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 现象学视阈下威廉斯诗歌美学研究
- 梁晶
- 1456字
- 2016-04-15 15:22:25
提及20世纪美国诗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一个难以绕过的名字,无论是作为早期意象派诗人,还是后期客体派诗歌的领军人物,他无疑都是美国20世纪诗歌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而提及威廉斯,《红色手推车》则是他难以忘怀的作品之一,诗中对平常事物的细微观察,为强调艺术和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关系的实用主义美学批评提供了依据,也为清新明快的意象派诗歌风格奠定了基础;而该诗结构的视觉形式以及所呈现的静物画般的视觉意象,以及文本叠加等艺术技巧,为跨艺术研究提供了可能。
同样,关于威廉斯的诗歌风格,有人认为简洁明晰,又有人认为深邃难懂。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曾指出威廉斯的诗在表面上看来意义如此清晰明白以致使人难以再作进一步的评论,从而使批评家深感费力;海伦·文德勒强调威廉斯等现代派诗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试图挣脱19世纪诗歌程式的束缚;史蒂文斯则认为,威廉斯骨子里是个浪漫派,他的诗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伤情调。可见,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作为对现代诗歌作出重要贡献的20世纪美国杰出诗人,是一个很有研究难度的诗人;同时,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为多种文学批评提供了极佳的文本。
梁晶博士的专著《现象学视阈下威廉斯诗歌美学研究》,一反较为普遍接受的实用主义美学批评,借助现象学理论和相关批评视角,对威廉斯的诗歌诗学进行了既宏观全面又深入具体的研究,其选题体现了一定的前沿性,并具有独到的开拓性。作者不再拘泥于威廉斯诗歌文本表面的简洁和“实用”,以及诗歌素材上的日常性,而是坚持认为威廉斯充满哲理性的思考贯穿其创作的始终,并且认为他的“思在物中”等诗学理念与海德格尔、胡塞尔等现代哲人的现象学思想有着契合之处。
在研究过程中,本书作者既关注威廉斯诗歌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演变,也能够就威廉斯诗歌与诗学的相关认知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所得出的相关观点基于丰富的文本支撑,显得中肯,富有力度。
本书力图从多个层面入手,立体交叉式展现威廉斯诗歌创作所蕴含的丰富意指与诉求。论著框架明晰,主体部分的五章内容,从西方“想象观”溯源与流变到威廉斯“想象”之源起,从威廉斯具体文本的“想象”之旅到和诗性“想象”以及诗性“想象”的现实“澄”现,都紧扣“想象”,在西方思想史和文学史的共同范畴中以及海德格尔、胡塞尔等哲人的现象学思想的结合中审视“想象”,展开论述,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体现了作者对西方相关哲学和文学理论的宏观掌控能力。作者在阐述威廉斯热衷于对“想象”的阐释与构建的同时,认为威廉斯的“想象”偏重“艺术”上的审美“创造”,兼具极强的“现实”感,并且强调“想象”所蕴含的哲性。其观点充满辩证精神,不仅基于恰当的理论应用,而且相关的考证和论据也显得严谨缜密。尤其对《帕特森》等作品的深入研究,体现了对诗歌文本敏锐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相关文化现象的理论认知能力。
本书作者自硕士研究生起,就倾心于威廉斯诗歌研究,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及毕业从教之后,以威廉斯诗歌为研究对象,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威廉斯诗歌研究的专题论文,成果可圈可点。作为她的导师,对此我深感欣慰。而这部著作,则是她近年来威廉斯诗歌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也是她多年心血的结晶。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出版的学术专著,相信该书的面世,对于理解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创作与诗学主张,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威廉斯诗歌研究的成果,拓展我国外国诗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对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启迪意义。
吴笛
201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