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了解一点梦的理论(2)
- 盗梦空间:梦的心理解析
- 徐端
- 4856字
- 2019-07-19 01:16:58
荣格认为,这12个梦每个都是死亡和复活的主题,它也存在于许多宗教思想之中,而且是世界性的。一个10岁的女孩子能懂,是因为世世代代祖先的思考,已通过集体潜意识遗传给了她。她会想这些,是因为她面临了这个问题,她可能就要死了。这个做梦的女孩,当时虽然并没有病,却在不久后因为被传染而病故。
弗洛伊德和荣格虽然理论存在一定的不同,但他们都认为梦是潜意识的表达。无论是被压抑的个人潜意识还是集体潜意识,都以梦作为自己的语言。
第二节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这个问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庄周、笛卡尔、叔本华、冯特等一大批智者都曾问过自己,他们也都尝试过搞清楚这个问题。他们为这个问题的解决贡献了自己闪亮的智慧。弗洛伊德及后来者在这些智慧的启发下,终于找到了答案。
如今我们认为梦的产生、遗忘与潜意识、睡眠周期,等等,有关。在本章里我们将带着你详细了解梦的产生、遗忘的规律,及梦与睡眠之间的关系。
梦是如何产生的
梦是清醒生活的翻版,清醒生活也是梦的翻版。
——马格里特
很多人做梦之后,清晨醒来回忆梦境的时候会问自己:“好奇怪的梦啊!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啊?”
你是不是也有过呢?你有没有想过:梦来自于哪里,它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梦产生的原因进行过研究,他们认为梦的产生来自于几方面的因素: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体内刺激的和体外刺激;生理因素包括体内阴阳不调、五脏之气过盛、内脏感通致梦、气血有余致梦和疾病致梦;心理因素包括思虑、情感和性格。
很显然,这个理论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建立在一套错误的世界观之上,但是它相对上古时期的“鬼神论”,仍有有积极可取的一面。它承认了身体内外刺激的作用,并很有见识地提出了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些在现代科学对梦的研究里也可以找到相关理论。
现代科学认为,梦境形成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5个方面:
1.躯体的外在刺激
外部刺激可以构成梦的材料来源,引人入梦。大家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如睡眠时头部、胸部衣被过重或手放在胸口,在梦中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发生梦魇;若红光照射在睡眠者的脸上,则会梦到电闪雷鸣、森林失火等。在外界的刺激中,声音是躯体外在刺激引起发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声音刺激进入梦境的现象,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梦例:有人在梦中听见了吹号声,急忙穿衣起床,却原来是闹钟在响。
2.身体的内部刺激
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被编入梦境,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比如,许多人都有过膀胱过度充盈后梦中到处找厕所的经历,特别是儿童,梦中常常着急解小便,又没有合适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地方解完小便,醒后才知道自己尿床了。有的儿童在做过多次这样的梦后,在睡眠中都能知道不能在梦中解小便。曾经有的儿童在梦中解小便,当他了解了这一点以后,突然想到这是遗尿,会从梦中惊醒。有人在梦中总也找不到厕所,于是会从想排小便的梦中醒来,但有人却懒得起来,再次入睡后,寻找厕所的梦会继续。
3.过去记忆的重现
在我们的梦中,常会出现过去的事情、地方,尤其是儿时的好多事情,对于这些过去的事,有的我们可以回忆起,或者听人说起过,有的却确实回忆不起而认为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因此,常常会感到很奇怪。事实上,这些往事是确实发生过的,它们只是被隐藏,留在了我们记忆中的某个角落,只不过因为我们的疏忽或因无对证而难以证实,才觉得这些梦有点莫名其妙。
有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背井离乡,20年后他准备回家探望探望,就在他动身的前一个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并与一个陌生人谈话,等他到了家乡一看,梦中陌生的地方居然是他的故居,梦中的那个陌生人竟是他父亲的生前好友。
这是儿时的记忆保留在潜意识中,由于归乡心切,勾起了这个角落里的记忆,使它重现于梦中,构成了一个神奇的预见梦。
4.白天心理活动的继续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反映了白天生活的内容,不少人都可能经历过类似的事。如临近考试的学生,常梦见自己在考场上遍找钢笔而不得,或对发下来的考卷一筹莫展,因为自己连考题都看不懂,在焦急中醒来仍心有余悸。
梦是白天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投射到夜间的结果,是白天心理活动的继续。这也反映了弗洛伊德“梦是欲望的满足”的观点。
5.潜意识的反应
人的心理活动中潜意识部分占的比例很大。梦是被压抑在心理深处的潜意识活动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领域中的愿望、情绪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总是要想方设法寻找表现的机会。人在睡眠中,有意识的活动减弱了,对潜意识的压抑也就减弱了,于是潜意识的愿望就会乘机出来,表现为梦境中的种种活动。
【小贴士】什么样的记忆会进入梦中
科学家把四部电影放给普通的志愿者观看,一部是孕妇正在生产的过程;一部是原始部落人用锐利石片切割男性少年的阴茎包皮;一部是母猴将死去的小猴撕开吃掉的经过;还有一部是平淡的风景片。结果报告表明前三部影片的内容被较多地编入梦境,而平淡风景片没有。实验说明,现实生活中强烈的外界刺激在梦境中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梦为什么会被遗忘
清醒后的梦就像林中的鸟儿一样,很快就会飞走。
——帕特里夏·加菲尔德
本篇前面的内容里有这么一句话:“大部分人每天都要做4个以上的梦”,也许你对它抱有怀疑,你会说:这句话不对吧?我好像很少做梦啊,有时甚至是一夜无梦!我身边的人也很少提到自己做梦呢。
事实上,所谓“一夜无梦”只是我们忘记了自己曾在夜里做过梦而已。梦依然是做了,只是醒来就忘了,完全没有做过梦的印象。
我们不仅会忘记自己做过梦,而且即使清晰地记得自己做过梦,大多数时候也会忘记了梦中的内容。
你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你做了一个梦后在清晨醒来时,梦就开始渐渐从你的大脑里被遗忘。当你和他人谈论起你昨晚做了一个梦的时候,却再也无法把话题进行下去,因为此时你的梦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们知道,只有在醒来后才能回忆起梦境,往往在刚刚从梦中醒来时我们还记得一些,但是在我们一天忙碌的生活中,梦的记忆就逐渐消散了,清晨生动的梦境的回忆慢慢只剩下毫无意义的记忆碎片。即使我们能回忆起梦境,多数也只会回忆到一些不完全的片段,实际上夜里所梦见的远比我们能回忆起的要多得多。
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每晚做梦都能很生动、很形象地描述,甚至去联想或当做事实,影响和干扰了自己的睡眠,但是科学家们则认为,大约有95%的梦境是被完全遗忘了。人们往往意识到自己做梦了,但却不知道梦见了什么。而且我们非常习惯也乐于接受“梦很容易被遗忘”这一看似荒谬的事实。
研究发现,梦的遗忘也非常有规律。如果从梦中醒来后10分钟,一般能记住大部分内容;接着半个小时后,基本上就只留下点滴的情节片段了;两个小时后,可能就只记得昨晚做了个梦了,想回想起来就太难了。
我们会发现多数人并不关注梦,这也加剧了人们对梦的遗忘。一个人若某段时间都在观测梦,或是对梦特别感兴趣,那么这期间他会比别人做更多的梦,也更经常、更容易记起这些梦。
可是,为什么梦会被遗忘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记住昨晚拜访我们的朋友的名字和谈话内容一样记住梦境呢?目前,科学界有4种不同的观点来解释这个现象。
第一种观点认为,同一个晚上所做的梦之间会相互干扰,新做的梦常常干扰前面做过的梦的记忆,虽然一整夜有好几个梦,但清晨醒来往往只记得醒来之前的最后一个梦,这个说法与人们做梦的体验基本相吻合。
第二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动机性遗忘现象,由于梦中出现了令人担心和恐惧和不愉快的事物,人们在潜意识里根本不愿意去回忆。这种观点不符合人们的生活现实,现在基本被人们否定。
第三种观点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做梦被认为是在短期内完成的,在性质上属于短期记忆,而短期记忆如果不能及时复习或输入到长期记忆中去存储,自然会很快被遗忘。这种观点看上去也比较合理。
第四种观点认为,在梦中人的记忆细胞的活性最底,所以很容易遗忘梦中的事情。这个观点虽然可以解释梦为什么被遗忘,却没有实验事实做证据。
这些观点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道理,但到底哪个更符合实际情况,还是要靠自己去评价了。
梦遗忘的速度之快几乎无法想象。一般人只会记得清晨间发生的梦,大半夜的梦在醒后接着的深睡中彻底忘掉。一些业余研究者喜欢在床头边放上笔和纸,在晚上做梦醒来时,顺手简短记下梦的过程,第二天慢慢回忆,这不失为记忆梦境的好方法。因此,如果你想记住梦中的内容,最好的办法是在醒后立即用关键词记下梦的大概经历,有了大纲,大部分经历都能回忆起来。
当然,你不可能回忆起整个完整的梦。支离破碎的梦境在你的记忆慢慢还原,你会填补和修改梦的内容,加入一些模糊经验和逻辑整理,让整个梦显得有条理和不那么荒谬,最终导致你记录的梦和梦本身出现很大的偏差。
梦与睡眠周期
我们是间歇性的动物,意识总是很快疲劳。夜晚与睡眠相伴随,以甜蜜的梦的影像巧妙地满足我们所需,这一切令人类惊叹不已。
——爱丽丝·默多克
当你在清新美妙的周末早晨,在沉睡中做着香甜的梦时,突然一个尖锐的噪音传来,生生把你从梦中拽出来,你一定很不高兴,说不定还要抱怨那个打扰你睡眠的家伙“扰人清梦”。
为什么说“扰人清梦”呢?我们又是什么时候在做梦呢?这还得从睡眠周期说起。
关于睡眠,科学界一直都没弄清楚引发它的机制,但人们对睡眠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全面。一般睡眠表现出周期性:每到一个时间,人体就会自动进入睡眠状态。研究发现,人一生中的睡眠周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一般来说年轻人的周期比年长者短。这是由人体的生物钟调节引起的。曾经有人以为,人的睡眠周期是由昼夜节律决定的,但是后来人们研究发现,当把一个人与外界环境隔离,比如隔绝昼夜,隔绝温度、时间等,人的睡眠—觉醒周期依然存在,只是有所延长,变成了25小时一个周期而不是24小时。这说明,睡眠应该有一套独立于外界的内部生物钟,但生物钟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原因还不清楚。
一个睡眠周期由4个阶段组成,大约持续90~120分钟。梦可以发生在4个睡眠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但是大多栩栩如生的可以记住的梦却发生在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尽管睡眠周期在一夜间平均重复4~5次,但最高也可达7次,而梦与梦之间往往形成干扰,新梦会在记忆里覆盖旧梦,因此,一般人只能记住接近凌晨也就是当他们即将醒来时候的梦。
睡眠周期的各个阶段是由特定的大脑活动的改变所引起的。
第一个阶段:你会进入很浅的睡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非快速眼动,肌肉放松,体温下降以及减慢心率。身体正准备进入深度睡眠。如果这个时候有谁轻声叫你的名字,你会很快醒来,不会觉得自己刚才是睡着了。
第二个阶段:也是非快速眼动睡眠,是一种深度睡眠。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体温进一步降低,肌肉更为放松。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进行修复白天损伤的工作,内分泌腺体分泌荷尔蒙,血液被输送至肌肉进行营养修复。在这个阶段,你完全睡着了,但是如果你的睡眠状况不太好,会在这一阶段自行醒来。
第三个阶段:仍处于非快速眼动阶段,仍是深度睡眠。你的新陈代谢水平非常低。轻声的呼唤你的名字你将不会有任何反映。
第四个阶段:在这个睡眠阶段,你的眼睛不规则地地来回移动。这一阶段称作“快速眼动睡眠”或者“三角洲睡眠”,发生于开始睡觉后90~100分钟。你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修复变得没有规则,大脑活动增加。你的平滑肌也变得松弛。这个阶段是睡眠最容易恢复的阶段。你的精神被振奋起来,情绪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你的大多数梦发生在这个阶段。关于快速眼动睡眠将在本节的小贴士中讲到。
这些阶段在一夜的睡眠中不断重复着。在每晚的睡眠中,每2个小时左右完成一个睡眠周期,如果睡眠8个小时,要循环4个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都是从朦胧入睡开始,随后睡眠逐渐加深,一直到熟睡,然后转入非快速眼动的做梦睡眠。
在整个睡眠周期中,做梦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在快速眼动阶段,我们所记住的梦绝大多数也是睡眠的最后一个周期所做的梦,快速眼动睡眠几乎占据了这个周期的所有时间。所以在你快醒来前,很多很多的梦出现了,这些梦正是你醒来时最容易记住的,前面周期所做的梦绝大多数都“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