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部经理接到电话时有些不高兴,心里说:“我们安全部的事情,不需要你来管。”他也没有去公司。当时他正在打麻将,连电话也没有打,他心里说:“反正有安全科长在,不用管它了。”
安全科长没有接到电话,他知道下雨了,并且清楚下雨意味着什么,但他心里想有好几个保安在厂里,用不着他操心,当时,他正在陪朋友喝酒,甚至把手机也关了。
那几个保安的确在厂里,但是,用于防洪抽水的几台抽水机没有柴油了,他们打电话给安全科长,科长的电话关机,他们也就没有再打,也没有采取其他措施,早早地睡觉去了。值班的那一位睡在值班室里,睡得很沉,他以为雨不会下得很大。
到凌晨两点左右,雨突然大起来,值班保安被雷声吵醒时,水已经漫到床边!他立即给消防队打电话。
消防队虽然来得很及时,但由于通知太晚,六个车间还是被淹了五个,数十吨成品、半成品和原辅材料泡在水中,直接经济损失达三百多万元!
事后追究责任时,每一个人都说自己没有责任。
财务经理说:“这不是我的责任,而且我是通知了安全部经理的。”
安全部经理说:“这是安全科长的责任。”
安全科长说:“保安不该睡觉。”
保安说:“本来可以不发生这样的险情,但抽水机没有柴油了,是行政部的责任,他们没有及时买回柴油来。”
行政部经理说:“这个月预算费用超支了,我没办法。应该追究财务部责任,他们把预算定得太死。”
财务部经理又说:“控制开支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何罪之有?”
老板听了,火冒三丈:“你们每个人都没有责任,那就是老天爷的责任了!我并不是要你们赔偿损失,我要的是你们的态度,要的是你们对这件事情的反思,要的是不再发生同样的问题,可你们却只会推卸责任!”
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急于推卸责任,而且每一个人都理由充足,这显然是一个令老板悲哀的局面。如果下属都能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去对待问题,那么工厂的损失不会这样惨重。
遇事推诿扯皮,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工作中我们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因为你参与了执行,就应该承担一份责任,而且责任也不是一个人想推掉就能推掉的。优秀的执行者从来不企图把问题推给别人从而逃避责任,他会正视问题,勇于承认错误,想方设法完成任务。
与其寻找借口不如积极补救,因为在补救问题的过程中,你的执行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于员工来说,要具备高效执行力,就一定会以负责任的态度来积极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到处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因为,没有意识到责任就是对责任的另一种逃避,更是对提高执行力机会的主动放弃。
纳什是一家公司亚洲部的采购主管,有一次他听信了部门经理助理的建议,大量采购了泰国的一种产品,因而透支了账户上的采购资金。公司对零星采购制定了一条至关重要的制度,即不可以透支账户上的存款余额。意思是如果账户上不再有钱,就不能采购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账户补满为止,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个采购季节,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采购完毕后,纳什没有想到部门经理突然打电话通知他,有一种日本企业生产的新式提包在欧洲市场上很受欢迎,要求他采购一部分。这让纳什措手不及。经理的指令是一定要执行的,可是采购资金透支了,用什么采购?于是他想向经理说明情况。这时,一位同事向纳什进言,把责任推到经理助理身上。纳什想了想,拒绝了。他认为,如果把责任推给经理助理,必然陷入无谓的争吵,这会耽误采购那批提包,况且,采购是自己的事,虽然是经理助理的建议让他透支了采购资金,但毕竟是他的责任。纳什向部门经理如实汇报了采购泰国产品的事情,坦率地承认是自己的失误,并申请追加拨款,采购日本提包。
尽管部门经理很生气,但还是被纳什勇于负责的精神所感动,很快设法给他拨来了一笔款项。后来,那种泰国产品和日本提包推向市场后,均深受顾客欢迎,销售非常好。为此,公司奖赏了纳什和他的经理。
勇于负责的态度,保障了执行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如果纳什推诿扯皮,后果不言而喻。检讨一下自己,你在执行的过程中,遇见难题和问题时是怎样做的,是视为自己的责任,千方百计解决,还是找借口推卸给别人,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争来吵去,把时间白白浪费掉?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识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它们,并为此承担起责任,采取措施积极补救,把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从某种角度上看,所有的难题和问题都给我们提供了成长的机会。正确面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错误,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总结执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在下次的执行过程中,才会注意当同样问题出现时,你能把自己的工作都执行到位。
认真心态:改“眼高手低”为“脚踏实地”
毛泽东曾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认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也许是因为“认真”二字我们听过太多次,反而忽略了它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人甚至厌烦与“认真”有关的所有“说教”。有人总梦想着能够找到一条不劳而获的捷径。
然而,没有一项工作是靠“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能做好的。一个人能否把工作执行到位,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能力和经验,更多地取决于他对待工作是否认真。认真不认真,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确切地说,执行工作中的任务,一丝一毫都要认真。本来看似容易的任务,假如你放松了要求,就可能无法按质按量完成。
认真才能积累经验,认真才能出成绩,认真才能有高效率,认真才能让执行顺利到位!
※变不值得为值得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不值得定律”,即不值得做的事情通常不值得做好。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没什么价值,不值得去做,他就不会把这份工作做好。所以,那些经常抱怨工作的人通常也不会有上佳的表现,这使他们的执行能力越来越差,做大事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因为一个连小事也做不好的人是不会得到上级重用的。
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从小就对新闻感兴趣,并在他14岁的时候,成为校报《校园新闻》的小记者。
休斯敦市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先生,每周都会到克朗凯特所在的学校讲授一个小时的新闻课程,并指导《校园新闻》报的编辑工作。有一次,克朗凯特负责采写一篇关于学校田径教练卡普·哈丁的文章,由于当天有一个同学聚会,于是克朗凯特敷衍了事地写了篇稿子交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凯特单独叫到办公室,指着那篇文章说:“克朗凯特,这篇文章很糟糕,你没有问他该问的问题,也没有对他做全面的报道,你甚至没有搞清楚他是干什么的。”接着,他又说了一句令克朗凯特终生难忘的话:“克朗凯特,你要记住一点,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值得把它做好。”
在此后70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克朗凯特始终牢记着弗雷德先生的训导,对新闻事业忠贞不渝。
很多企业员工往往喜欢做大事,而不愿意或不屑于做上司安排的小事,但事实上,芸芸众生中能做大事的人实在太少,多数人多数情况还是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这也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员工只有通过认真做小事,才能培养出处理企业中大事的能力。
企业中看不起小事、不愿意做小事的员工,说到底就是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岗位,却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做到位是很不简单的。
阿基勃特年轻的时候只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个小职员,但他并不甘于如此,他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为了宣传公司的标准石油,他想了很多办法。他不在乎自己人轻言微,只要出差在外住旅馆,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面,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的字样。同样,在书信和收据上也从不例外。只要有他的签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因此,他被同事们戏称为“每桶4美元”,久而久之,他的真名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后来,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得知了这个情况,他很有感慨地说:“竟有如此努力地宣扬公司声誉的职员,我一定要见见他。”于是洛克菲勒邀请阿基勃特共进了晚餐。后来,阿基勃特受到重用,成了洛克菲勒的得力助手。
任何事情,如果你觉得它没有价值,可以不做。但是,只要你去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正是由于阿基勃特能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出色,当好了小职员的角色,他才能不断地晋升,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很多人抱怨自己做的都是一些小事,自己的工作不值得去做。通常,这样的人一心想马上成就一番事业,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琐碎、单调的工作,觉得这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和青春。通常,持这种心态的人,其工作表现是一般的,充其量只是基本达到要求。而抱怨自己做的都是小事的人,甚至连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他们是真的做不好这些小事吗?很显然,不是,只是他们从没有把心思放在手头的工作上。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和他的热情成正比。如果你拥有满腔的热情,就会产生追求成功的激情,那么你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如果对什么事情都没有热情,做起事来就不会有什么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很有可能成为你热情不够的牺牲品。如果你决定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具备这样一种心态:所有工作,不论大小,只要做,就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小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你对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
※与其盲目“跳槽”,不如岗位“跳高”
在我们的职场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话语:“做这个太累了,我要找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看来我不适合这份工作,还是趁早走人吧;这里没什么发展空间,何必在这里浪费青春……”于是有些人总是在抱怨声中,从这个公司跳到那个公司,又从那个公司跳到另一个公司,盲目地跳来跳去,到最后仍然是一无所获,仍然在社会的最低层漂泊。想想看,我们与其盲目“跳槽”,不如就在现有的工作中,干好,干精,干细,干大,不断地向上跳跃,那岂不是更好?
高宁毕业之后先后换了几个工作。每一份工作,不是薪水低得可怜,就是工作强度惊人,他看不到希望,所以在毕业后的半年里不停地“跳槽”。
后来,高宁又在一家电脑公司做起了库房管理员的工作。不过,这份工作枯燥乏味,每天只是不停地搬卸货物,清点库房。上班不到半个月,他又有些坚持不下去了。
经理劝他:“你是个很机灵、很能干的小伙子,坚持下去一定不会比别人差的!”尽管经理尽力挽留高宁,可他还是执意要走。
“职场就好比是高楼,大家按照工作能力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站在不同的楼层里。”经理也不再劝高宁,只是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职场里的人分为人力、人手、人才、人物。所谓人力,只需要你在工作中肯卖力气就足够了;而人手,则需要你熟悉掌握工作,能应付突发事件;人才则需要你头脑灵活,能够在工作中提出创造性的方案;而人物就需要灵活机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公司作出比较大的贡献。”经理说到这里顿了顿,高宁聚精会神地继续听着。“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每个公司都是一座大厦,你如果只是不停地在各个大厦之间穿梭,而不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那你永远都只能在最下面的一层。”
经理说完,微笑着让高宁回去好好想一想。
和经理谈完话之后,高宁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每天搬卸完货物之后,不再像以前那样坐在库房管理员的屋子里看手机小说了,而是在库房里仔细地清点着产品,把各种产品的型号、数量、出货量、入货量都牢牢记在心里。这样一来,由于对库房的产品非常熟悉,取货时间大大节省,来库房取货的工人们都对高宁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
好评渐渐传到了经理的耳朵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经理将高宁调到办公室里,专门负责管理公司产品的保管和运输。还半开玩笑地对他说道:“好样的!这么短的时间,你就已经从人力变成人手了。”高宁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真诚地为经理那天的话道谢。
高宁调到办公室之后,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工作了。很快就将业务烂熟于胸的高宁发现,因为公司卖出电脑后都有后期的上门保修,但是保修人员又明显不够,所以常常有客户自己抱着电脑来公司修理。因为公司业务量大,经常有几个客户一起找上门来,把人力不足的保修人员忙得满头大汗。高宁看在眼里,心中就有了打算,每天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努力学习电脑的硬件修理知识。
后来,随着公司电脑销量的不断增加,上门保修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掌握了基本维修知识的高宁常常在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帮着保修部门的同事修理电脑。时间一长,高宁不仅成了保修部门最受欢迎的人,而且自己也练就了过硬的维修电脑的本领。
这件事经理同样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