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构成与人类历史文明

1.1.1 立体构成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长达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的过程中,产生了多个艺术高峰。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石器,以及各地出土的历代文物和历史文献,都证明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的艺术和设计文化在不断的形成、发展,并融入到历代工艺品图案和建筑设计中。可以这样说,没有传统文化做基础就没有现代设计艺术。

中国的构成艺术自古就有,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构成理论提出来而已,它是随着各类不同的艺术文化融入到其中的。石涛在其《画语论》中说:“太古无法,太仆不散,太仆一散而法立矣。”这说明了将对象、物体分解,以便重新组合造型这一精辟的重新组合构成思想,对现代深刻理解“设计”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早期的原始彩陶造型和其上的图形,体现了一种古朴、拙雅的艺术美感,也与现代抽象艺术有相同之处,如图1-1~图1-10所示。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运用阴线、阳线、平面、凹面、立体等雕刻手法,在玉器上进行多种琢法,使图案的体面处理有了多层次变化,如图1-11~图1-14所示。妇好墓玉器的艺术特点不仅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艺术传统,而且依据现实生活有所创新,如玉龙继承了红山文化的玉龙,仍属蛇身龙系却又有变化,头更大,角、目、口、齿更突出,身施菱形鳞纹,昂首张口,身躯卷曲,似欲腾空,形体趋于完善。玉凤是新创形式,高冠勾喙、短翅长尾、飘逸洒脱,与玉龙形成对照。玉龙、玉凤和龙凤相叠等玉雕的产生可能与巫术有关。玉象、玉虎等动物玉雕来自于生活,用夸张概括的象征性手法准确地体现了动物的个性,如象的驯服温顺、虎的凶猛灵活等。玉人是妇好墓玉器中最为珍贵的部分,如绝品跪形玉人,头戴圆箍形帽,前连结一筒饰,身穿交领长袍,下缘至足踝,双手抚膝跪坐,腰系宽带,腹前悬长条“蔽”,两肩饰臣字目的动物纹,右腿饰S形蛇纹,面庞狭长,细眉大眼,宽鼻小口,表情肃穆。其表现形式在把握立体造型上,通过量感和进深度来表现生命力,使平面的图案具有了空间感和立体感,这是妇好墓玉雕甚至整个商代玉器的共同特点。图1-15~图1-20所示为殷墟出土的玉器。

图1-1 鱼形纹样

图1-2 色彩与点线面的结合,使图案层次分明、疏密有致

图1-3 原始彩陶点线面的构成具有秩序之感

图1-4 原始彩陶

图1-5 鹿纹彩陶

图1-6 几何纹样彩陶

图1-7 丰富的肌理使物体造型更完整

图1-8 人面网纹盆

图1-9 原始彩陶罐

图1-10 原始彩陶鱼纹样图

图1-11 妇好墓出土的跪形玉人

图1-12 妇好墓出土的玉像

图1-13 妇好墓出土的玉龙

图1-14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图1-15 殷墟出土的鸟禽玉雕

图1-16 殷墟玉雕

图1-17 殷墟出土的凤纹雕刻

图1-18 殷墟出土的鸟禽玉雕

图1-19 殷墟出土的玉虎

图1-20 殷墟出土的玉璜

商周青铜器是我国也是人类文化历史上最为古老、延续时间最长、取得成就最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人类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对客观世界理解关注的艺术载体。每个人自出生起看到的就是一个具有空间体积、立体形态的丰富物质世界,人类文明从最初的繁衍生命到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面对繁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人类有了模仿世界立体形态的冲动。商周青铜器的立体形态不仅随着角度、视角和距离的远近产生形体变化,还通过触摸使人加深对空间实体感的进一步体验,手指的触觉细胞极为敏感,可以感知非常细微的起伏和各种材料所产生的特殊质感,通过对空间实体的触摸,会形成一个从外在形象(包括造型、尺度比例、装饰的花纹)到内在质感(包括肌理、体积的凹凸起伏、空间前后的距离感、材料的温度、材质的细腻与粗糙甚至重量)的一个综合的完整印象。商周青铜器很直接地表现了对三维立体形体结构美的形式,它是以圆雕形式来表现内容的,而圆雕是对立体形式的充分表达。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主要以动物、鸟类为主,造型上单纯夸张,不依赖背景色彩和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来突出自己,而完全依靠自身完整独立的空间形态来显示内涵,其造型主要是基本的方、圆,再由这两种基本形体变化出各种方与圆的组合体。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主要有龙纹、云纹、凤鸟纹、饕餮纹,运用立体的浮雕形式,塑造异常华丽,以平行、垂直、对称的形式和仿生的构成形式组成了富有神秘之美的画面。商周青铜器单纯的造型和形式内容的表现,提取的都是人和动物,是人将自身的感情色彩附加于动物身上,大量的阴阳直线密集形态构成表达出先民对神的崇拜,对“鬼神”的敬畏,加强了青铜器作为庙堂重器在国家政治、祭祀活动中的权力象征,如图1-21~图1-32所示。

图1-21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以对称的构图形式体现了主题形象

图1-22 商周青铜器(1)

图1-23 商周青铜器(2)

图1-24 商周青铜器(3)

图1-25 乳钉纹簋以单纯的纹样表现丰富的内容

图1-26 青铜簋以重复的波曲纹层层递进,富有韵律之美

图1-27 青铜器造型

图1-28 青铜器夔龙纹

图1-29 异态化的造型使青铜器在形态上具有了动感

图1-30 青铜壶阳线雕刻的几何纹样充满了立体感

图1-31 青铜器兽面纹

图1-32 青铜器各图案纹样的表现

春秋战国是我国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是文化思想、美学艺术进一步形成的时期,奴隶制的瓦解、各民族之间的斗争和融合、诸子百家的形成等,使社会经济和工艺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除有传统的玉器以外,还有漆器、陶器、刺绣、偶人、金银器等)。工艺装饰造型和图案的题材内容也丰富了很多,在内容上逐渐摆脱了原始宗教恐怖、森严的气氛,开始向真实的自然界取材,在形式上逐渐摆脱了与其内容相称的粗犷、严谨、单调的艺术手法,而代之以轻巧、活泼、优美的形式。最能代表春秋战国时代精神的,是脱离了作为建筑装饰品而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各种装饰图案,如几何、动物、植物和人物的艺术造型,其装饰风格与商周青铜器的风格完全不同,它们采用了以弧形状、斜形状造型来描绘现实中的生活,画面生机勃勃,使人感到亲切舒展,而不是神秘、压抑和恐怖,如图1-33~图1-41所示。因此,纵观春秋战国的装饰艺术造型的结构形态,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构成规律:

图1-33 战国时期晋国陶模 运用浮雕的手法,表现了轻松活泼的形式

图1-34 鸟喙形金饰 以简练的手法表现了战国时期北方民族艺术粗犷而自然的风格

图1-35 镶嵌龙纹盖豆 战国、赵国贵族使用的盛食器,运用金镶嵌龙纹图案,制作工艺高超

图1-36 战国《朱绘兽耳陶壶》

图1-37 楚国的卷龙玉佩 形态的刻画刚劲有力,轮廓曲线充满张力,内部立体的卷云纹丰富了视觉效果

图1-38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璜,两面刻有谷纹

图1-39 透雕蟠螭纹铜镜花纹繁复重叠,立体感强

图1-40 凤形勺战国时期楚国

图1-41 武士斗兽纹铜镜

(1)图案的单独式和连续式结构的合理安排;

(2)立体造型的静中含动、动中有静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3)画面中线条疏密的协调配置,体现了线面结合的合理运用。

以上几点体现了这一时期审美意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秦汉时期由于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有了广泛的交流,特别是汉代整理和发展了先秦文化,可以说是秦以后的一次文艺复兴,从而奠定了汉文化的根基。秦代的建筑是人类最伟大的建筑艺术品,万里长城的修护、阿房宫的建设等使秦砖成为当时最常见也最为重要的建筑材料。秦砖的砖面大多饰有太阳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用做踏步或砌于壁面的长方形空心砖,砖面或模印几何形花纹,或以阴线刻划龙纹、凤纹,也有模射猎、宴客等场面的纹饰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简练、形象生动、线条劲健,秦砖艺术特色浑厚朴实、形式多样。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更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同时也带动了手工业制作及装饰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装饰艺术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典型的有画像砖和带有装饰纹样的汉瓦当,如图1-42所示。汉代画像砖的造型图案由于以刀为笔,特点富有力感,挺拔而健劲,层次丰富,利用立体线面相互组合等构成手法,描绘了各种祥禽瑞兽和人物场景的活动场面。汉瓦当的装饰图案大多以合适的方式构成,其中云纹瓦当最精彩、最富有动感,它用单双界格线把画面分为四个象限,由于将简约的云的形象做了重复构成,所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韵律美。这类瓦当的纹饰图案已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运用简略的几何线条进行描绘勾勒、简单重复,形成了一种新的生命力,表现了形式感中的对称之美、运动感中的韵律之美、古朴感中的简约之美,并且实用与装饰为一体,形成了汉代宏大浑朴、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图1-43~图1-47所示为该时期的一些艺术造型。

图1-42 汉瓦当

图1-43 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

图1-44 单于和亲瓦当

图1-45 立体的点线面形成了丰富的层次

图1-46 夸张的动态造型构成了空间的通透性

图1-47 加彩武士陶俑浑厚的造型体现了秦汉时期的大气雄健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长达370年,它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美学家宗白华)。该时期的艺术造型示例如图1-48~图1-55所示。这一时期的艺术有两个特点:

(1)以文人阶层追求个体的超然和自适为代表的“魏晋风度”,使艺术从礼教的政治宣传工具成为畅神适意的自我欣赏。在表现形式上,注重画面线条和空间的精致、流利、潇洒的形式美感,有名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画像砖,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由于是模印砖,其线条纤细、流畅,图案层次简洁明了,有稚拙玄淡、超然绝俗之感。

(2)佛教的勃兴掀起了中外文化和艺术交融的高潮,由于佛教是一种“像教”,因此注重形象的说教。

图1-48 云冈石窟

图1-49 佛像以雕塑彩绘手法为主,表现了统一空间上的现实性

图1-50 云冈石窟中的雕塑和壁画

图1-51 云冈石窟

图1-52 佛教造型

图1-53 北魏敦煌人字披图造型飘柔,给人以轻松优美之感

这一时期北方开窟造像、南方兴建寺庙,佛教艺术风行全国,主要艺术手法是以雕塑和壁画为主。雕塑和壁画共处于一个统一的空间中,由立体、半立体再到平面过渡,从而在人们心中引起一种从现实、半现实再到超现实的幻想。佛教中具有代表性的莲花图案和富有西域风格的忍冬图案,以浮雕彩绘的形式构成了极强的秩序感,运用立体的骨骼线由渐变的波纹形做渐层推进,自由多变的叶瓣和丰富多样的组合,使视觉效果更为丰富和具有生气,同时也体现了重复、渐变的节奏感在变化和统一中所起的美学作用。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空前发展的时期,相关艺术造型示例如图1-56~图1-66所示。唐代文化艺术可谓辉煌灿烂,唐人的心态介于汉人的意气和魏晋的风度之间,也就是介于事功和隐逸之间,这种心态在艺术文化上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1)礼教美术的兴起。(2)文人美术的深化。(3)宗教美术的隆盛。(4)工艺美术的发展。

图1-54 忍冬草图案运用阴线与阳线的手法体现了丰富的层次感

图1-55 忍冬草图案重复构成形成秩序感

图1-56 三兔回旋

图1-57 唐藻井图案

图1-58 唐藻井纹样以宝相花为中心纹样,附以角隅纹,构成方形适合图案,层层向外扩散。整体层次丰富,装饰华丽

图1-59 人物造型生动夸张,活泼优美

图1-60 工艺造型

图1-62 乐伎俑

图1-61 陶马俑

图1-63 三彩俑

隋、唐佛教艺术在题材方面与魏晋相比更为丰富,表现手法也更为多样,将植物花卉、动物、建筑及自然景观的造型置于其中,如莲花池塘、鸳鸯戏水等,从而将生活的情趣融入到佛教艺术中,形成了活泼流动的气势和自由的情感抒发。一个典型例子是“三兔回旋”,设计者安排了三只奔跑的兔子,巧妙的是三只兔子仅用了三只兔耳连接,相互借用,使得单独看其中任何一只兔子都具有完整的双耳,这种相互借用器官的动物造型运用回旋的手法,表现了一种视觉上的运动感和空间上的进深感,也符合佛教的象征意义——“轮回”之说。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呈现出华丽、精巧的艺术风格,最为有名的是“唐三彩”,其在表现形式上运用抽象与写实的塑造手法,丰富了造型的变化,又利用端丽庄重的釉色和烧陶技术,使形象更加生动,增强了立体感,丰富了色彩效果。隋、唐铜镜以其争芳斗艳的题材、纹饰和造型的明快著称于世。四神、瑞兽、海马葡萄和花卉是唐镜的基本主题,构图繁复、瑰丽,具有独立性质的造型,如狩猎镜、打马球镜等,造型繁复连绵,运用高浮雕的装饰构成层次的虚实感。

图1-64 隋白釉双腹龙柄瓷传瓶

图1-65 唐福禄彩云纹罐

图1-66 唐螺钮人物铜镜以海螺镶嵌塑造了立体感,具有华丽

与精巧的艺术风格

五代宋元是唐代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文化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相关艺术造型示例如图1-67~图1-81所示。文化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人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

(2)建筑艺术的发展。

(3)工艺美术的全面发展。

(4)雕塑艺术高超的写实性。

图1-67 玉云形杯

图1-68 宋开元寺塔

图1-69 独乐寺观音阁

该时期的陶瓷工艺达到了中国陶艺艺术的高峰,精丽、典雅、含蓄是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是对早期中国陶瓷的粗犷风格和后期明清陶瓷的细腻风格进行调和的一种表现,它通过体与面造型的起伏流动使实体形态的块面加强了意想空间的深度与变化,利用器表上图形之间的排列技巧产生了视错觉,构成空间平面。宋元时期的雕塑除宗教雕塑之外,还有很多表现世俗生活的情趣塑像和情节塑像,这些塑像在写实中带有适当的夸张,与山水泉石和谐统一,情节与场景真实动人,设计自然巧妙,这种人为的设计空间和自然相结合的造型变化,以不同的视觉角度表达了立体形态,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和愿望。在将情节与场景相结合后,将造像放置于其中,体现了变化与统一的构成规律,这也是现代数字艺术学习的典范。

图1-70 宋罗汉坐像

图1-71 晋祠彩塑侍女像

图1-72 骑马桶

明、清是中国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文化在一些方面走向衰落而在另一些方面取得空前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使新的文化思想与审美情趣渗入到文人书画和各工艺品及建筑之中。尤其是在园林建筑上,明清建筑师在设计中利用有限的空间,借用自然物体,如引水、改变地势的起伏等,或利用场景,如叠石、植树栽花、修建亭馆廊轩等,化整为零地分割空间,在曲径通幽中创造丰富耐看的景观,如图1-82~图1-85所示。设计者还善于在置景中融合绘画,在建筑装饰上发挥诗歌、书法、工艺的效能,从而形成具有超时空文化氛围的意境。明清园林由于在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引导了视线的流动,使视线走出了形态之外,从一个空间流动到另一个空间,扩大了空间的感觉,暗合了现代立体构成中空间与形态的基本理论。

图1-73 宋大足石刻养鸡女

图1-74 宋白瓷孩儿枕造型生动活泼,运用阴线雕刻手法塑造人物衣纹与形态

图1-75 哥窑鱼耳炉不规则的冰裂纹

图1-76 青瓷牡丹萱草纹瓶

图1-77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瓷盖罐

图1-78 白釉黑花纹瓷扁壶图案的流动性使画面在视觉上产生了动感

图1-79 张成道云纹盘运用雕刻的手法形成高低起伏的层次,通过曲线的表现产生了变化

图1-80 相关艺术造型(1)

图1-81 相关艺术造型(2)

图1-82 瑞云峰以太湖石组合的造型表现了实体空间与空间形态的关系

图1-83 网师园月到风来厅

图1-84 苏州园林以自然水石改变地势,分割空间

图1-85 留园通过叠石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