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振奋人心的鼓动力(4)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东欧事件发生后,他泰然处之地对美国人说:不要高兴得太早,问题还复杂得很。所有这些谈话都为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定了信心。

前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变颜色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制裁。如何处理同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国内有些人拿不定主意,外国人也抱着观望态度。对此,邓小平指出:“我们并不着急,也不悲观,泰然处之。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这一方针,一天都没有动摇过。中国度量是够大的,这点小风波吹不倒我们。”

《沉浮启示录》中有这样几句话:“成功不是偶然,失败不是命运。坚强的人不会因为环境的不利就消失了斗志。只有那优柔寡断的人才在外力的阻挡之下,低头退缩,改变了自己的志愿。”由此我们联想到邓小平,他所以能面对如此强大而众多的敌人,在1991年国际共运黑云压城等风云变幻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既表明他具有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忍耐力,又证明了他临大事“安之若素”的卓越智慧。事实上,他的这一品格,对稳定大局、稳定人心、战胜险阻,起了关键作用。

2.让人看到冉冉升起的曙光

春秋时,有一位晋国富豪,想到南方的楚国去,他叫工匠造了一辆特别结实的马车,套上了两匹肥壮的马,带了足够多的粮食出发了。可惜,他的方向错了,南辕北辙,结果越走离楚国越远。

在遭受变故遇到挫折时,对前途失去希望时,众多的人,就像这个晋国人一样,不是没有行动的能力,而是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当大家为何去何从不知所措时,领导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身为领导者有着超乎一般的远见卓识,他的任务就是告诉追随者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前进;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在这条路的前方,有怎样的风险和利益……在必要的情况下,他还应该走在队伍的前面。在大家四顾茫然的关键时刻,一声“跟我来”,就像一支“强心针”,能使团队士气大振,并凝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不妨试举一例:

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大元帅孙中山险遭毒手。桂系首领之一的黄绍闳决定归附革命党,并派白崇禧以全权代表身份往河南士敏土厂谒见孙中山,表示广西竭诚请求加入革命行列的愿望,并申述广西统一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孙中山势单力孤,当然表示欢迎。他立即委任黄绍闳为广西讨贼军第一路总指挥、委任白崇禧为参谋长。辞别时,孙中山以诚挚的态度对白崇禧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

白崇禧说:“广西统一不需要孙公的物资支援,所需者仅是革命之主义与信仰而已。”

众所周知,在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政治、军事均处于混乱状态,守旧者希望退回到封建主义的老路,却得不到民众的广泛支持;激进者想闯出一条新路,却不知道该朝哪儿走。孙中山率先打出“三民主义”的旗号,为人们指明了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虽然他无枪、无粮、无饷,实力还不及一个小军阀;虽然他没有像历代开国统治者一样“马上打天下”,却被公推为理所当然的领袖。就是因为在当时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路该怎么走。

追根究底,领导者的远见卓识,不仅在于为追随者指明应该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应将追随者引导到他们希望去的地方。这就是说,领导者的领导目标应符合团队价值观,也就是所谓的顺民意、得民心。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追随者不可能仅仅为领导者的个人目标而奋斗,只有上下目标一致,追随者才能跟随领导者出生入死,不避艰险。例如,毛泽东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使饱受土豪劣绅欺诈的贫民士兵觉得不是在为他人打仗,而是在为自己和自己的苦难同胞打仗。他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革命热情”。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们仍然紧紧追随毛泽东,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无数雄关险隘,战胜重重困难,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人的意识提高需要有符合他的价值观的激励和引导。但是,领导者的成功环境不可能和其追随者完全相同,其价值观也不可能和其追随者完全一致,但作为领导者如何才能使一个属下像自己期望的那样行动呢?

我们认为,领导者的价值观是否和追随者相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要了解和重视他人的价值观,并迎合团队的主流价值取向。简言之,是弄清大家想要什么,并设法使其得到满足。有些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要我去满足别人,而不是别人来满足我?”道理很简单,你能满足他人,你们就是同路人,相反,你们就是陌路人,甚至会成为对手。

《道德经》说:“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民乐推之而不厌。”意思是说,“圣人”处在百姓的上面,百姓却感觉不到他的压力,因此,百姓乐于拥戴他而不会厌弃他。在这里,“圣人”可以看作真正的领导者。怎样才能使“民不重”?只有凡事合乎追随者的心意,才不会给追随者造成压力。这恐怕不容易做到,却是值得每一位领导者追求的目标。

正所谓:带人先带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3.让人看到真真切切的愿景

当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不利事故袭来时,让人们的情绪在低迷沮丧的状态中振作起来的是什么?是体现一个优秀领导者的英雄本色和无畏气概!当美国传奇人物艾柯卡就任美国三大汽车厂商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总裁时,克莱斯勒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前景非常黯淡。艾柯卡一到任,公司财务部门便向他汇报了这一季度的报表,报表内容显示:第三季度的亏损已近1.6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艾柯卡又到各部门了解有关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情况,酝酿新的领导班子成员。

同时,能源危机正冲击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几星期内,汽油价涨了一倍,到处都是排队买汽油的人们,纽约的加油站甚至出现了混乱。一个月后,能源危机东移。到了6月底,已经很难找到一家还开门营业的加油站了。

事件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家用小轿车、小客车、周末旅游车、厢式车等高档消费品一下子失去了销路,而克莱斯勒是生产住房汽车与周末旅游车的大户。这次能源危机使他们能供应的周末旅游车的引擎和底盘几乎全部滞销50%,在这种举步维艰的境况下,艾柯卡没有退却,仍坚持着使公司起死回生的伟大目标。此时,他开始了完善这个伟大目标的计划,向政府求助。

然而这一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社会舆论沸沸扬扬,大多数民众投反对票,认为政府没有必要进行什么资助,理由是要保护自由竞争,一个公司破产就破产好了,市场体制的根本前提就是既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政府干涉经济代价既高又无效,不如不管。此时的艾柯卡可谓四面楚歌,然而他最担忧的还是用户对克莱斯勒的信任度急剧下降,谁也不愿从一家正在请求政府贷款而行将破产的企业购买汽车。那些愿意考虑购买克莱斯勒车的用户由原来的30%降低到了13%。

面对如此局面,该怎么办呢?艾柯卡是这样做的:首先,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广告运动,一方面消除公众对公司前途的忧虑。一方面表明克莱斯勒绝没有停业的打算。

这次广告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比如问“没有克莱斯勒,美国的经济是否会好一些?”答案是“不”。如果没有克莱斯勒——也就是公司倒闭,公司的工人就必然失业。要知道整个公司的工人、经销商、材料供应商加起来有60万人,一旦失业整个国家的失业率将上升5%,每年国家就得为这些失业工人多付保险和福利开支27亿美元。很明显,如果事情是这种结果的话,美国的经济会受到打击。

其次,艾柯卡开始鼓励经销商,由他们掀起游说议员的活动。艾柯卡到任后,派一名公司里最有耐性最具说服技巧的人主要负责联系各地的经销商。他把他们都邀请来,双方第一次心平气和地交换了意见,他首先代表公司表示:“公司过去对各位的态度有些偏颇,新任的领导已经准备在这方面进行整顿。”其中最主要的是树立纪律观念,提高产品的质量,保证供应给经销商最优质的产品。只要大伙齐心协力,使诺言兑现,无论对公司还是经销商都是有好处的,一番话消除了经销商的抱怨。以后,他又组织了经销商的讲习会,告诉他们要热爱顾客,与人交流。同时在讲习会上,公司派专人向经销商谈了今后的打算,新的商品消息,汽车的技术知识等,使经销商对克莱斯勒的产品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增强了销售其产品的信心。

通过一系列工作,车的质量提高了,经销商的气也就顺了。再加上经销商与公司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一旦克莱斯勒破产,不少经销商也将破产,因此,这一举措也把经销商与公司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劲也足了,自然通过他们向议员游说也是水到渠成了。

在当时的美国,这些经销商处于中等偏上的阶层,一般比较有钱,交际也比较广,在团体里也比较活跃。他们之中有不少是共和党党员,因此,对于共和党中不少曾经反对政府给公司资助的议员影响很大。他们到处游说,找自己熟悉的议员晓以利害,讲清公司目前的实力与今后的打算。这些经销商甚至还拉进了许多其他公司的经销商,为克莱斯勒奔走呼吁。他们从竞争角度出发,疾呼:“没有克莱斯勒,福特还能长久吗?”这些活动深深地震撼了国会。

此时,工人们也站出来支持克莱斯勒,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公司破产,工人们将会失业、无家可归。工会领导人费雷泽也到处组织游说活动,他称:我们是要为克莱斯勒辩护,我们所关心的是,一旦公司破产将会给工人以及整个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当国会正式为此事进行表决时,克莱斯勒已经拥有了众多的支持者,自然是顺利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一项帮助公司重新站起来的方案通过了。

克莱斯勒有了机会,下一步,公司所关心的便是如何抓住这个机会,艾柯卡告诉人们:“我们从国家那里借到了一笔钱,现在我们要证明,我们不会赖账不还的!”

艾柯卡提出了“牺牲均等”的口号,首先把自己的薪水降下来,向工人们表示:“只有每个人都勒紧裤腰带,我们才能生存!”接着艾柯卡又做了经理主管级人员的工作,除了秘书外,所有管理人员的薪金最多减少了10%,这在汽车工业是前所未有的。做通工人的工作是最难的。艾柯卡首先向工人们如实地告知了目前公司的状况,说:“你们如果不帮公司一把,你们也不可能活下去,如果公司明天宣告破产,那么你们将一无所有。”赢得了员工们的理解和支持。

接着他又采取了这样一些步骤:第一,让工人们拥有公司的股票,让工人们分享公司的利润,把每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第二,与工会一起奖优罚劣,使主人们担负起主人的义务。第三,关闭了一些工厂,解雇了一些工人,为此他走遍了公司的各个车间和工人直接交流,并许诺一旦情况好转,将使他们重新获得与福特公司的工人一样的待遇,这又使得员工们的信心和希望大增。

当内外合力、全厂全力的时候,艾柯卡不失时机地打出了新的车型,在汽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正如艾柯卡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说:“从现在起,克莱斯勒不再是急等着钱花,‘正在挣扎’,‘资金困难’,这些词将永远地消除了。”克莱斯勒提前7年偿还了全部贷款。

就这样,在看起来非倒闭不可的克莱斯勒公司却在艾柯卡的全面鼓励和宣传下重树了人们的信心,最终挽救了克莱斯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