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学习导读

1.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

2. 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讲

例1:(2008·四川卷)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 )

①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代表 ②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③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 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他们有权选举出人大代表或自己当选为人大代表,将他们的意愿和要求集中反映到人民代表大会上来,让外来务工人员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实现自己当家作主。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是让他们享有这一法定政治权利,并不是外来务工人员一定能当选为人大代表,成为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成员。故①错误,应该排除。

答案:B

例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 )

A.崇尚民主与法制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D.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最根本的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答案:A

随堂精练

1.作为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下列不属于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是( )

A.积极行使选举权,参与选举活动

B.参加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C.参加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活动

D.就环境污染问题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建议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依法治国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可能是( )

①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 ②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 ③参加共青团 ④参加选举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 )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维护国家利益 ④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达标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活动属于政治生活的是( )

A.同学们一起逛公园

B.在北京召开人大会议

C.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

D.居民买房大多贷款消费

2.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是( )

A.理顺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B.崇尚民主与法制

C.社会公共管理

D.依法治国

3.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 )

A.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崇尚民主与法制

4.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涉及的是( )

A.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

B.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问题

C.个人合法政治权利的维护问题

D.国际社会竞争与合作问题

5.对于政治生活,“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意思是( )

A.参与政治生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B.只要参与就能学会政治生活

C.我们必须参加所有的政治生活活动

D.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

有的中学生认为,“政治是政府官员和政党的事,与我无关,参加不参加政治生活无所谓”。这种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某市某村少数人因征地款过少之事不断上访,组织、煽动本村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执法民警及围观群众,砸坏公务车辆。在整个事件中,某校高二某学生逃学回家,四处敲锣召集、煽动其他村民参与。经有关部门的教育、劝阻、解释,已平息了该事件。事件中的首要分子已被刑事拘留,该学生也被治安拘留。

(1)被煽动的村民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2)如果你是材料中那位学生,你应该怎样处理征地款过少的事件?



趣味阅读

“磨坊”的官司

18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大为扫兴,这座磨坊“有碍观瞻”。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不料,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坊拆了。

倔强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皇帝服从并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正如18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所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