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金石部(1)

  • 本草经解
  • 叶桂
  • 4478字
  • 2015-11-10 19:39:49

铁衣

气平。味辛甘。无毒。主风热恶疮疡疽疮。痂疥气在皮肤中。(醋炒研)铁衣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之味。入足阳明燥金胃土。气味降多于升。性重色黑。阴也。肝为风木。风热疮疽痂疥。肝火症也。气平可以平肝。味甘可以缓热。所以主之也。皮肤者肺之合也。气在皮中。气不敛也。其主之者。气平可以敛气也。素问用铁落治狂。狂者肝木之症。故取金气以制之也。

制 方:铁衣同白芍、甘草、丹皮、杞子、牛蒡、茯神、木瓜、远志。治狂症。同白芍、北味、炮姜、杞子、肉桂、甘草。治小儿惊风。

丹砂

气微寒。味甘。无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水飞)丹砂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色赤而生水银。入手少阴心经。盖心乃火藏而藏阴者也。气味降多于升。质重味薄。阴也。心肾者。人身之水火也。天地之用在于水火。水火安则人身天地位矣。丹砂。色赤质重可以镇心火。气寒可以益肾水。水升火降。心肾相交。身体五脏之病皆愈也。心者生之本。

神之居也。肾者气之源。精之处也。心肾交。则精神交相养矣。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精神交养。则魂魄自安。味甘益脾。脾为后天。气者得于天。充于谷。后天纳谷。所以益气。心病多舍于肝。心火不炎。则肝血上奉。故又明目也。色赤具南方阳明之色。阳明能辟阴幽。所以杀精魅邪恶鬼也。久服通神明不老者。心之所藏者神明。久服丹砂。

则心火清。火清则血充。故虚灵不昧。光彩华面也。

制 方:丹砂一两。同人参、茯神、甘草各二钱。山药、马豆各四钱。青黛、僵蚕各一钱。冰片一分丸。名安神丸。治小儿惊症。同生地、当归、白茯、甘草、川莲。名朱砂安神丸。安神清热。

芒硝

气寒。味苦。无毒。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

芒硝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阳相火三焦经。气味俱降。阴也。其主五脏积热胃胀闭者。五藏本为脏阴之经。阴枯则燥。而火就之。则热积于脏而阳偏盛矣。阳者胃脘之阳。阳偏盛。故胃胀而闭塞也。其主之者。芒硝入三焦。苦寒下泄。水谷之道路通。而胀者平矣。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之腑。小肠燥热。则物受而不化。饮食蓄结于肠矣。芒硝入太阳。苦寒下泄。咸以软坚。则陈者下而新者可进也。除邪气者。苦寒治燥热之邪气也。炼之如膏。久服轻身者。指三焦小肠有实积者言也。盖积去身自轻也。

制 方:芒消同大黄、枳实、浓朴。名承气汤。治胃实积聚。

滑石

气寒。味甘。无毒。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水研飞)滑石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其主身热肠 者。盖太阳行身之表。为诸经主气者也。暑伤太阳、则气化失职。水谷不分。身热泄利肠 矣。滑石。甘以益气。寒以清暑。所以主之也。其主、女子乳难者。乳汁不通也。甘寒有益脾土。脾湿行则脾血化乳也。膀胱热则癃闭。甘寒滑渗。故主癃闭而利小便也。脾者为胃行津液者也。脾湿则困。不行胃中津液。渣秽则积聚于胃而寒热生焉。滑石入膀胱利小便。则湿去脾健。而胃中积聚皆行矣。

益精气者。滑石入小肠。则心火有去路。火不刑金。肺金旺生水也。久服湿行脾健。所以轻身耐饥。脾为后天。脾旺谷充。自然长年也。

制 方:滑石同甘草末。治暑邪小便闭。水飞。治湿热恶疮。同石膏末。大麦汁服。治女劳疸。

同藿香、丁香末。治霍乱。

石膏

气微寒。味辛。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

除邪鬼。产乳。金疮。石膏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燥金胃、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中风者。伤寒五种之一也。风为阳邪。中风病寒热。而心下逆气惊喘。则已传阳明矣。阳明胃在心之下。胃气本下行。风邪挟之上逆。乘肺则喘。闻木声则惊。阳明火烁津液。致口干舌焦。不能呼吸。故用石膏辛寒之味。以泻阳明实火也。腹中大肠经行之地。大肠为燥金。燥则坚痛矣。其主之者。辛寒可以清大肠之燥火也。阳明邪实。则妄言妄见。如有神灵。若邪鬼附之。石膏辛寒清胃。胃火退而邪妄除。故云除邪鬼也。产乳者。产后乳不通也。阳明之脉。从缺盆下乳。

辛寒能润。阳明润则乳通也。金疮热则皮腐。石膏气寒。故外糁合金疮也。

制 方:石膏同川莲、甘草。治发狂。同知母、甘草、粳米。名白虎汤。治阳明中风热病。同知母、麦冬、甘草、竹叶。名竹叶石膏汤。治阳明邪热。同防风、荆芥、细辛、白芷末。擦胃火牙痛。同银朱末。治金疮不合。

磁石

气寒。味辛。无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醋 研)磁石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其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者。盖湿流关节。痛而不可持物。湿胜筋软也。湿而兼风。风属木。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洗洗酸痛。所以为风湿周痹也。磁石味辛入肺。金能平木。可以治风。肺司水道。可以行湿也。肾水藏也。水不制火。浊气上逆。则大热烦满。磁石入肾。气寒壮水。质重降浊。所以主之。肾开窍于耳。肾火上升则聋。磁石气寒可以镇火。所以主耳聋也。

制 方:磁石同生地、白芍、五味、小茴、归身、山药。治膈症。同生地、肉桂、炮姜、五味。

治龙雷火逆。同麦冬、五味、牛膝、白芍、知母、归身、苏梗。治大热烦满。及耳聋。

代赭石

气寒。味苦。无毒。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肠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火 醋淬)代赭石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天地者阴阳之体。水火者阴阳之用也。肾为坎水。代赭气寒益肾。则肾水中一阳上升。心为离火。代赭味苦益心。则心火中一阴下降。水升火降。阴阳互藏其宅。而天地位矣。故鬼疰。邪气。精魅恶鬼。贼风毒邪。不能相干。即或有邪。亦必祛逐也。寒可清热。苦可泄邪。所以又主蛊毒。及腹中邪毒也。肾主二便。心主血。血热则赤沃漏下。苦寒清心。心肾相交。所以主女子赤沃漏下也。

制 方:代赭石同旋覆花、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名旋覆代赭汤。治伤寒汗吐下后。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细研。真金汤下。治小儿惊症。

紫石英

气温。味甘。无毒。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火 醋淬)紫石英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心腹者足太阴经行之地。肺虚不能生肺。肺失下降之令。则邪气上逆而咳矣。紫石英味甘质重。益脾土而降气逆。所以主咳也。补不足者。气温补肝气之不足。味甘补脾阴之不足也。厥阴之脉络于阴器。则子宫亦属肝经。肝为两阴交尽之经。风木之腑。

风寒在子宫。则肝血不藏。脾血亦不统。不能生育而孕矣。脾土之成数十。所以十年无子也。紫石英气温。可以散子宫之风寒。味甘可以益肝脾之血也。中者。中州脾土也。久服甘温益脾。所以温中。肝木条达。脾土健运。所以身轻延年也。

制 方:紫石英同白薇、艾叶、白胶、归身、山萸、川芎、香附。治女子绝孕无子。同龙齿、牡蛎、甘草、北味、炮姜。治小儿惊症。

赤石脂

气大温。味甘酸辛。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 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人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延年。(火)赤石脂气大温。禀天春夏木火之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络经。味甘酸辛无毒。

得地中东西土木金之味。入足阳明燥金胃土、手阳明燥金大肠。气味升多于降。阳也。心包络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代心君行事之府也。石脂气味酸温。则条畅心包络。而心君之气得所养矣。肝开窍于目。辛温疏达。则肝和而目明。精者五脏阴气之华也。甘酸之味可以益阴。

所以益精而补髓也。腹者太阴经行之地。太阴为湿土。土湿而寒则痛。石脂气温。温能行寒去湿。所以主之也。胃与大肠为阳明燥金。阳虚不燥。则肠 下利。石脂温辛收涩。故主下利及小便利。盖涩可以固脱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火有虚实。实火可泻。虚火可补。心包络代君行事。其气味酸温。可补心包络之火也。肝藏血。肝血不藏。则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矣。味甘酸可以藏肝血。气温可以达肝气。所以主之也。久服补益阳明。阳明经行于面。所以好颜色。肾为悭藏而藏智。酸收益阴。所以益智。阳明胃气充益。所以不饥而延年也。

制 方:赤石脂同炮姜、粳米。名桃花汤。治痢下脓血。专为末酒服。治痰饮。同炮姜蒸饼丸。

名桃花丸。治痢下白冻。

粳米

气平。味甘苦。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粳米气平。禀天秋成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苦无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入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肺主气。气平益肺。所以益气。脾为阴气之原。脾阴充足。则五脏血脉精髓。周身皮肉筋骨。皆因之强健。自无心烦下泄之事矣。所以止烦止泄也。

制 方:白米五合。鸡屎一升。同炒焦为末。水一升顿服。治食生米成瘕。炒焦入药。开胃下气。

小麦

气微寒。味甘。无毒。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

小麦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客热外热也。小麦味甘而润。润则阴生。故除客热。少阴之脉络咽。水不制火。则烦渴咽干。小麦气寒。则壮水清火。故止烦燥。肾与膀胱为表里。气寒益肾。则膀胱热退而小便利矣。肾水足则生肝木。木滋则气平。所以养肝气也。脾统血。血热则妄行。下漏上吐矣。味甘益脾。气寒清热。所以止唾漏也。甘润益血。女人以血为主。血足所以易孕也。

制 方∶小麦同通草。治五淋腹满。同甘草、大枣。治女人脏燥悲啼。

马料豆

气平。味甘。无毒。生研涂痈肿。煮汁杀鬼毒。止痛。久服令人身重。

马豆气平。禀天秋成润泽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甘平润燥清热。故生涂痈肿。煮汁杀鬼毒止痛也。久服。则脾土滋润。故令人身重也。盖土湿则重也。

制 方∶马豆同甘草。解百毒。同首乌蒸服。黑发乌须。同归身蒸服。治血枯。同赤豆、绿豆。

名三豆汤。治痘血热症。

绿豆

气寒。味甘。无毒。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石。用之勿去皮。令人小壅。

绿豆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丹毒烦热风疹。皆属心火。绿豆入肾。气寒足以清心火。味甘可以解热毒。所以主之也。丹石之药性热。多服则热毒发动。其主之者。甘寒能解热毒也。奔豚者心病也。心受火邪而藏之于肝。肝受之而藏之于肾。肾气上突。如豚奔冲也。其主之者。寒可清火。甘可缓突也。热胜则肿。气寒清热。所以消肿。火性炎上。气热则炎上。气寒清热。所以下气。气寒所以压热。味甘所以解石毒也。皮性寒。故用之不可去皮。去皮令人小壅者。甘故也。

制 方∶绿豆同赤豆、黑豆。醋调敷痘痈。同大黄、薄荷。涂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