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管窥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
苏州十中柳袁照校长的“诗性教育”和田家炳实验高中的王荣伟校长的“心本教育”追求,已经把中国教育的指向引领到了教育领域的最前沿。他们在实现教育理想的民主性、人本性、国际性、信息化、终身化方面产生了共鸣。他们对中国教育的理解更深邃,对个体生命的观察更细致,对未来的思考更深入。他们两者的共同价值趋向表现为把教育理解为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是技术,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两人已经把教育看成自己的信仰,化作了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的情怀。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1世纪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新一代人的责任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生活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结合对苏州先进教育的学习理解,我把课堂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归结为以下几个层面:
1.生活性——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2.发展性——发展性教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
3.生命性——生命化教学,要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
生活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体现了对学生的未来关怀,让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就会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这就是最先进、最根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上述三条是教育发展的纲目,有了它,我们才能进一步追问什么才是高效课堂。在苏州,通过向一些教育专家学习得知,如何用比较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效率效益;在单位时间里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无外乎在三个标准上达成一致: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七个“度”,参与度,有效度,真实度,安全度,魅力度,延伸度,分享体验度。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我们的课堂要符合两个目标: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
上面的三“标准”、三“量”、七“度”、三“动”和两“目标”,揭示了高效课堂的一些最本质的东西。
在如何构筑高效课堂方面,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目前存在“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过程形式化和教师使命缺失”的问题,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四满”(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四虚假”(虚假的自由、虚假的合作、虚假的探究、虚假的渗透),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学目标的问题)(2)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方法)(3)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评价)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提高的“三种能力”:设计教学能力,实施教育能力,评价教学能力。把握“三个前提”: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标准。构筑高效课堂的方法: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构建道德课堂;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五个”转变(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解读课标,整合教材,科学设置学习目标;以生为本,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构建绿色生态课堂,在建设和改造、保护和回归的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伦理责任不再成了捆绑和束缚教育发展的一条绳索,价值责任将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流思想。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