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小学教师大有作为(代序)

(本文是2010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讲话的部分内容,原载《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9日第1版,经温家宝总理同意,作为本书的代序言。)

温家宝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办一流教育,才会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国家。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也就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一方面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能上学、上好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办好农村教育。如果丢了农村教育,我们就会走偏方向。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十分关心乡村教育。他们认为,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在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热切企盼办好教育,生活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学。因为他们懂得,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孩子有文化、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生活就会有奔头。我们一定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农村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学,都能够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孩子受教育包括各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时时处处都在进行。就整体环境看,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差很大,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城乡差距。如果不把农村的学校办得好一些,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和城市孩子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正基于此,从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这个重要举措,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到农村、到艰苦的地方去当中小学教师,从而培养大批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部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4年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4.5万多人,首批万名免费师范生即将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今后,我们还要投入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推进这项试点工作,并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今天,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代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热爱农村教育。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当好乡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要把我们的一颗心献给8亿农民,心里要装着农民的甘苦。最近,湖南宜章县乡村中心小学校长李黎明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李黎明同志呕心沥血20多年,为农村教育奉献了青春和生命。他时常讲,“我是农民儿子的老师,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他真正把心交给了农民和农村教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要立志干一番事业。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我认为不是这样,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叶圣陶先生年轻时,曾在苏州一家小学任教,试验推行新式教学法。他以后成了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还非常自豪地在履历表中填上“小学教师”。文学家鲁迅、教育家杨昌济、国学大师钱穆等杰出人物,都是中小学教师出身。这些都说明,中小学教师大有作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同城市相比,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还比较艰苦。同学们从事农村教育,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回避困难,也不要怕吃苦。有一句话说得好,吃苦是福。艰苦的环境,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还能够增长才干。大家应当把从事农村教育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远大理想,锻炼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材。

办好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形成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