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处士张惟中先生庸,慈溪人也。元末兵乱,窃据者署为上虞山长,不就。明初屡聘不出,遯迹溪山,浩歌白石闲。与当代士大夫诗酒往还,及劝以入官,则婉辞谢之。人谓其贞不绝俗,隐不违亲,郭林宗一流人也。

王仲光

逸士王仲光先生宾,长洲人也。与吴县韩奕、昆山王履,称『吴中三高』。幽怀萧散,放榻烟江。尝与公望联吟,有『也知性僻难趋俗,却喜身闲不属人』之句,观此可以想见其异苔同岑也。

陈克昌

逸士陈克昌先生周,闽县人也。元末布衣,隐居石潭。尝倚竹作歌,以写其志。歌曰:『修竹兮青青,内虚兮外直。素节兮贞姿,寒暑兮一色。冷冷兮朝夕,予舍之令焉适一?』

梁不移

逸士梁不移先生兰,泰和人也。自号『畦乐先生』。邹仲熙谓其隐居乐道,王希范称其养志邱园,吾见其西畦自适,悠然有陶潜之趣,旷然有魏野之思。

程抟霄

处士程抟霄先生翔,元末新安人也。明道之后,世传理学。洪武初,命旁求隐士,或荐先生,不起。二年春,又访山林遗老,共修《元史》,或再以先生举,终不赴。后诏儒臣修礼书,宋濂曰:『非抟霄不能也』。奏之,帝不欲强致,命就其家谘访。有劝之仕者,笑而不答,但曰:『人爵不如天爵贵,功名何似道名高!』自此深藏不出,朝廷比之商山。

徐方舟

逸士徐方舟先生舫,元末桐庐人也。性好诗词,筑室于江皋之上,水竹云烟,助其吟啸。时刘伯温被征,邀之同行。舫荷蓑登相见,酌酒赋诗而别。

韩公望

处士韩公望先生奕,吴人也。生于元至顺时。及长,嗜读书,无所不览,少有目眚,筮卦得蒙,知疾不可疗,遂扁其室曰『蒙斋』。洪武间,绝意仕进,郡守姚善迫欲见之,奕乃泛舟入太湖,往来烟波自适。姚叹曰:『韩先生所谓名可闻身不可见者也。』

焦始谟

达士焦始谟谋,江阴人也。与明太祖为旧交,及帝都南京,日思其人,屡诏不赴。将命使臣索之,谋忽荷鸡豚村酒由御道入。帝喜其来,以物付光禄,治具共饮甚欢。席前出金、银、角三带,命其自取以官之。谋取其角者,因授以千户。无何,径出高桥门,挂冠带于树间而去。

孙太初

逸士孙太初先生一元,明初人也。风神秀朗,踪迹奇幻,元巾白袷,以铁笛鹤瓢自随。高风所至,士大夫皆为之倾动。尝栖太白之巅,称『太白山人』。又尝西入华,南入衡,东登泰,北登医。吾南寻吴会,恒栖迟不去。与刘麟、龙宽、陆昆、吴玹号『苕溪五隐』。

王廷珪

逸士王廷珪先生珙,明初常熟人也,卜宅于虞山之北,萧溪之上,植竹万竿,容与其中。其逸兴清凉,诗怀缥缈,人谓如秋月春云,令人景仰。

王先生

达士王先生者,以忠节隐其名。永乐初,寓居金华府东阳县之东山,自号『大呆子』。仪容俊伟,趣识超羣,惟披麻戴笠,不服常服,日盘桓于山南村落之间,狂歌自适。其与宴游者,皆不识其姓氏。惟与王姓俱,则以宗兄称之,遂以王先生呼焉。尝与村中人曰:『他日吾逝,只祈敛吾尸,悬于林杪足矣。』时又号『玉华山樵』。张三丰闻而叹曰:『此建文遗臣也。』

徐延之

逸士徐延之先生伯龄,自号『箨冠子』,钱塘人也。天资敏妙,书过目不忘,特性情踈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赤足科头,内衣无系带,行輙委堕,人多笑之。士大夫慕名而来者,一见后卽倦与往还,然其鸿才高致,终不可没也。性甘肥遯,尤善鼓琴。所著有《大音正谱》、《醉桃佳趣》、《香台集》、《蟫精隽》、《旧雨堂稿》,非外野而内文者欤?

王原夫

处士王原夫先生逢,饶州乐平人也。淹贯经史,研精理学,朝廷屡召不赴。深居崖谷,冲和淡然。宣德初,复以明经召见,力辞归家。着《言行志》诸书。学者称『松坞先生』。

俞古章

逸士俞古章先生杭之,富阳人也。肥遯邱园,名闻湖海。宦游于浙者,皆欲得覩其眉宇为快。正统间,藩臬诸公先后封章荐举,不起。亲友间有劝之者,则为聋病谢之。闲游山泽,或对木石而谈,如疯颠状,人卒莫之信也。一日,吴和州又欲荐之,先生乃以诗力辞焉。诗云:『青云有路念绨袍,迢递和州荐剡劳。下乘难随千里马,虚名恐误九方皋。嵇康自信随时懒,少室谁云索价高。纵使阳和动邹律,秋风双鬓己萧骚。』

徐勉仁

处士徐勉仁先生恕,宁波人也。正统间,以古文鸣世。甬东好文者,皆就其门而学焉。先生居山泽间,凡求名之士,虽是旧友,皆弗与流连。少年中有慕隐者,则奖许之曰:『緑鬓青山,正堪掩映,颜、闵、伊、周,各行其是而己。』后屡有国召,皆不应。移家于杭,竟著书以终其身。

许澹初

居士许澹初先生,魏溪叟也。正统间,叟年九十,忽然弃家学道,不知所之。其同庚有石内含者,桐城人。居郭北石塘,享年一百有三,子众孙繁。百岁之日,赋诗忆澹初云:『庚申共守人何处,甲午同生独咏诗。』盖亦明之籛铿也。

沈启南

逸士沈启南先生周,长洲人也。景泰中,以贤良应诏,力辞不赴。号『石田翁』。诗文之外,益工画石,高古清奇,笔墨与人品相肖。

方元素

逸士方元素先生太古,兰溪人也。自号『寒溪子』。清旷夷犹,超然出类。或问:『先生何事?』答曰:『万卷图书销日月,一湾鸥鹭共朝昏。』

程叔朋

逸士程叔朋先生玄辅,歙县人也。歌啸林泉,不求闻达。同邑知李献吉而不知有叔朋,欣如也。自号『龙谷道人』。

秦仲孚

逸士秦仲孚先生奭,无锡人也。性至孝,其父修敬公偶中心痛,仲孚刺胷前血和酒饮之。母氏殷偶有膝伤,吮之卽愈。郡县上其事,诏旌其门曰『孝子』。泰陵卽阼,赐以冠带。尝作溪山清兴堂、清远阁,结亭于后曰『涤烦』。《溪桥散步》诗可为仲孚行照,其诗云:『扫阁观书兴未阑,緑阴清昼更多闲。杖藜扶我溪桥步,看尽湖南十里山。』

董萝石

萝石董先生澐,海宁人也。以能诗闻江湖。年六十,游会稽见阳明,与之语,连日夜,乃请为弟子,阳明不许。澐归,织一缣为贽,曰:『澐之诚积若此缕矣。』因纳拜从游。其子弟招之曰:『何老而自苦若此?』曰:『吾从吾之所好耳。』因号『从吾道人』。

吴康斋

处士吴康斋先生与弼,崇仁人也。游京师,从杨溥学,见伊洛渊源,輙有尚友之志,以圣贤为必可师,收敛身心,倡明理学。天顺二年,诏征至文华殿,授左春坊、左谕德,不拜。帝欲强职之。凡三辞焉。遂称疾归,闭门讲学,从者千数百人。号『康斋居士』。

娄克贞

处士娄克贞先生谅,上饶人也。少与吴康斋游,其学以收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虑何思、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王阳明尝受业焉。号『一斋先生』。

陈白沙

达士陈白沙先生献章,广东新会人也。中乡举,卽屏居不出。闻江西吴康斋讲学临川,遂弃其学而学焉。教人不立语言文字,以主静为先,随处体认天理,紧要在勿忘勿助。又曰:『学者以自然为宗,以忘己为大,以无欲为至。』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闻其名,交章荐剡,乞以礼征聘。吏部尚书某谓献章例应听选,非隐士比,安用聘。召至京,令就试吏部。献章称疾不赴,乞归奉母,乃授检讨。自后屡召不起。

薛敬轩

达士薛敬轩先生瑄,字德温,山西河津人也。登进士第,官礼部侍郎。天顺间,在阁数月,见石亨等用事。叹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俊终日。』遂致仕归,隐居龙门山中。其学以复性为主,充养邃宻,言动皆可法。着《读书録》二十卷,学者宗之。

张海观

逸士张海观先生锡,钱塘人也。天顺壬午领乡荐,春闱不偶,授山阴教谕,旋卽引退林泉。家有竹数竿,作亭其内,名曰『医俗』,并自为记以赞之。其畧云:余退闲之志旣不可医,乃挂冠神武门,几二十。旣而作老圃于家,种篔筜数百个,皆着鞭持节,因作小亭于其间,为柱六,覆以茅,取穷朴之意。坐于是亭,则清声戞玉,医耳之繁嚣;幽香细细,医鼻之铜臭;攒叶加翠,医目之尘氛;笋供茶馔,医口之贪饕;虚心劲节,又可医夫自满而失守者。因取坡老诗,名之曰『医俗亭』。噫!世有高梁画栋而主人则俗者,何不一过此亭哉!

金元玉

逸士金元玉先生琮,上元人也。尝游浙之赤城山,徊徘不忍去,因自号『赤城山农』。居尝遐啸清视,人莫能窥。处己接物,高简粹白。与史痴翁同称『金陵二隐』。痴翁名忠,性豪爽,不事权贵,自号『痴翁』,署所居楼曰『卧痴』。

唐伯虎

达士唐伯虎先生寅,吴人也。举南畿解元,以冤锢,遂放浪形迹,然其出入天人间。宸濠慕而聘之,寅度濠有反志,佯狂自免。奇趣溢发,或寄于诗,或托于画,文采风流,照耀江左,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晚归依佛乘,自号『六如居士』。

罗达夫

达士罗达夫先生洪先,吉水人也。以进士第一官赞善,疏请预定东宫庙仪,忤旨落职归,屏居不出。辟石洞隐居其中,制半榻默坐三年,事能前知。尝曰:『不可以虚见为得手,须日日收敛,不便后天习气乘机潜发,始不负一生耳。』

赵淮献

逸士赵淮献先生金,乌程布衣也。正德时,征诏不起。造其门者,加入深崖邃壑。恒坐小脠,出入江湖,陶然自乐。南垣、箬溪二尚书结岘山会,造庐请入社,不许。平生颐养,清静安恬。年九十,自为祭挽,无疾而逝。

沈子登

逸士沈子登先生仕,杭州人。明刑部侍郎锐之子也。身居贵介,志慕清眞。野服山中,划然长啸。自号『青门山人』。举此以励世族之恋浮华者。

陈奇委

逸士陈奇委先生体文,江阴人也。筑耕舍于郊西,有田数十亩,力耕而食。宾至必为治酒,酒酣卽赋诗。诗有云:『得鱼便沽酒,有酒且留人。如此卽为乐,何须复苦贫。无鱼亦无酒,宜主不宜宾。如此卽高卧,何愁不及晨!』可谓达人之言矣。同时有五岳、十岳诸山人者,率皆以韦布效荐绅气,最为可鄙。亩中有此,庶几率眞。

顾英玉

达士顾英玉先生瑮,上元人也。仕至副使,卽归隐白下,或谓其致仕太早,何以退养清廉。曰:『若使宦囊有物,正非所以养清廉也。』坐卧一小楼,匾曰『寒松』。尝训蒙以自给。霍渭崖宗伯欲以废寺田百亩资之,拒不纳。其固穷若此。

朱君佐

达士朱君佐先生谏,温州乐清大人。仕至副使,卽谢政归。结庐雁荡山,翛然有尘外之致。或有劝其出山者,曰:『岂以五斗易我五珍!』五珍谓龙湫茶、奇音竹、金星草、山药、官香鱼也。五者皆雁山所产。

徐先生

达士徐先生昌,闽之崇安人也。潜心理学,以明经训导莆田。亲丧回籍,服阕不起。或劝之再仕,昌泣曰:『吾为升斗禄,冀养亲也。今亲不逮养,奚仕为?』遂筑室武夷山中,深藏不出。

来矣鲜

达士来瞿塘先生知德,字矣鲜,蜀之梁山人也。约有至行,嘉靖时举于乡,归养不出。其学以致知为本,敦伦为要。有司疏荐,授翰林院待诏,不赴。生平著述甚宏,惟《易》注独殚心力。先读《易》于釜山草堂,六年不能窥其门径。乃远客万县瞿塘深山之中,沈潜反复,忘食忘寝,久之豁然有悟,积二十九年而后成书。以后观天地,察造化,与物无触,悠然自得而己。

罗整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