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凤区综合年鉴(2007~2012)
- 《金凤区年鉴》编纂委员会
- 292字
- 2020-08-26 15:44:11
经济和社会事业
【奋斗目标】
2006年,中共银川市金凤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金凤区奋斗目标是:打造银川市行政文化中心区、高新产业聚集区、最佳人居环境区、新兴现代商务区、湖城生态景观区、都市农业示范区“六大城市区品牌”,建设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核心区。确立了全力推进兴工强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加快推进科教兴区、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八大任务。对加强党的建设做了全面的部署,明确要加强思想政治、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头一年,金凤区党委结合金凤区的区位优势,又适时提出“紧扣一个中心,突出四大定位,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十大工程,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思路。紧扣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健康、平安、幸福金凤”(简称“五个金凤”)。突出四大定位,就是建设“两宜”城市核心区、现代服务业新兴区、高新技术研发区、现代化城市展示区。实施五大战略,就是实施产业强区战略、科教兴区战略、生态立区战略、文化活区战略、和谐稳区战略。推进十大工程,就是强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工程,强力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工程;强力推进农业产业提效工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攻坚工程;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工程;强力推进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强力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工程;强力推进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强力推进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强力推进社会和谐工程。
2007~2012年,金凤区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自治区、银川市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开创了金凤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全新局面。
【经济发展新引擎】
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是自治区和银川市“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也是银川市加快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定位于“一个基地、三个中心、三个平台”,倾力打造集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于一体的商务核心区。
阅海湾商务区由CBD核心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会址和鸿运曦城市花园三部分组成,规划用地4320亩,建筑面积约520万平方米,概算投资500亿元人民币。
2010年11月,自治区决定启动“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建设。2011年9月15日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正式加入中国城市商务区联盟,成为中国城市商务区联盟成员。
金凤区于2011年成立了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服务中心,通过全球招标的方式,邀请国内外一流设计公司参与编制了商务区的建设规划、产业规划、智能园区规划,保证商务区能够与国内的一流商务区比肩而行。商务区运用当今世界先进设计理念,设计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水景观,并辅之以景观园林、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
商务区依托毗邻的3万余亩水域,已累计投入10亿元,先后实施了商务区道路、水系、绿化、景观、管网建设五大工程。其中,中央公园、水上公园、容水公园、中阿之轴“三园一轴”工程以移栽、密植、园路建设、广场硬化、地被种植、灌水养护等工程为主,已栽植多种乔木(常青树)53000余株,花灌木578000余株,种植地被及草坪20余万平方米。
2012年,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商务区新建纬四路、经六路、经九路、经十路五条道路,水上公园项目,A、B岛公园园林景观工程,中阿之轴文化景观工程,实施万寿路、大连路、亲水大街、沈阳路等主干道绿化工程,配套完善“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
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建设周期为一年成名,五年成型,十年成城。建成后可聚集总部企业200家,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承载10万人工作生活,辐射带动30万人口在周边居住。
2012年,在金凤区启动银川科技园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道路、供水、供电、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抓紧入园项目审核、报批、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技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引进产学研合作机构,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银川科技园已成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平台。
金凤区拥有阅海湾中央商务区、银川科技园、工业集中区、综合产业园四大平台;拥有阅海湾商务区、亲水购物广场、万达商务广场、火车站新华联商业广场、悦海新天地商业广场五大商业体。奠定了金凤区实施“三产高端服务,二产高新改造,一产高效生态”战略的基础。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宁夏建立全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批准建立银川综合保税区,金凤区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2007~2012年,金凤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城市建设成功转型,完成农业区向城市区的过渡,已成为大银川建设的核心区。
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38.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3.84亿元,年均增长1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7年的0.5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33亿元,年均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7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5.77亿元,年均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7年19.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5.61亿元,平均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4.37亿元,年均增长12.5%;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05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结构为2.5∶52.3∶45.2。
六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年均增长15%。
金凤区常住人口由2006年的15.4万人增加到2012年28.5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展至4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2006年的72%上升至2012年的85%以上,位列自治区首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六年来,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22所,率先在自治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标准完成“两基”迎国检任务,被评为自治区“两基”先进区。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科技研发及转化能力,金凤区与宁夏大学、宁夏林业研究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申报自治区、银川市科技项目38项。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创业引领示范作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1.7%。建立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40个多功能电子阅览室,完成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工程。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制度覆盖城乡。推进“健康金凤”创建活动,顺利通过“全国中医药示范区”验收。人口计生服务不断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8%。加强了食品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被评为“自治区餐饮食品安全先进区”。
注重创业就业实效,共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充分就业社区31个,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被评为“全市最适宜创业先进区”。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新建老年人活动中心14家,居家养老社区33个,率先在自治区发放高龄津贴,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
全面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服务完善、便民高效的社会管理格局。启动“四化”社区建设,率先在自治区建成智能化社区服务中心。新建、改建、扩建社区办公服务场所24个,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和谐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个,荣获“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推行信访“三级终结”制度,妥善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信访问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95件。完善“六大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金凤”创建,社会治安保持持续稳定。
【精神文明建设】
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3个,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1个、先进村1个,以及一批自治区、银川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和文明社区,全面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双拥”活动,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区)“七连冠”。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圆满完成镇、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等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依法治区扎实推进,“五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六五”普法全面展开,金凤区被评为全国首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07~2012年金凤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增长速度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