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回娘家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所以说“三九四九,冻死鸡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古人巧妙地用二十四节气广泛的用于生活和农事生产中。

年初二,第一家理所当然的是丈母娘家,年礼是赵父早早已经准备好了的。这代表女婿对自家女儿的看重,也是出嫁女对家人的想念。但今年却不行。“看娘屋的灯,罢娘屋的根”,立春是不能回娘家,因为“春”比“年”还大,否则穷娘家。

初三一大早,一家穿戴得整整齐齐,提着礼物出发了。来到村口,远远看着很有意思,四面环山,只有村里是平的,像是住到了山沟里,落差很大,所以叫沟村。坡下的房子虽然矮小,但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外婆家有一个小院子,小院子里面有两棵大树,大树的叶子落下来,成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小鸡们在四处玩耍,走来走去;或是看见公鸡在地上走来走去,高傲极了;

门口站着一对老人,焦急地张望着。焦氏看见了快走了几步奔到了两老的面前。急急地说到:“爹,娘这大冷的天你们怎么出来了”,赵父紧随其后,岳父岳母肯定等急了。

玲玲的外婆、外公也五十多了,两人一共孕育了三儿两女,都已经各自婚嫁。焦氏是最小的女儿,未出嫁是有哥哥姐姐疼爱非常得宠。

“爹,娘,我说妹妹、妹夫一会儿就到,还不相信。这不?你心爱的小闺女来了吧!”声音爽朗,人未到声先至。这是玲玲的大姨,嫁到了对面山上的西坡村。姨夫是家里的大哥,继承的家产相对多些,责任同样不小。玲玲的大姨一身淡红色的襦裙,头上插着一支细小的银钗,看来生活过的不错。

“姐”焦氏叫到。

“来了就好,再不来呀,咱爹娘该叫你姐夫去接了”大姨快言快语。“这是玲玲吧!长这么大了。你两个表哥在那边,去找他们玩吧!”

“知道了,大姨,我们过去了。”说完赵玲玲拉着大哥、小哥过去找表哥玩了。大姐瑶瑶已经到了需要避讳的年龄,跟着母亲到厨房帮忙去了。

赵父扶着玲玲的外公了到堂屋,姨夫已经在里面坐着。农家无闲时,只有正月可以不用赶时间。男人们这个时间是最悠闲地,地里没活,家里没事,有事也得过来正月。

今天窜亲戚的,只有大姨夫和赵父两人,所以外公家也很随意,一家人没那么讲究。

话说厨房这边才是亲亲热热、热热闹闹,母女三人聊着家常,你摘菜来,我炒菜配合的相当默契。

“妹子,子轩的事儿有把握吗”?大姨有些担忧的问道。

焦氏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子轩的师傅让去试试,说子轩的水准可以了。不过孩子他爹不让问,什么说给填加压力。我也是不是太懂,要我说啊。考不中也没什么,别向我们似得做睁眼瞎就行。”

老太太听着两个女儿各自的打算,也不插嘴。只是那嘴角微微的扬起泄露了她的好心情。

“得,你能这么想就成。我家那两个,也没指望有多大出息。健健康康的就是最大幸福。”大姨说着又利落的乘出了一盘菜。“去,叫孩子回来吧!这就准备开饭”。

农家的正月,就属肉是最受欢迎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饭菜那是说不出的暖意。

由于赵玲玲家比较远,要翻两座山才能到。吃完饭稍作停留就告别往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