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忙中善思考——避免陷入爱的误区(3)

后来,伊伊妈想顺着儿子,干脆带他下楼玩一会儿再上来吃饭。可是,伊伊爸就是不同意,还说出去了又会缠着买零食,晚饭还吃吗?这时,伊伊反倒大哭大叫,闹得更厉害了。

伊伊爸最近工作有些不顺,心情比较差,看到伊伊这么不可理喻,再也忍不住了,拿起塑料尺就朝孩子的屁股打过去。

尽管站在一旁的伊伊妈知道,伊伊爸只是想吓唬一下孩子,确实没有真打。但是,看到伊伊边用手捂着屁股,边喊“爸爸”那副让人心疼的样子,伊伊妈忍不住跟伊伊爸“唇枪舌战”了一番。

后来,打也打了,吵也吵了,伊伊也老实了。

你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教育者总是常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

然而,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机灵鬼,善于在矛盾的教育观念中钻空子。当孩子在你面前唯唯诺诺的时候,只要你一转身,他做的就是另一套,甚至与你背道而驰。殊不知,孩子的这种习惯并非天生,而身边的每一位教育者恰恰扮演着言传身教者的角色。但是,这些言传身教者的立场又是那么的不一致,就像一群蜜蜂围着孩子嗡嗡直叫。比如说,孩子要去玩儿,爸爸不让去,妈妈又同意他去;孩子要看电视,爸妈不同意,可是爷爷奶奶却答应了。

面对这么多形形色色的观念,孩子又该怎么办?别急,如此聪明的他们自然会找一种趋利避害的办法,其实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早就有一杆秤——谁宠我,就听谁的,跟谁亲;谁管我,就不搭理谁,不跟他亲。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是老人带孩子的话,总会把对儿女的爱加倍倾注到孙辈身上,诚然,我们常说爱的教育永远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爱里包含了溺爱,而且老人家还容易把一些世故的生存哲学灌输给子孙。也许,突然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用奶奶教的一套来对付爸爸妈妈了。这样的做法不免让爸妈感到措手不及,无可奈何:“嘿,翅膀硬了,没法治了。”

而另一方面,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常常出现双重标准。就如故事中的伊伊爸爸扮演的是板着脸,甚至是动拳头的“黑脸”,而伊伊妈妈则扮演着懂得安慰孩子,为了孩子甚至会跟“黑脸”父亲争吵的“白脸”,其实伊伊爸妈的这一行为很容易使孩子误入歧途。

事实上,在一个家庭里,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该保持统一,不能一个让孩子这样,一个让孩子那样,更不能爸爸认为这样对,妈妈却认为这样不对,或是家长中的一方联合孩子与另一方作对,这样的话,不仅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不明白是非曲直,也容易助长他们与大人作对的“歪风”。

那么,教育者的思想又该如何做到统一呢?简单地说,就是需要教育者做好沟通工作。当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家中其他成员都应表露出支持的态度,要默契配合,不让孩子发现内部有何分歧,即使某个成员教育不当,也不要当即否定,而是要背着孩子统一思想,统一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真正的爱。

同样,如果孩子由保姆带,你也必须跟保姆沟通好,让她了解孩子有哪些习惯,当然也要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气,跟保姆一起讨论教育方法。要知道,家长需要受教育,保姆也需要,做到这些,才能谈得上怎么教育孩子。

为“忙爸忙妈”支招

爸爸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最好不要帮孩子说话,也不要埋怨爸爸,等事情过后,再找机会跟孩子谈,让他知道刚才错在哪,使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而不至于太难堪。

成功的教育需要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尤其是年轻父母和年老祖辈之间应当互相信任,而不是相互抱怨。

只要教育理念通了,具体方法自然也就找到了。

打能解决的问题,不打照样能解决

自古以来,父母打骂孩子似乎就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不少家长也甘愿受“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这些观念的支配,相信只有通过体罚才能让孩子明白道理,让孩子对父母“绝对服从”。于是乎,只要孩子不合心意,只要孩子犯了错误,父母轻则大发雷霆,重则大打出手,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这么做才算是尽到了父母的责任。殊不知,以打为手段教育出来的孩子,其性格有多么的扭曲,下面两则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一切。

故事一:

肖彬,正在念初中,成绩中下,不爱说话,性格有些内向。对于同学的玩笑话或是嘲讽,他总是会记在心里敢怒而不敢言。但是,在一次端午节和同学去看赛龙舟时,他竟然将一个平时总爱欺负他的男同学推下河去,这一举动让周围人都大吃一惊。事后,班主任到肖彬家做了一次家访,经过一番了解,才终于发现原来肖彬一直在父亲的臭骂和拳头下成长,对外界充满恐惧。

故事二:

苏凯,现在已经为人父,可是小时候的他却是在妈妈的暴力教育下长大的。因为那时家里经济拮据,妈妈又是个好胜心强的人,为了教育好苏凯,只要考试成绩不合妈妈的意,他就会受到惩罚,不是被扯耳朵,就是被打屁股。

在这种环境下,苏凯终于从乡村考上了大学,但是大学毕业后,苏凯所有的事几乎都是和妈妈对着干。找了个妈妈不同意的女朋友,他主动提出与女友同居,最终奉子成婚,母子俩几年不说话,直至现在也很少有联系。

现在每当苏凯看到别人孝敬母亲,他总会无奈地说,我们母子俩别说生活在一起,就算是看上一眼,都会有一种敌对气氛,相处就更没有办法了。

很显然,在肖彬的世界里,打得过别人已成为他的一个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成长的经历告诉他,能够解决问题的手段只有暴力。所以,当他需要倾泻屈辱和苦闷的时候,会选择实施暴力这一手段,而不是把心中的苦恼向别人诉说。而在棍棒教育下成长的苏凯,虽说还是个有出息的、健全的孩子,但是母子关系却被活生生地扭曲了,这也实则是他人生中的一种莫大损失。

然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男孩经常被父亲打,会变得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逆反、不愿服从社会规范;女孩经常被父亲打,会变得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而且容易早恋,学习成绩也很差;如果孩子经常被母亲打,会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总而言之,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

那么,既然打孩子实属一种落后的教育方式,父母为什么还要打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