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保持激情:事业需要激情不要抱怨(2)

“阿里巴巴的十八个创始人,三年前、五年前,如果把股票卖给孙正义、卖给所有的股东,我们早就不用干活了。现在你们能感觉出他们是创始人吗?他们的努力并不比任何员工差。这些东西会感染你们,你们再感染新的员工,大家都会对公司有信心。”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一头狮子率领的绵羊队伍可以打败一头绵羊率领的狮子队伍。的确,领头人如果总是斗志昂扬,激情澎湃,那么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带领的团队必然也会意气风发。因此,如果你想让一个团队保持持久的激情,就应该学会让自己先充满激情,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往往影响着整个团队。

在一些团队中,总有一些老员工以资历老为理由排斥新生力量,这时你就应该站出来适时调节,并且不时地将新鲜想法灌输到老员工的耳朵里。另外,对于一些非常顽固的老员工,你还可以采取竞争的方法,让新老员工全都参与进来,使用淘汰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淘汰一部分“只占位置,不做实事”的老员工,还能让有活力、有激情、有能力的新员工得到提拔。

如何消除员工的职业倦怠感,让他们三年、五年、十年仍始终保持工作热情?这是南京航空很多一线带班长的“烦心事”。然而,经过高层管理人员的政策调整,现在老员工的热情不仅持续不减,而且有的还站在了一线。

南京航空的头等舱“天馨班组”共有26人,其中工作5年以上的8名,工作2年以下的13名。在运输服务部精细化管理活动中,一些管理人员发现一线老员工有经验却不同程度地产生倦怠感,而新人积极性高但工作中又往往无所适从。为了焕发老员工的工作热情,为新员工带好头,相关管理人员决定采取指定老员工带新员工的“一带一”做法,并要求老员工按照细化后的作业指导书,在带徒弟时自己首先做到,再让徒弟做到。“天馨班”班长说:“‘一带一’活动开展以来,无形中对老员工有了一种压力和约束,同时也激发了老员工的自尊心,在工作中有了一种新的‘成就感’。”

假如你一个团队的领头人,当然希望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永远保持在最高点,但事实却并不如你所愿。为此,你可以根据团队人员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岗位调整、赋予其新任务、加强培训等不同的方式来激活他们的积极性。

马云希望当自己到70岁时,还能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桥边上,听到广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成为全球一马云说:“那时候的感觉才叫真正的成功。”

多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活动,激发团队成员更多的激情,点燃团队成员的活力,让每一个团队成员成为团队不可缺的一部分,这才是年轻人真正的成功。

要有一股疯劲,偏执才能成功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调侃:“要成功,先发疯。”仔细想想,这句话不无道理。因为疯狂的人往往具有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他们认定的事,都会不管对错,执拗到底。也正是这种“不管对错”的执拗,屏蔽掉了“给自己找借口”的风险,坚持做下去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所以,只要给予正确引导,“疯狂的人”更容易成功。

阿里巴巴就需要这样的疯子,从某个角度说,阿里巴巴就是马云“疯狂”的结果。

马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马云办不到的。其实,这里暗含了马云性格里疯狂的一面。正如朋友们给他取得两个绰号,一个是‘疯子’,一个是‘狂人’。”

对于“疯子”这个称号,马云十分淡然。他说:“我疯狂,但是绝不愚蠢。”“狂妄”的马云常对阿里巴巴的员工说一句话:“我是一个笨人,算,算不过别人;说,说不过别人,但是我成功了。我想,如果连我都能够成功的话,那我相信,80%的年轻人都能够成功……”马云的成功之路,一路上都在和“疯狂”做伴。

1995年,当他偶然接触过一次当时叫做“因特耐特”的互联网之后,就“疯狂”地迷上了这个东西。于是,他决心要做一个这种叫做“因特耐特”“邪乎”的东西。这时,很多人都认为他疯了,有朋友站出来反对:“这玩意儿太邪门了吧?政府还没有开始操作的东西,不是我们能够干的,也不是你马云能够干的,这需要好几千万美金呢!”

当时,正是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春风得意的时候,但他还是没有听朋友们的“劝告”,“疯狂”地抛弃了一切,一头扎进了互联网。虽然,在成功途中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他依然疯狂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1999年,在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都克隆美国模式,做门户网站,为20%的高端企业服务的时候,马云又别出心裁,选择了为中国80%的中小企业服务,并且还美其名曰:“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于是,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他创立了阿里巴巴。

马云在《赢在中国》中为一位选手点评时说:“你的性格不适合当老板,因为你太儒雅。”其实,马云的言外之意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能太过儒雅,必须要有点疯劲。

2003年,当时,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收购国内C2C老大易趣,实现了强强联合,准备独霸中国网拍市场。面对eBay这个全球电子商务的“巨无霸”,马云没有退缩。2003年5月,马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C2C,向eBay易趣挑战!

这一举措充分地显示了马云“疯狂”的本性,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在别人眼中,这无疑是“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

听到马云的这个想法,阿里巴巴当时的首席技术官吴炯吓呆了:“Jack,你疯了吗?我在雅虎跟eBay交锋了那么多年,输得口服心服,那是个非常可怕的巨人……”

然而,马云并没有被这个威胁吓到。2003年7月,阿里巴巴在上海、杭州、北京同时宣布:投资淘宝网,进军C2C领域!

马云这个决定的确是够“疯狂”,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疯狂”!后来,马云到美国华尔街做演讲,马云讲到淘宝的前景时,基金经理们的表情顿时“180度大转变”,甚至有位基金经理,在当场向马云喊了一句“eBay will win (eBay将赢)”就愤然离去。

最后的结果,却令吴炯和这位相信“eBay-will win”的美国基金经理大跌眼镜:淘宝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占领了中国C2C市场70%的份额,而那个号称全球老大的“巨无霸”eBay,选择了止损出局。

正如马云所说:“我很疯狂,但是我不愚蠢。”马云的疯狂并不是那种得意忘形的疯狂,他的疯狂源于他的激情和强烈的市场意识。因为拥有眼光,所以对于千变万化的信息能够反应迅速,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决策,再辅以周密的计划、灵活的处理方式,最终将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是马云能够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敢想敢干,相信一切都有可能

对于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来说,世界上没有所谓“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敢想,并且付诸于努力的行动,那就“一切皆有可能”。而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不靠谱”。因此那些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多被人称作“疯子”“狂人”,但正如马云所说,被称作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你认为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马云如是说:从第一天开始做互联网,我们被人家当作骗子,到后来当疯子,到今天别人把我们当狂人,我已经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了。在阿里巴巴,你是不是真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很重要。

2002年,马云很低调地给阿里巴巴定的盈利目标是:赚1元钱。他对全体员工说:要赚100万元钱,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但要赚1元钱,谁都知道怎么去做。每个人都多做一个客户,对客户做好一点,让成本减少一点就可以了。2002年,赚1元钱就实现目标,赚2元就超过了目标的100%,赚3元就超过目标200%……这就是可以预期的目标和可而望不可及的目标的区别。所谓志在蓝天,脚踏实地也是这个道理。2002年12月底,经过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努力,阿里巴巴终于实现了1元钱的盈利。

但在2002年的年终会议上,马云“狂”性大发,竟然提出了2003年的计划——阿里巴巴全年盈利1亿元。从1元到1亿元!有人站起来拍桌子说这根本不可能,马云纯粹是异想天开。然而马云的个性是一旦下定决心,十头牛都拉不回头。

目标提出的同时,马云也相应地调整了阿里巴巴公司组织结构,目的是使其变得更加灵敏和高效。在此之前,公司由事业部主导,设有工程部、销售部和网络部。调整之后,马云把这几个部门合并成为两个部门,一个做外贸,一个做内销。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供应商和贸易通产品,也都改由配备专业的队伍及时跟进。另外,马云还在公司成立了一支针对大客户的直销队伍。这在许多互联网公司,基于有网站作为平台的理解,都忽略掉了。

剩下的问题是怎么让免费客户心甘情愿掏钱。阿里巴巴推出了专注于中小企业网上交易的中国供应商服务。中国供应商会员可以分享50万海外买家和进出口商的有关信息,阿里巴巴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全球化竞争。企业想做国际贸易,阿里巴巴协助在国际网站推广,服务费从2万元到6万元,按照一定的比例相应的提高价位。

2003年,如马云所料,阿里巴巴轻松完成了1亿元的盈利,阿里巴巴报告日收入100万元。在所有收入中,主要来源是中国供应商会员服务费和诚信通会员服务费,前者占70%的收入,诚信通的收入占到20%多,其他为广告收入占到2%——3%。

实际上,马云对外宣称的这些数字,都是通过财务统计过的,绝不是他信口雌黄。阿里巴巴单日赢利100万的目标,其实早在2003年7月就已经单月实现了。而他在公众面前夸下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内部正在执行的目标。虽然我们没上市,但是我们的财务体系非常规范。阿里巴巴的CFO蔡崇信说。

在2003年终会议上,马云又抛出了一个听上去更疯狂的目标: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每天盈利100万元!这再次引起了阿里巴巴管理层的轩然大波。反对的声音更激烈,马云充耳不闻。他仿佛是上帝的宠儿,一切都稳稳当当地掌握在手里,2004年,阿里巴巴再次实现了马云的梦想,马云再次征服了他的部下们,让当初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年轻的时候,他抱着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为实现这个梦想,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而字就是他的工具。但是,由于家境贫穷,希尔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轻的希尔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立志实现雄心壮志,他存钱买了一本最好、最完整、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立志要完全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字。但是他首先却做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此后,他把所有的事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下,对一个渴望成长、想超越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当然,不建议你也从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这三个字剪掉,只是建议你从你的头脑中把这个观念铲除掉。谈话中不要提到它,想法中要排除它,态度中要去除掉它。无情地抛弃“不可能”,不再为它提供各种理由,不要再为它寻找种种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抛开,用光明灿烂的“可能”(possible)来代替它。而“可能”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就是——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同样的,在马云眼里,在真个阿里巴巴所有人眼里,世间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要自己认真去做,那么Impossible(不可能)就会变成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有“一切皆有可能”的意识,这样年轻人才会有成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