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曾做客英国牛津。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协助农村工作。2000年,病逝于北京。

主要著译作品有《十年诗草1930~1939》、《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莎士比亚悲剧四种》等。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起先只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诗只有四句,每个字、词,每句话都通俗易懂,但细细品味便觉意味悠长,耐人寻味。诗中用几个简单的意象、词语,营造了两个优美的意境,同时带着深深的伤感。

第一个意境的中心是桥。“你”站在桥上,看桥下流水淙淙,想那光洁的石或绿油油的青苔;闻吟吟风声,想那深深的林中清脆的鸟鸣。一切都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明净、悠扬而和谐。透过这宁静的自然,是一个小楼,里面住着一个人;在鸟声的背后是一双眼睛。“你”一下就成了别人的风景。

第二个意境的中心是夜。“你”怀着淡淡的哀愁,在寂静无人的夜里打量着世界,也许是想在人世间的美中找点慰藉。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使夜蒙上了一种浅白的色调,若有若无,如梦如幻。“你”获得了美丽的满足吗?也许。然而,诗人要告诉“你”:此刻的“你”正作了他人的梦境,正被人设计在哀愁的、惹人怜的形象上,满足了别人的想象。

这首诗有着明显的中国现代派诗歌风格,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手法,同时又广泛运用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手法:着重于意境的营造。诗歌意境空灵优美,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明白的话中有着启人深思的哲理和触动人心的落寞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