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执行关键在到位(4)

1989年3月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原油大量泄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埃克森公司却迟迟没有作出外界期待的反应,以致引发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布什总统。最后,埃克森公司总损失达到几亿美元,形象严重受损。

大家都知道,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问题变得容易解决,而只会使问题恶化,给工作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就越来越难。而且,没有任何人会替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不被拖延缚住手脚。

更为严重的是,拖延还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拖延。”为此,他们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法自拔,结果一事无成。

很多人常说“最近太忙了”“今天实在太累了”,总是以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拖拖拉拉,认为反正有的是时间,工作慢慢做就是了,大不了到时候加个班,只要到时候交给老板就行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要到美国办事,而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要员忙得头昏眼花,甲负责演讲稿的草拟,乙负责拟订一份与美国公司的谈判方案,丙负责后勤工作。

在该老板出国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行,有人问甲:“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甲睁着那惺忪睡眼说道:“今早只有4小时睡眠,我熬不住睡去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复读一遍。待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转眼之间,老板驾到。第一件事就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别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呢!”这下轮到甲脸色大变了。

在工作中,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老板等待,你在他心中的位置肯定越来越低。千万不要把今天能完成的任务拖到明天。

接到一项任务后,最佳的执行时机是什么时候?当然是马上开始。

许多人做事总是喜欢所有条件都具备了再行动,殊不知,良好的条件不是等来的,是做出来的。工作中很少有万事俱备的时候,我们不能等外部条件都具备了再开始工作。

本来应该这一秒动手去做的事情,如果你留待明天去做,那么在这种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已经足以使那件事情做好了。处理以前积累下来的事情,每个人都会觉得不愉快而生出厌烦。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国的拉尔上校正在玩纸牌时,忽然有人递了一份报告说华盛顿的军队已经进展到德拉瓦尔了,但他只是将报告装入衣袋中,等到牌局结束,他才展开那份报告。待到他调集部队出发应战时,已经太迟了。结果全军被俘,自己也因此战死。只是几分钟的延迟,就使他丧失了尊严、自由和生命。

比尔·盖茨说过这样的话:“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事务的人能够生存。”假如你想让自己更好地生存,进而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甚至征服老板的心,那么当老板给了你一个苛刻的工作期限时,不要抱怨,不要反驳,以老板苛刻的工作期限为基础,主动给自己再制定一个新的、更苛刻的工作期限吧!想想看,当老板询问工作进展时,你回答“我已经全部完成了”,会不会比“我抓紧时间,争取明天完成”更让他满意呢?

要克服拖沓的毛病,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把手表拨快几分钟,改掉爱迟到的毛病;快速地做出决断,采取行动;远离幻想,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切;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不把“明天”挂在嘴边上;不要总是为不做某事找借口;不要自作聪明,认为耽误一点时间不要紧;强迫自己动手去做已经被一拖再拖的事情;养成把经手的问题立即解决的习惯;使用“诱导物”帮自己改掉拖延的恶习,给自己一些小奖励;使用“强迫法”来加强自律;必要时给自己更多的任务,促使自己更加紧迫。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非常有必要去做的,只有做到了这些,你才能克服掉拖沓这个坏毛病。

※面子文化:阳奉阴违,顺而不从

2003年,美国的财经书作家博西迪的一本《执行》风靡全球,很多企业人手一册,该书也被评为2003年度优秀畅销书。该书在全球畅销是个不争的事实,在中国也卖得特别火,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老板那么关注执行呢?

因为一部分人的执行力特别差,因为一部分人常常阳奉阴违,顺而不从。

很多人在领导布置任务时答应得非常爽快,到了执行的阶段却迟迟不肯动手。表面顺从的他们实际上对任务分工有着诸多的不满,不满的情绪造成了表面顺从、内心反抗的现象,进而造成了任务执行不到位或者做事效率低下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就是面子文化在作祟。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面子”就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在社会关系网中,由于“面子”不仅牵涉到个人在其关系网中的地位高低,而且涉及被别人接受的可能性以及可能享有的特殊权利,因此,“顾面子”便成为一件和个人自尊,甚至是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情。但这种“以情理服人”的行为处事方式,是与现代的企业观念相冲突的。

“面子”侵蚀着组织的执行力。很多人“好面子”,为了在公开场合不驳别人的“面子”,他虽然不同意却不提出反对的意见和建议,甚至为了给别人“面子”,还表示赞同。因此,许多组织里的绝大多数议案,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甚至是应有的争论,就轻松地通过了。又由于一些组织没有“法治”习惯,因此,轻松通过的议案也就被轻松地“不予执行了”,而领导者的“面子”被照顾了,于是也需要照顾下属、同事的“面子”,这样一来,“不执行”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此相互照顾“面子”,组织怎么可能有执行力呢?

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懂得“顾面子”,常常公开提出不同意见,他就会被认为不会“做人”,这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需要学会“顾面子”,这已成为某些人的处世哲学。“面子文化”不仅在组织的高层中普遍存在,在组织的其他层面也普遍存在。如果在基层有些员工对事不对人,就工作提出问题、异议、建议,被涉及的领导者或员工常常感到不可接受,觉得不受尊重,反抗心理很强,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子”在作怪。这种自我保护的心态极大地延缓了问题的解决,导致组织运行僵化、低效,严重阻碍了组织的成长。

这确实是不少现在企业组织状况的真实写照,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亲身的感受。可见,“面子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而持久的。

“面子文化”使人交往时,从“亲疏”和“尊卑”两个社会认知度来衡量彼此之间的角色关系。前者是指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后者是指双方地位的尊卑上下。某人在考虑要不要给他人“面子”的时候,其实主要就是在考量彼此之间的“关系”。

其实尊重他人与照顾“面子”完全是两回事。“面子文化”对实事求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照顾领导者、他人的“面子”,我们往往不实事求是,这无疑是对组织执行力的又一考验。也可以说,如果不把“好面子”转变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张力,仍然把照顾“面子”当作一种交易筹码,那么组织的执行力就不可能提升。因此,要想提升组织的执行力,就必须破除“面子文化”。

※虎头蛇尾:执行不能善始善终

不少员工在做事时只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给人留下一种有始无终、只重开始不管结果的印象。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的情况。

已布置的工作,如果没有督促就不会有积极的反馈。譬如许多单位年初制定一系列计划目标,并且细分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甚至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1、2、3、4、5……但是到了年底,这些目标、计划、任务完成得如何?哪些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完成?离目标值还有多少距离?无法完成计划的原因何在?要么统统没有了下文,要么只有包含着大量“大约”“可能”等含混不清的总结。

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热情不足,而是缺乏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做事时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事的过程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

他们对自己的目标容易产生怀疑,行动也始终处于犹豫不决之中。譬如他们看准了一项事业,充满了热情开始行动,但刚做到一半又觉得另一件事情更有前途。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又低落沮丧。这种人也许能短时间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一定还是失败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遇事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美国一位成功学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多年前,当时有一个人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隔板,贾金斯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贾金斯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贾金斯找来锯子,但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就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贾金斯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贾金斯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回来了。

贾金斯无论干什么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这可就更加旷日废时了。

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是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职场中,有很多人就像故事中的贾金斯一样,做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而这样做损失的不仅仅是工作没有完成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给你带来心理上的挫折感,甚至可能使你养成虎头蛇尾的工作习惯,而这将是对个人最大的损害。

对一位积极进取的员工来说,有始无终的工作恶习最具破坏性,也最具危险性。它会吞噬你的进取之心,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使你永远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何任务。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个道理。

开始一件事情,需要的是决心与热诚;而完成一份工作,需要的却是恒心与毅力。缺少热诚,事情无法启动;只有热诚而无恒心与毅力,工作不能完成。

海尔CEO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擦桌子理论”。他在比较中国公司员工与日本公司员工的认真精神时曾说过: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6遍,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6遍;可是如果让一位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6遍,第二天也可能擦6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只会擦5遍、4遍或3遍,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差别有多大?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很多优秀员工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如擦桌子这样的小事情,并不是说一个普通员工就做不到,其实,类似的事情大家谁都能做,谁都会做,区别就在于以什么心态做。

做事善始善终才会有结果。如果朝三暮四,不能盯准一个目标,每次都半途而废,是没有任何成绩的。在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很普通的计划,如果有效执行,并且深入发展,也比半途而废的“完美计划”要好得多。因为前者会有所收获,后者只能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