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过荆门、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崭岩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矣。过碚,望五龙及鸡笼山,嵯峨正如夏云之奇峯。荆门者,当以险固得名。碚上有石穴,正方,高可通人,俗谓之荆门,则妄也。晚至峡州,泊至喜亭下。峡州在唐为硖州,后改峡,而印文则为陕州。元丰中,郎官何洵直建言,陕与陜相乱,请改铸印文从山。事下少府监,而监丞欧阳发言,湖北之陕州,从阜从囗,{囗从两入。}陜西之陜州,从阜从夹,{夹从两人。}偏旁不同,本不相乱,恐四方谓少府监官皆不识字。当时朝士之议皆是发,而卒从洵直言改铸云。《至喜亭记》,欧阳公撰,黄鲁直书。
七日。见知州右朝奉大夫叶安行字履道。以小舟游西山甘泉寺,竹桥石磴,甚有幽趣,有静练、洗心二亭[29],下临江,山颇疎豁。法堂之右,小径数十步,至一泉,曰孝妇泉,谓姜诗妻庞氏也。泉上亦有庞氏祠,然欧阳文忠公不以为信,故其诗曰:「丛祠已废姜祠在,事迹难寻楚语讹。」又此篇首章云:「江上孤峯蔽绿萝。」初读之,但谓孤峯蒙藤萝耳,及至此,乃知山下为绿萝溪也。又至汉景帝庙及东山寺,景帝不知何以有庙于此。欧阳公为令时,有祈雨文,在集中。东山寺,亦见欧阳公诗,距望京门五里。寺外一亭,临小池,有山如屏环之,颇佳。亭前冬青及柏,皆百余年物。遂至夷陵县,见县令左从政郎胡振。厅事东至喜堂,郡守朱虞部为欧阳公所筑者,已焚坏。柱础尚存,规模颇雄深。又东,则祠堂,亦简陋,肖像殊不类,可叹。厅事前一井,相传为欧阳公所浚,水极甘寒,为一郡之冠。井旁一柟,合抱,亦传为公手植。晚,郡集于楚塞楼,遍历尔雅台、锦嶂亭。亭前海棠二本,亦百年物。尔雅台者,图经以为郭景纯注《尔雅》于此。又有绛雪亭,取欧阳公《千叶红梨》诗,而红梨已不存矣。
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夹江千峯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雕,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欧阳文忠公有《下牢律》诗云:「入峡水渐曲[30],转滩山更多。」即此也。系船与诸子及证师登三游洞,蹑石磴二里,其险处不可着脚。洞大如三间屋,有一穴通人过,然阴黑峻险尤可畏。缭山腹,偃偻自岩下,至洞前,差可行。然下临溪潭,石壁十余丈,水声恐人。又一穴,后有壁,可居。锺乳岁久,垂地若柱,正当穴门。上有刻云:「黄大临、弟庭坚,同辛纮子大方,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来游。」旁石壁上刻云:「景佑四年七月十日,夷陵欧阳永叔。」下缺一字。又云「判官丁」,下又缺数字。丁者,宝臣也,字符珍。今丁字下二字,亦髣髴可见,殊不类元珍字。又永叔但曰夷陵,不称令。洞外溪上又有一崩石偃仆,刻云:「黄庭坚、弟叔向、子相、侄檠同道人唐履来游,观辛亥旧题,如梦中事也。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庚寅。」按鲁直初谪黔南,以绍圣二年过此,岁在乙亥,今云辛亥者误也。泊石牌峡。石穴中,有石如老翁持鱼竿状,略无少异。
九日。微雪[31],过扇子峡。重山相掩,政如屏风扇,疑以此得名。登虾蟆碚,《水品》所载第四泉是也。虾蟆在山麓,临江,头鼻吻颔绝类,而背脊疱处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者。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绿润,泉泠泠有声,自洞出,垂虾蟆口鼻间,成水帘入江。是日极寒,岩岭有积雪,而洞中温然如春。碚洞相对稍西,有一峯,孤起侵云,名天柱峯。自此山势稍平,然江岸皆大石堆积,弥望正如浚渠积土状。晚次黄牛庙,山复高峻。村人来卖茶菜者甚众,其中有妇人,皆以青斑布帕首,然颇白晰,语音亦颇正。茶则皆如柴枝草叶,苦不可入口。庙曰灵感,神封嘉应保安侯,皆绍兴以来制书也。其下即无义滩,乱石塞中流,望之可畏。然舟过乃不甚觉,盖操舟之妙也。传云,神佐夏禹治水有功,故食于此。门左右各一石马,颇卑小,以小屋覆之。其右马无左耳,盖欧阳公所见也。庙后丛木,似冬青而非,莫能名者。落叶有黑文,类符篆,叶叶不同,儿辈亦求得数叶。欧诗刻石庙中。又有张文忠一赞,其词曰:「壮哉黄牛,有大神力。辇聚巨石,百千万亿。剑戟齿牙,磥硊江侧。壅激波涛,险不可测。威胁舟人,骇怖失色。刲羊酾酒,千载庙食。」张公之意,似谓神聚石壅流以胁人求祭飨。使神之用心果如此,岂能巍然庙食千载乎?盖过论也。夜,舟人来告,请无击更鼓,云庙后山中多虎,闻鼓则出。
十日。早,以特豕、壶酒,祭灵感庙,遂行。过鹿角、虎头、史君诸滩,水缩已三之二,然湍险犹可畏。泊城下,归州秭归县界也。与儿曹步沙上,回望,正见黄牛峡。庙后山如屏风迭,嵯峨插天,第四迭上,有若牛状,其色赤黄。前有一人,如着帽立者。昨日及今早,云冒山顶,至是始见之。因至白沙市慈济院,见主僧志坚,问地名城下之由。云院后有楚故城,今尚在,因相与访之。城在一冈阜上,甚小。南北有门,前临江水,对黄牛峡。城西北一山,蜿蜓回抱,山上有伍子胥庙。大抵自荆以西,子胥庙至多。城下多巧石,如灵壁、湖口之类。
十一日。过达洞滩。滩恶,与骨肉皆乘轿陆行过滩。滩际多奇石,五色粲然可爱,亦或有文成物象及符书者。犹见黄牛峡庙后山。太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欧阳公云:「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山高更远望犹见,不是黄牛滞客舟。」盖谚谓:「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32],黄牛如故。」故二公皆及之。欧阳公自荆渚赴夷陵,而有下牢、三游及虾蟆碚、黄牛庙诗者,盖在官时来游也。故《忆夷陵山》诗云:「忆尝祇吏役,巨细悉经觏。」其后又云:「荒烟下牢戍,百仭塞溪漱。虾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亦尝到黄牛泊舟听猨狖也。晚泊马肝峡口。两山对立,修耸摩天,略如庐山。江岸多石,百丈萦绊,极难过。夜小雨。
十二日。早,过东滩,入马肝峡。石壁高绝处,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峡。其傍又有狮子岩,岩中有一小石,蹲踞张颐,碧草被之,正如一青狮子。微泉泠泠,自岩中出,舟行急,不能取尝,当亦佳泉也。溪上又有一峯孤起,秀丽略如小孤山。晚抵新滩,登岸宿新安驿。夜雪。
十三日。舟上新滩,由南岸上。及十七八,船底为石所损,急遣人往拯之,仅不至沉。然锐石穿船底,牢不可动,盖舟人载陶器多所致。新滩两岸,南曰官漕,{平声。}北曰龙门。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官漕差可行,然亦多锐石,故为峡中最险处,非轻舟无一物,不可上下。舟人冒利,以至此,可为戒云。游江渎北庙,庙正临龙门。其下石罅中,有温泉,浅而不涸,一村赖之。妇人汲水,皆背负一全木盎,长二尺,下有三尺,至泉旁,以杓挹水,及八分,即倒坐旁石,束盎背上而去。大抵峡中负物率着背,又多妇人,不独水也。有妇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未嫁者[33],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十四日。留驿中。晚,以小舟渡江南,登山,至江渎南庙。新修未毕,有一碑,前进士曾华旦撰。言:因山崩石壅,成此滩,害舟不可计,于是着令,自十月至二月禁行舟。知归州尚书都官员外郎赵诚闻于朝,疏凿之,用工八十日,而滩害始去,皇佑三年也。盖江绝于天圣中,至是而复通。然滩害至今未能悉去,若乘十二月、正月水落石尽出时[34],亦可并力尽镵去锐石。然滩上居民,皆利于败舟,贱卖板木,及滞留买卖,必摇沮此役。不则赂石工,以为石不可去。须断以必行,乃可成。又舟之所以败,皆失于重载。当以大字刻石置驿前,则过者必自惩创。二者皆不可不讲,当以告当路者。
十五日。舟人尽出所载,始能挽舟过滩。然须修治,遂易舟。离新滩,过白狗峡,泊舟兴山口。肩舆游玉虚洞。去江岸五里许,隔一溪,所谓香溪也。源出昭君村,水味美,录于《水品》,色碧如黛。呼小舟以渡,过溪,又里余,洞门小纔袤丈。既入,则极大可容数百人,宏敞壮丽,如入大宫殿中。有石成幢盖、旛旗、芝草、竹笋、仙人、龙、虎、鸟兽之属,千状万态,莫不逼真。其绝异者,东石正圆如日,西石半规如月,予平生所见岩窦,无能及者。有熙宁中谢师厚、岑岩起题名,又有陈尧咨所作记,叙此洞本末,云唐天宝中,猎者始得之。比归,已夜,风急不可秉烛炬[35],然月明如昼,儿曹与全师皆杖策相从,殊不觉崖谷之险也。
十六日。到归州,见知州右奉议郎贾选子公、通判左朝奉郎陈端彦民瞻。馆于报恩光孝寺,距城一里许,萧然无僧。归之为州,纔三四百家,负卧牛山,临江。州前即人鲊瓮。城中无尺寸平土,滩声常如暴风雨至。隔江有楚王城,亦山谷间,然地比归州差平。或云,楚始封于此。《山海经》:夏启封孟除于丹阳城;郭璞注云在秭归县南。疑即此也。然《史记》:成王封熊绎于丹阳;裴骃乃云在枝江。未详孰是。
十七日。郡集于望洋堂玩芳亭,亦皆沙石荦确之地。贾守云:州仓岁收秋夏二料,麦、粟、秔米,共五千余石,仅比吴中一下户耳。
十八日。初得艬船,差小,然底阔而轻,于上滩为便。
十九日。郡集于归乡堂。欲以是晚行,不果。访宋玉宅,在秭归县之东,今为酒家。旧有石刻「宋玉宅」三字,近以郡人避太守家讳,去之。或遂由此失传,可惜也。
二十日。早,离归州,出巫峯门,过天庆观,少留。观唐天宝元年碑,载明皇梦老子事,巴东大守刘瑫所立。字画颇清逸,碑侧题当时郡官吏胥姓名,字亦佳。又有周显德中荆南判官孙光宪为知归州高从让所立碑。从让,盖南平王家子弟。光宪亦知名,国史有事迹。盖五代时归、峡皆隶荆渚也。殿前有柏,数百年物。观下即咤滩,乱石无数。饭于灵泉寺。遂登舟过业滩,亦名滩也。水落舟轻,俄顷遂过。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纔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飘[36]。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羣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予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二十二日。发巴东,山益奇怪,有夫子洞者,一窦在峭壁绝高处,人迹所不可至,然髣髴若有栏楯,不知所谓夫子者何也。过三分泉,自山窦中出,止两派。俗云,三派有年,两派中熟,一派或绝流饥馑。泊疲石。夜雨。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峯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峯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峯,惟神女峯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峯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峯,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峯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羣乌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闇,水流其中,鲜能入者。岁旱祈雨颇应。权知巫山县左文林郎冉徽之、尉右迪功郎文庶几来。
二十四日。早,抵巫山。县在峡中,亦壮县也。市井胜归、峡二郡。隔江南陵山极高大,有路如线,盘屈至绝顶,谓之一百八盘,盖施州正路。黄鲁直诗云:「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归梦饶羊肠。」即谓此也。县廨有故铁盆,底锐似半瓮状,极坚厚,铭在其中,盖汉永平中物也。缺处铁色光黑如佳漆,字画淳质可爱玩。有石刻鲁直作《盆记》,大略言:建中靖国元气,予弟叔向嗣直,自涪陵尉摄县事。予起戎州,来寓县廨。此盆旧以种莲,余洗涤乃见字云。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烟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又有将军墓,东晋人也。一碑在墓后,跌陷入地,碑倾前欲压,字纔半存。
二十五日。晡后,至大溪口泊舟。出美梨,大如升。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疋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唐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灔滪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肩舆入关,谒白帝庙,气象甚古,松柏皆数百年物。有数碑,皆孟蜀时所立。庭中石笋,有黄鲁直建中靖国元年题字。又有越公堂,隋杨素所创,少陵为赋诗者,已毁。今堂近岁所筑,亦甚宏壮。自关而东,即东屯,少陵故居也。
二十七日。早,至夔州。州在山麓沙上,所谓鱼复永安宫也。宫今为州仓,而州治在宫西北,甘夫人墓西南,景德中转运使丁谓、薛颜所徙。比白帝颇平旷,然失关险,无复形势。在瀼之西,故一曰瀼西。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云。州东南有八阵碛,孔明之遗迹,碎石行列如引绳。每岁江涨,碛上水数十丈,比退,阵石如故。
注释:
[1] 「家谱沣作澧赖此证误」《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均为「家谱澧赖此证误」。
[2] 「八尺」,《知不足斋》本作「八测」。
[3] 《知不足斋》本文末有小字:「尹桥疑是尹山桥」。
[4] 「许市」,《知不足斋》本作「浒墅」。
[5] 《知不足斋》本文末有双行小字:「按『朝日』《谢集》作『晓月』」。
[6] 「丹阳」,《知不足斋》本作「云阳」。
[7] 「虏再入」,《知不足斋》本作「敌再入」。
[8] 「止」,《知不足斋》本作「正」。
[9] 《宝颜堂》本、《知不足斋》本此卷最末一条为「三十日」,无记事。《汲古阁丛书》收《渭南文集》中,卷四十三「入蜀记」三字下有双下小字:「乾道五年十二月六日起,六年六月三十日止」。
[10] 「故冶」,《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作「故治」。
[11] 「二十」,《四库全书》本、《诒经堂》本作「三十」。
[12] 「十」,文集本作「七」。《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并作「十」。赵翼《陔余丛考》论及此事,称「以十余万缗之岁入」,则「十」为是,因据以改。
[13] 「南唐」,《知不足斋》本、《诒经堂》本作「唐主」。
[14] 「练」,《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作「錬」。
[15] 「庐阜」,《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作「庐山」。
[16] 「纸衣」,《四库全书》本作「装衣」。《格致镜原》卷六八引此日所记亦作「装衣」。
[17] 「上元水府」,诸本均作「下元水府」。但「下元」实当为「上元」之误,因南唐在长江沿途所建三元水府中,下元水府在镇江,因以据改。
[18] 「三」,《知不足斋》本作「二」。
[19] 「抟」,《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诒经堂》本作「搏」。
[20] 「孤」,文集本作「姑」。《宝颜堂》本、《知不足斋》本、《诒经堂》本作「孤」。案:「姑」字涉上文传说而误,应为「孤」,因据以改。
[21] 「」,文集外诸本均写作「适」。
[22] 「柱」,原作「注」,据白居易《草堂记》,应为「柱」。除《茂雪堂丛书》本为「柱」外,诸本均作「注」。因据以改。
[23] 「艾」,《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作「乂」。
[24] 「复」,《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作「后」。
[25] 「传夷狄」,《诒经堂》本作「传方外」。
[26] 「为」,《知不足斋》本作「谓」。
[27] 「司」,《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均作「同」。案:上记汤衡任职干办公事,赵蕴所任当是同干办公事,而「司」「同」二字上下相连,字形相近,遂生漏误。疑此处当为「安抚司同干办公事」。
[28] 「春秋夏」,《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并作「春夏秋」。
[29] 「心」,《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作「山」。
[30] 「水」,文集本、《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均写作「山」,《说郛》本、《续百川学海》本作「水」。案:峡谷中水随山势缭绕,「山渐曲」不通,应为「水渐曲」。而查《欧阳修全集》卷一○《下牢津》诗,此句则为「入峡江渐曲」,也以水为言。因以据改。
[31] 「雪」,文集本作「云」,《宝颜堂》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作「雪」。案:下文言「是日极寒,岩岭有积雪」,则「雪」为是。因据以改。
[32] 「三朝三暮」,诸本均作「一朝一暮」,唯《知不足斋》本作「三朝三暮」。案:谣谚谓峡谷高耸而江流曲折,故船行多日,崖上黄牛犹可望见,故李白、欧阳修诗称多日,而《水经注》所引也是「三朝三暮」,因据以改。
[33] 「未」,《说郛》本、《续百川学海》本作「夫」。
[34] 「十二月正月」,《说郛》本、《续百川学海》本作「冬春间」。
[35] 「烛炬」,唯文集本作「独炬」,诸本均作「烛」,因据以改。
[36] 「飂飘」,《知不足斋》本作「」,《诒经堂》本为「飂{左风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