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山的传说

老龙潭相传是泾河龙宫之地。这里山高水碧,佳境天成,一派龙宫仙界之气,由此演绎出了不少关于龙的有趣传说,卧龙山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卧龙山,顾名思义,山体蜿蜒庞大,呈巨龙雄卧之态,屹立于泾源县城东侧,香水河畔。卧龙山,原名观山,据民国《化平县志》记载:“观山在县城东半里,峰头古有朝阳紫金观,平地崛起,与众山不相连,高约三十丈,长七里许,形似卧龙,三叠蝉联,首尾身腰毕具。两水交迎,万山朝拱,上筑堡垒,为化平之险要,登山客望远。旭日灿烂,映照四周,树木茂盛,风景绝佳,故有关岭朝阳之称。”民国7年,化平知事王海帆在其上筑八卦楼一座,题名曰“枕霞亭”,有晨昏沐浴霞光之义。地方鸿儒张逢泰曾赋诗大赞曰:“出彼东郭,有山翼然。登高一望,岁岁年年。海云万点,喷出日边。”不幸此亭后来毁于地震。

1934年,在其峰头建土堡一座,至今犹存。

1987年,在原土堡上重修亭台一座,名曰“龙云亭”,红柱绿瓦,碧树掩映,更胜昔日风韵,始成山城公园,为泾源一大景观。

泾源这方土地,虽是山翠水碧,风景秀丽,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地方凋蔽,贫瘠落后,加之历史上朝朝代代统治者不顾百姓生活之疾苦,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致使人民生活无望,苦不堪言。在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一川两开口,风吹石头走。清官坐不住,脏官赶不走。”那时社会黑暗,百姓流离失所。也有人说,这是因为此地两峡大张口,藏不住瑞气,跑了脉气,以致造成资源匮乏,矿产甚少,地方贫瘠,百姓穷困,总而言之,是地方无脉气所致。

在这种地方凋蔽、百姓生活穷困无度的情况下,传说在香水河畔有一户姓田的人家,父母双双过世,留下弟兄三人穷困潦倒,苦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他们索性出家到崆峒山学道去吃斋饭,一则糊口度日,二则学一些道术。

弟兄三人离开家舍,来到崆峒山即拜神仙广成子为师。田氏弟兄十分感谢恩师广成子,不仅收留了他们,而且还收为膝下门徒,遂坚定信念,矢志不渝,遵从师训,一丝不苟诵经学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晨钟暮鼓,青灯为伴,手不释黄卷,口不离经文。十年过去了,弟兄三人各有功果。尤其老大和老二孜孜不倦,潜心苦读,脱俗纲而修炼真功,居山林而忘却烦恼;项星月而耀日,披布纳以长春;吸甘泉以涤心,嚼松柏以延年;遵仙道以修心,学真术以竟果,大千世界事万端,俱藏真谛在心间。而老三虽娴熟经卷,但常常以年少聪明自居,自以为自己精通《金刚经》和《太上皇庭内外经》,妙妙中妙无穷,玄玄中玄真诠,移山填海任自己,驱邪镇魔谈笑间,以此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常在二位兄长面前夸耀自己是广成子的得意门生、正道传人,学到了真传,得到了仙术,能使日月旋转、江河倒流,能吞云吐雾,无所不能。一次次地自誉炫耀,一次次地吹嘘,使二位兄长实为反感,极为看不惯。他们想,如果不帮助三弟克服掉这种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不良习气,不仅影响他以竟功果大事,而且还会亵渎神灵,降罪于他。于是二兄长常常苦口婆心,好言相劝。

一天下午,老三昂首挺胸,侃侃不息地又吹嘘起来。老大听了说道:“兄弟,你若真的修行到位,脱俗成仙家,今晚在鸡叫前将老龙潭前的那座山丘背到香水峡,堵住那个山口,留住此地的脉气,造福于民,就算你有真本事。”老三听后,莞尔一笑,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何难?屈屈小事一桩。”于是立刻与大兄长击掌打赌,并请二兄长为证人。

当晚,夜幕降临之后,老三从崆峒山下来,沿泾河逆流而上,不一会儿来到老龙潭前的相龙河畔,选取一座最小的山丘顺手背起,觉得也没有多重,只不过像背了一袋米那样。顿时,心悦意爽,踌躇满志,似乎胜利在握。心中乐滋滋地在想,大兄长这次准是输定了,到时候看你还有什么可说的。想着想着,便小步跑起来。

其实,老三的修行已到功果,移山填海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可他哪里知道,他所背的是一具老龙王尸体所变的山丘,这就有些不容易了。

当年泾河老龙王与大唐宰相魏徵打赌输掉了脑袋以后,气急败坏地将尸体落到老龙潭前的相龙河畔。常言道,仙体终究是仙体,灵气终究是灵气,龙死也不失威。这泾河老龙王的尸体虽落难在老龙潭前,但其身躯仍显出雄伟之态,血不停地流着,心脏不停地跳动着,魂魄缠绵依依难舍其身,并且还没有忘记天庭之命,牢记着为民降雨之事,即托梦于大儿子,让其到头道河,二儿子到二龙河,三儿子留在三潭,各执其事,不得有误。泾河老龙王自从丧命之后,耿耿于怀,不愿离开老龙潭,便在潭前化作一座小山丘,屹立在那里,静静地观望着儿子们各行其事。万万没料到却来了个打赌的小伙子,背起此山丘就跑。老龙王心里想,顺其所便,看他将我背到哪里去!

老三背着小山丘,欣喜地离开老龙潭,越走越快,索性跑了起来。大兄长尾随其后,看着老三那个得意的样子,心想,如果让他居傲之气得逞,一定会影响他修行功果的大成,他也会因此更加目空一切,傲气冲天,不如在此狠狠教训他一番。大兄长便双手拖住其所背山体的尾部,向后死死拽着。这样一来,老三越背越重,越背越吃力,越背山体拉得越长,挣得几乎喘不过气来。老三不禁有些纳闷,平时将一座大山搬来搬去,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功课,今晚准是碰见鬼了,怎么如此沉重,而力不从心呢。无论他怎样使尽道术,都不起任何作用,并且一阵儿比一阵儿吃力,两腿直打哆嗦,浑身汗如雨淋,气更喘,心更跳,两眼直冒金星。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向前慢慢移动着。大半夜时辰过去了,才慢慢腾腾地走到县城之处。

作为证人的二兄长,却早早来到这里,远远望见老三举步维艰的样子,不可思议地想,按老三修行的功果来讲,让他背此山丘并不是多么难办之事,为何今日如此吃力?不用说,这一定是老大在其中作梗。但他心下又一琢磨,如果让老三在鸡叫前真的堵住香水峡山口,并不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会使香水河水向西倒流而去,下游则会断流缺水,必将给百姓带来灾难。不如在县城旁的中川立一壁山,既可使清水长流,又可压住地方脉气,形成藏龙卧虎的地脉格局,岂不美哉?于是老二有意学了声鸡叫,顿时周围的鸡也跟着叫了起来。此刻老三听见四下的鸡皆此起彼伏叫了起来,只好把所背的山丘扔到县城东。自己觉得再无脸面见大兄长,羞愧难当之际,横下一条心,到更远的地方修行去了。

老三虽远去了他地,但所背的山丘却遗弃于中川,孤峭崛起,巍巍壮观。后人有诗赞曰:

一山突兀似卧龙,

物华天宝脉相通。

登临高处极目望,

一派虎踞龙盘景。

从此这座来自老龙潭的山丘永远耸立在县城之东,由于它峰峦逶迤起伏,形若巨龙,绵延数公里,因此人们就叫它卧龙山。不用说,这当然是泾河老龙王的仙体所在。

而今卧龙山成了泾源县城的一大景观,站在山顶的龙云亭台上鸟瞰,泾源县城尽收眼底,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村舍街道绿树成荫,绿草花卉相映成趣;举目眺望,满目青山,清奇郁秀,坐落于群峰环翠中的山城更为清新秀美。

每逢节假日,人们茶余饭后,携妻领子,呼朋唤友,扶老携幼,登山畅游,卧龙山成了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流传地区:泾源

搜集时间:2005年

搜集地点:香水镇沙塬村

搜集人:杨友桐 李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