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理观念篇(6)

达尔文上学时是个成绩不好的孩子,父亲对他非常失望,对他说:“你除了养狗、打猎、抓老鼠以外,每天都无所事事,你再这样下去,只会给自己和全家人丢脸。”不仅家长,连老师也认为他智力低下,资质平庸。

但小达尔文毫不介意这些,他沉醉于英格兰的乡村风光,只要一有机会就去树林里闲逛。他喜欢小动物,喜欢种花草和钓鱼,他还采集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掉的昆虫,乐于收集硬币、图章、贝壳、化石等东西。

达尔文富于幻想,他跟大家说自己收集的几块化石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同时,达尔文对每一个标本都做了简单记录,有时画一些插图,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几乎没人相信达尔文能有所成就,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务正业”、四处游荡的孩子,提出了闻名世界的进化论。

给孩子自主玩耍的时间,既能释放他们的探索欲,增强创造的信心,又能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使他们快乐地体验生活乐趣。虽然让孩子玩耍有很多好处,可是现实生活中,因为爱玩爱闹,一些“顽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经常会受到批评和责备,甚至体罚。

下面这则经典的故事,也许能给那些不许孩子尽情玩耍的父母们一些启迪。

有一个调皮的孩子把母亲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玩具拆卸,结果把表弄坏了。母亲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就这样被你枪毙了。”接着,他分析说:“这种行为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你不应该打孩子,而是应该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能力。”

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问:“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说,“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去钟表店,让孩子在一旁看修表匠是怎样修理的。这样,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得到满足。”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故事中的老师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并没有因为孩子把名贵的金表当成玩具就生气,而是从中发现了孩子身上最宝贵的求知欲,认为孩子如果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将来很可能成为“中国的爱迪生”。

尽管时代在不断发展,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法也有了很大进步,然而,现在有的调皮孩子的处境还是不理想。如果让孩子持续处于被动的状态,父母和老师就是在扼杀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纯粹地玩耍,游戏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通过玩耍,他们释放了大脑潜能,正是在玩耍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明确了人生的“坐标”。从医学角度讲,在户外游玩的过程中,人体会分泌出一种脑啡肽,这种物质是保持情绪愉快,使大脑得到休息的最佳良药。

冰心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父母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来苛求孩子,要求孩子不停地学习,不给他们一点玩耍的时间,这从根本上扭曲了孩子的天性。也许孩子的一些游戏在大人看来是“低级”的,是“无聊”的,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快乐的,是放飞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

当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一起玩耍最好,但要保证自己的加入不会破坏孩子的兴致。而且,当孩子自主玩耍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违背道德的现象时,父母有责任介入,并纠正孩子的做法。

家长朋友们,请把玩耍的权利归还给孩子,让他们尽情拥抱自然,感受阳光照耀,享受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吧。

尊重孩子的秘密

世界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如果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同样也有自己敏感的自尊心。

孩子渴望被尊重,被承认。很多孩子希望自己的小世界是“请勿打扰”的,父母如果能做到不窥探孩子的隐私,也就是尊重了孩子。

有一位父亲总是不敲门就进入儿子的房间,一天,他又推门而入的时候,儿子竟然恼怒地大声问道:“你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敲门再进来?”这位父亲也很生气:“我白养你这么大了,怎么能这样对待我?”

后来,儿子在日记中写道:“我看书写作业时,有时候写着写着,就感到身后的呼吸声,一回头就看见爸爸正在偷偷地监视我。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我就觉得自己像做错了事,气得我想跟他们大吵一架。我对他们不敲门就进我的房间特别反感,父母应该尊重我的想法。”

这种现象在有的家庭中是存在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也日渐突出。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对孩子不放心、不信任,总怕孩子做坏事。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的办法干涉孩子的生活。

一个女孩给某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成长的烦恼:

老师,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最大的烦恼就是妈妈总私拆我的信件。我有不少朋友,比如小学同学和辅导班里认识的朋友等。平时学习很紧张,没有时间见面,就经常写信联系。可是信一寄到家,我妈妈就要拆开先看看,然后才肯给我。我让她尊重我的隐私,她就是不听。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应该有自己的交友领域了,妈妈这样做很不尊重我。

周一晚上,妈妈拆看了我的信件后,一边把信扔给我,一边埋怨:“你现在什么也不告诉我了,以为能瞒得住我吗?”我有什么事情要瞒着她啊,老师,你说我妈妈这么做,我该怎么办才好?

孩子十分反感父母窥探自己的隐私,总爱把自己使用的抽屉锁起来,似乎有什么不能公开的秘密,更让父母担心不已。

其实,这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独立意识增强,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别人尊重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内心敏感起来,有了自己的隐私和小秘密。他们和父母的心理沟通明显减少,喜欢在日记中吐露心声。

因此,孩子往往会把日记本视为珍宝,不许别人轻易触碰。然而,有的父母往往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想方设法地窥探孩子的隐私,不认为这种“爱心”侵犯了孩子的权利,成为阻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孩子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做成年人。如果老师和父母还把他当成孩子,就会引起孩子的厌烦,从而产生对抗心理。

有一位母亲在处理儿子与异性交往的问题时就非常智慧。

休息的时候,儿子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上一个女生,漂亮、聪明、善良,我能跟她结婚吗?”妈妈说:“很好啊,你喜欢她,那她喜欢你吗?”儿子自豪地说:“她也喜欢我。”“不错,你能被一个女孩喜欢,说明你很出色;你能喜欢一个女孩,说明你长大了。如果你将来想在市里发展,你就应该到市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去省里发展,就要到省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在世界发展,你就要出国解决这个问题。”

儿子想了想说:“那我等等再说吧,看以后打算去哪里发展再做决定。”

这个聪明的母亲用幽默的方式给了儿子一个重要的人生忠告,而不是用调查、跟踪等侵犯孩子隐私的手段来处理。

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私密空间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也会因此赢得孩子的爱戴。父母要想正确对待孩子的隐私和秘密,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要用心了解,掌握孩子成长的蛛丝马迹

当今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一些不健康因素很容易腐蚀孩子的心灵,父母应该及时观察,并耐心与孩子交流,掌握蛛丝马迹,以便正确地引导。

其次,要多理解沟通,尊重孩子的自由

随着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越来越强,不喜欢主动透露自己的事情。这时,父母可以经常主动找孩子交谈,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感到父母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愿意把心中的秘密说给父母听。

再次,要有的放矢,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尽管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但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父母在细心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掌握孩子内心世界的同时,要根据其性格、爱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教孩子辨别是非。

内心的秘密每个人都会有,从这个意义上讲,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秘密,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总之,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年龄还小,就一味地、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给孩子一种紧张的气氛,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私密空间,给孩子多一份信赖,使孩子能更快乐地成长。

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兴趣,不能勉强,也不应勉强。大多数父母都明白这一点,但是往往会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兴趣。一些父母不愿意承认孩子有独特的兴趣和爱好,不顾孩子抗议,强迫孩子学习那些不感兴趣的事情。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不要在孩子不感兴趣,还没有能力理解的时候,让他做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情。”当孩子投入到自己的爱好当中时,会全力以赴地做好;相反,如果父母要求孩子放弃他的兴趣,做不喜欢的事,孩子在心理和行动上必然会和父母发生冲突。

不只是学习上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孩子在生活中的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在休息时听歌曲,有的孩子喜欢通过下棋来放松精神,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里,人的个性和兴趣应该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孩子。

如果人的一生都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那是不幸的,孩子最不幸的是父母凭主观意志扼杀其兴趣和爱好。总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的喜好,强行剥夺孩子的兴趣,结果必然会束缚孩子的发展。

小宇是个喜欢足球的男孩,上小学时就迷上了足球,初中以后,他还参加了学校足球队。小宇的爸爸很反对儿子踢球,硬是不让他参加训练,说是怕影响学习,怕考不上高中。小宇很想说服爸爸,他希望走自己的路。

又到了足球队集训的日子,小宇跟爸爸提起,爸爸说:“不行,不许去!”虽然声音不大,却让小宇很失望,他立即像泄了气的皮球,真想大声喊:“什么语文、数学、英语,我统统不要,就是想踢球!”小宇故意跟爸爸对着干,在客厅里踢起足球来。这一招果真灵验,妈妈急匆匆地跑过来:“你这个孩子太不懂事了,爸爸也是为了你好啊,考不上高中怎么上大学,不上大学哪有好工作……”小宇打断了妈妈的话:“你怎么就知道让我考大学,难道不上大学就是失败吗?再说我成绩也不错,一星期我才踢3个小时的足球,我也要需要放松啊。”可是爸爸在旁边说:“一星期3个小时,你算算一学期是多少小时?”

无可奈何的小宇都快哭出来了,委屈地说:“你们从来不理解我,我只有这么一个爱好,你们都不让我坚持下去。”父母似乎被他的话打动了,不再说什么。小宇又说:“就算上了大学又怎么样?社会需要综合人才,谁喜欢书呆子?只有身体强壮了,才能适应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爸爸看了看儿子写字台上堆得高高的参考书和习题,终于开口了:“好吧,以后每周六可以允许你踢球,但不能超过3个小时。”

孩子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父母培养孩子,首先要发现孩子的特长和爱好,要多学学“根雕大师”。根雕大师的原则是发现并尊重植物根部的特点,然后经过加工,使其特点更突出、更生动,最后成为大家喜爱的艺术品。培养孩子也一样,不能使每个孩子都变成学习工具,而要让他得到全面发展。

法国一个著名的解剖学专家从小就对动物解剖很感兴趣,他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把校长家的小狗给解剖了。校长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称赞他的这种探索精神。校长的宽容和鼓励使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兴趣,并且不断努力,终于成为医学界鼎鼎有名的解剖专家。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用心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特别感兴趣,尽量创造条件使孩子的兴趣发展下去。父母和老师提供给孩子的条件,更能让他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使兴趣得以深化。

想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不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承认孩子有“爱好”的权利

父母必须承认,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都有痴迷的东西或事情,自己不应该妄加干涉。

其次,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兴趣

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并发展自己的兴趣,是对孩子的尊重。当然,父母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培养孩子高尚的趣味和情操。

最后,不要随便干涉孩子的爱好

父母在准备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之前,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现在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成为优秀的人才。那么,如果让孩子学习技能,就一定要仔细观察是否适合孩子,再选择一种与孩子性格和兴趣相近的才艺。千万不能让孩子一下子接触太多技能,或者强迫他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否则只会破坏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总之,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请记住,孩子的兴趣像树苗,一旦破土而出,作为父母就要悉心呵护,不要让它因种种原因而枯萎,更不要随意破坏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孩子的智能得到最持久、最大限度的发挥。

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现代教育主张认为,孩子理应得到父母的尊重,尤其是孩子的理想和追求,更值得父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