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DNA的复制

学习导读

学习准备

1.概念: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________。

3.条件:①模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解旋:解旋酶打破________,两条母链逐渐分离;

②合成子链:以________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子链与相对应的________结合并螺旋化,构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能提高复制速度);

②半保留复制(双链中一条是模板链,也叫母链,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

6.意义: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使亲子代保持一定________。

破疑解难

1.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其次是在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生物的拟核和质粒。

(4)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一定的温度和适宜的pH值等。

(5)复制的“精确性”: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过程:解旋→合成→延伸和盘旋。

(7)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8)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有关DNA复制的计算。

(1)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得到2n个子代DNA。

(2)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一条母链(即有2个DNA分子的两条链是混合链)。

(3)0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母链。

(4)若一个DNA分子中有X个某种脱氧核苷酸,则完成n次复制需准备游离的该种脱氧核苷酸原料是(2n-1)X。

例题精讲

例1:Brdu是一种嘧啶类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将植物的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待细胞培养两个分裂周期后,取出根尖,染色后观察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个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中,只有一条链含有Brdu。

预测:另一个染色单体的DNA分子中有________条链含有Brdu,该实验能证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________。

解析:题中根尖分生组织在含Brdu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经历两个细胞周期)后形成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不含Brdu的链只有2条,分别在两个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上。因此,如果一个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两条链中一条含有Brdu,则另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链中都含有Brdu。

答案:2 半保留复制

例2:一个用 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含有 15N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1/4

B.1/8

C.1/16

D.1/32

解析: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产生的DNA分子数为2n。而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其特点是:新形成的DNA双链,一条来自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另一条是新形成的子链。这样最初15N标记的DNA分子复制后,其标记的两条链就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这样两个子代DNA分子被标记了。以后均是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复制,不论经过多少次复制,最初标记的两条链始终存在于两个DNA分子中,经n次复制后,被 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2n,即1/2n-1

答案:C

随堂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脱氧核苷酸

B.在复制过程中,复制和解旋是同时进行的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2.假设某生物体细胞有四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的染色单体、DNA分子和脱氧核苷酸链的数目依次是()

A.4、4、4

B.4、8、16

C.8、8、16

D.8、16、32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

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为U所代替

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一个DNA分子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40个,若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将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60个

B.120个

C.180个

D.240个

5.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互补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C.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二、非选择题

6.右图为DNA分子复制的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1”所示的过程叫做________。

(2)“2”所示的过程叫做________。其中,相应两个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这一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母链上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与此相配对的碱基一定是。

(3)“3”所示的过程叫做________。

(4)图中作为模板的母链是________链。

(5)由上述DNA复制图解可知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用同位素 32P标记某一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让其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释放出200个后代,则后代中有 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A.2%

B.1%

C.0.5%

D.50%

2.某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200个,该DNA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00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的次数是()

A.3

B.4

C.5

D.6

3.若将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 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形成的精子中,含 15N的精子数占()

A. B. C.

D.1

4. 某DNA分子中含A的数量为M,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为a,若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2n-1)M

B.M/2a-M

C.(2n-1)/2n×M/a

D.M(2n-1)(1-2a)/2a

5.一个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不含最初DNA母链的分子数为()

A.2n-1个

B.2n-1个

C.2n-2个

D.2n-2个

6.用 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 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 15N,b同时含 15N和 14N,c只含 14N。下图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7.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用含有同位素 13C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一个DNA分子,然后再加入普通的含 12C的脱氧核苷酸,经n次复制后,所得DNA分子中含 12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 13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

A.2n/1

B.(2n-2)/n

C.(2n-2)/2

D.(2n-1)/1

8.假设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 15N标记,并供给 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有 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A.0

B.25%

C.50%

D.100%

二、非选择题

9. 含有 32P和 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 32P比 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 31P的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 32P的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第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右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三代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

10. 从DNA分子复制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的________结构能够为复制DNA提供________;通过________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无误,在生物体细胞中DNA复制需要的条件是。

拓展延伸

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1)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________等条件(至少答两点)。

(2)为了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请设计实验三(用图示和有关文字补充在上图中),并画出结果C。

(3)该过程中,实验一、实验二起________作用。

若用 15N标记的DNA作为模板,用含 14N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在右面坐标图上画出连续培养细菌60分钟过程中,15N标记DNA分子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趣味阅读

DNA研究发现人类起源

众所周知,人类起源于非洲。现在,科学家通过DNA分析指出,人类起源于南非—纳米比亚边境,而几千年来一直在纳米比亚狩猎采集的San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该研究同时也表明,整个非洲大陆人群中存在着巨大的遗传差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遗传学家萨拉·提史科夫领导了此项历时10年的研究。该国际研究团队收集了121个非洲群落共3000多个现代非洲人、4个非洲裔美国人的DNA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21个非洲群落都来自14个先祖群落。

科学研究显示,大约5万年前,150个非洲人首次离开非洲大陆,并自此分散到世界各地。研究人员在苏丹人的DNA中发现的遗传标记显示,苏丹人同这些非洲人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大约71%的非洲裔美国人、13%~15%的欧洲人和少量亚洲人的祖先都来自西非。加州大学的克里斯托弗·埃雷说,只有20%的非洲人直接去了北美,其他非洲人则先去了西印度群岛。

美国科学家表示,该研究可以帮助遗传学家找到最能说明问题的人群来做“病例对照相关性”研究,并建立疾病变异的模式,找出哪个基因容易让某个群体患上特定的疾病,以设计出对抗某些疾病的最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