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二月 宠辱不惊,兼听则明(1)
- 管理者每天读点《论语》(论语管理日志)
- 杨云鹏 杜润瑶
- 5046字
- 2016-02-29 16:03:29
行动指导
越是杰出的贤者,越是在成功之后依然励学不辗,甚至终其一生都在为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懈努力。
管理不是呆板的工具,而是技艺。管理者不是只会抽鞭的赶车人,而是引导组织发展的导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而是为了促使企业更快进步。管理是一门艺术。尽管不同的管理者会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但毫无疑问的是,论语式管理是最有成效的管理。
第一周 具中庸之德方能久立于世
星期一 欲速则不达——世上没那么多捷径可走
论语箴言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对他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案例引导
2005年年初,为了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同时也为了有别于康师傅等方便面巨头,五谷道场在品牌价值上出奇制胜,“拒绝油炸、留住健康”、“非油炸、更健康”等概念被迅速推出。由于当时油炸食品致癌风波闹得正欢,已经让消费者颇感恐慌,所以五谷道场的横空出世可谓恰逢其时,自然在市场上引起了强大的震动。
上市前3个月,五谷道场就在各城市选择高档社区、写字楼、学校、车站码头、交通要道进行大规模免费派送。五谷道场开始红遍中国,上市当月即获得600万元的销售额,之后一路增长,市场一天比一天好。半年后,五谷道场市场全国铺开,每月回款达3000万元左右。当时,公司上下无不陶醉在差异化的胜利之中。
在五谷道场的强烈攻势下,2006年方便面行业销售下挫60亿元,之前销售淡季行业开机率为75%,而2006年2月后开机率仅为45%。面对大好形势,五谷道场不断扩大销售队伍,增加产能,加大广告投入,并且同时在全国30多个城市设立办事机构,半年内员工数量曾一度扩展到2000多人。原本仅有几十个人的北京本部,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支近千人的销售团队。
但这时的五谷道场已经埋下隐患。根据中旺集团内部人士对媒体透露,五谷道场的财务控制过于粗放,严重透支了企业资源。“我们是中型企业在做大型企业的事情。”就连掌舵人王中旺也曾对媒体承认,“我们已经投资了4.7亿元,仅广告费就支出1.7亿元。”真正形成现金流的只有3亿元,这使得五谷道场的现金流开始吃紧。2007年中期,五谷道场在全国各地超市相继出现了断货现象,五谷道场这个品牌逐步退出市场,中旺集团只好吞下失败的苦水。
管理智慧
五谷道场,2005年11月面市,2006年在全国销售额迅速做到5亿多元人民币,荣登年底“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的榜首。可惜的是,其成长性犹如涨潮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深陷困局,难逃被人收购的命运。反观五谷道场从快速增长到快速衰落的发展轨迹,我们在扼腕的同时,更应该反思和引以为戒。
物极必反,成长过快,失败也快。企业成长过快,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环境给予机会,另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主观上过于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欲速则不达”,很多企业因为急于扩张,谋求企业的快速发展,如意算盘没打成,却赔了夫人又折兵,造成资金链断裂,最后导致企业崩溃。
行动指导
对于管理者来说,欲速则不达,想尽快完成某个项目,挖空心思寻找捷径,最后才发现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捷径。对于人生成长同样如此。“欲速”就必须打破常规,寻找一些不合常理的方式和办法,可是通常最有效的方式正是最常规最简单的方式。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成功者比失败者更加了解常规。
星期二 过犹不及——过分了不好,恰到好处才妙
论语箴言
子贡问孔子:“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可以称得上是贤人?”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度,子夏稍嫌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更好一些了?”孔子说:“过度与不足是同样的。”
案例引导
商汤的开国大臣伊尹,不仅能把握做菜口味的“中庸”技巧,甚至已干脆就把它上升到“齐家治国”的高度上来了。
伊尹辅佐汤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在我国历史上维系约600年之久的商朝。伊尹原来不过是汤身边的厨师,汤妻陪嫁的奴隶,他之所以被汤看中而委以重任,是因为他确实有一番才干,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人生智慧。他看到汤成天为与夏桀争夺天下而忙碌着,显得十分焦急,以致一日三餐都食不甘味。他就想出一个办法来引起汤的注意。他把上一顿饭的菜做得特别咸,下一顿饭的菜又故意不放盐,让汤吃得不对味而来责备自己。接着,他又把每顿饭的菜做得咸淡适中,美味可口,让汤吃得十分满意。伊尹早已算计好了,汤准会表扬自己。果然,有一次饭后汤对伊尹说:“看来你做菜的本事确实不凡。”
伊尹已是成竹在胸,不等汤把话说完,就借题发挥说:“大王,这并不值得夸奖,菜不宜太咸,也不能太淡,只要把佐料调配得当,吃起来自然适口有味。这和你治理国家是一个道理,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掌握好分寸关节,才能把事情办好。”
孟子后来对伊尹的评价是:“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意思是说伊尹在天下太平时人仕做官,在天下动乱时也人仕做官。伊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关键是善于把握好分寸,有所为有所不为,深悟中庸的为人处世哲理。
管理智慧
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适度,也就是中庸。过分了不好,不足也不好,只有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可惜这个度很难把握。孔子的两个弟子子张和子夏便无法把握这个度,同样子贡的话也显示出子贡也无法做到适度。
虽然中庸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的确很重要,但我们常常因为不够中庸而产生不良后果。例如很多管理者由于对员工不放心,而采取了过度的监督和管控,最终使得员工们产生逆反心理。
同样,在与竞争对手展开市场争夺时,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影响采取价格战,结果导致双方两败俱伤,而企业的利润却大大下滑。
在企业管理中,把握中庸法则极其重要,不但可以调整团队之间的凝聚力,还可以妥善处理与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行动指导
每件事都会有一个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处理事情时我们需要进行慎重考虑,找到那个最适合的方式和办法。
星期三 朽木不可雕也——求全责备是管理者管理员工的大忌
论语箴言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案例引导
美国南北战争之始,林肯总统以为凭借北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绝对优势,加之战争的正义性,短期内即可扑灭南方奴隶主军队的叛乱。于是,林肯总统按照他平时的用人原则——安全第一,先后任命了三四位德高望重的谦谦君子做北军的高级将领。想利用他们在人们心中的道德感召力,用正义之师战败南方奴隶主军队。但事与愿违,这些没有缺点的将领在战争中却很平庸,很快便被李将军统率的南方奴隶主军队一一击溃。
预想不到的败局,引起林肯总统的深思。他认真分析了对方的将领,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满身都有些小缺点的人。但他们却具有善于带兵、用兵,勇敢机智、剽悍凶猛等长处,而这些长处正是战争需要的素质。反观自己的将领,忠厚、谦和、处世谨慎,这些作为做人的品格是不错的,但在充满血腥的严酷战争中,却不足取。从这种分析出发,林肯力排众议,毅然起用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
命令一下,众皆哗然。这位格兰特不仅好酒贪杯,而且脾气火爆。众人认为他难当此任,对此,林肯笑道:“如果我知道他喜欢喝什么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让大家共享。”林肯认为北军将领中只有格兰特是位能运筹帷幄的帅才,要用他的长处,就要容忍他的缺点。因而,即使有人激烈反对,林肯依然坚定地说:“我只要格兰特。”
管理智慧
对林肯总统用人原则的前后变化,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有一段精彩的评述:“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者。所谓‘样样皆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越明显。有高峰就有低谷,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一位领导者仅能见人短处,而不能用人之所长,刻意挑其短而非着眼于展其长,这样的领导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从道德上来讲,为人必须清、正、廉、洁。但过分的要求,就变得刻板,不能对人持宽容厚道之心。对人不能持宽容厚道之心,也就不能容人,不能容人也就不能用人,不能得人之心。这是企业的管理者培养忠诚下属不可忽视的重要细节。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古往今来,大凡有见识、有能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他们不仅优点突出,而且缺点也明显。管理者如果在处人、用人方面过于求全责备,就会显得不通情理。一个令下属乐意追随的领导往往都有容人之量,俗话说:“宰相肚里能行船”。如果秋毫毕见,就让人觉得难以相处,愿意跟随、共事的人会越来越少,最终难成大事。
看人要深,处人要浅;看人要清楚,处人要糊涂。看人深,看得清楚,处人浅,处人糊涂一些,就要求管理者把握住大的原则,而不去纠缠于小节,对小缺点要宽容,对个人的性格独特的方面要给予理解。
特别是那些有独特才能的人,其性格的特点也比较明显,要用这样的人,宽容、理解就是非常必要的。无宽容之心、理解之情,自然无法赢得这些人的追随,让他们尽情发挥作用,就显得很困难了。
行动指导
因此,管理者要想赢得下属的追随和效忠,就应当有容人之量,不以“完美”要求员工。这样不仅有助于相互间取长补短,更能有效发挥出下属的优点。
星期四 中庸之为德也——中庸之道是最完美的做人智慧
论语箴言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尚的了!可惜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案例引导
有一个傻小子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殷勤地做了几道好菜招待他,但因一时匆忙,每道菜都忘记放盐,所以每一道菜都淡而无味。
傻小子吃了后说:“你烧的菜怎么都淡而无味呢?”
主人立刻想起忘了放盐,赶紧在每道菜里加了点盐,并请他再食用。傻小子吃了之后,觉得菜都变得非常可口。
于是,他就自言自语地说:“菜之所以鲜美,就是因为放进盐的缘故。只加一点盐就那么鲜美,若加多一点,那一定更好吃了。”
接着,这个人菜也不吃了,就抓起大把盐往嘴里塞。结果,他被咸得哇哇大叫。
管理智慧
中庸的道理讲究不偏不倚,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体现在做事上,则必须做到恰到好处。为人处世、持家治国等人生作为,无不体现了这个道理。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
一个人想做到为人处世的恰到好处,必须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使自己的言行、情感、欲望等要适度、恰当,避免“过”与“不及”。
行动指导
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的管理者为人处世恰到好处,就要:
1.话不说满
绝不要无端地为自己树敌。因而,在遇事时多用“可能”、“也许”、“力争”;少用“绝对”、“肯定”、“保证”,以便使自己遇到特殊情况时有个回旋的余地。
2.事不做绝
俗话说:“人情留根线,日后好相见”,这是教人做事不能做绝,以防日后还有打交道的时候。
把事做绝是莽汉的举动、愚人的行为,故古人有“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穷寇勿追”的说法,做事审慎而为,从不轻率地把事做绝。
3.利不全吞
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明白这一点,人人都有追逐私利之心,但人与人的私心有着智慧与愚蠢的区别。愚蠢之人只顾自己之私,不看众人之私,最终引起众人的反感,只能落得个千夫所指。智慧之人不仅见得到自己的私心,也见得到别人的私心,他会千方百计地为众人谋求利益,他自私的眼光更为远大。众人得到满足后,自然会称道于他,他自然会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一份,否则,独享利益总有一天会独吞苦果。
成大事者心里非常明白,一个人分享成果,是一种吃独食的心态,这样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从而为今后的合作带来阻碍。利以酬功,如果功劳是大家共同取得的,就不能一人全吞其利;有利可图之事,也不自己独揽全包,不让别人染指。如果自己利欲熏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则别人必群起而攻之,自己一旦成为众矢之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
4.理不独占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也难免一方有理一方无理,或一方理多一方理少。一些修养较差的人,当觉得自己理由充足时,总要把人驳得哑口无言而后快。其实,这样做表面上虽赢了而实际上是输了,他输掉了自己的形象,输掉了交往的情谊。
星期五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面对他人的吹捧,一定要有准确的自我评估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