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药

【概 念】

在中医药理论中凡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风湿痹痛,以治风湿痹症为主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功 效】

祛风湿药大多味辛、苦,性温、热,入肝、脾、肾经。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因此,祛风湿药有祛除筋骨、肌肉、关节之间的风寒湿邪的作用。部分药物药味辛苦,性寒凉,苦以燥湿,辛以散风,寒可用来清热,因此有祛湿通络、清热散风的作用。有些祛风湿药,还兼有强筋骨、补肝肾的作用,对于风湿痹证且兼筋骨痿软,肝肾不足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药理作用】

中医科学研究表明,祛风湿药主要具有镇痛、镇静、抗炎、降血压、免疫调节、解痉的作用。

【适用范围】

祛风湿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证的肢体疼痛,关节肿大、不利,筋脉拘挛等病证。部分药物还适用于下肢痿弱、腰膝酸软等症。对现代临床称谓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脱出、肩周炎、骨质增生、颈椎病,以及骨折疼痛、跌打损伤、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腰肌劳损、皮肤瘙痒、荨麻疹、疥癣、湿疹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哮喘、支气管炎等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分类】

祛风湿药根据药性不同,主要分为祛风湿热药、祛风寒湿药以及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祛风寒湿药,药性辛苦温,行散祛风,通里散寒,燥湿。有较好的除湿、祛风、止痛、散寒、通经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主要适用于肢体关节疼痛,风寒湿痹,筋脉拘挛,遇寒加重,痛有定处等。经配伍也可用于风湿热痹。中医药方常用的祛风寒湿药有川乌、威灵仙、海风藤、寻骨风、蚕沙、松节、路路通、伸筋草、雪上一枝蒿、枫香脂、丁公藤、蕲蛇、乌梢蛇、木瓜、徐长卿、昆明山海棠、青风藤、祖师麻。

祛风湿热药,药性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苦降泄,辛行散,寒清热。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关节红肿热痛,风湿热痹等症。经配伍也可用于风寒湿痹。中医药方常用的祛风湿热药有秦艽、防己、臭梧桐、桑枝、莶草、络石藤、海桐皮、老鹳草、雷公藤、穿山龙、丝瓜络等。

祛风湿强筋骨药主入肝肾经,祛风除湿,兼有一定的强筋骨、补肝肾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肝肾虚损所致的脚弱无力,腰膝酸软。风湿日久,易损肝肾,风寒湿邪又易犯腰膝部位,选用本节药物有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意义。也可用于骨痿,肾虚腰痛,软弱无力者,中医药方常用的祛风湿强筋骨药有桑寄生、狗脊、五加皮、千年健、鹿衔草、雪莲花、石楠叶。

祛风寒湿药

重齿毛当归 学名: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 Duhuo

独 活

别名:大活,山独活,川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

◎《本草纲目》记载独活:“治诸中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肤苦痒,手足挛痛劳损,风毒齿痛。”

【科 属】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地理分布】野生于林下草丛中、阴湿山坡或稀疏灌丛间。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等地。种植于湖北、四川以及陕西等地的高山地区,主产于湖北、四川、陕西。

【采收加工】春初或秋末挖出根,除去须根以及泥沙,炕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炕至全干。

【药理作用】抗炎;降压;镇痛,镇静;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心律失常;解除肠平滑肌痉挛;抗肿瘤等。

【化学成分】挥发油类:荒漠木烯,甲氧基欧芹素,百里香酚,α-雪松烯,β-雪松烯,愈创醇等;香豆素类:伞花内酯,独活醇,东莨菪素,异白内酯,甲氧基欧芹素,香柠檬内酯,花椒毒素,当归醇B等;其他:巴豆酸,当归酸,双萜羧酸,乙炔衍生物等。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通痹止痛,祛风除湿。对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风火牙痛。

独活、白芍、蔓荆子、葛根、川芎、僵蚕、羌活、柴胡各5g,升麻4g,甘草2g。生姜、大枣为药引。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兼有头痛者,加天麻、白芷、荆芥、薄荷各适量。

2. 主治:疖,全身多发性疖肿。

独活、甘草各2g,川芎、陈皮、荆芥、柴胡、桔梗、防风、茯苓、生姜各8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独活、半夏、厚朴、苍术、防风各15g,藁本25g,羌活、川芎、蔓荆子、陈皮各20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药膳养生

独活甘草酒

独活、木防己、甘草各2g,干姜、细辛各2g,鸱头1枚许,桂心80g,铁精40g,人参12g。上入绢袋中,酒4500毫升,浸5昼夜。每服30毫升,每天2服。适用于小儿风痫。

独活丹参酒

独活40g,炮姜20g,制附子、牛膝、石斛、萆、丹参、赤茯苓各30g,防风20g,薏苡仁40g,山茱萸30g,白术、肉桂、川芎各20g,秦艽30g,人参、当归、甘菊花各20g,生地40g,酒2500毫升。上药捣碎,酒浸净器中6天开取,去渣备用。每次饭前随量温饮。适用于感受风湿,腰脚酸痛,头晕目眩。

独活当归酒

独活、当归、杜仲、熟地、川芎、丹参各28g,好酒1000毫升。上药碎细,酒浸入净瓶中,密封,近火煨,1昼夜后随量温饮,常使有酒气。祛风除湿,风湿性腰腿疼痛。

威灵仙或棉团铁线莲 学名: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lematis hexapetala Pall.

RADIX CLEMATIDIS Weilingxian

威灵仙

别名:能消,铁脚威灵仙,灵仙,黑脚威灵仙,黑骨头。

◎《本草纲目》记载威灵仙:“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疗折伤。”

【科 属】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地理分布】1.威灵仙 海拔80~1500米的山坡、山谷灌木丛中,沟边路旁草丛中多有野生。分布于河南、陕西南部、安徽、江苏南部、淮河以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南部、贵州。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为其主产区。2.棉团铁线莲 野生于山坡、山坡草地或固定的沙丘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东部、中南地区多有分布。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山东等地。3.东北铁线莲 山坡灌木丛中、杂木林下或林边多有野生。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等地。主产于东北各地。

【采收加工】秋季挖出,去净茎叶,洗净泥土,晒干,或切段后晒干。

【药理作用】利尿;抗病原微生物;镇痛;促进胆汁分泌;引产等。

【化学成分】威灵仙的根中含有原威灵仙皂苷,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等。东北铁线莲的根中含有铁线莲皂苷;棉团铁线莲的根中含有生物碱,白头翁素,肉豆蔻酸,谷甾醇,α-亚油酸,β-亚油酸等。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祛风除湿,消骨鲠。对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肢体麻木,骨鲠咽喉,屈伸不利均有疗效。

威灵仙

棉团铁线莲

本草药方

1. 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威灵仙、丹参、红花、赤芍、川芎、荆芥、防风、大腹皮、茯苓皮、枸杞子、地骨皮、山茱萸各5g,甘草2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慢性胆囊炎。

威灵仙、槟榔、虎杖、半夏、莱菔子、皂刺、当归、茵陈各10g,金钱草30g,海金沙、鸡内金各15g,大黄、甘草各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药膳养生

威灵仙茶

鲜威灵仙60g(或干品30g)。煎汤取汁。代茶饮。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乌 头 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RADIX ACONITI Chuanwu

川 乌

别名:乌头,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

◎《本草纲目》记载川乌:“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科 属】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地理分布】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多有野生。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河南、山东、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北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种植于陕西、四川、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主产于四川平武、江油;陕西城固、户县、汉中等地,湖北、湖南、云南等地有引种。

【采收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茎叶,摘下子根,取母根,去净须根、泥沙,晒干。

【药理作用】抗炎;镇痛;强心;局部麻醉;降血糖;抗肿瘤等。

【化学成分】生物碱类:脱氧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附子宁碱,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其他:尿嘧啶,乌头多糖等。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麻醉止痛。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本草药方

1. 主治:瘰疬。

川乌、半夏、草乌各15g,肉桂8g,没药、乳香各5g,凡士林500g,白矾、雄黄、枯矾各60g。将药研磨极细末,和凡士林拌均匀备用。使用时,把适量药膏摊于油纸上,敷于患处。未溃能消,已溃易敛。

2.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川乌、草乌各2g,十大功劳叶、西河柳、虎杖各28g,威灵仙、莶草、赤芍各15g,地鳖虫、秦艽、防己、当归各1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3.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川乌头20g,干红辣椒30g,干姜60g,木瓜15g。加水煎煮,熏洗敷于患处。

药膳养生

川乌黑豆酒

川乌(锉)200g,黑豆500g。炒到半黑,以酒3000毫升,倒于药内急搅,以滤取汁。酒微温服1小盏。祛风除湿。适用于产后中风,口噤不语。

川乌杜仲酒

川乌、肉桂、地骨皮各30g,羌活、杜仲(微炒令黄)、制附子、萆、五加皮、续断、防风各40g,川椒(微炒出汗)15g,炙甘草、炮姜、栝蒌根各20g,秦艽、石斛、制乌头、桔梗各30g,细辛6g,酒2000毫升。将上药一同捣碎,放入酒中浸泡,5天后饮用。每次饭前温饮1小杯。祛风除湿。适用于风寒腰痛,久坐湿地的腰痛,肾虚腰痛,坠伤腰痛。

风 藤 学名:Piper kadsura(Choisy)Ohwi

CAULIS PIPERIS KADSURAE Haifengteng

海风藤

别名:满坑香,大风藤,岩胡椒。

◎《本草再新》记载海风藤:“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科 属】为胡椒科植物海风藤的干燥藤茎。

【地理分布】低海拔林中有野生,常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分布于福建、浙江、台湾、广东等地。主产于福建、广东、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藤茎,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减轻肺水肿;降低心肌缺血区侧支血管阻力,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等。

【化学成分】木脂素类:风藤素M、风藤素A、风藤素B、风藤素C,海风藤酮等;其他:豆甾醇,β-谷甾醇,挥发油等。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能主治】 通经络,祛风湿,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拘挛,肢节疼痛,屈伸不利。

本草药方

1.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忍冬藤、鸡血藤各15g,制川乌2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

海风藤、牛膝、桂枝、川乌头(先煎60分钟)、秦艽各5g,雷公藤25g,青风藤15g,黄芪8g,当归、防己各4g,红花3g,甘草2g。煎服法同1。每天2剂。

3.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海风藤、青风藤、钻地风、千年健、穿山甲各10g,洋金花1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药膳养生

海风藤祛风湿药粉

海风藤、宽筋藤、白芍各15g,两头尖、黑老虎、鸡骨香各12g,乌蛇、地龙、甘松各10g,制川乌5g。一同制成细末,每次冲服10g,每天3次,可加入适量的蜂蜜。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海风师麻姜葱汤

海风藤6g,祖师麻6g,水煎沸15分钟,加入生姜5片,再沸后停火。其汤趁热饮,饮后加盖衣被,令微汗出。治风寒感冒。

祛风骨痛露

海风藤85g,鸡血藤、威灵仙69g,五加皮、防己、苏木各50g,只草乌35g,甘草19g。防己、苏木依法渗漉,五加皮一味蒸汽蒸馏,收集馏液,残渣与其余甘草等6味,用水煎3次,至煎出液味尽,去渣,将煎出液分次过滤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馏液与防己、苏木的渗出液,混合均匀,滤清,使成1000毫升。每次服1匙,1日3次,温开水冲服。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消渴盗汗等。

家 蚕 学名:Bombyx mori Linnaeus

EXCREMENTUM BOMBYCIS Cansha

蚕 沙

别名:原蚕沙,蚕沙,晚蚕沙,蚕屎,原蚕屎,晚蚕矢,马鸣肝。

◎《本草纲目》记载蚕沙:“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祛风除湿。”

【科 属】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干燥粪便。

【地理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以江苏、浙江产量最高。

【采收加工】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时蚕排出的粪便,除去杂质,晒干后使用。

【药理作用】光敏作用;抗肌瘤;延长纤维蛋白原凝聚时间,有抗凝血酶等。

【化学成分】叶绿素,胆甾醇,植物醇,胡萝卜素,麦角甾醇,微量元素铜,维生素A、维生素B等。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和胃化湿,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风疹湿疹瘙痒,吐泻转筋。

本草药方

1.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

蚕沙、茯苓、白术、菟丝子、女贞子、郁金、当归、虎杖各15g,黄芪28g,山楂、神曲、黄柏、黄精、桑寄生、桑枝、白花蛇舌草、麦芽各18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萎缩性胃炎。

蚕沙、白蔹各8g,马齿苋、黄芪各28g,乳香、五倍子、没药各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疹出皮肤瘙痒。

蚕沙、地肤子、花椒叶、藿香叶各50g。将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用毛巾蘸取药液洗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连续3日。

4. 主治: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瘾疹,头风头痛,腹痛转筋,吐泻等。

晚蚕沙(炒黄)60g,醇酒200毫升。将晚蚕沙用酒浸于瓶中,封口,5天后开封去渣。每次空腹温饮1小杯,每天3次。

药膳养生

蚕沙川芎枣茶

蚕沙(包)15g,川芎9g,薄荷叶8g,香白芷10g,生甘草4g。用上药10倍剂量共研细末。每用30g,以纱布袋装封,置保温瓶中,用沸水500毫升冲泡,20分钟后分3次饮用。每天1剂。祛风燥湿,对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肢体酸痛;偏正头痛,神经头痛等症有疗效。

牛膝蚕沙酒

晚蚕沙30g,牛蒡根、大麻子各40g,牛膝60g,牛蒡子(微炒)30g,防风、萆、枸杞子、羌活、黑豆(炒熟)、苍耳子、虎胫骨(涂酥炙微黄)、制附子、海桐皮各30g,秦艽20g,五加皮、茄子根各60g,酒2.25升。将上药共捣为细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坛内,用酒浸泡之,密封,6天后开启。每天午、晚各服1次,每次空腹温饮15毫升,味淡即换药。祛风湿,壮筋骨,通血脉,益肝肾。对于半身不遂,腰膝疼痛,四肢麻木,血气凝滞,少腹冷痛有疗效。

绵毛马兜铃 学名: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

HERBA ARISTOLOCHIAE MOLLISSIMAE Xungufeng

寻骨风

别名:清骨风,猫耳朵,穿地节,毛香,白毛藤,地丁香,黄木香,白面风,兔子耳,猴耳草。

◎《饮片新参》记载寻骨风:“散风痹,通络。”

【科 属】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地上部分的干燥全草。

【地理分布】山坡灌木丛、低山草丛及路旁均有野生。分布于山西、陕西、江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南、贵州等地。主产于湖南、江苏、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5月开花前采收,近根挖出,除去泥土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药理作用】镇痛,抗炎;抗早孕等。

【化学成分】有机酸类:香草酸,马兜铃酸A、马兜铃酸D,硬脂酸等;内酯类;绵毛马兜铃内酯,马兜铃内酯等;酰胺类:9-乙氧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内酰胺等;其他:β-谷甾醇,生物碱,正三十醇,胡萝卜苷,棕榈酮等。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祛风除湿。对于风湿痹证,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瘀滞肿痛,跌打损伤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寻骨风、莶草、透骨草、草乌、川乌、乌梅、乌梢蛇各10g,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各20g。

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

寻骨风、路路通、当归、黄芪各15g,葛根30g,鹿衔草20g,穿山甲珠、全蝎、桂枝、甘草各10g,蜈蚣2条。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足跟痛。

寻骨风、丹参、桂枝、忍冬藤、透骨草各15g,红藤30g,麻黄、地龙、红花、干姜、赤芍、草乌、川乌头、没药、乳香、白芍、元胡、桃仁、附子、细辛各10g。加水煎,熏洗脚跟,每天3次。

4. 主治: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寻骨风200g,酒750g。寻骨风研粗碎,酒浸7天后开封,去渣备用。每空腹温饮13毫升,每天3次。

药膳养生

寻骨风五加茶

寻骨风全草、地榆各15g,五加根30g。上药加黄酒和水各300毫升,煎煮20分钟,取药汁置瓶中;再加黄酒和水各300毫升,煎煮20分钟,取药汁与第1煎药汁混匀,代茶饮。分数次饮完。每天1剂。祛风湿,通经络。对于风湿热,阻遏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全身多处关节疼痛,局部可有肿胀、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阴虚内热者忌服。

追风活血酒

寻骨风、羌活、熟地黄、独活、木瓜、桂枝、地龙、茯苓、大枣、杜仲、川牛膝、香附、荜茇、当归、川芎、白芍药各15g,白酒1000g,乌梢蛇30g,水蛭、地鳖、三七、红花、川乌头、甘草、全蝎、蝉蜕、蜈蚣各10g,枸杞子、马钱子各10克。将各药碎为末,用布袋装入,放在容器里,加白酒密封,浸泡20天后去渣即成。每天服3次,每次20g。关节炎症引起的追风活络,活血止痛。对于关节变形,疼痛肿大,屈伸不利等有疗效。

油松或马尾松 学名:Pinus tabulaeformis Carr.&Pinus massoniana Lamb.

LIGNUM PINI NODI Songjie

松 节

别名:黄松木节,油松节,松郎头。

◎《本草纲目》记载松节:“治风蛀牙痛,煎水含漱,或烧灰日揩,有效。筋骨间风湿诸病宜之。”

【科 属】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的干燥瘤状节或分枝节。

【地理分布】1.油松 海拔100~2600米的山地有野生。分布于西北、河南、东北、华北、江苏、山东等地。辽宁、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地为其主产区。2.马尾松 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有野生。分布于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台湾、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为其主产区。

【采收加工】多于采伐时或木器厂加工时锯取,经过选择整修,晒干或阴干。

【药理作用】镇痛;抗炎。

【化学成分】挥发油类:α-蒎烯,β-蒎烯,樟烯,二戊烯等;其他:木脂素,纤维素,树脂等。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疼痛,风寒湿痹,瘀肿疼痛。

本草药方

1. 主治:肩周炎。

松枝、艾叶、柳枝、桂枝各28g,桑枝88g,槐枝、柏枝各58g。加水煎,去渣,加白酒50毫升,熏洗患处。

2.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松节、独活、羌活、细辛、麻黄、川乌头、防风、南星、蜀椒、川芎、白芷、草乌、蚕沙、僵蚕、生姜、葱白各10g,白酒100毫升。加水煎,熏洗头部,每天2次。

3. 主治:养血活血,通络止痛,血虚血瘀,风湿痹阻,筋骨疼痛。

松节、宣木瓜、清风藤、天仙藤各9g,赤芍、全当归各12g,透骨草、乳香、没药、红花各6g。将上述各药水煎,兑入烧酒60g。经常用煎液外洗患处。

4. 主治:接骨止痛。

松节、苏木、川乌、自然铜(醋淬7次)、制乳香、制没药各6g,土狗、降香各3g,血竭、龙骨各1.5g。共研为细末,醋调外敷伤处。

药膳养生

松节曲米酒

松节2500g,曲、米适量。松节煮汁。同曲、米如常法酿酒。不限时,徐徐饮。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对于筋骨挛急,风湿性关节疼痛,腿肿有疗效。

滋阴提神增力酒

松节(炒)、五加皮、骨碎补、鱼胶、肉苁蓉、龟板、菟丝子、蟮骨、雀肉各30g,黄芪、全当归、木瓜、熟地、蒺藜、红花、牛筋草、巴戟、地骨皮、续断、牛膝、玉竹(酒炒)各90g,杜仲、牛血(干)各60g,白茯苓45g,乳香、没药、肉桂各15g。上药共研为末,好酒浸泡,埋地下3个月之后,每天早晚服之,每次9毫升。本方有补血生精,滋阴提神,壮腰健肾,增长气力的功效。

乳香松节散

松节(细锉如米)30g,乳香5g。上药放入银器内,慢火炒使焦,只留一二分药性,出火毒,然后把其研细。每服5g,热木瓜酒调下。主治脚转筋,疼痛挛急。

石 松 学名: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HERBA LYCOPLDII Shenjincao

伸筋草

别名: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金毛狮子草,狮子草,金腰带。

◎《本草纲目》记载伸筋草主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久服去风血风瘙……浸酒饮,良。”

【科 属】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

【地理分布】灌丛、山坡草地或松林下的酸性土壤中多有野生。分布于华东、东北、西南、中南及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湖北、贵州、浙江、福建、四川、山东、江苏为其主产区。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连根拔起,去净泥土,晒干。

【药理作用】催眠;镇痛;解热;兴奋子宫;促进小肠蠕动等。

【化学成分】萜类:石松三醇,α-芒柄花醇,石松四酮醇等;植物甾醇类: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生物碱类:棒石松宁碱,石松碱,烟碱等;有机酸类:壬二酸,阿魏酸,香草酸等。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本草药方

1.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

玄参、玉竹、黄精、伸筋草各15g,生地黄、蚕沙各30g,威灵仙15g,乌蛇、秦艽各8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伸筋草、木瓜、防风、威灵仙各15g,牛膝、黄芪、当归、鸡血藤各30g,白芍、老鹳草各20g,陈皮、桂枝各10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型。

伸筋草、桑枝、白术、威灵仙、秦艽、防己各15g,生地黄、生石膏、茯苓各30g,玄参20g,独活、麻黄、甘草各10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4. 主治:关节疼痛。

石松9g,虎杖根15g,大血藤9g。水煎服。

5. 主治:关节疼痛,手足麻痹。

伸筋草30g,丝瓜络、爬山龙各15g,大活血9g。水、酒各半煎服。

6.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伸筋草、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15g,威灵仙9g,茜草6g,杜衡1.5g。煎服。

7. 主治:带状疱疹。

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1日数次。

药膳养生

伸筋草酒

伸筋草、牛膝、制川乌各15g,鸡矢藤8g,制草乌6g,白酒500g。浸泡24小时,每服1小杯,每天1次。对于腰膝软弱,风湿腰腿痛,四肢麻木有疗效。

短柄乌头 学名: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

RADIX ACONITI BRACHYPODI Xueshangyizhihao

雪上一枝蒿

别名:一枝蒿。

◎《云南中草药》记载雪上一枝蒿:“止血镇痛,祛风除湿。主治内伤出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牙痛,风湿关节痛,神经性皮炎。”

【科 属】为毛茛科植物短柄乌头的干燥块根。

【地理分布】野生于海拔2800~4300米的高山草地、疏林下或多石砾处。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主产于云南会泽、东川、曲靖、寻甸、陆良、富源、富威以及四川西部等地。

【采收加工】夏末秋初挖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抗炎;镇痛;抗肿瘤等。

【化学成分】生物碱类:3-去氧乌头碱,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乌头次碱,雪乌碱等。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大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用于多种疼痛证,如神经痛、风湿痹痛、术后疼痛、跌打伤及癌肿疼痛等,以及虫蛇咬伤,疮疡肿毒。

本草药方

1. 主治:腰腿痛、关节痛。

雪上一枝蒿、三分三、小草乌、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虎杖、生半夏、马钱子、急性子各10g,樟脑5g。上药共为粗末,泡入高粱白酒1000毫升中,浸泡30天,即可应用。用时先将药酒少许加温,再用棉签蘸药酒敷于疼处及4周,每天3次。

2. 主治:练功后出现红肿、疼痛。

雪上一枝蒿30g、川赤芍50g,切片后用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可用。浸泡愈久愈佳。外用,用此药方浸洗、按摩敲打滚压红肿部位,10分钟左右用温水洗掉。

3. 主治:运动挫伤、跌打损伤、关节痛、神经痛。

雪上一枝蒿23g,三七、草乌(蒸)各50g,冰片1g,骨碎补500g等。以上药一起研碎,制成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苦。口服,每次3片,每天3次,或遵医嘱。本品药性强烈,应按照规定量服用。孕妇忌用。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4. 主治:牙髓炎(无痛去髓)。

取雪上一枝蒿块根研粉,浸于无水酒精中,24小时后过滤,将滤液蒸去酒精,得棕褐色胶状物1克,雪上一枝蒿粉0.5克,蟾酥细粉1克,羊毛脂0.8克,共置于乳钵内充分调匀,研成软膏状,即为牙髓失活剂。在原有的穿髓孔处封入米粒大的药剂,1~2天后观察牙髓失活效果,行无痛去髓术。

5.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疮疡肿毒,毒虫及毒蛇咬伤,蜂叮。

雪上一枝蒿25g,泡酒500g,10天后外擦,禁内服。

药膳养生

雪上一枝蒿酒

雪上一枝蒿3g,三七参30g(捣碎),藏红花10g,浸入1.5升黄油内,6天后可用。每次饮5毫升,每天只饮2次。缓解肝癌后期疼痛。雪上一枝蒿有大毒,每次用量不可超过0.02g,每天用量不可超过0.04g。

丁公藤 学名: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CAULIS ERYCIBES Dinggongteng

丁公藤

别名: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鱼烈。

◎《本草纲目》记载丁公藤:“煮汁服,治上气咳嗽。治诸风尤捷。”

【科 属】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干燥藤茎。

【地理分布】1.丁公藤 山谷湿润密林中或路旁灌丛中多有野生。广东等地多有分布。主产于广东。2.光叶丁公藤 野生于海拔250~1200米的山谷密林或疏林中,攀生于乔木上。分布于广东、云南、广西。主产于广西、海南、云南。

【采收加工】洗净,切成段,晒干。

【药理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抗炎;增强免疫力;缩瞳,降低眼内压;抗胆碱酯酶等。

【化学成分】有机酸类:咖啡酸,绿原酸等;香豆素类:包公藤甲素,包公藤乙素,包公藤丙素(东莨菪素),东莨菪苷等。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祛风除湿。对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丁公藤、海风藤、宽筋藤、忍冬藤、石楠藤、鸡血藤各30g。共研为细末,每服2g,每天3次,28天为1疗程。

2. 主治:癌症疼痛。

丁公藤、鸡血藤、白芷各30g,延胡50g,川楝子15g,重楼6g,五灵脂10g。水煎服用,一服药煎3次,兑在一起,一天分多次喝完。

3. 主治:动脉硬化症。

丁公藤120g,羌活、小茴香、五加皮、独活、防己各8g,桂枝、白芷、青蒿、威灵仙各10g,麻黄20g,当归尾、栀子、川芎各6g,白酒、冰糖适量。将中药浸入酒中浸泡饮服。每次15毫升,每天2次。

药膳养生

丁公藤祛风除湿药酒

丁公藤1000g,桂枝30g,麻黄35g,当归、羌活、白芷、川芎、乳香、补骨脂、猪牙皂各3g,陈皮12g,香附、厚朴、苍术、木香各2g,枳壳20g,白术3g,山药3g,黄精8g,小茴香、菟丝子、泽泻、苦杏仁、五灵脂各3g,蚕沙6g,白酒4250毫升。酒浸各味药多日。每次饮13毫升,每天3次。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等症。孕妇忌服。

风痛丁公藤药酒

丁公藤20kg,白芷、桂枝、青葙子、威灵仙各1.6kg,五加皮、羌活、独活、小茴香、防己1.2kg,川芎、建栀、当归各1kg,白酒(50度)192升,麻黄3.2kg。先将上药(除白酒外),混匀,再加入白酒密封浸渍,夏、秋45天,春、冬60天,滤取上清液,将药渣压榨,榨出液与浸液合并,静置4天,滤过即得。口服,常用量每次15毫升,每天3次。祛风通络,散寒止痛。对于风湿寒痹,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腰膝乏力,老寒复发有疗效。

五步蛇 学名:Agkistrodon acutus(Cventher)

AGKISTRODON Qishe

蕲 蛇

别名:白花蛇,五步蛇,百步蛇,盘蛇,棋盘蛇,五步跳,龙蛇,犁头匠。

◎《本草纲目》记载蕲蛇:“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

【科 属】为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地理分布】山区或丘陵林木茂盛的阴湿地,或路边草丛中多有野生。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贵州。

【采收加工】每年夏、秋两季捕捉,除去内脏洗净,多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形,用慢火烘干或晒干。

【药理作用】抗溃疡;镇痛;催眠;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降血压;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等。

【化学成分】蛋白质类:去纤维酶,透明质酸酶,凝结因子cf-1,尖吻蝮蛇毒出血毒素,抗凝血因子,出血蛋白HP,磷酸二酯酶,磷酸酯酶A,ADP酶,ATP酶,5′-磷酸二酯酶,胆碱酯酶,5′-核苷酸酶,精氨酸酯酶,l-氨基酶氧化酶,蛋白水解酶等;其他:骨胶原,多种氨基酸,脂肪等。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通络,祛风,止痉。用于麻木拘挛,风湿顽痹,半身不遂,中风口眼斜,破伤风,小儿惊风,麻风,疥癣。

本草药方

1. 主治:骨质增生性骨关节炎。

白花蛇1条,五灵脂18g,没药、穿山甲、皂角刺、莶草、乳香、透骨草、威灵仙、淫羊藿各15g,川乌头、细辛、乌蛇、草乌各10g。一同制成细末,用米醋调涂于患处。

2. 主治:鼠疮、瘰疬,无论已溃未溃均能治疗。

白花蛇、全蝎、斑蝥、穿山甲、蜈蚣各3g,铅丹60g,香油120g。前5味药浸入油内,渗一夜后用火炸枯,去渣,再将油熬到滴水成珠为最佳,慢慢放入铅丹,离火用柳枝搅至无烟,膏即成。先用温开水将患处洗净,然后将药膏摊布上,贴患处,每5天换药1次。

3. 主治:搜风通络,补肝肾,强筋健骨。

当归120g,蕲蛇80g,血竭70g,黄芪140g,威灵仙120g,廑虫70g,防风70g,怀牛膝100g,杜仲100g,独活100g,鸡血藤80g。上药洗净,晒干共研细末,过40目筛。每服5g,日服3次,共70日。

药膳养生

祛风通络酊

蕲蛇(去头)30g,龟板5g,蛤蚧(去头足)10g,白酒600毫升。3味药放入酒中浸泡7天,去渣过滤,贮瓶备用。每服15毫升,每天3次,15天为1疗程。间隔8天后,继服第2疗程。祛风,通络,止痛。

乌梢蛇 学名:Zaocys dhumnades(Cantor)

ZAOCYS Wushaoshe

乌梢蛇

别名:乌蛇,黑梢蛇,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乌风蛇,剑脊蛇,黑乌梢。

◎《本草纲目》记载乌梢蛇:“功与白花蛇(蕲蛇)同,而性善无毒。”

【科 属】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

【地理分布】丘陵、沿海平原及山区或田野、林下等地多有野生。分布于甘肃、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台湾、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主产于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采收加工】镇痛;抗炎;抗蛇毒,抗惊厥等。

【药理作用】抗炎;泻下;镇痛等。

【化学成分】乌梢蛋白:1,6-二磷酸酯酶,蛇肌醛缩酶等;氨基酸类:苯丙氨酸,精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等;其他:骨胶原,脂肪,蛋白质等。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止痉,祛风,通络。用于麻木拘挛,风寒顽痹,口眼斜,中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疥癣,麻风。

本草药方

1.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膝踝肩肘等大关节对称性疼痛,病症与天气寒冷、过度劳累有关。

乌梢蛇、草乌、川乌头、没药、乳香、桃仁、寻骨风、威灵仙各10g,黄芪15g,当归12g,附子(先煎)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调兑均匀,分服,每天2剂。

2. 主治:膝关节滑膜炎,病症遇寒、劳累后加重等症状。

乌蛇25g,赤小豆30g,赤芍、茯苓皮、生地黄、三棱、莪术各15g,制川乌头、牡丹皮、寻骨风、制草乌、生甘草各10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莱特尔综合征,骨关节疼痛剧烈,风寒湿型,不红肿,畏寒喜暖。

乌蛇、白芍、土茯苓、桂枝、黄芪、苍术、五加皮各8g,麻黄、川乌头、细辛各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4. 主治:破伤风,项颈紧硬,身体强直。

乌蛇(项后取)、白花蛇各2寸(项后取,先酒浸,去骨,并酒炙),蜈蚣1条(全者)。上三味,为细散。每服一钱至三钱匕,煎酒小沸调服。

5. 主治:婴儿撮口,不能乳者。

乌梢蛇(酒浸,去皮骨,炙)25g,麝香0.5g。为末,每用0.25g,荆芥煎汤调灌之。舌上,有涎吐去。

药膳养生

乌梢蛇酒

乌梢蛇1条,好酒500毫升。乌梢蛇酒浸4天。或用乌蛇肉,袋盛,同曲放置于缸底,糯饭盖之3~7天酒熟,去渣贮酒。每次服用2小杯,每天3次。适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骨关节结核、小儿麻痹症、皮疹瘙痒、麻风、疥癣、破伤风等症。

乌梢蛇酒

乌梢蛇1条,白酒500毫升。乌梢蛇置白酒内浸泡7天,每服25毫升,每天2次。通络,祛风。适用于风湿痹痛,肢节屈伸不利及中风半身不遂等症。

贴梗海棠 学名: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

FRUCTUS CHAENOMELIS Mugua

木 瓜

别名:木瓜实,铁脚梨,秋木瓜,酸木瓜。

◎《本草纲目》记载木瓜:“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科 属】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地理分布】华东、华中以及西南各地多有分布。主产于四川、安徽、湖北、浙江。福建、湖南、陕西、云南、山东等地也有产。

【采收加工】7~8月上旬,木瓜外皮呈青黄色时采收,放于沸水中烫至水变灰白色,切成两瓣,晒干。

【药理作用】抗菌;抗肝损伤。

【化学成分】有机酸类: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苹果酸钾盐,返丁烯二酸及齐墩果酸等;其他:鞣质,黄酮等。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和胃化湿,平肝舒筋。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湿痹拘挛,脚气水肿,吐泻转筋。

本草药方

1. 主治:搭手,脊柱两侧,以手搭可达到之处的疽。

木瓜、铅粉、牛膝、鸡内金、铜绿、露蜂房各8g,大黄18g,百草霜5g,胡椒8个。各炒黄,一起制成末,蜜调摊布上,贴于患处,每天2次。

2. 主治:搭手。

木瓜、血竭、象皮、龙骨、牛膝、穿山甲、透骨草各5g,银朱、乳香、防风各8g,冰片1g,麝香0.2g,铅粉0.1g,蜜蜡30g,铅丹90g。各为末,和匀,蜂蜜调敷,每天2次。

3. 主治:大便下血。

木瓜(研)、蜂蜜各6g。上药为1次量。先用温白开水将蜂蜜溶解,再加入木瓜面,冲服。每天早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

4. 主治:发热恶寒,急性肾炎、浮肿、尿血,高血压,乏力,头晕,食少。

木瓜、桂枝、白术、大腹皮、紫苏叶、车前子各15g,玉米须、茯苓各3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2剂。

药膳养生

木瓜羊肉舒筋汤

木瓜1000g,羊肉1000g,豌豆300g,草果5g,白糖200g,粳米500g,调料适量。羊肉洗净,切成约2厘米见方的块,木瓜取汁,二者与草果、豌豆、粳米一齐放锅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烧沸后,小火炖至豌豆、肉熟烂,放入盐、白糖、味精、胡椒粉。有补中祛湿,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腰膝疼痛,脚气不仁等症。

木瓜汤

木瓜1个,生姜适量,蜜150毫升。木瓜去皮后切块,生姜切片,一齐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取500毫升,入蜜调匀。祛湿舒筋。适用于脚气病,麻木酸痛,脚膝肿胀。

木瓜粥

木瓜15g,粳米100g,姜汁、蜂蜜各少量。木瓜研磨为碎末,和粳米入锅内煮粥,熟时调入姜汁、蜂蜜。任意用。适用于霍乱转筋。足膝无力,湿痹脚气等症。

徐长卿 学名:Cynanchum paniculatum(Bge)Kitag.

RADIX CYNANCHI PANICULATI Xuchangqing

徐长卿

别名:竹叶细辛,线香草,天竹,瑶山竹,山刁竹,上天梯,寮刁竹,天竹香,观音竹,刁竹根。

◎《本草纲目》记载徐长卿主治:“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

【科 属】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根茎。

【地理分布】阳坡草丛中多有野生。分布于华东、东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内蒙古、甘肃、陕西。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河南等地为其主产区。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收根茎以及根,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镇静;解热;镇痛;抗炎;降血压;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菌等。

【化学成分】苯丙酮类:异牡丹酚,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甾体类:新徐长卿苷元,新徐长卿苷甲,肉珊瑚苷元,白前苷元乙,去酰牛皮消苷元,徐长卿苷甲、徐长卿苷乙、徐长卿苷丙;其他:硬脂酸,三十烷,赤藓醇,β-谷甾醇,十六烯,糖类,黄酮苷等。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止痛,祛风除湿,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腰痛,牙痛,跌扑损伤;湿疹,荨麻疹。

本草药方

1. 主治:荨麻疹。

徐长卿100g。加水煎,一半内服,一半外涂,每天1剂。

2.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发绀,呼吸困难,心慌气短。

徐长卿、白薇、桑寄生、秦艽、麦门冬、甘草各10g,玉竹、黄芪、生地黄各1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3. 主治: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心悸,胸闷心慌。

徐长卿、平地木各15g,苦参、白术、太子参、沙参、丹参、白英、山楂、香附各8g,苏梗、柴胡各5g。煎服法同2。每天2剂。

4. 主治:动脉硬化。

徐长卿、黄精、赤芍、牛膝、川芎、虎杖、何首乌各15g,山楂、槐花、木贼、丹参各25g。煎服法同2。每天2剂。

药膳养生

徐长卿酒

徐长卿、金果榄各5g,防己、杜仲各2.5g,黄酒500g。浸泡15g。每次服用10毫升,每天3次。适用于关节痛,风湿腰痛。

徐长卿根

徐长卿根(遥竹消,寮刁竹)30g,瘦猪肉、老酒各200g。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每天2次。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姜黄威灵酒

徐长卿、灵仙、威灵仙、炙黄芪、熟地各30g,片姜黄50g,制川草乌、三七、全虫各15g,细辛12g,白酒1500g。将上列药置于白酒中,密封浸泡2周后饮用,每次30毫升,每天2次。可养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对于肩关节周围炎有疗效。

青 藤 学名: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

CAULIS SINOMENII Qingfengteng

青风藤

别名:青藤,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青防己。

◎《本草纲目》记载青风藤:“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

【科 属】为防己科植物青藤以及毛青藤的干燥藤茎。

【地理分布】1.青藤 山坡、丘陵地带有野生。分布于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安徽、浙江、湖北、河南等地为其主产区。2.毛青藤 山地有野生。分布于湖北、陕西、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长段,晒干。【药理作用】抗炎;镇痛,镇静;调节免疫功能;降低心肌收缩力,抗心律失常,减慢心率;降血压;阻断神经节及神经肌肉传导等。

【化学成分】甾醇类:β-谷甾醇,豆甾醇;生物碱:双青藤碱,青藤碱,木兰花碱,尖防己碱,四氢小檗碱,异青藤碱,青风藤碱,n-去甲基尖防己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青风藤碱甲,千金藤碱,蝙蝠葛宁,青风藤定碱;其他:dl-丁香树脂酚,十六烷酸甲酯等。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通经络,祛风湿,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麻痹瘙痒,关节肿胀。

本草药方

1.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青风藤、杜仲、牛膝、椿根皮、续断、海风藤、当归、虎骨、黄芪、熟地黄、白芍、桂枝各10g,白酒100毫升。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坐骨神经痛。

青风藤、天麻、川乌头、鸡血藤、狼毒、钻地风、海风藤、草乌、细辛、穿山甲、青黛各10g。共为粗末,以65°白酒750毫升浸泡4昼夜,去渣,每次服用5毫升,每天3次。

3. 主治:狂犬咬伤。

青风藤、线麻各30g。将线麻烧灰存性,用青风藤煎汤,再兑入黄酒一杯为药引,冲服。早晚分两次服,服后发汗。15岁者药量减半,年龄再小者酌减。服后有时感觉全身疼痛拘紧或发现浮肿,但无妨碍,药力过去,症状立即自动消失。

药膳养生

青风藤菝葜茶

青风藤15g,菝葜50g。上药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药汁置保温瓶中,再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药汁与第一煎药汁混匀,代茶饮。分数次饮完。每天1剂。祛风湿,止痹痛。对于风湿痹着,气血受阻所致的关节疼痛,痛势较剧,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

通络利湿汤

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g,乳香、制没药各12g,制川乌15g,地龙、土鳖虫各20g,桃仁、蜈蚣各10g。水煎服,每天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化瘀通络,利湿除痹。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

黄瑞香和陕甘瑞香 学名:Daphne giraldii Nitsche&Daphne tangutica Maxim.

DAPHNE GIRALDII NITSCHE Zushima

祖师麻

别名:祖司麻,走司马,定丝麻,大救架,黄杨皮,爬岩香,金腰带,冬夏青,矮陀陀。

◎《陕西中草药》记载祖师麻:“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治感冒,风湿疼痛,中风麻木,半身不遂,皮肤痒疹。”

【科 属】为瑞香科植物黄瑞香或凹叶瑞香或陕甘瑞香的干燥茎皮以及根皮。

【地理分布】1.黄瑞香 野生于山地疏林中。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多有分布。主产于甘肃、陕西、青海、河南、宁夏、江西、山西等地。2.陕甘瑞香 野生于山地林间。陕西、甘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多有分布。主产于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湖北等地。3.凹叶瑞香 高山地林间多有生长。分布于陕西、四川、甘肃、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剥取茎皮和根皮,洗净,切段晒干。

【药理作用】镇静催眠,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抗炎;镇痛;降血脂等。

【化学成分】1.黄瑞香 香豆素类:西瑞香素,瑞香素,7,8-二羟基香豆素等;萜类:黄瑞香丙素,瑞香毒素,12-羟基瑞香毒素等;其他:β-谷甾醇,丁香苷等。2.陕甘瑞香 香豆素类:瑞香新素,瑞香素,西瑞香素等;萜类:唐古特天香甲素,土沉香毒素,瑞香毒素等;木脂素类:左旋松脂酚,丁香树脂酚等;其他:十六烷酸。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止痛散瘀,祛风除湿。适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胃痛,头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本草药方

1. 主治:心胃疼痛。

祖师麻5g,白扁豆30g,甘草10g。以1000毫升水煎沸后,改用文火煎至豆烂熟。分多次温服并吃豆。

2. 主治:腰腿疼痛。

祖师麻5g,防风12g,羌活、独活各15g,川芎6g。以黄酒300毫升、水1000毫升共煎沸后改用文火煎至850毫升,分次饮用,每日1剂。

药膳养生

祖师麻苏木酒

祖师麻30g,苏木60g,浸于50度白酒500毫升中,7天后开始饮用。每晚服10~20毫升。可治腰腿疼痛属瘀血症者。跌打损伤者可以药酒涂搽患处并加按摩,内外合用效佳。

祖师麻煮蛋

祖师麻9g,水煎10分钟后,将20个熟鸡蛋去皮放入药汤中再煎煮10分钟,鸡蛋仍浸在汤中冷藏。每天早晚各吃1个鸡蛋。专治四肢麻木。

枫香树 学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FRUCTUS LIQUIDAMBARIS Lulutong

路路通

别名:枫香果,九空子,狼目,狼眼,枫树球,枫实,枫果。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路路通:“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

【科 属】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

【地理分布】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有野生。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福建、陕西等地。

【采收加工】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药理作用】抗肝损伤;抗炎。

【化学成分】黄酮类:槲皮素-3-O-葡萄糖苷,杨梅树皮素-3-O-葡萄糖苷;萜类:去甲齐墩果酸,桂皮酸龙脑酯,石竹烯氧化物等;其他:桂皮醇酯,桂皮酸,β-谷甾醇,苏合酰素过氧化物等。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经,祛风活络。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乳少经闭,水肿胀满。

本草药方

1. 主治:内眼出血,初期玻璃体积血。

路路通、红花、桃仁、花蕊石、苏木、郁金、墨旱莲各8g,丹参30g,赤芍药、生地黄各15g,当归、茯苓、白术各12g,生蒲黄1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内眼出血,后期玻璃体积血。

路路通、郁金、红花、桃仁、玄参各8g,丹参30g,菊花、枸杞、赤芍各15g,当归、茯苓、白术各12g,夏枯草、昆布各10g,川芎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乳腺增生,肿胀。

路路通、薄荷、白芍、当归、白术、柴胡、生姜各15g,鹿角霜25g,丹参、茯苓各20g,甘草10g。煎服法同1,女性于月经后1周开始服药,月经期停药;男性可连续服药。每天1剂。伴有乳腺纤维瘤的加夏枯草20g;并发乳癌的患者加山慈姑15g,半枝莲50g;男性加补骨脂、巴戟天各15g。

药膳养生

白芷路路通粳米粥

路路通20g,白芷10g。水煎取汁,入粳米100g同煮为粥。每天1剂,连服2周。疏风通窍,利水消肿。对于痰湿阻窍型鼻窦炎有疗效。

除痹逐瘀汤

路路通、桑枝、葛根各30g,刘寄奴、当归各15g,川芎、白芷、灵仙、姜黄各12g,红花、羌活、独活、胆星、白芥子各9g。水煎服,每天1剂。服6剂停药1天,12天为1疗程。祛风、散寒、除湿、化痰、通络。对于证属风寒,湿痰痹阻之颈椎病,以及由此引起的肩臂痛及手指麻木有疗效。

温阳散寒汤

路路通、大黄、桂枝、细辛、橘核、当归各10g,制附片、干姜各45g,白芍、甘草各30g。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服2次。温阳散寒,行气散结。对于痰湿壅聚型急性睾丸炎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