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切入点一:经济增长与消费的内在关系

理论阐释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是最主要的马车,是GDP增长的主导因素。我国消费占GDP的贡献率通常占50%—60%左右,国外消费占GDP的贡献率一般高达70%—80%左右,美国、英国甚至高达85%以上。出口从本质上说仍然主要是进口国的消费,由于全球消费下降,全球经济贸易萎缩,许多国家出口下降。投资主要由企业及个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组成,企业及个人投资仍然主要取决于销售,取决于消费。政府投资的适当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依靠财政收入的政府投资毕竟是相对有限的,政府投资和财政收入仍然与消费密切相关。因此,解决目前经济危机的关键仍然是消费。

范文 把富民拉作为扩大内需着力点

张茉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注:2014年)落下帷幕,在明确明年宏观经济五大任务以及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下,“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成为了此次会议的亮点之一,可以说这既是践行“十二五”时期向扩大内需转变的重要举措,也表明中国正力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改变财富分配失衡,是推动中国经济从“国富”向“民富”转型的新起点。

回顾中国经济30多年的发展历程,摆脱“贫困陷阱”,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是十分成功的。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正赶上了全球产业与贸易分工体系重组的浪潮,中国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市场潜力和高产业配套能力不仅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也实现了向以外需为驱动的生产型大国的第一次转型。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这其中内需发展失衡是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核心。而导致我国内需长期迟迟难以启动、最终消费不足,则与初次分配和二次再分配环节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直接相关。在初步分配中,目前存在“劳动收入在GNI(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低”“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低”以及“劳动要素在企业内部分配中比重低”的“三低”现象;造成再分配环节对居民收入的“逆调节”问题较为突出。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未跟上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这是制约内需增长的根本因素。

当前,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超人预料,其前景更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特定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何去何从?国家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变收入分配,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就是剑指矛盾要害,抓住了“牛鼻子”。

把蛋糕做大还要分好蛋糕,“民富优先”的更大意义在于政府让利,这势必要求提高居民收入,从而降低政府所得在GDP中的比重。这些年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要远远超过工资收入性增长,今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规模几成定局。如果考虑到我国13亿人口,超10万亿的财政收入平均到个人数量并不多,而如果考虑到财政的公共福利投入则还有更大的空间。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财政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合计达到59601.82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66.3%。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结构,如何把政府的可支配收入转化为居民可直接支配的收入,如何通过全面降低宏观税负真正做到“还富于民”,如何真正落实提高“中等收入比重”的承诺,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中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以往的国家盈利模式正面临着深度转型的重大挑战,它将涉及一国整体的发展路径和动力结构的转换,而从“国富”到“民富”的二次转型,不仅能够释放出更大的内需活力,也将是中国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1年12月15日

点评

本文是一篇深刻的议论文。文章题目直接点题,作者的观点,即“富民拉动内需增长”。全文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引导,先是通过一些事实论据指出了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未跟上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制约内需增长的问题,即内需增长的问题在于消费环节的问题,而根据作者分析,要解决消费问题需要将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变收入分配,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上,进而提出了“富民优先”的理念。本文层层深入,论据充分,论证逻辑严密,对申论写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精彩例句:

中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以往的国家盈利模式正面临着深度转型的重大挑战,它将涉及一国整体的发展路径和动力结构的转换,而从“国富”到“民富”的二次转型,不仅能够释放出更大的内需活力,也将是中国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