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译序
- 呼啸山庄
- (英)爱米莉·勃朗特
- 3102字
- 2015-12-28 12:03:54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一百多年以来,它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如火如荼的爱憎激情,吸引着世界各国一代代的读者及评论家,被誉为英语语言中最震撼人心的小说杰作,被列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小说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于一八一八年生于英格兰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她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原是爱尔兰的一个贫苦农家的子弟,后来经过个人奋斗,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来到约克郡哈特谢德村当助理牧师。就在这个小村庄,他于一八一二年和商人家庭出身的玛丽亚·布兰韦尔结为夫妻,并于一八一三年有了大女儿玛丽亚,于一八一五年有了二女儿伊丽莎白。
在哈特谢德五年任满后,勃朗特先生将全家迁往布拉德福特教区的桑顿教堂。在这里,勃朗特夫人又先后生下三女儿夏洛蒂,独子布兰韦尔,四女儿艾米莉,小女儿安。
一八二○年,勃朗特先生升任牧师,携妻子儿女迁至霍沃思。这是个人烟稀少,荒凉贫瘠,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村。勃朗特先生的牧师住宅坐落在陡峭的山坡上,周围全是荒山峻岭,背后是通往荒野的小径。为了抵御狂风暴雨的袭击,房子用石头建成,结构十分坚实。
勃朗特夫人由于不适应艰苦的山区生活,加之操劳过度,不久便身患绝症,于一八二一年离开人世。在丧母的阴影笼罩下,勃朗特家的孩子们都变得孤独沉寂起来。他们极少与外人交往,除了到旷野上散散步以外,一家人的主要乐趣,就是在家里读书看报,讲述故事。
一八二四年,勃朗特先生把头四个女儿送到五十英里以外的考恩桥寄宿学校念书。由于学校制度严酷,条件恶劣,两个大女儿染上肺结核,于一八二五年春天相继夭折。勃朗特先生只得把夏洛蒂和艾米莉接回家,让她们与兄弟布兰韦尔和小妹安一起,在家中自学。
勃朗特先生有着广泛的兴趣,经常与前来帮他料理家务的伊丽莎白姨妈,谈论时事政治和文学艺术等问题。就在他们的熏陶和引导下,四个孩子养成了丰富的想象力,建立了自己的想象世界:夏洛蒂和布兰韦尔以想象的安格里阿王朝为中心来写小说,艾米莉和安则创造了两个名叫贡达尔和加尔丁的太平洋岛屿,围绕它们来编造故事。
艾米莉十七岁时,再次离家去求学,由于恋家心切,不久又辍学回家。这期间,在家境比较拮据的情况下,勃朗特三姐妹都曾出去教过书,或做过家庭女教师,以便供布兰韦尔去上学。后来,三姐妹打算自己开办一所学校。为此,一八四二年初,夏洛蒂和艾米莉一起去布鲁塞尔学习外语和办学知识,不料伊丽莎白姨妈于十月底去世,姐妹俩当即赶回家奔丧。事后,夏洛蒂又回到布鲁塞尔,艾米莉却留在家里照料父亲。一八四四年,夏洛蒂学成归来,三姐妹办成一所女子学校,怎奈招不到学生,只好半途而废。
一八四五年秋,夏洛蒂偶然见到艾米莉的一卷诗稿,觉得十分隽永,耐人寻味,便说服两个妹妹,三人自己筹款(五十镑),分别化名柯勒·贝尔、艾利斯·贝尔、阿克顿·贝尔,于一八四六年四月合出了一本诗集。这部集子尽管收进了艾米莉的几首著名诗篇,但却没有引起多大反响,总共只售出两本。
诗集的失败,并没有吓倒勃朗特三姐妹,她们仍在坚持创作各自的第一部小说。艾米莉写作《呼啸山庄》,大约开始于一八四五年十月。一八四七年七月,小说找到出版人以后,对方又迟迟不动,后来还是借助《简·爱》的东风,才于同年十二月,与安的小说《阿格尼斯·格雷》合集出版。
一八四八年九月,她们的兄弟布兰韦尔不幸早逝。为他送殡时,艾米莉伤了风,后来发展成肺病。她性情倔强,拒不看医吃药,抱病操持家务,直至同年十二月十九日与世长辞,终年仅仅三十岁。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不被世人所理解,竟被冷落了四十多年。直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位女作家所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诗”。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这部小说就像一块威力无穷的磁铁,紧紧攫住了亿万读者的心,令他们着迷,令他们激动。
一部篇幅不是很长的小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无疑,小说情节曲折,构思奇特,这是它引人入胜的重要因素,但却不是主要因素。以笔者之见,这部小说的最大魅力,来自它那荡人心肺的感情力量。
人类的感情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而处于两极的,则是爱和恨这两种极端的感情。《呼啸山庄》最不寻常的,就是紧紧环绕着爱与恨的激烈冲突,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波澜起伏的感情世界。
乡绅厄恩肖把希思克利夫带回呼啸山庄以后,其子欣德利觉得这个弃儿剥夺了父亲对他的爱,威胁着他的财产继承权,便对他恨之入骨,等父亲一死,就把他贬为仆人,横加折磨和凌辱。就在同这专制压迫的抗争中,希思克利夫和厄恩肖之女凯瑟琳倾心相爱了。但是,希思克利夫的卑贱地位,凯瑟琳头脑中的世俗观念,又构成了他们这场爱情不可逾越的障碍。当凯瑟琳决定嫁给阔少爷埃德加·林顿时,希思克利夫对恋人的炽烈的爱,顿时化作对仇敌和情敌的刻骨的恨,驱使他对欣德利和埃德加,以及他们的后代,发起了疯狂的报复。
希思克利夫的报复阴谋得逞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相继落入他的手中,无辜的小凯茜和哈雷顿也变成了他的奴仆。但是,这一切又给他带来了什么呢?除了落得“像魔鬼一样孤独”以外,他别无所获。任凭他如何报复,他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现实:他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凯瑟琳。最后,他终于认识到报复是徒劳的,无心再将凯茜和哈雷顿置于死地,便开始作践自己,以求早日死去,好与凯瑟琳的鬼魂相伴。
希思克利夫做了两座庄园的主人之后,试图建立起一个由仇恨主宰一切的阴森世界。然而,这又谈何容易!请看小凯茜,她把一颗爱心献给了所有的亲友,包括她被迫嫁给的那个冷酷的小林顿。再看哈雷顿,他受尽了希思克利夫的欺压,还要维护他的名声。而尤为动人的是,这对年轻人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下,结成了幸福的伴侣。这一切充分说明,恨扼杀不了爱。
人们习惯于把《呼啸山庄》称作一场爱情悲剧。其实,这部小说描写了两代人的两起爱情故事,两者性质不同,结局也大不一样,因而更加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恋。他们彼此相爱,并不是作为一种“欢乐”,而是作为“自身的存在”,因为他们有着“一模一样”的灵魂,谁也离不开谁。凯瑟琳嫁给埃德加以后,发觉自己陷入了一个“陌生世界”,等再见到希思克利夫时,便一头扑进他的怀里,死死抱着他不放,当天夜里就离开了人世。希思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更是达到白热化的地步。在他看来,埃德加算得了什么?“就凭着他那弱小的身躯,他就是倾注全力爱上八十年,也不抵我爱上一天。”凯瑟琳死去十八年后,希思克利夫也郁郁而终。他们两个结成一对游魂情侣,出没在呼啸山庄的荒野上。
显然,作者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既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又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意欲冲破一切束缚,狂热而执著地追求“超人世的爱”,既深刻地揭示了现存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爱情的憧憬。
与这“超人世的爱”相对照的,是凯茜和哈雷顿的“世俗的爱”。希思克利夫的残酷压迫,给他们在感情上设下了重重障碍。但是,这两颗渴望人生幸福的心灵,却在那冰霜冻土中萌发了爱情的种子。为了帮助哈雷顿从愚昧无知中解脱出来,凯瑟琳满腔热忱地教他学文化,做学生的每取得一点点进步,做老师的便奖赏他一连串甜蜜的吻。这是多么动人的情景啊!难怪女管家内莉感叹说:“我的最大心愿,还是希望这两个人结合。等他们举行婚礼那天,我谁也不羡慕了,英国不会有比我更快乐的女人了!”
艾米莉在短短的一生中,从没体味过爱情的甘甜,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是多么深沉!在她的梦幻世界里,她崇尚那神奇的“超人世的爱”;在现实生活中,她向往那美满的“世俗的爱”。
让爱注满人间!这既是《呼啸山庄》的主题,也是它的主要魅力所在。
孙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