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把坚强意志转化为强大动力——视挫折为历练(1)

1.我要说话,即使这比“登天”还难

对于一个1岁半就开始盲聋的人来说,学会说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海伦并不一般,从一出生她就在创造着奇迹,她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她无比坚强,在人们的帮助下,她迈过了一个又一个坎。海伦一直有说话的冲动,她时常将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然后发出一些自己根本听不到的声音。

1890年春天,海伦开始学习说话,这一年,海伦对身边的人或是动物的发声异常感兴趣,在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时候,海伦会把手放在他们的喉咙和嘴上。不仅如此,她还经常摸小狗或是小猫的喉咙和嘴巴。像钢琴、手风琴、笛子等乐器,在发出声响的时候,她也禁不住去摸一摸。

在海伦小时候,也是能够发出一些声音的,但这只是她锻炼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能力而已,并不能够说出句子。比如,如果海伦想说水“water”,那她就会发出“wawa”的声音。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写字后,她便不再说“wawa”了。

海伦很早就知道周围的人们,正在用一种她并不能用的方式交流,而她却不得不用手势来与他人交流,这种被束缚的感觉让她很不满意。直到听到娜布·卡达的故事后,她坚定了要学习说话的决心。

拉姆森夫人曾经是萝拉的老师,她在教育盲聋孩子这方面很有一套,一次拉姆森夫人从挪威、瑞典访问回国后,就来到海伦的住所看望她,并告诉海伦在挪威有一个同样盲聋的孩子叫娜布·卡达,目前已经学会了说话。海伦得知这个消息后又惊又喜,她甚至不想多花时间听一些与娜布·卡达无关的事情……

海伦催促着莎莉文老师带她去波士顿找霍勒斯学校校长萨拉·富勒小姐,海伦相信她能够帮助自己学会说话。到了那里后,萨拉·富勒小姐表示非常愿意教导海伦,于是从1890年3月开始,海伦就正式跟着她学习说话了。

富勒小姐的教育方式其实并不复杂,在她进行发音的时候,会把海伦的手放在她的喉咙上、脸上、嘴唇上等,她很耐心地让海伦模仿她的模样,这样,在1个小时内海伦就学会了M、P、A、S、T等几个字母的发音。

海伦清晰地记得,富勒小姐一共给她上过11次课,当海伦能够一次性说出“天气很暖”这句话时,她是那么兴奋和有成就感,她为自己掌握了一种新力量而觉得了不起。

正常人是体会不了一个耳聋的孩子想要说出想说的话的那种急迫感的,在死寂一般的世界里,没有五彩缤纷、没有虫鸣鸟叫、没有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美丽乐章,但如果冲破了这些阻碍,说出第一个字时,那么触电般的狂喜感觉,是不能用言语完全表达的。海伦知道,她已经拥有了让别人听懂她的话的本领了,她可以直接让莎莉文老师给她拿想要的东西过来,可以让小狗狗听从她的指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这样一来,莎莉文就能轻松一些了,她可以不用随时都充当海伦的翻译官了。但是说话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这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在富勒小姐为海伦上完课后,海伦也不过是掌握了一些说话的基本要领,而海伦说出的话,也只有富勒小姐和莎莉文老师能够听得懂。

离开富勒小姐以后,莎莉文老师又担负起了教海伦说话的重任,很多时候海伦都不能完全理解莎莉文老师的意思,也总是说得不好,但是莎莉文老师从来不曾灰心过。因为海伦的天赋和坚持不懈,她竟然非常快速地学会了正常发音。

海伦是个很好学的人,为了能够快速掌握说话的技巧,她曾夜以继日地练习发音,莎莉文老师不停地给她纠正错误发音。那段时间,海伦经常摸着莎莉文老师的嘴唇和莎莉文老师颤动的喉咙,感受她在发音时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这种艰难,并没有让海伦和莎莉文老师退却。

如果遇到不好发音的字或是句子时,海伦要连续说上1个多小时,直到说对为止。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海伦把“他人能够听懂我说的话了”作为鼓励自己的信念,她还时常为自己打气,说:“我现在不是哑巴了!”

海伦一想到马上就能和妈妈说话,并且摸着妈妈的嘴唇就能知道妈妈说什么,这种不用在手上拼写字母就能互相交流的期盼,让海伦越来越有坚持下去的信念。

在那段时间里,为了更清晰地为海伦传达意思,莎莉文老师依旧用手语方式和海伦交流。因为对海伦来说,人们在她手上拼写出的字母,和普通人看书的感觉是一样的,像莎莉文老师这样经常在她手上拼写字母的人,手指会比很多人灵活得多,拼写速度也像打字员一样非常迅速,然而,不管有多快,海伦都能“看”得懂。

可以用嘴说话以后,即使说得并不好,海伦还是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家里,在家人面前显露一下自己的进步。

回家的日子终于到了,坐在车上,海伦不停地和莎莉文老师用嘴交流,她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多的话要说,而是为了抓紧时间多练习练习,提高说话能力。到了家乡的站台,家里人都在那里列队等着海伦她们。

海伦下了火车后,妈妈一把把海伦搂进怀里,激动得浑身颤抖,已经说不出话来,海伦的妹妹米珠丽抓住海伦的手,高兴地吻了又吻,爸爸虽然并没有说什么,却非常欣慰地站在一旁看着这和谐的一幕。

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海伦终于可以说话了,虽然她的发音并不怎么好听,但能够说话已经让她的生活便利了很多。

2.我也能上台演讲

在刚刚学会讲话之后,海伦并不敢演讲,她认为,能够和他人进行正常交流就已经很不错了,并没有奢望要在公众面前演讲。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海伦属于特殊群体中的一员,她的生活轨迹本来就是无法预计的。就拿演讲来说,她希望凭借自己特殊的身体情况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唤起更多的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海伦刚上大学的时候,她就希望好好把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多学一些知识,好在日后的生活中活学活用,要是能为人类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就更好了!那么,到底该做些什么呢?海伦并不知道,虽然她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但答案却是那么不好寻找。

有个朋友“知道”海伦在苦恼些什么,在平时和海伦聊天的时候,就向海伦建议,与其勉强学习大学课程,不如将精力放在那些和海伦有相似经历,并且需要帮助的儿童教育事业上,这位朋友坚定地表示,上帝一定会支持海伦做这件事情的,而这件事情也必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贡献。

还有朋友们表示,对于实施这项事业所需要的经费,他们会帮忙想办法,不用海伦操心。海伦明白朋友们的苦心,但她最终还是要坚持把大学课程学完再考虑这项儿童教育事业。

海伦一心求学,这个想法固然很好,但她并不急于实施。而这个朋友总是想要说服海伦和莎莉文老师,让海伦放弃学业。也正因为如此,导致海伦开始反感这个朋友,后来索性不理他了。

谁知,海伦的漠视让那个朋友以为海伦默许了,便很快前往纽约和华盛顿等地,对很多朋友进行访问,告诉他们海伦要投身儿童盲人教育工作。当时,资助海伦念书的夫人、先生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吃惊,其中赫顿夫人在第一时间给海伦写了封信,让海伦赶快到纽约解释此事。

这给海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但却为其日后公开演讲埋下了伏笔。

海伦和莎莉文老师急急忙忙来到了纽约,当时她的一个资助者洛奇先生有事不能来,便让马克·吐温·先生代表他前来参加此次会面。马克·吐温·替洛奇先生表明立场,对海伦说:“洛奇先生明白表示,他不肯在这种事上花一分钱。”但这些都不过是个误会!

像这样的事情在海伦的大学生活中发生过不止一次,还有人特意找到海伦,让她担任主角去各个地方进行“表演”,甚至还有人提议说将所有盲人安置在一个城市中,然后统一对他们进行训练,但海伦听后非常不赞同,便以“你们的计划并不能让盲人真正独立,所以很抱歉,我不感兴趣”为由拒绝了对方。

受到海伦拒绝的人都很不服气,他们指责海伦是个自私鬼,不为更多的盲人着想,这让海伦感到很委屈。在海伦心中,她早已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如果真的是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事情,她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去做。

后来,在海伦能够说话后,为了让那些和她一样不幸的人得到慰藉,海伦便开始了她的演讲生涯。她希望尽自己的力量,鼓励那些人坚强地活下去。

来听海伦演讲的人各个阶层的都有,有小孩、老人,有穷苦的人、富有的人,当然,还有很多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

每次不只是海伦演讲,莎莉文老师同样是演讲的主角。当时很多听说过海伦和莎莉文老师故事的人都被她们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希望听一听她们的演讲。也正是因为很受欢迎的缘故,海伦对于演讲越来越有勇气,也越来越感兴趣。

莎莉文老师是个演讲高手,她总是能让听众感动万分,这和她这么多年的付出有直接关系,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以及照顾一个残疾人要遇到多少困难。莎莉文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她和海伦的故事,每次都要讲1个小时左右,在她演讲的时候,海伦便坐在一旁阅读随身携带的盲文书。

莎莉文老师每次演讲完毕后,海伦才上台演讲,开始时,海伦会将手指放在莎莉文老师嘴唇上,以此证明海伦用这种方式和老师进行正常的沟通。这种做法还向听众们传达出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讯息,就是只要你有非凡的毅力、信心和恒心,那么取得的结果就能超出预想很多很多。

此外,海伦的成绩与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这也向大家传递了这样一个观念: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助合作,没有一个人可以长久孤单地生活。

但是让海伦感到很失落的是,虽然演讲次数不少,但她的说话技巧并没有提高,她感觉到自己的发音并不标准,这样听众就不能听明白她到底在说什么。还有时候,海伦在演讲过程中会突然发出一些怪声,对此她感到很沮丧,想通过努力提高说话技巧,只是最终,海伦都没能如愿让说话的声音变得清脆悦耳。

海伦发现,越是想让听众听清她在说什么,她的喉咙表现得越糟糕,每到那个时候别提海伦有多窘迫了。海伦一度很害怕因为她的话别人听不懂而出现场面混乱的情形,她若是感觉到台下有挪动椅子的动静,或是感觉有汽车经过,她都会因此焦躁不安。但是结果证明,海伦多虑了,每次听众都会认真听完她的演讲,就算会出现听不懂的时候,人们依旧会给她最热烈的掌声。

比起莎莉文老师的演讲,海伦要笨拙很多。莎莉文老师天生就有着好口才,她总是能感染每一个听众,甚至还会把海伦感动得忘记给老师鼓掌。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海伦一次次挑战自己,参加了很多次演讲,只为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传递希望、信心和真情,让他们能够更有意义地生活下去。

3.正视《霜王》事件惹出的麻烦

再乐观的人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虽然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早已给海伦的生活勾勒出很多美好,但在海伦12岁的时候,她经历了自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的第一个人生低谷。后来,海伦每每回忆起那段经历,都会不寒而栗,起因是一篇名为《霜王》的短篇小说。

《霜王》是海伦在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海伦倾注了太多的真情实感,到头来却引来了一段不必要的误会。

那年夏天,莎莉文老师带着海伦在山间那间别墅里居住,居住时间也比之前长。莎莉文老师在那个时期给海伦讲了很多知识,比如不同季节里成长的植物是什么样的,那时候海伦还小,只记得脑子里有个故事,于是她思如泉涌,一字一句地写在了盲人专用的布莱叶纸板上。

书写过程是愉快的,因为脑子里准备充足,海伦认为那“一定不是我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从别人那里捡来的东西”。但是,小时候的海伦对这种观念界限很难分辨。就是长大后,海伦也常常分不清楚,哪些是自己头脑里的东西,哪些是别人写在书里的东西。海伦想:“这也许是由于我对事物的印象大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和耳朵得到的缘故吧!”

也就是说,让海伦得意的大作的来源,其实并非全部都是她“创作”的,尽管海伦曾经一度因为那些令她拍手叫好的精彩段落促使她言语流畅、文字生动活泼地写出了很满意的作品。

当时,有人问过海伦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不是在哪里见到过?海伦听到这样的疑问感到很惊讶,因为她确实没有想起谁给她讲过这个故事,她并不怀疑自己的写作水平。

海伦只记得以前莎莉文老师给她讲过杰克·费罗斯特的作品中,有关于描写类似景物的,但是海伦并没有抄袭杰克·费罗斯特的作品。

海伦对那些怀疑她的人坚定地说:“这就是我写的,并且,我想把这篇文章献给安那诺斯先生。”

之后,海伦又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一遍,并吸取了他人的意见,将原来拟定的名字《秋天的树叶》改为《霜王》。都弄好后,海伦就将它作为生日礼物寄给了安那诺斯先生。她绝对想不到,这篇文章却惹来了大麻烦。

如海伦预料的那样,安那诺斯先生很喜欢这篇文章,并将文章发表在柏金斯盲人学校的校刊上。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知道后高兴极了,这可是她目前为止获得的“最高”荣誉。但没过多久,就有人发现海伦的《霜王》与玛格丽特·康贝尔小姐的《霜仙》内容相似,最重要的是,《霜仙》在很早以前就发表了,也就是说,海伦“剽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