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得十种不空时。诸天王众皆来顶礼。诸龙王众兴大香云。诸夜叉王顶礼其足。阿修罗王恭敬供养。迦楼罗王前后围绕。诸梵天王悉来劝请。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咸共称赞。乾闼婆王常来亲近。诸人王众承事供养。

四十王敬养益。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六智光明藏大三昧善巧智。

三结定名。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三昧。

第七定初标。

佛子。此三昧何故名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

二释中二。先明定体用。后明定利益。前中亦二。先徵后释。所以重徵者前通徵一定。此别徵庄严。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能次第入东方世界。能次第入南方世界。西方北方四维上下所有世界悉亦如是能次第入。

释中二。先释一切世界。以是现在故但云十方。

皆见诸佛出兴于世。亦见彼佛一切神力。亦见诸佛所有游戏。亦见诸佛广大威德。亦见诸佛最胜自在。亦见诸佛大师子吼。亦见诸佛所修诸行。亦见诸佛种种庄严。亦见诸佛神足变化。亦见诸佛众会云集。

二释其庄严。于中二。先总列十门。皆是庄严。其中第八别别庄严者即功德智慧以严其心。色相光明以严其身。

众会清净。众会广大。众会一相。众会多相。众会处所。众会居止。众会成熟。众会调伏。众会威德。如是一切悉皆明见。

次别显严相以广前二。一广众会。二广庄严。今初有三。初见他。二见自。三能见。今初亦三。初见众会体相。

亦见众会其量大小等阎浮提。亦见众会等四天下。亦见众会等小千界。亦见众会等中千界。亦见众会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亦见众会充满百千亿那由他佛刹。亦见众会充满阿僧只佛刹。亦见众会充满百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千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无数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无量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无边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无等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不可数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不可称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不可思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不可量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刹。亦见众会充满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刹。

次明见分量。

亦见诸佛于彼众会道场中示现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国土种种变化种种神通种种庄严种种自在种种形量种种事业。

后见佛作用。

菩萨摩诃萨亦见自身往彼众会。亦自见身在彼说法。亦自见身受持佛语。亦自见身善知缘起。亦自见身住在虗空。亦自见身住于法身。亦自见身不生染着。亦自见身不住分别。亦自见身无有疲倦。亦自见身普入诸智。亦自见身普知诸义。亦自见身普入诸地。亦自见身普入诸趣。亦自见身普知方便。亦自见身普住佛前。亦自见身普入诸力。亦自见身普入真如。亦自见身普入无诤。亦自见身普入诸法。

二明见自。

如是见自不分别国土。不分别众生。不分别佛。不分别法。不执着身。不执着身业。不执着心。不执着意。譬如诸法不分别自性不分别音声而自性不舍名字不灭。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舍于行随世所作。而于此二无所执着。

三明能见。有法喻合。法中明无分别而见。喻中明能所诠。不自云我是能所诠。而不舍自所诠。以喻无分别故而知也。合中先合不舍。后而于下合不分别。

佛子。菩萨摩诃萨见佛无量光色无量形相圆满成就平等清净。一一现前分明证了。

第二广上庄严中二。先以法说。后以喻显。前中二。先标章门。略举四种庄严。皆分明证了。

或见佛身种种光明。或见佛身圆光一寻。或见佛身如盛日色。或见佛身微妙光色。或见佛身作清净色。或见佛身作黄金色。或见佛身作金刚色。或见佛身作绀青色。或见佛身作无边色。或见佛身作大青摩尼宝色。

后依章别释。即分为四。一释无量光色。

或见佛身其量七肘。或见佛身其量八肘。或见佛身其量九肘。或见佛身其量十肘。或见佛身二十肘量。或见佛身三十肘量。如是乃至一百肘量。一千肘量。或见佛身一俱卢舍量。或见佛身半由旬量。或见佛身一由旬量。或见佛身十由旬量。或见佛身百由旬量。或见佛身千由旬量。或见佛身百千由旬量。或见佛身阎浮提量。或见佛身四天下量。或见佛身小千界量。或见佛身中千界量。或见佛身大千界量。或见佛身百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千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百千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百千亿那由他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无数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无量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无边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无等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不可数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不可称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不可思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不可量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不可说大千世界量。或见佛身不可说不可说大千世界量。

二释无量形相。

佛子。菩萨如是见诸如来无量色相无量形状无量示现无量光明无量光明网其光分量等于法界。于法界中无所不照。普令发起无上智慧。

三释上圆满成就。显前二圆满故。

又见佛身无有染着无有障碍上妙清净。

四释上平等清净。即兼内二严。

佛子。菩萨如是见于佛身。而如来身不增不减。譬如虗空。于虫所食芥子孔中亦不减小。于无数世界中亦不增广。其诸佛身亦复如是。见大之时亦无所增。见小之时亦无所减。佛子。譬如月轮阎浮提人见其形小而亦不减。月中住者见其形大而亦不增。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此三昧。随其心乐见诸佛身种种化相。言辞演法受持不忘。而如来身不增不减。佛子。譬如众生命终之后将受生时。不离于心所见清净。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离于此甚深三昧所见清净。

二以喻显中三。一空无增减喻。喻法性身无可增减。空之大小在于世界及于芥子。非空体然。如法性之身应器成异。二月无增减喻。喻真常色身体不易故。证有远近。随心见殊。前喻但喻佛身。此喻兼喻光色及圆满成就。三随心现境喻。喻上清净。菩萨心净则见佛净。在于如来何净何垢。

上别显严相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成就十种速疾法。何者为十。所谓速增诸行圆满大愿。速以法光照耀世间。速以方便转于法轮度脱众生。速随众生业示现诸佛清净国土。速以平等智趣入十力。速与一切如来同住。速以大慈力摧破魔军。速断众生疑令生欢喜。速随胜解示现神变。速以种种妙法言辞净诸世间。

大文第二明定利益。略举七种益。各有佛子以为拣别。第一速成行愿益。有标徵释可知。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得十种法印印一切法。何等为十。一者同去来今一切诸佛平等善根。二者同诸如来得无边际智慧法身。三者同诸如来住不二法。四者同诸如来观察三世无量境界皆悉平等。五者同诸如来得了达法界无碍境界。六者同诸如来成就十力所行无碍。七者同诸如来永绝二行住无诤法。八者同诸如来教化众生恒不止息。九者同诸如来于智善巧义善巧中能善观察。十者同诸如来与一切佛平等无二。

第二法印同佛益。有十句五对。初二福慧同。次二二谛境智同。次二体用同。次二二利同。后二善巧平等同。

佛子。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善巧方便门。是无师者。不由他教自入一切佛法故。是丈夫者。能开悟一切众生故。是清净者。知心性本净故。是第一者。能度脱一切世间故。是安慰者。能开晓一切众生故。是安住者。未住佛种性者令得住故。是真实知者。入一切智门故。是无异想者。所言无二故。是住法藏者。誓愿了知一切佛法故。是能雨法雨者。随众生心乐悉令充足故。

第三以德成人益。

佛子。譬如帝释于顶髻中置摩尼宝以宝力故威光转盛。其释天王初获此宝。则得十法出过一切三十三天。何等为十。一者色相。二者形体。三者示现。四者眷属。五者资具。六者音声。七者神通。八者自在。九者慧解。十者智用。如是十种悉过一切三十三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初始获得此三昧时。则得十种广大智藏。何等为十。一者照耀一切佛刹智。二者知一切众生受生智。三者普作三世变化智。四者普入一切佛身智。五者通达一切佛法智。六者普摄一切净法智。七者普令一切众生入法身智。八者现见一切法普眼清净智。九者一切自在到于彼岸智。十者安住一切广大法普尽无余智。

第四智德包含益。于中二。先喻后合。各有十句。合中总标合初获。即得十句合前十事。唯八九不次。以智虽是一从所知别故。一佛刹合色相。二众生合形体。三变化合示现。四入佛合眷属。以互为主伴如眷属故。五通达佛法为助道资具。六普摄净法则圆音示人。七皆令入法方是神通。八普眼清净超合慧解。九自在却合自在。十住法合智用。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复得十种最清净威德身。何等为十。一者为照耀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故。放不可说不可说光明轮。二者为令世界咸清净故。放不可说不可说无量色相光明轮。三者为调伏众生故放不可说不可说光明轮。四者为亲近一切诸佛故化作不可说不可说身。五者为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故雨不可说不可说种种殊妙香华云。六者为承事供养一切佛及调伏一切众生故于一一毛孔中化作不可说不可说种种音乐。七者为成熟众生故现不可说不可说种种无量自在神变。八者为于十方种种名号一切佛所请问法故一步超过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九者为令一切众生见闻之者皆不空故现不可说不可说种种无量清净色相身无能见顶。十者为与众生开示无量秘密法故发不可说不可说音声语言。

第五身威超胜益。有标释。

佛子。菩萨摩诃萨得此十种最清净威德身已。能令众生得十种圆满。何等为十。一者能令众生得见于佛。二者能令众生深信于佛。三者能令众生听闻于法。四者能令众生知有佛世界。五者能令众生见佛神变。六者能令众生念所集业。七者能令众生定心圆满。八者能令众生入佛清净。九者能令众生发菩提心。十者能令众生圆满佛智。

第六令他圆满益。先牒前起后。后徵名相。

佛子。菩萨摩诃萨令众生得十种圆满已。复为众生作十种佛事。何等为十。所谓以音声作佛事。为成熟众生故。以色形作佛事。为调伏众生故。以忆念作佛事为清净众生故。以震动世界作佛事为令众生离恶趣故。以方便觉悟作佛事为令众生不失念故。以梦中现相作佛事为令众生恒正念故。以放大光明作佛事为普摄取诸众生故。以修菩萨行作佛事为令众生住胜愿故。以成正等觉作佛事为令众生知幻法故。以转妙法轮作佛事为众说法不失时故。以现住寿命作佛事为调伏一切众生故。以示般涅盘作佛事知诸众生起疲厌故。

第七转作佛事益。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七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善巧智。

第三结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