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七十二道山河归正阳”

  • 高语罕传
  • 王军
  • 1273字
  • 2015-12-28 16:52:13

长淮三面八百里,七十二水通正阳。

正阳关地处淮河、淠河、淠河交汇处,扼守三水之咽喉。淮河上游集水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约占整个淮河流域三分之一、呈扇形分布的大小支流,都汇集到正阳关流向下游,自古就有“七十二道山河归正阳”之说。用当地的话来讲就是——“水过正阳才是淮”。

1465年(明成化元年),正阳设立收钞大关,直属户部管理,年征税银达6万两,从此便有了“银正阳”之称,正阳关也正是因此得名。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冬天,高语罕就出生在正阳关盐店巷。【注释1】

语罕出生时,津浦路尚未修筑,蚌埠还是一片荒地。正阳关作为皖北唯一的商埠,商业辐辏于此,淮岸的盐和各省及外洋的杂货,均取道长淮经正阳关输送皖西、豫东各地;皖西、豫东各地的土产,如六安的茶、麻、竹、木,颍州、霍邱、颍上等处的米麦,河南周家口等处的谷粱与牛皮等,也必经过这里输送出去。故而,正阳关在当时中国内地绝对是一个消息灵通、得风气之先的地方。

正阳关得水运之利,舟车四达,户口殷繁,帆船竞至,商贾沓来,被誉为“皖北秦淮”。城北外二里许,有一个高岗拥护着城池,叫北坝根,即北堤;城南也有一道高堤环护着,叫南坝根,即南堤。每当春水泛滥的时候,堤边杨柳低垂,从南堤到北堤沿正阳城西的长淮十里,一眼望去,帆樯林立,络绎不绝,常泊在正阳关的总有千百号大小船只。语罕很小的时候就会念:“千里长淮挂长帆,一曲渔歌唱千年。都道淮河风光好,凤城首镇正阳关。”【注释2】

小时候,语罕到姥姥家玩耍,坐“小划子”回家的时候,远远地就会望见南堤的杨柳,依依掩映着雄壮的殿宇,正是正阳关最好的风景。南门外一片船桅好像光杆树林,簇拥着一只顶大的船,前边挂着虎头牌,那就是抄号船——关口上稽查过往货船、收纳关税的官船。这时语罕总会拍手叫着:“到家咧!那不是南门楼子吗?你听,嗷嗷叫的,抄号船打号子咧。”划子穿过排排大船,从正阳关南门转到西门。语罕从这里上岸,走不远就到自己的家了。

【注释1】现在所见的一般资料大都认为高语罕生于1888年,卒于1948年。而《民主与统一》1947年第33期《悼语罕先生》载:“据二十四日南京电,语罕患胃癌不治,于二十三日晨在此间逝世,享年六十一。”《快活林》1947年5月5日第59期发表的大虫的《陈立夫哭吊语罕》中说:“在四月二十三日高氏病死于中央医院的消息传出,陈氏立即前往吊唁,双泪如流,可见二人间之私谊确实深挚。陈氏并与多人发起开追悼会,不久即在京举行。”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版)也载:“高语罕民国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卒于南京。”据此,语罕卒年应是1947年4月。由他享年61岁(虚岁)前推,应生于1887年。再据1924年10月12日高语罕为程浩《节制生育问题》写的序文开首便是:“行年今年三十有八”,按照当时惯用的“虚岁”计,也可推知语罕的生年为1887年。此外,语罕以“戈鲁阳”为笔名发表的第一本小说集《牺牲者》,其中以自己为原型的“寿儿”属猪,1887年正是亥年。

【注释2】高语罕:《百花亭畔》,上海亚东图书馆1933年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