造性的表现手段来不断拓展摄影的表现空间。摄影的展示从平面线性变为立体非线性,将摄影与雕塑和装置艺术品结合等等。

平面图像是通过视觉传达信息与情感的,而视觉又是人类感知世界最高效的感官。同时,图像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超越国家、民族成为一种共通的交流工具,在大众传媒时代备受推崇。“读图时代”的来临正是平面图像高效传播特性的彰显。(图1-2-3)

图1-2-3 菲利普·哈尔斯曼《艺术家达利》

图1-2-4 郎静山作品

图1-2-5 大卫·霍克尼作品

电脑和互联网带来了多媒体时代,互联网统合了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了新的媒体状态。摄影的特性优势在互联网中,能最大化得以体现。镜头成像的真实感、瞬间永恒的可回顾性、视觉化图像的国际通行,再加之对比视频、音频,摄影低数据量、高信息量的高效传播,将使其在未来的文化形态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思考题:

1.艺术摄影的概念是什么?

2.可以从那几个角度理解艺术摄影?

3.摄影的技术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

4.艺术摄影作品展示形态经历了哪些变化?

5.艺术摄影的特性包含哪几个方面?这些特性如何影响人们认识摄影、学习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