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认识你自己——你是怎样的人(1)
- 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
- 穆秋月
- 4873字
- 2015-12-29 09:51:24
你是内向的人吗
在现实中,每个人的性格表现千差万别,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内向性格或者比较倾向于内向的性格、外向性格或者比较倾向于外向的性格。
性格内向的人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精力的来源:性格内向的人,从他们的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中获得精力。他们善于保存精力,但是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体会到不舒服的“刺激太多”的感觉。他们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弄得筋疲力尽。
如果你符合这样的描述,就说明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但这并不说明你不适应这个世界,也不意味着你要改变自己的性格。要知道,性格内向从本质上是一种个性特征,它与孤僻、抑郁不同,与疾病无关,它也不是能轻易改变的,但是你可以学着利用它、优化它。
1.内向型性格的形成
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内向和外向的概念,今天成了我们划分性格的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大部分心理学性格测试包含“内向——外向”的内容。另外,我们也会通过“内向——外向”来定义身边的人,以及了解我们自己。
内向是一种用于区分人格类型的简单方法。最早由荣格所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与认识占优势的人格类型。
现在一般认为,内向人的兴趣与注意力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除了亲密朋友之外,不易与他人随便接触,对一般人显得冷漠;待人含蓄、沉思、严肃、敏感;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喜好幻想;情绪活动比较稳定;喜欢有秩序的生活。
有一位性格内向的人说:“我并不是厌世,但我确实不知道生存世上的意义。我对人对事都没有特殊的爱恋,我希望可以躲起来不必面对这个世界。我每天早上都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太难应付了,每天由办公室回到家里的时候,我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放假的日子,我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一定要留在家里,无论如何也不肯出去。我最怕的是人,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所以为了逃避与别人比较高低,我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都避免与别人接触。我很怕向别人提出问题,我怕被人骂我笨,所以工作上及生活上有许多事我都一知半解,得过且过就算了。可是我又怕别人识穿我的无知,因此我加倍谨慎,避免与人接触。虽然我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很安全,但同时我也觉得孤独。我向往能多几个好朋友,我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怕与人接触,我希望可以仔细地去了解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环境,我希望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
是什么决定了性格之间的差异呢?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说任何生物都能把自己的一些特性遗传给后代,人的性格遗传也是这样。美国和以色列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搞清楚,影响人的性格的D4DR遗传基因有着不同的形式。人体中的D4DR基因含有遗传指令,能够在大脑中构成许多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人的神经元表面,接受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持续地激起人们敢于冒险、寻求新奇的欲望。科学家们还发现D4DR基因有调节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在人脑中起到化学信使的作用,可使人产生情感和欢乐。较大的基因可形成较长的受体,较长的受体不知不觉会引起人脑中多巴胺的感应,从而使人想要蹦跳的冲动,敢于冒险。其中一种比较长,由7个重复的DNA结构序列组成;另一种比较短,只有4个重复的DNA结构序列组成。脑部的D4DR基因较长的人,在敢于冒险、追求新奇方面的得分较高。这些人容易兴奋,善变,激动,性情急躁,喜欢冒险,比较大方。D4DR基因较短的人,得分较低。他们比较喜欢思考,忠实,温和,个性拘谨,恬淡寡欲,并注意节俭。
遗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却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克洛林格认为,任何种类的遗传基因对寻求新奇者的性格影响还不到一半。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场所对同一种类型的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1)自我意识敏感
由于自我意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怖症”。譬如有的人与异性接触时,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造成情绪紧张过度,陷入尴尬局面。
(2)家庭背景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
内向者的父母常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多数内向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爸妈从来不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们对自己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提醒少管闲事,做好份内的事。父母也不鼓励自己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自己“分心”,对正常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在刚踏入社会做事时,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们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入自己的个人世界。
(3)与经历有关
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在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经历也是性格形成的条件。
(4)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国含蓄的传统文化塑造了含蓄、内敛的集体内向人格。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中国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内向性格。
总之,大多数人的个性特征是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巴甫洛夫说得好:“性格是天生与后生的合金,性格受祖代的遗传,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断改变、完善。”
2.给你的性格做个检测
对于内向与外向并没有一个能将它们明确定义的论述。不过,是内向还是外向,可以通过你的处世倾向得到最佳的解答。不少人做过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测试(The MBTI)来发现自己的处世倾向,下面这个测试可以让你立即判断自己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
(1)你希望能把一份工作好好地做下去,而不喜欢经常变换工作。
A.是 B.不确定 C.否
(2)你喜欢安静,在人群里你总是力求不引人注意,而不喜欢参加集体娱乐活动,成为人群的中心。
A.是 B.不确定 C.否
(3)你不喜欢说话,总是想得多,说的少。
A.是 B.不确定 C.否
(4)同陌生人打交道,你常感到为难。
A.是 B.不确定 C.否
(5)你做事慢,总是力求精细完美。
A.是 B.不确定 C.否
(6)遇到不懂的问题,你宁愿自己独立思考而不愿麻烦别人。
A.是 B.不确定 C.否
(7)虽然自己的兴趣很少,但对它们都颇有研究。
A.是 B.不确定 C.否
(8)遇到不高兴的事情,能够抑制情绪,不在脸上表现出来。
A.是 B.不确定 C.否
(9)你经常分析、研究自己。
A.是 B.不确定 C.否
(10)一点小事就会让你开怀大笑。
A.是 B.不确定 C.否
(11)喜欢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一起进餐,不喜欢一群人一起吃饭。
A.是 B.不确定 C.否
(12)只有在熟人间才能放开手脚。
A.是 B.不确定 C.否
(13)与人交往不会感到排斥和不安。
A.是 B.不确定 C.否
(14)缺乏自信,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A.是 B.不确定 C.否
(15)永远不会抢过话题,打断别人的话。
A.是 B.不确定 C.否
(16)注意力很集中,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A.是 B.不确定 C.否
(17)在人多的场合容易感到疲惫。
A.是 B.不确定 C.否
(18)做事比较能坚持,而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激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A.是 B.不确定 C.否
(19)做事考虑的比较周全,很少回过头来后悔。
A.是 B.不确定 C.否
(20)朋友不多,但是交情深厚。
A.是 B.不确定 C.否
选择A记2分,B记0分,C记1分。
30分以上者:非常内向。
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嘈杂人多的环境会让你感到疲惫不堪。习惯于自我反省和思考。讨厌表面化及肤浅的东西,宁愿独自一人也不愿跟别人闲谈,但与熟悉的朋友关系却非常深入,外人会使他变得敏感而多疑,因为他不太喜欢交际。孤寂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宁愿长时间独自一人待着,别人可能会觉得沉闷,对他来说却是宁静的享受。
23~30分:较为内向
你喜欢安安静静的环境,不喜欢冒险,做事情脚踏实地,能够给予身边的人安全感,给人一种亲切、实在的感觉。因为对流行和张扬的东西都不屑一顾,有时候会给人保守的感觉,但是有自己独特的品位和追求,永远都不模仿别人。
16~22分:轻度内向
你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安排和行动来解决问题,而很少去抱怨。你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抱有现实的看法,并且能够应付自如。但是在重要的场合也会紧张。有时候也需要拥有一段独处的时光。
16分以下:外向
自信,热情,群居,友好以及开朗。你喜欢人多的场合,并且人越多,你会打心里觉得生活更美好!你喜欢公众表演,喜欢社区活动,喜欢其他一切大型的社交聚会。
你很善于接纳别人,会对在他们之外发生的事情更感兴趣。你不喜欢一个人待着,经常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你需要培养自己的耐性,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多考虑别人的感受。
在你感到放松、没有压力的一天来做这个性格内向者自我评估问卷。选择一个温暖舒适且不会受到干扰的地方来回答。请根据对你来说通常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而不是你希望自己是怎样的或某些时候是那样的,来判断每一个句子。对每一个句子不要分析或想得太多,我们的本性会展露无遗。
3.你是真的内向,还是伪装
通常,一个人如果健谈、友善,朋友多,跟人“自来熟”,在人堆里比较引人注目,不吝当众发个言或者表演唱歌的话,我们就认为他“外向”,相反就是内向。
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伪装自己的性格。沉默而安静的伪内向人,内心却澎湃着与人亲近的渴望,迫切想改变自己;而能说会笑的伪外向人,却需要用独处来“充电”。事实上,大多数内向人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个性。他们在被定义的环境下长大,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对他们做出内向、孤僻、害羞、自闭等评价后,他们就迷失了自己。
有些人他们看起来是内向人,其实他们是假内向。他们真正的问题是心理素质较差、羞怯、紧张,不敢开口说话,只要给他们机会锻炼,就能改变这种状况。
什么是假内向呢?可以说在内向人群中,假内向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也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如父母、好友等)能说会道、滔滔不绝,表现的很自如。但是到了一些特殊环境,特别是在自己的上司领导、优秀的异性面前、大众场合等,就哑口无言说不好话了。
一个伪装内向人的自白
年轻的时候,我曾被贴过一个“内向”的标签。那会儿兴毕业留言,不止一个人给我写道:“印象中你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很文静,不太说话,不太跟周围人接触,总是独自坐在角落里静悄悄的。”
差点就连我自己也这样相信了,“啊对,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后来当了杂志社记者,并在这个行业里饱受历练,脸皮越磨越厚,性格也越来越不“内向”。
其实,“不太说话”,不是因为“不爱”说,而是因为“不会”说,怕说不好被人嘲笑。“总是坐在角落里静悄悄的”,是出于害羞,而如果遇上我很有自信的事情,我其实挺享受那种成为注意力中心的感觉。“不太跟周围人接触”,也不是因为不想,而是不会,因为不会所以不敢。我之前的“内向”,是因为欠缺交流的技巧和自信,骨子里我是极其乐意而且非常需要与人亲近的。在获得充分的自信和安全感之前,“内向”是我的一层保护色。
曾有一段时间独居并不用坐班,很快我发现,如果一个人从早到晚呆在家,不出两天就觉得四面墙壁仿佛有压力,胸口一股郁闷之气也越来越膨胀;而散心的方法其实简单之极,就是牺牲点交通时间,到办公室去,跟同事见见面,谈笑几句,心情会马上开朗起来;或者就是上街走走,在一个有人气的咖啡厅里坐坐,听听周围人声喧哗。
我认为,保证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每天要与足够数量的人讲话。
另一名“伪装”的外向者,在他的博客里写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自述:“很多年来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对人友善,有着不错的交往技能,压根儿也不孤僻,也绝不会动不动就害羞。”
但是,他说自己每天需要至少一小时的独处。如果被拖到了一个派对上,他也能谈笑风生,但事后会觉得很疲倦,要自己待上几天才能缓过劲来。
在你我身边,到底有多少这样“伪装”的外向人和内向人?
你是外向,内向,或是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