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速查全书(彩图精装)
- 张彩山
- 5774字
- 2024-11-04 17:50:47
清虚热药
水 牛 学名:Bubalus bubalis Linnacus
CORNU BUBALI Shuiniujiao
【水牛角】
别名:沙牛角。
◎《本草纲目》记载水牛角:“治淋,破血。”
【科 属】为牛科动物水牛的角。
【地理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采收加工】取角后,水煮,除去角塞后,干燥。
【药理作用】抗炎;抗肝损伤;镇静,抗惊厥;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降血脂等。
【化学成分】氨基酸类: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等;其他:肽类,胆甾醇,微量元素等。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清热解毒,定惊。对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癫狂,惊风均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细菌性肺炎,高热不退,口渴,痰多鼻煽,便干,汗出。
水牛角、麦门冬、板蓝根各10g,连翘、金银花、生石膏、鱼腥草各15g,白僵蚕、黄连、黄芩、杏仁各6g,麻黄、茶叶各2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2剂。
2. 主治:过敏性紫癜。
水牛角、枸杞子、牡丹皮、旱莲草各10g,生地黄12g,僵蚕、大黄(后下)、甘草各3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水牛角60g。削成薄片,加水煎2小时,去渣。顿服,每天2剂。
4. 主治:发热以午后为甚,身倦乏力、多汗,胸闷纳呆,皮疹。
水牛角粉、紫花地丁、蒲公英、浮萍、当归各10g,金银花、荆芥、赤芍药、连翘、紫草、牡丹皮、薏苡仁各20g,甘草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药膳养生
犀牛角地龙汤
水牛角50g(犀牛角6g),地龙9g。水牛角切片,放砂锅内水煎2小时,再入地龙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服6~8天。清热凉血,息风止痉。对于热入营分高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头痛剧烈,午后或晚上较甚,颈项强直等均有疗效。
鲜茅根牛角赤豆粥
水牛角、鲜茅根各100g,赤小豆、大米各50g,红糖适量。将茅根、牛角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加大米、赤小豆煮粥服食,每天1剂。清热排毒,凉血消斑。
牛角豆腐汤
水牛角60g,豆腐500g。将水牛角削成薄片,或磨为粉末待用。豆腐切为寸方块,将水牛角片放入砂锅,注入水适量,大火煮沸,文火煎半小时,加入豆腐块,再炖约1刻钟,可加少量精盐调味。吃豆腐喝汤。凉血,止血。对于血热发斑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疗效。
黄花蒿 学名:Artemisia annua L.
HERBA ARTEMISIAE ANNUAE Qinghao
【青 蒿】
别名:蒿,草蒿,方溃,讯蒿,臭蒿。
◎《本草纲目》记载青蒿:“治疟疾寒热。”
【科 属】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的地上部分。
【地理分布】生于山坡、旷野、河岸、路边等处。我国南北各地广为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后方可使用。
【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解热;增强细胞免疫力,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抗肿瘤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3,4-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醇,泽兰苷,猫眼草酚,桷皮黄素等;倍半萜类:青蒿甲素,青蒿素,环氨青蒿酸,青蒿丙素等;香豆素类:东莨菪内酯,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等;挥发油类;β-丁香烯,莰烯等。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除蒸,清热解暑,截疟。对于阴虚发热,暑邪发热,骨蒸劳热,夜热早凉,湿热黄疸,疟疾寒热均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青蒿、茯神、浮小麦、栀子、麦门冬、天门冬、茯苓各10g,夜交藤22g,沙参、苇根各15g,紫菀10g,知母、川贝母、甘草各8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小儿惊风,高热,抽搐。
青蒿、陈皮、防风各5g,黄芩、连翘、桑叶、荆芥、菊花各10g,甘草、薄荷、苏叶各2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小儿高热。
青蒿、白薇、牡丹皮、黄芩、银紫胡、杏仁、桑白皮、菊花、大青叶各10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4. 主治:小儿低热,倦怠,口干。
青蒿、生地黄、银柴胡、地骨皮、玄参各10g,甘草5g。煎服法同1。分服,每天1剂。
药膳养生
青蒿丹皮茶
青蒿、丹皮各5g,茶叶2g,冰糖15g。前三药洗净,置茶杯中,开水浸泡15~20分钟,入冰糖令溶。不拘量,不拘时,代茶饮。主治月经先期,或1月2次,量多色紫,质地黏稠,或心胸烦热,小便黄赤,苔厚黄,舌质红,白带腥臭,脉数有力。
青蒿参麦膏
青蒿500g,人参30g(或党参60g),麦冬30g,白蜜100g。1000毫升水煮青蒿,去渣取汁,文火浓缩至500毫升。将人参与麦冬加水1000毫升煎至300毫升。将青蒿液与参麦液合并,煎熬,加白蜜收膏。冷却后装瓶。每服20毫升,每天3次。益气养阴,清虚热。对于气阴两虚而有低热,热病后期,阴虚盗汗等症有疗效。
白 薇 学名:Cynanchum atratum Bge.
RADIX CYNANCHI ATRATI Baiwei
【白 薇】
别名:白幕,薇草,骨美,白微,白龙须,龙胆白薇,白马薇,巴子根,金金甲根。
◎《本草纲目》记载白薇:“主治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科 属】为萝摩科植物白薇或者蔓生白薇的干燥根以及根茎。
【地理分布】1.白薇 山坡或者树林边缘多有生长,分布于西南、东北、陕西、山西、江苏、山东、江西、安徽、福建、湖北等地。2.蔓生白薇 山地灌木丛中多有生长。分布于吉林、辽宁、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洗净后,干燥使用。
【药理作用】抗炎;退热等。
【化学成分】挥发油类:白薇素等;甾体多糖苷:白薇苷A-D以及其苷元,白前苷元A,蔓生白薇苷A-E,细叶白前苷,白薇新苷。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凉血,解毒疗疮。对于温邪伤营发热,骨蒸劳热,阴虚发热,热淋,血淋,产后血虚发热,痈疽肿毒均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肺结核,低热,盗汗。
白薇、沙参、山茱萸、菟丝子、山药、知母、黄柏、龙眼肉、玄参、炒酸枣仁各8g,熟地、龟板各3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顽固咳嗽。
白薇、山药、川贝母、沙参、炒牛蒡子、马兜铃、枳壳、杏仁、桔梗、橘红、甘草各10g。煎服法同1。每日1剂。
3.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薇、威灵仙、鬼箭羽、白术、白芍各10g,黄芪、青风藤各15g,南星、附子、穿山甲、甘草、细辛、全蝎各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4.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白薇、天麻、茯苓各5g,枣仁、川芎、知母各8g,甘草2g。煎服法同1。饭前服用,每天1剂,服药期间宜静养。巅顶痛加蔓荆子3g;前额痛加白芷2g;后脑痛加羌活3g;右偏痛加川贝母6g;左偏痛合四物汤;两边俱痛再加菊花、龙胆草各5g。
药膳养生
凉血饮料
白薇、丹皮各10g,生地、地骨皮各30g。同入砂锅,加清水500毫升,煮沸后小火再煮20分钟,倒出药液约300毫升;再加清水200毫升,煎煮法如前,去药渣,取滤液约200毫升;合并两次药液,调入蜂蜜15g。平时当茶常饮。清血热。对青年或壮年女性月经提前,经量较多,或夜间潮热者有良效。
归芷祛斑汤
白薇、白蔹、川芎、白芷各10g,当归、生地、杭芍各15g,乌骨鸡1只,食盐适量。以上中药冷水洗净放入纱布袋用。乌鸡去内脏洗净。将装有药的纱布袋置于鸡腹中,放入锅内,加入适量冷水,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小火煮熟,拿去药袋,加入适量食盐即可。食肉喝汤。每周1次。补血祛斑。对于气血亏虚而致的黄褐斑、妊娠斑、老年斑有疗效。
枸 杞 学名:Lycium chinense Mill.
CORTEX LYCLL Digupi
【地骨皮】
别名:杞根,地骨,地辅,枸杞根。
◎《本草纲目》记载地骨皮:“去下焦肝肾虚热。”
【科 属】为茄科植物枸杞或者宁夏枸杞的干燥的根皮。
【地理分布】1.枸杞 田埂、山坡或者丘陵地带多有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2.宁夏枸杞 地理分布同“枸杞”。
【采收加工】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剥取根皮,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兴奋子宫等。
【化学成分】有机酸类:亚油酸,桂皮酸,亚麻酸,卅-酸等;其他:β-谷甾醇,酚类物质;生物碱类:地骨皮甲素,甜菜碱等。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肺降火,凉血除蒸。对于骨蒸盗汗,阴虚潮热,咯血,衄血,肺热咳嗽,内热消渴均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嗜酸细胞增多性肺浸润。
地骨皮、白芍各12g,海蛤壳、鱼腥草各30g,桑白皮18g,黄芩8g,甘草、青黛各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过敏性紫癜,阴津亏损。
地骨皮、麦门冬、知母各10g,生石膏60g,山药20g,沙参、石斛、粳米、金银花各1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急性白血病,阴虚内热。
地骨皮、党参、熟地黄、黄精各15g,黄柏、知母、山茱萸、牡丹皮各10g,半枝莲40g,白茅根30g,枸杞子、生地黄各20。煎服法同1。每天1剂。
4.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心悸。
地骨皮、淫羊藿、茯苓、牡丹皮、柴胡、川续断、枸杞子、橘红各8g,熟地黄、生地黄各18g,桑寄生、何首乌各12g,茯苓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药膳养生
地骨皮粳米粥
鲜地骨皮50g,北粳米50g,冰糖适量。地骨皮煎汤取浓汁,去渣后入北粳米,冰糖,水煮至米汤稠。每天2次,温热服食。清肺生津,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者不宜食用。
地骨皮酒
地骨皮、甘菊花、生地黄各600g,糯米5kg,细曲适量。将生地黄、枸杞根、甘菊花一起捣碎,以水100升,煮取汁50升,以糯米、细曲拌匀,入瓮如常封酿,待熟澄清,备用。每天饮3盏。有补精髓,壮筋骨,延年耐老之效。
地骨皮茶
地骨皮20g,研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对于鼻衄、牙龈出血等均有疗效。
银柴胡 学名: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
RADIX STELLARIAE Yinchaihu
【银柴胡】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沙参儿,土参。
◎《本草纲目》记载银柴胡:“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
【科 属】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地理分布】喜生于山坡林下的阴湿处,河岸湿地,溪边。有时候也生于杂草地。华北、西北、东北、华中、西南多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后茎叶枯萎的时候挖取根部,除去残茎、须根以及泥沙,晒干即可使用。
【药理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解热;杀精子等。
【化学成分】甾体类:α-菠甾醇,β-谷甾醇,豆甾-7-烯醇等;挥发油类:邻-二苯甲酸双丁酯,1-环戊烷苯,辛酸,庚酸等;黄酮类:芹菜配基-6,8-二碳吡喃半乳糖苷,汉黄芩素等;其他:银柴胡环肽,3-羧基呋喃以及其异构体等。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疳热,清虚热。对于骨蒸劳热,阴虚发热,小儿疳热均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起病急骤,全身酸痛,头痛发热,乏力等。
银柴胡、金银花、桔梗、板蓝根、连翘、黄芩各15g,青蒿10g。加水煎沸1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1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2剂。
上焦热盛、咳喘有痰者加天葵10g,桑白皮15g,天竺黄12g,川贝母末3g(冲服);恶寒重,口不渴,舌苔白腻者加草果10g;全身关节疼痛较重者加草果30g,桑枝20g,蔓荆子15g;高热持续者加紫雪丹1g(冲服),生石膏30g;咽痛,扁桃体肿大者加马勃、山豆根各10g;食欲减退者加焦山楂、神曲、炒麦芽各10g;体质虚弱者加党参16g,桑寄生30g;伤津较著者加西洋参10g,知母、石斛各15g。
2. 主治:眼睛疲劳,滋阴养血。
银柴胡、荆芥、防风、香附、麦门冬、沙参、黄芩、半夏各10g,熟地30g,枸杞子12g,当归、白芍各5g,夏枯草15g,甘草3g。水煎服。每天或隔天1剂,早晚分服,每次服150至200毫升。
药膳养生
六味红枣粥
银柴胡、赤芍、延胡索、山楂条、白砂糖各10g,大枣10枚,大米60g,马齿苋25g。将银柴胡、马齿苋、赤芍、延胡索加水1000毫升,大火烧开,小火煮30分钟,去渣留汁,以药汁煮大米、大枣至粥熟,加山楂条、白糖调匀。顿服。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对于湿热下注、阻滞气血之痛经、经前小腹疼痛、血色黯红等症有疗效。
前胡甲鱼煲
银柴胡、贝母、知母、前胡、杏仁各8g,甲鱼1只约600g,姜块15g,葱结20g,白糖5g,花椒12粒,绍酒适量,精盐6g,味精少许。将甲鱼用刀宰放尽血,入开水中煮约10分钟捞起,用小刀将甲鱼周围的裙边、腹部软皮与四周粗皮刮洗净,再入开水中煮15分钟,剥去甲壳和内脏,用清水洗净,切去脚爪,横切成方块,再入开水中煮数分钟,去其腥味后捞起。将中药洗净,切成薄片,煎取浓汁。甲鱼块放入蒸碗内,加中药浓汁、姜片、葱结、花椒、绍酒、盐、白糖,入蒸笼内蒸熟烂,取出调味即可。食用解表散热,化痰止咳。
胡黄连 学名: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RHIZOMA PICRORHIZAE Huhuanglian
【胡黄连】
别名:割孤露泽,胡连,假黄连。
◎《本草纲目》记载胡黄连:“治久痢成疳,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伤寒咳嗽,温疟,理腰肾,去阴汗。”
【科 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的根茎。
【地理分布】高山草地多有生长。喜马拉雅山区西部广为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以及泥沙,晒干后使用。
【药理作用】抗肝损伤;促进胆汁分泌;抗真菌等。
【化学成分】有机酸类;桂皮酸,香荚兰酸,阿魏酸等;其他:葫芦素糖苷,香荚兰乙酮等;糖类:d-甘露糖醇,6-肉桂酰-β -d-吡喃葡萄糖。环烯醚萜类;胡黄连苷,梓醇,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Ⅲ,胡黄连素,6′-肉桂酰梓醇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除骨蒸,清湿热,消疳热。对于黄疸,湿热泻痢,骨蒸潮热,痔疾,小儿疳热等均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肛门内外痔,肿便秘。
胡黄连、川黄连、槐角、槐花、金银花、浙贝母、穿山甲各8g,黑雄牛胆1个。将前7味加水煎沸15分钟,过滤取液,渣再加水煎20分钟,滤过去渣,两次滤液兑匀,分早晚两次服。每次服时以牛胆汁15g兑入药液中,为1次量。连续服用,每天1剂,以愈为度。
2. 主治:痔疮脏毒。
胡黄连、僵蚕(炒)、穿山甲(土炒)、熟大黄、石决明(煅)、金银花、蒲公英各30g,槐花60g。共研为细末,蜂蜜炼为丸,每丸3g重。每次服3丸,空腹温开水送下,每天分早晚两次吃。若求速效,可酌减量做汤剂。忌蒜、葱、鱼腥、辣椒等发物。
3. 主治:乙型肝炎(HBsAg阳性)。
胡黄连、黄连各5g,小蓟60g,平地木、菟丝子、虎杖各30g,仙茅、淫羊藿、苦参各15g,党参、苍术各8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5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4. 主治:吐血。
生地黄、胡黄连各等份。上为末。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子大。每服2~3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5分,重汤煮20~30沸,放温,食后服。
5. 主治:痢血。
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份。为末。腊茶清调下,食前,空腹温服。
药膳养生
小儿疳积粉
胡黄连25g,煅炉甘石60g,使君子仁、赤石脂各30g,滑石、蟑螂、鸡内金各30g,槟榔15g。各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2g,每天3次。
痔疮丸
胡黄连120g,鳖头2个,荞麦面120g。将鳖头阴干,用砂锅炒焦黄色,与胡黄连共研为细末,再和荞麦面调匀,炼蜜为丸,如芡实般大。每日早、午、晚各服8g,温白开水送下。禁食辛辣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