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揭穿借口的伪装,破译企业“借口症”的密码

职业瓶颈:能力短板是借口的内因

当面对没有完成的工作或者目标时,总有员工会找命运、天时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掩饰自身能力的不足。能力是成功的资本,一个人如果能力不足,工作效率等自然会大打折扣,此时如果不能正视自身能力的“短板”,自然会让各种借口袭身。

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最佳新秀杰森·基德,曾经讲述过影响他一生的一件小事。

小时候,父亲常常带他去打保龄球。他打得不好,为此,他总是找各种借口和理由。

有一天,当他再一次为自己找借口的时候,父亲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别再找借口了。你打得不好,是因为你不学习,又不愿意总结方法。假如你好好做,你就不会这样讲了。”

这句话给他极大的震动,此后他一发现自己的缺点,便想尽办法纠正、弥补。正是不断纠正缺点的方法促进他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名世界顶级赛事的顶级球员。

当我们看见最佳新秀杰森·基德的时候,借口已经远离他而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优秀的NBA球员,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短板,并通过学习不断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其实,很多职场人因为能力短板来找借口,是碍于面子问题。其实这样做害人害己,为祸不小。借口犹如海洛因,这种东西刚用时能有镇静安神之功效,让人产生美好幻觉。然而用久了,不仅会产生依赖感,而且还有腐蚀神经和肌体的副作用,继而摧垮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

其实,能力短板并不是多么让人不齿的事情,往往那种找借口死要面子死不承认的人,才是最令人轻视的,谁也不喜欢有错就找借口的人。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人人不可能都是完美无缺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也呈现多元性,每个工作中人都可能出现能力短板的出现。这时候,没有借口,不为面子所限,抛开借口,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憾,往往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人情分。

因为你也说了你能力限于此,并且表示会努力,上司已经不能改变什么,因为他请了你,表示他对你的能力有责任,他不好责怪你。这时,他反而会觉得你踏实,会给你的形象加分,有缺点的人才能贴近人,而且能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点也表示对人的亲近,自然会受人喜爱。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把能力短板看成推卸责任的万能借口。更重要的是行动起来,通过不断学习,以减少能力的“短板”,这样才能长久地得到认可。

余伟是江西省电力公司九江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裕丰集控中心主任,也是江西省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生产领域知名的技能专家。当年,中专毕业的余伟来到九江供电公司变电站工作的时候,便有了潜心学习,提高工作能力的意识。由于她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一线技术,很快被推选担任220千伏变电站值班长。

担任了领导工作虽然管理的人很少,但余伟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她是当时公司岗位晋升最快、最年轻的值班长,而且她知道要想作一个优秀的变电运行技术员,仅靠中专所学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自己的能力跟上变电站的发展,为此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专业知识,并且参加了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自学考试,经过不懈的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余伟还十分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每一次她带领全班赶赴现场开展设备维护工作,她都认真纪录实际中发生的问题,认真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并且把得出的解决方案记录在案。每当变电站安装新设备,她总是第一个从技术人员那拿到说明书,认真的研究,掌握设备运行和维护的第一手资料。

余伟把多年一线工作的经验总结成册,编写了220千伏妙智和裕丰两座变电站的典型操作票,修编了裕丰站的现场运行规程。由于她出色的技术水平,2006年余伟代表九江公司参加了江西省电力公司举办的变电运行技能大赛,获得了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同年又被选为江西省公司代表参加了国家电网公司的220千伏变电运行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像余伟一样,没有任何借口地提升自己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才能高效落实责任,才能阻碍更多借口的产生,才不会被企业淘汰出局。然而,许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自己起点低,已经晚了,学了也跟不上;还有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一定学历和知识,不再需要学习……这都是不正确的想法,都是不思进取的借口。

要想获得发展,就不能满足于当前的职业能力,就不能因为面子问题而找借口掩饰自己的能力短板。也许现在你还能在岗位上如鱼得水,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的运用,很多人工的都被机械代替了,那时候,你能保证自己的能力跟得上技术的发展。只有趁早学习,武装自己,补齐短板,才能永葆自我竞争力。

为了没有借口地担起企业发展的使命,我们需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为了没有借口地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我们也需要加强自己能力的培养,随时有足够的能力为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寻找到新方法,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越走越好。

责任盲症:职业精神缺失是借口的主要原因

中华英才网曾进行的一项6000多人的网络调查统计显示,有58.6%的受调查者出现了轻微的工作厌倦状态,即对工作不再抱有以往的热情;有26.5%的受调查者出现中度的工作厌倦,即需要借助休假或跳槽来进行自我调整;还有9.1%的受调查者则表示极度厌倦工作。

看来,缺乏激情、厌倦工作是员工中普遍存在的状态。员工工作的动机有很多,有的人是为了施展才能,也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赚钱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些人,一旦才能施展受限,或者当工作成为机械性的操作时,就会对工作感到厌倦。当然也有一类人没有职业目标,这样的人更容易产生倦怠感。对工作产生倦怠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职业状态。

职业不是体验,更多的需要坚守;职业不需要复杂,更多的是重复;职业需要韧性、毅力、坚持。那些在职场中处处失利、事业上节节败退的人,用着各种“谎言”和“理由”搪塞自己事业的不如意,这是缺乏最基本的职业精神的表现,职业精神的缺失是各种借口的催化剂。

现实生活中,那些因为职业精神缺失而产生的各种借口:“同事不配合”、“领导没交代清楚”……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久而久之,我们习惯用借口来掩饰过失,推卸本应承担的责任,借口成为一面堂而皇之的挡箭牌!它纵容了我们的责任盲症,使我们变得不思进取、怨天尤人。而我们的企业,也会因为员工的种种不负责任的借口而变得人心涣散、人浮于事,最终走向倒退。

职业精神,是每个职场人都应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范和职业人格。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主动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集中表现。

职业精神的种种表现落到实处其实就是对责任的坚持。放弃了责任,就背弃了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在枪林弹雨中报道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伦敦实况的美国著名记者爱德华·默罗说过:“我非天生爱冒险,只因那里有新闻。”“以新闻为己任,正是记者的职业精神。”正是对职业负责的精神让爱德华战胜了死亡的恐惧。

职业精神与职业、员工共荣共生,职业精神是职业的脊梁。职业精神是职场中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体现在一个人的风貌和神态上,职业精神的失守会使人更习惯于找借口,坚守职业精神才能做出不凡的成就,让人任何和敬仰。

二战中美国著名的将领巴顿将军就是这样一个尊崇职业精神的楷模。

巴顿将军的作战能力却极强,这在全美国军界,甚至是国际上军事界都是得到认可的,他立的战功也数不胜数,是什么让巴顿将军在战场上勇猛无敌呢?其实,这与职业精神所产生出的巨大效力不无关系。

巴顿将军常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战场上的将军就是一个演员,他必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部下,并尽力使他们仿效和追随。”巴顿将军从不满足于运筹帷幄和发号施令,而是没有任何借口地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在每一次的战斗中,他几乎都会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前沿;每当攻克一座城镇,他总是冒着炮火同第一批入城部队一道进城;每次两栖作战,他总是不等船靠近浅滩就率先跳入水中,涉水登陆。

巴顿将军虽然身为一个领导千军万马大团队的统帅,但他身先士卒没有任何借口,表现出优秀的职业精神,勇敢地负起自己的责任来,从而使自己的部下受其影响和感召勇敢战斗,把工作做得更好。

现在的企业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既有能力又富有责任感人才。真正优秀的企业正是因为拥有了那些有责任感,不找借口找方法的员工,才成就了自己的市场地位,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索尼的员工没有借口地把企业实现突破的战略时刻印在自己的心头,于是为企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成就了索尼诸多良品的问世,成就了索尼全球数字霸主的地位;联邦快递的员工没有借口地牢记公司的职责,因此才会出现即使发生雪崩道路被封,最后也克服重重困难按时将邮包送到客户手里,实现“隔日到达”的承诺;希尔顿饭店的员工没有借口地将创始人康?尼?希尔顿的要求——“无论饭店本身遭到何等的困难,希尔顿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顾客的阳光”放在心上,因此才能让到店的每个客人感受到家般的温暖,让希尔顿饭店遍布世界各地。

特别是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做大做强的能力,员工优秀的职业精神更是不可缺少。

因此企业呼唤的那些具有职业精神的员工,一个领导如果没有这种职业精神,遇到困难便会止步不前,被内心的恐惧摧毁,借口连篇,这样的人,如何成为团队的核心?一个员工如果没有职业精神,每逢挫折便会怨天尤人、互相推诿,在竞争对手的阴影下苟延残喘地挣扎着,这样的员工如何成为公司的脊梁?

因此,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应该培养起负责任的职业精神。只有尽职尽责,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不找任何借口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功利主义:浮躁文化是借口的催化剂

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我们吸纳了太多西方的东西,功利主义等思潮的侵袭让人们渐渐失去了沉静、安宁的心态,渐渐的,我们开始迷失了自己。当前,浮躁文化已经在社会文化上占据了一定地位,社会上的很大一部分人都会不自觉得跟着自我麻醉。社会成员沉迷于功利主义难以自拔。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只信奉权势与金钱,只贪图眼前的享乐,对工作和责任视而不见。

黎桦是一家大公司的技术部经理,能说会道,且做事果断,有魄力,老板很器重他。

有一天,其他公司一位老总请他到酒吧喝酒。几杯酒下肚,老总很正经地对黎桦说:“老弟,我想请你帮个忙。”

“帮什么忙?”黎桦很奇怪地问。

老总说:“最近我和你们公司在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如果你能把相关的技术资料提供给我一份,这将会使我在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

“什么,你让我做泄露公司机密的事?”黎桦皱着眉头问道。

老总压低声音说:“你帮我的忙,我是不会亏待你的。如果成功了,我给你15万元报酬。还有,这事儿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对你没有一点儿影响。”

说着,老总把15万元的支票递给黎桦,黎桦心动了。

在谈判中,黎桦的公司损失很大。事后,公司查明了真相,辞退了黎桦,连那15万元也被公司追回以赔偿损失。

功利主义主导自我,在诱惑面前经不住考验,背叛公司,这就是黎桦就是这样典型,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很少有仗义的热血和忠诚的品质,一切以利益为亲疏分合的界限。

功利主义归根于文化浮躁。功利主义太重,就会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就会浮躁。文化浮躁,是社会浮躁的表象。社会浮躁,是人心浮躁的表象。人心浮躁,是文化缺失的表现,像黎桦一样受浮躁文化影响的人凡事只看表面,不喜欢深入探究;只想尽快达到目的,而不惜长远利益。正因为急躁,所以浅尝辄止,没有来得及了解事物的全部就下结论;也正因为轻浮,满足于看到表面,以为什么都懂了,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做起事情来也是求快,求短期的利益,并且忽略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表现在具体工作中,他们浅尝辄止,却有诸多借口来说明任务的难以完成;他们无法交出满意的任务答卷,却有借口说于己无关。他们要求高工资,却不看重工作责任;他们要求高回报,却不注重对工作的付出。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总能找到理由将自己置身事外,在利益的面前,他们常常放弃作为员工应该坚守的原则……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企业栋梁的。

事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人们拒绝借口,付出很多琐碎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依靠日积月累的办法,最终,这些琐碎的努力都会像涓涓细流聚为势不可当的汹涌波涛,成就你的事业。

约翰?格兰特在一家五金商店工作,每周只能得到2美元。刚一进商店时,老板就要求他:“你必须对这个生意的所有细节熟门熟路。”“一周2美元,这么少不值得认真去做!”与格兰特一同进公司的年轻同事不屑地说。然而,格兰特却干得非常用心。

经过几个星期的仔细观察,年轻的格兰特注意到,每次老板总要认真检查那些进口的外国商品的账单。由于那些账单使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于是,他主动开始学习法文和德文,并开始仔细研究那些账单。

一天,老板在检查账单时突然觉得特别劳累和厌倦,看到这种情况后,格兰特主动要求帮助老板检查账单。由于他干得实在是太出色了,以后的账单自然就由格兰特接管了。

一个月后,格兰特被叫到一间办公室。老板对他说:“格兰特,公司打算让你来主管外贸。目前,在我们公司有20名与你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只有你凭你自己的努力,用实力抓住了这个机会。”

格兰特的薪水很快就被涨到每周10美元。一年后,他的薪水达到了180美元,并经常被派驻法国、德国。他的老板评价他时说:“约翰?格兰特很有可能在30岁之前成为我们公司的股东。”

约翰?格兰特的经历告诉我们,告别浮躁和功利主义,沉下心来没有借口地工作,才是企业的需要,才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任何人都应当在事业生涯面前力戒浮躁、功利主义的滋生。

不妨将传统文化中的有利因素发扬光大,将浮躁赶出我们的身心之外: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帮助自己树立崇高理想;用“穷而弥坚”让自己锤炼坚强意志;将“学不可以已”与现代“终身学习”的理念结合起来帮助自己不断提升。将传统人文精神中包含的责任感、使命感纳入到自身的基本价值取向中,使之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从而在具体工作中指导我们摆脱浮躁心态,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和工作,沉下心来找方法;指引我们摆脱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用踏实做事来打造自己的事业。

告别浮躁,我们在工作中要摆正做事的心态。无论多么宏大的工程,都可分解成细小的具体小事,而要想做成大事情,就必须要把分解后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到位。任何事情都需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沉下心来,不开始,就没有进步,不能做小事,不可能做成大事。

我们也需要持之以恒。企图做好很多事情,或者尽快获得成功没有错,但必须从把一件事做好、把一项技能精通开始。什么事情都做个皮毛,最后就是什么也不精。

不要让“浮躁”束缚了你的手脚,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不论大小都值得没有借口、踏踏实实地去做到位。如此也能找到成功的支点,用恒久的努力换取卓越与伟大。

角色错位:责任不明必然导致借口泛滥

某日,陈主管走进办公室时,下属小梁向他打招呼:“早上好,主管!我们遇到一个问题。你看看……”得知事件的由来后,陈主管又再次处身于一个熟悉的处境——他成为问题的知情人,他有责任处理这个事件,但他没有足够的资料为小梁即时做决定。最后,他回答:“十分高兴,你让我得知这件事情。但我现在赶着处理另一件事务。让我想想。想到方法后,我将会通知你。”小梁为了确保主管不会忘记这件事,经常将头探进主管办公室,欢快地询问道:“怎么样了?”

为什么上司们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应付工作的同时,他们的下属却没有足够的工作去打发时间?原因是公司角色错位,上司承担了员工的工作任务,上司们背负了下属甩出的责任。当下级把工作推给上司,也就是所谓的“在其位,未谋其政”。借口也就由此开始落地生根了。

威廉·安肯三世和唐纳德·L·沃斯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以“在背上的猴子”的隐喻来分析刚刚描述的事件。主管与下属碰面前,这只“猴子”伏在下属的背上,但两人相谈后,下属成功地让背上的猴子跳到了主管的背上。猴子会一直伏在主管的背上,直至主管将它交回所属的拥有者。当主管接受这只猴子时,他承担了两件原为下属应有的职责:第一,他被下属分派了工作;第二,他被该下属监督,需向下属报告事情进度。因此,他便无言地认同了比他的下属还低的职位,而那些用以处理这只猴子的时间被称为“部属占用的时间”。

角色错位往往是因为上下级责任不明造成的。上下级责任不明确,管理者和下属都在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以公司结果为导向。因此,上下级间相互推卸责任,相互扯皮,带来了从上至下的借口。

上司怀抱着这么多“猴子”,因为员工没有处理的主动权,上司的工作变得琐碎,而员工却又浑浑噩噩的。上司统揽一切,员工就只需把指头指向老板,“不知道,问我们领导”,“不会,我去找领导”。

同时,上司怀抱着太多“猴子”,工作量加大。当上司意识不到这是自身角色错位造成的时候,其心态就会失衡。在这种情况下他会觉得,我每天做这么多的工作,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到头来上级还不满意,下属还不理解,委屈得不得了。受了委屈之后,就会带着情绪工作,要么灰心懈怠,心想既然这么辛苦也得不到认可,还不如不干。因此,为了逃避更多的责任,他也会选择借口。

因此,企业要想从上至下没有“借口症”,就需要明确各级员工的责任。概括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和监督下属开展工作,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普通执行者的职责就是在上级的领导和安排下,具体执行任务过程和细节,保证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责任明确才能保证没有借口地执行到位。在此基础上,管理者首先要懂得授权。一个管理者或许只能用30%或者更少的精力投入一件事,而授权给员工则意味着100%的精力投入。员工100%的精力,与你30%以下的精力相比,谁能做得更好,可想而知。授权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而是让管理者从事务性、常规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开拓新的领域,构思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充分授权的同时,管理者还应该了解下属工作进展情况,对被授权者的工作不断进行检查,掌握工作进展信息,或要求被授权者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其次,管理者要尽量把行动的主动权还给下属,并使下属始终保持这种主动权。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注意一点:在发掘下属的主动性之前,必须保证下属具有主动性。一旦管理者把这种主动性还回去了,自己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了。

赵蕊是一名设计师,供职的是一家大型建筑设计公司。该公司要求设计既要考虑到顾客的要求,也要考虑到施工方的能力,还要考虑到设计者的个性。在工作中,赵蕊的老总要求每一位设计人员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不要把问题推给任何人。

有一次,老板要赵蕊为一名客户做一个写字楼的可行性设计方案,时间只有三天,客户的要求很挑剔,但老板只说了一句“所有的事都交给你了”就转身离开了。

接到任务后,赵蕊看完现场,就开始工作了。三天时间里,她都在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下度过。她跑工场、看现场,光楼梯就爬了25层,去地下车库也是二话不说。为老板的要求修改工程细节,异常辛苦,但赵蕊毫无怨言。能得到老板的信任,可以自由地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使赵蕊不但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她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把这个方案弄好。她到处查资料,虚心向别人请教。

三天后,她带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把设计方案交给了客户,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客户当着老板的面称赞了赵蕊,说她表现很卓越,设计水平一流。

赵蕊后来对老板说:“关键是你的信任和授权让我们都有做事的冲动,你的管理很到位。”

老板也对赵蕊说:“如果你不能完成,我也许就要把你辞掉,但是你做到了。”

作为员工,工作中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时,职责所在,不要幻想逃避,不要依赖他人的意见,要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自己能够判断,而又是本职范围内的事情,大胆地去拿主意,不必全部禀明老板。否则,只会显得你工作无能,也显得上级领导无方。

当上下角色定位准确,职责分明,整个企业的忙碌才能形成一个有序的生产流程,企业才能避免借口文化的滋生和繁衍。

流程之痛:从管理层面透视借口流弊

制度直接影响到结果和企业文化。一个单位如果借口成风,应该先开始反思是否公司流程出了问题:制度是否完全公平公正公开?奖勤罚懒执行得是否严格?责权利是否一致?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一个人负责分粥。但权力导致腐败,分粥的人总是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每个人都有机会为自己多分,但绝对权力导致了资源浪费,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方法三: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个人尚能基本公平,权力带来了堕落和风气败坏,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意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同样是7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和风气。制度对企业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责任空白,它常常出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责任与责任的交界处。

责任空白主要表现为:某些制度与实际脱节,又不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在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着朝令夕改的现象,有些办法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相互矛盾,结果导致政策变换频繁,连续性不够,刚性不足;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掺杂较多的人为因素,盲目性、随意性很强,一些制度形同虚设。很多企业的制度成为墙上的制度、保险柜里的制度,而不是员工心里的制度……类似的制度漏洞会造成制度如同虚设,权责划分不明导致权责发生失衡,管理效率低下。

在员工执行上,责任空白让企业员工无规矩可依、无章法可循,工作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一旦制度出现漏洞,就会为懈怠的员工所用,成为借口疯狂生长的温床。

在某制冷设备公司里,销售部的小张正和财务部的小赵因为产品销售的款项催讨吵得不可开交。传统习惯一直是由销售部来催讨,销售部的小张在多次催讨无果的情况下,来求财务部的小赵帮忙;而小赵也正因为上级经理对于款项未能及时到位的训斥,而急着找小张。两人一见面自然就是相互的抱怨和争吵。销售部的小张面对财务部小赵的厉问毫不示弱:“催讨款项本来是你们财务部的事!”小赵一听此话,也是火上心头:“催讨款项从来都是你们销售部的事,什么时候变成财务部的事了?!”

两人的争吵,引来了两人上司之间更大的争斗和对峙。当问题变得不可解决时,大家方才想起看看财务制度是如何规定的。一看制度,不免叫人大吃一惊:制度规定里清清楚楚地写着,销售部和财务部都负有催讨款项责任;再细看下去,更叫人吃惊,制度上规定,如果催讨款项遇到困难时,总经理办公室和保卫部都负有协助催讨的责任。

看完企业制度规定后,小张、小赵和两人各自的上司反而高兴轻松起来了,他们一致约定:因为催讨款项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所以,决定一起向总经理去诉苦,并将情况说得非常严重,请总经理办公室和保卫部去催讨款项。

这家制冷企业财务制度存在着漏洞,导致财务、销售部相互扯皮,转眼之间,谁都没有责任了。这是典型的责任空白导致公司借口流弊。

因此,在制度上明确岗位责任和权利,就成了避免借口流弊的一个重要途径。把责任和权利明确化,就能使每个部门做好本部门的工作,而且能够把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到一种程序化的简单,不去推诿责任、找借口。明确责任的制度是抑制借口生长的有效方法。明确责任的制度能体现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进而规范执行力的标准;能克服责权利不对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业务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许多优秀的企业都形成了明确责任的制度,从管理层面规避了借口,如海尔,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大到一个设备,小到一个电灯开关,都有人负责。发生任何的纰漏,总能找到人来对号入座。做到这种程度的关键在于他们有一套好的制度。

企业有必要对单位的组织结构以及职位设置进行梳理,以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与所承担的责任。企业纵横交错的管理机构设置如同一台机器,只有每个零部件都发挥特定作用,管理者才能操纵自如,公司运营才能实现赢利的目标。

一个好的制度,应该细化责任,不应该笼统地堆砌责任。只有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个人,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位。落实责任必须丁是丁、卯是卯。

责任与责任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同责任、交叉责任与空白责任,可以设立专门机构或制度以彻底解决责任间的脱节问题和扯皮现象,彻底解决交叉责任和空白责任的问题。

打工意识:对企业缺乏认同导致借口丛生

1997年6月,当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接管美国导弹驱逐舰“本福尔德号”的时候,船上的水兵士气消沉,甚至很多士兵准备退役。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接管“本福尔德号”后,告诉士兵:“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对它负责,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你是这艘船的主人,而不是乘客。”

从那以后,所有的水兵都将管理好“本福尔德号”作为自己的职责。两年之后,“本福尔德号”成了美国海军的一艘王牌驱逐舰。

其实,公司何尝不是一艘船。作为公司的一员,不管你是会计还是库管员,也不管你是技术开发人员还是职业经理,哪怕你仅仅是一名清洁工,你都必须和这艘船同舟共济,乘风破浪,驶向目的地。

但现实职场中,一些员工缺乏对公司的认同,往往没有与公司的共同意识。一些人更是认为,公司是老板的,自己只是替老板工作,工作得再好、再出色,得好处的还是老板。存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容易产生借口。工作上拈轻怕重,报酬上斤斤计较,态度上消极被动;得过且过,不主动。出了问题,要负责任的时候,总是在寻找理由。这种想法和这些做法无异于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在自毁前程。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杰克和他的伙伴们正在铁路工地上干活,突然遇见前来视察工作的老朋友韦伯斯,韦伯斯是铁路公司总裁。他们进行了愉快的交谈,然后热情告别。杰克的伙伴对他和总裁居然是朋友表示惊讶。杰克解释说,他们曾经一同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

大家更是好奇,就问杰克:“为什么你现在做着和以前一样的辛苦工作,而韦伯斯却成了总裁?”杰克很沮丧地说:“当年,我工作只是为了一小时不到两美元的薪水,而韦伯斯却是为了这条铁路而工作。”

杰克仅仅是为了钱而工作,而韦伯斯则是为了这条铁路而工作。人物命运的显著差别,都是缘起于打工意识的有无。而在坎坷的生活中,杰克式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总是寻找借口去抱怨、感叹。

公司就是你的船,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员工和老板是合作而不是对立。英特尔总裁安迪?葛洛夫应邀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提出以下的建议:“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做自己开的一样,积极主动地工作,不找任何借口。”

刘禄祥是四川永川煤矿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永川煤矿已具有50年的开采历史,到2001年资源已近枯竭,职工人心惶惶,管理人员纷纷另寻出路。要让职工看到希望,唯一的出路是开拓新的采区,而新采区面临的瓦斯、地压、地温等恶劣的自然条件让包括一些管理者在内的人员不寒而栗。谁去当开路先锋?时为掘进一队队长的刘禄祥挺身而出,立下军令状,没有任何借口地带队啃起了这块事关矿井生存发展的硬骨头。

3年里,刘禄祥带领全队100多名职工,每天步行一个半小时,到距地面垂高864米的工作地点,顶着摄氏33度以上的高温,遭遇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害,顶板岩子垮落的危险和钻机轰鸣巨大的噪音,挥汗如雨坚持工作,到2004年底按时形成采区,解除了1200多名职工的后顾之忧,使永川煤矿绝境逢生。

为了让企业不落后于时代,刘禄祥自学计算机网络知识,建立了掘进工艺流程综合监控井下的掘进工作,实现了掘进管理网络化;他独创了刘氏操作法,他对掘进工具进行了改造……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刘禄祥时刻将企业放在自己的心上,他有着超强的成本管理意识,每一天每一班用多少材料多少钱,他都烂熟于心,还把成本指标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让每一名员工都从自身做起,这样每一年都能为煤矿节约100多万元的成本。此外,刘禄祥还将掘进中的煤炭进行回收,进行有效地资源再利用,此举每年能为矿队增加80多万元的收入。

刘禄祥用自己的行动,为永川煤矿摆脱困境,走向更好的未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刘禄祥这样认同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为认同企业,毫无借口地担任企业发展的重任,刘禄祥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赢得了职业生涯的光明前景。

公司的发展与每个员工的行动息息相关,每一个员工的辛勤努力都会为公司的进步与发展增添一分力量。作为企业的一员,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以主人翁的身份推进公司的发展。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刘禄祥那样,摒弃打工意识,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公司无形当中便会产生强大的竞争力:通过信息的成本、合约的成本、监督的成本、实施的成本的降低,将企业的总成本降低;通过为企业献计献策,大力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这一切都建立在认同企业的基础之上,因为认同,所以主动将自身命运与企业连在一起,勇于承担责任,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飞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