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成立火器厂

百事行中的铁匠行就位于齐齐哈尔城外不远,从外表上看就是五六个铁匠铺建在了一起,每间铁匠铺里都有铁炉、铁毡等必需品,铁匠们在自己的铁匠铺里敲敲打打。

虽然成立百事行,是为了将各行各业统一起来,进而推进大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但为了尽快的形成垄断地位,对各行各业的管理和约束都是表较轻微的。

就像眼前的铁匠行,仅仅是把城中的铁匠铺搬到了一块,并换上了百事行的牌子,铁匠铺之间的联系也是极为松散的。

胤祚知道,想要把这种作坊式的手工业,转变为工场手工业,还需要许多的时间以及银子。

所幸跟胤祚一起来的戴梓并没有露出失望的神色,反而兴致勃勃的逛了起来,仔细观察每个铁匠铺打制出的铁器,还会到铁匠的炉子前,眯着眼睛看锤子击打在炙热钢铁上。

一路走来,戴梓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擅自离开盛京会受到皇上处罚,无论胤祚怎么劝解,都无法让他转忧为安。

不过一旦聊起有关火器的问题,戴梓便立刻化身专业精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满脸都是飞扬的神采,不仅如此,戴梓对于冶铁、锻造也十分精通。

事实上,真正限制火器发展的,恰恰是炼钢锻造的技术,火枪之中最重要的是枪管,枪管通体都是由精钢铸成,如若钢材低劣,则易炸膛;枪管弯曲,则影响威力;枪管口径不一,则影响气密性,进而影响射程。

相比较钢材,燧发枪的点火装置,对于戴梓而言不过是小问题罢了。这也是他们一到齐齐哈尔连城门都没有进入,直接来到铁匠行的原因。

过了许久,戴梓终于心满意足的拿着两块金属锭走了过来,边走边道:“殿下,这铁匠行把铁匠铺聚在一起,倒也方便。”

胤祚不由苦笑。

戴梓没注意胤祚的神情,把手中的两块金属锭递到身前,胤祚看到其中一块表面光洁,呈银白色,另一块表面有些凹陷,颜色偏褐色。

“殿下,草民刚刚看过了工匠们的手艺,制作枪管应不成问题,只是这钢材略有参差,像这一块。”戴梓举起了偏褐色的金属锭,“这块近似于生铁,杂质极多,草民推测,应是附近村中用土法冶铁制出来的,又硬又脆,用作枪管,十枪九炸。”

“而这一块。”戴梓举起那银白色的金属锭,“乃是上好钢材,似是百炼法制出的,用作制枪管最为合适。不过可惜的是,草民走遍这铁匠铺也只看见这么一块,若是要成功仿造燧发枪,需得有此种钢材百余斤方可。”

胤祚点点头道:“好,只要能将燧发枪仿制出来,别说百余斤,就是千余斤又有何妨。”

这时胤祚前世文科生的弱势就暴露出来了,他虽然知道高炉炼铁乃是最科学的炼铁方法,但是也只知道个外观,完全造不出来,想要获得优质的钢材,还得要这个时代的人自己努力。

不过好在胤祚知道自己文科生的特长,他清清嗓子,走到那群铁匠面前道:“诸位师傅,本官乃是齐齐哈尔副都统,特来此召诸位为朝廷效劳,不过本次征召并非劳役,每人每月有五两赏钱,如不愿意参加的,现在可以提出来。”

“五两?”铁匠们被震惊了,这份工钱都快赶得上整个铁匠铺子一个月的收入了,铁匠们面面相觑,皆写满了疑惑和不敢置信之色。

“大人,敢问,咱们同意后就算是朝廷的工匠了吗?”有人小生问道。

胤祚思量片刻:“算!诸位若是答应了,便算入了朝廷的匠籍,而且每月还有例行的赏钱,但此匠籍不可世袭,后代无论是想从事何职务,均无影响。”胤祚本只想暂时雇佣这些铁匠,但又怕他们把火枪的信息泄露出去,干脆就加在朝廷的匠籍中,算是签署一个大清版本的保密协议。

又有人问道:“若是我儿子想子承父业该怎么办?”

“需要经过考试,只要手艺够了,便可进入匠籍。”

胤祚又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终于所有人都沉默下来,有几个铁匠面部不愿之色,胤祚便让他们退出了,剩下的铁匠都加入了匠籍。

胤祚成立了一个火器厂,让戴梓任厂长,统领这些工匠,对于这些新奇的称呼,工匠们显示出了极强的接受力。

他暂时将戴梓一家人安置在驿馆里,同时以官府的名义,出了一笔银子,让百事行派工匠修建火器厂的厂房已经戴梓家人和工匠家人居住的地区。

出于保密和安全考虑,火器厂的选址,定在了DaXingAnLing东麓余脉一片,当地人称之为碾子山,因其此地产石料而得名。

这片地区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虽然靠山,但地势倒也平缓,最重要的还有石矿,可以就地取材,建造速度也可快上许多。

火器厂的设计图,是胤祚一手制定的,厂区和、仓库和住宿区统统分开,保证工匠们的安全,还设立了医馆、酒楼、杂货铺等设施,保证工匠们的日常生活,最后派李庆的绿营兵前去守护。

除了铁匠以外,胤祚还招了木匠、泥瓦匠、还有几个懂得一点化学知识的术士,统统和们同等的待遇。

傍晚的时候,胤祚将这些计划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疏漏了,这才放心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胤祚就收到了京城传来的上谕,康熙朱批御笔,写了洋洋洒洒好长一段,胤祚看了半天才明白。

康熙大体意思就是同意赦免戴梓,并为胤祚所用,研究火器事宜,并划拨了五万两银子作为对火器研究的资助。

最让胤祚哭笑不得事情就是,康熙要求把俄国人的武器装备进献到宫中一些,并对胤祚没有主动将这些火器进献给他的皇阿玛,训斥了几句,最后还叮嘱胤祚,戴梓如果研究出了结果,也要将样品进献宫中。

拿着康熙的亲笔写的上谕,给戴梓看了之后,戴梓心口惴惴不安的大石头总算放下了,而且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往京城方向磕头,感叹皇恩浩荡。

谢完了康熙之后,戴梓又转过来叩谢胤祚知遇之恩,发誓一定要研究出成果云云。

其感情之真挚,言辞之诚恳,让胤祚都有些动容。好不容易安抚住了戴梓的情绪,回到府上还没等坐下,就听到外面绿营军百户李庆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