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英明果断的决策力(2)
- 赢在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发现你的领导力优势
- 未然
- 4171字
- 2015-08-21 18:01:19
另外,公司的内部还出现了问题。很多职员,包括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对危机问题原先一无所知,直到读到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后才了解真相。因此,一些高级科技人才纷纷开始另谋出路;众多的普通员工对前途忧心忡忡,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利利最有价值的资源正这样被损耗殆尽。
面对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利利公司新任董事长刘易斯·罗伯逊果断地制定了一个有针对性的决策方案,即利用公共关系打开出路。
为此,公司危机处理小组决定雇佣一家金融公关公司、一家苏格兰当地的公关公司和一个公司内部的公关主任。
他采取的方案如下。
(1)针对金融界和新闻媒介的公关活动
他们确定的目标是:与知名金融记者和金融分析家建立联系;确立危机处理小组在这舆论制造者心目中的地位;使利利公司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确保进行不间断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另外,公关公司还在金融分析家中挑选了一批对利利公司最有利且有影响的人士,这些记者和分析家们不断得到利利公司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在不同阶段与他们的联系,公关公司逐步掌握了他们对利利公司的态度及其转变过程。
这也就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双重信息:一方面使公众相信公司有足够的力量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又提醒公众不要在短时间内期望过高。
(2)针对业绩报告的公关活动
怎样使公众特别是金融界公众接受利利公司的年度业绩报告呢?利利公司谨慎地发出了第一个信号,这就是公司打算出售与其主营建筑业务关系不甚密切的5个英国境内的子公司,它们各自的业务都还很好;第二个信号是在公司业绩公布前的一个月,公司董事长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股东大会,希望他们允许公司继续贷款。利利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诫投资者与金融界:利利公司正在努力做工作,但不要指望“一夜之间会出现奇迹”,以上两个举动都没有造成新的恐慌。
以上这些都是为发布公司年度的业绩报告作准备。都市公关公司密切注视那些资深金融评论家的言谈,随着发布日期的迫近,公关人员可以肯定,他们发出的信号已经受到重视,公众对公司“进一步亏损”这一年度经营结果有了心理准备。
业绩报告在向新闻界和金融分析家们透露之前,必须首先向证券交易所报告,这是规矩。正式公布后,很重要的是立即与权威的金融分析家和新闻记者会面。这时,利利公司决定召开两个发布会,一个针对新闻媒介,另一个针对金融分析家。
金融分析家们的发布会是在公布消息的当天早晨举行的。到会的金融分析家在了解利利公司董事长声明的内容之后,提出了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利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及金融部经理都作了令人满意的回答。会议一结束,金融分析家们立刻与各自的机构联系,提出了新的建议。他们的建议对利利公司股价的影响马上就表现出来了。几分钟之内,利利公司每股的股价先跌了1便士,然后开始回升,这十分清晰地显示出金融分析家们的建议是非常到位的。
(3)针对雇员的交流活动
这项公关活动主要由利利公司新上任的公关主任和同仁们策划完成。
利利公司新来的公关主任进行了一次走访英国境内各子公司的短暂旅行,以收集各公司负责人对提高员工士气的意见,并了解每个地方员工的士气情况。他在每个地方得到的答案几乎都很相似,令员工们大为恼火的并不仅仅是公司经营不善,更重要的是他们感觉到被公司管理层遗忘了,他们仅仅被公司作为机器在那里每日每夜地工作!同时,员工们还对发生危机的原因以及公司现在的状况表示困惑不解。针对掌握的情况,公司认为:当前开展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让员工清楚公司正在摆脱危机,曙光就在前面。
为了解释公司危机的前因后果及目前采取的措施,利利公司专门制作了一部录像片,它采用调查性纪录片的形式,着重说明出现危机的根源。刘易斯·罗伯逊和乔·巴伯在录像片中作为公司发言人,再次向大家保证公司已作出大量努力来稳定局面,而且已经见到成效。这一公关活动的做法很有效。这些在很长时间内得不到丝毫信息的员工看了录像片后,被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努力消除危机的种种做法所感动,被公司这种善解人意的做法深深地鼓舞了。
以前利利公司曾经出版过一份内部报纸——《利利新闻》,但它在公司危机出现的前一年不知什么原因就停刊了。就是在它发行过程中,公司以前的管理层对它也很少关心,小报只是由一名秘书和一位自由撰稿人编写制作。现在利利公司的新领导人员对即将发行的小报注入了更多的关心。
新发行的小报仍然保留原来的版面形式,但名称改为《今日利利》。过去的《利利新闻》是从公司中的通讯员那里采集信息。如今的《今日利利》则努力到各子公司去收集信息。由于经费有限,现场采访只限于英国国内进行,但编辑们努力做到在每期上都有一篇报道子公司的文章。很快,《今日利利》成为企业管理层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的最为有效的媒介。
到1987年夏末,公司员工的士气渐渐高涨起来,调动工作的人数趋于正常状态,招收新员工工作也开始逐步实施了。
从以上案例分析可见,利利公司之所以能渡过危机,关键的原因就是新上任的决策层善于有针对性的决策的结果。否则,利利公司不可能真正渡过难关。
4.针锋相对不怠慢
要将足够的力量投入到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中去,火力集中绝不给对方以喘息机会,否则将贻害无穷或是损害更多。所以作为领导者在作决策时一定要与突发事件针锋相对,毫不怠慢,重拳出击,一决到底。1977年10月13日0点55分,前联邦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载着86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从位于地中海马略尔卡岛的西班牙帕尔马机场起飞,准备飞往前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当客机飞临法国南部城市里埃拉上空时,被4名恐怖分子(两对男女)劫持。下午4点10分,飞机因需要在罗马机场加油而着陆。
这时,一个自称是瓦尔特·马哈穆德的劫机犯头目向前联邦德国政府提出,要求释放监禁在德国监狱里的德国赤军。乘劫机犯不注意,机长从驾驶室的窗户里扔出4支香烟,暗示机上共有4名劫机犯。
加油后被劫持的飞机离开了罗马机场,寻求在中东各国降落,但均遭各国当局的拒绝。在这期间,飞机曾先后在塞浦路斯岛的拉纳卡机场和波斯湾沿岸的巴林机场逗留,次日上午7时02分,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机场降落。
在迪拜机场,劫机犯进一步提出释放扣押在前联邦德国和土耳其的13名恐怖分子的要求,并通知前联邦德国政府说:“如在48小时之内不答应这些条件,乘客和机组成员将同飞机一起被炸毁。”接着,劫机犯又要求支付给他们1500万美元的赎金,另外,还要支付给在押的每个恐怖分子10万德国马克的释放金。到了15日0点,劫机犯发出最后通牒,表示:“如不答应所提条件,16日下午2点30分就是炸毁飞机的最后期限,一刻也不能等。”
面对着劫机分子的嚣张气焰和险恶要挟,前联邦德国政府立即在法兰克福机场设立了对策总部,紧急商讨营救人质的对策,并派出总理府事务长官维希纽斯基前往迪拜,同劫机犯进行谈判。
16日下午1点45分,客机离开迪拜机场。尽管时间已接近劫机犯提出的下午2点30分的最后期限,但前联邦德国政府仍无答复,飞机也安然无恙。
下午5点,飞机不顾南也门当局的拒绝,强行在亚丁机场降落。在这里,劫机犯把反抗他们的机长枪杀了。
17日凌晨3点25分,客机又离开亚丁机场飞往索马里。索马里政府赶紧发表声明道:“如果侵犯我国领空,就将飞机击落,拒绝其着陆。”但是,劫机犯不予理睬,仍然于上午7点35分在摩加迪沙机场降落了。
维希纽斯基又赶忙从迪拜乘波音707飞抵摩加迪沙机场。为了同劫机犯进行谈判,他立刻进入机场指挥塔。但劫机犯态度依旧强硬。他们把舒曼机长的遗体抛出机外,再次把炸机期限定为下午6点。
情况万分紧急!怎么办?前联邦德国政府决定先设法与劫机犯周旋,同时暗中调动其国境警备队第9部队,准备秘密出击。
实际上,在劫机事件发生的同时,前联邦德国政府就一面同劫机犯谈判,一面考虑袭击的方案。一支拥有30名突击队员的特种部队,一直乘坐飞机秘密跟踪着737客机,等待着出击的机会;维希纽斯基乘坐的波音707上,也暗藏着由威克特队长率领的31人的特种部队。当被劫客机在摩加迪沙降落后。17日下午2点50分,施密特总理向整装待发的特种部队发出行动的命令。下午7点30分,当太阳刚刚落山时,特种部队所乘飞机在不使用着陆灯的情况下,在摩加迪沙机场悄然降落,停在距劫持客机2000米外的一个沙丘的后面。
鉴于最终期限是18日凌晨2点半,特种部队把实施作战的时间定在凌晨2点,一切准备就绪。时针指向18日凌晨2点05分。
“轰隆”一声巨响,两个机门霎时被炸药炸飞。队员们趁势冲进了飞机。只听一声“全体卧倒”的喊声,特种闪光弹投进了机舱。一阵猛烈的爆炸声后,伴随着刺眼的光芒,飞机上的劫机犯和乘客顿时呆若木鸡,动弹不得。从前门冲进去的队员对准驾驶室里的2名劫机犯猛烈开火,把他们打成了“马蜂窝”。座席上的1名劫机犯一边扔手榴弹一边抵抗,但很快就被击倒,而手榴弹则因在座位底下爆炸,没有伤着人质。剩下的1名女劫机犯躲在厕所里负隅顽抗,但因体力不支,不久也没有声息了。营救作战只用了1分46秒就胜利结束了。
在这次营救作战中,总共只有1名突击队员、1名空中小姐和若干名人质受伤。突袭成功。
如果总结一下这次反劫机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前联邦德国政府从一开始就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详细的打击劫机犯的措施,目标明确、计划周密、行动果断。
第二节决策效果要立竿见影
决策工作贯穿领导工作的始终。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出现时,更需要领导者做出及时、高效的决策。这种决策应该立竿见影,明效大验,力争很快就能让人看到实效。在通常情况下,检验领导者决策力强弱的标准不是做了多少决策,而主要是看你决策的效果如何。
1.决策必须要有高效率
最有价值的决策是能有效地改变自己所处的不利地位,并能收到明显实效的决策。
2000年3月17日晚上8点,美国新墨西哥州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坐落在这里的飞利浦公司第22号芯片厂的车间,被雷电火花燃起了大火,尽管大火被很快扑灭,但火灾仍然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塑料晶体格被扔得满地都是,足够生产数千个手机的8排晶元被烧得粘在电炉上动弹不得,车间里烟雾弥漫,烟尘落到了要求非常严格的净化间,破坏了正在准备生产的数百万个芯片。晶片是移动电话中的核心部件,突然间的一场大火使处理无线电信号的RPC芯片一下子失去了来源。面对如此重大的变故,飞利浦需要花几周才能使工厂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