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孩子怎样吃让营养翻倍吸收(3)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维生素缺乏时都会影响生长。与儿童营养密切相关的主要有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D。

一般来说,父母只要注意营养均衡,儿童所需维生素均能从日常食物或其他营养剂的补充中获得,促进孩子茁壮成长。比如,及时补充维生素A能帮助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强壮骨骼,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和牙齿健康。而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除了维生素D供给量会较低外,正常母乳就能满足宝宝所需的各种维生素。我国规定,1岁以内的宝宝维生素A的供给量为每天200微克,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的量是随着热量供给量变化的,而维生素D则建议1岁内的宝宝每天摄入10微克,但其摄入量会随着日照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6.水——健康生命的源泉

水,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素,它的功能是参与机体所有新陈代谢及体温的调节活动。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小部分来自于食物氧化和组织细胞代谢。其需要量取决于热量的需要量,一般年龄越小,水的需求量就越大。

正常宝宝对水的每天绝对需要量为每千克体重75~100毫升。但由于宝宝从肾、肺和皮肤丢失水分较多,而且代谢率较高,因此与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相比,宝宝易发生脱水,失水的后果也较成人严重。建议每天每千克体重供给水150毫升。

儿童营养素别补得太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五花八门的儿童营养补充剂开始占据家长们的视线:钙片、锌片、钙镁合剂、葡萄糖……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妈妈我们要补锌呀”……一句句广告语不断敲打着父母们敏感的神经。于是,很多家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每个孩子都需要补营养素吗?补得越全越好、越多越好吗?要是不补,自己的孩子会不会长不过别的小孩,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在这里,给各位迷茫的家长们深入分析在给孩子补营养素时存在的几个典型误区。

误区一:不管孩子缺不缺、缺什么,先补了再说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两岁了。回忆起以前为孩子营养发愁的情形,她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孩子只有3个月大,她坚持进行母乳喂养,可是看到身边的朋友纷纷给孩子买含钙和锌的营养补充剂,她开始心慌起来,怀疑光靠母乳养不好孩子。于是,她在网上四处搜索,给孩子订购了一堆营养补充剂。她的丈夫觉得这样做不妥,建议先去咨询一下医生。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她放弃了给孩子吃营养补充剂的做法。一直到现在,孩子都长得很健康。

专家:张女士这样的例子很典型,像这样由于受到周围的人影响,不进行检查就给孩子吃各种营养补充剂的家长很多。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衡量孩子是否缺乏营养素,一定要看他们的饮食习惯、生长发育、精神状况是否正常,最好定期去医院做检测。家长想当然地补,是绝对不行的。

不过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补营养素是一件讲究科学的事情。补充体内的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应该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弄清楚孩子到底缺什么、缺多少,再根据需要的量来补。有时候,一种症状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孩子体内缺乏好几种微量元素造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往往自行其事,看到一个症状,然后去查能改善这种症状的营养素,认为吃它就够了,结果造成一种元素补过量,而其他元素仍然不足。

很多家长都会犯一个错误,总认为通过营养补充剂来抚育孩子更科学。其实,对于身体健康的孩子,没必要给他们补这个补那个,只要保证“自然食物、均衡膳食”,做到肉蛋奶、蔬菜水果均衡摄取,粗粮、细粮都吃,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不缺就可以了。

误区二:营养素吃多了没事

李先生最近跟家人闹得有点不愉快。前几天,他给3岁大的儿子买了好几种营养补充剂,有钙镁合剂、葡萄糖口服液等。可是,父母和妻子都不赞成他给孩子吃营养补充剂,怕对孩子不好。李先生当时火就上来了,说道:“这些都是营养,又不是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自己的孩子,还能亏了他!”后来,妻子把他拽到医院,医生跟他讲了很多营养素摄取过多导致中毒的事例,这才改变了他“营养素吃多了没事”的观点。

专家:临床中见到的给孩子补过量的情况太多了。很多家长都和这位李先生一样,认为营养素反正是好东西,补多了也没有关系。其实,任何营养素吃多了都会中毒,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肾衰竭和肝细胞受损。

在给孩子补充营养的过程中,补过头是个很突出的问题。这位家长还算比较幸运,及时打消了错误的念头,可有些孩子就真的被家长补出问题来了。一般来说,锌过量会导致孩子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维生素D和钙过量会导致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维生素A过量会导致精神委靡、呕吐,严重时甚至还有颅内压过高,昏迷等症状。我最近接诊了几个孩子,都是因为钙补多了,结果患上了高钙血症。

即使孩子真的缺乏某种营养素,家长们也一定要注意,补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以一两个月为宜,不要一直补,否则一来可能造成中毒,二来微量元素太多,吸收不了,反而是种浪费。

另外,微量元素之间会相互影响。比如锌吃多了,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给孩子吃那些含多种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充剂,一定要慎重。

误区三:只要没症状,就认为孩子肯定什么都不缺

刘女士这几天觉得有些后悔,以前朋友总是建议她去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但她总是不以为然地说:“你瞧我女儿,个头不比别的孩子差,学什么都快,整天活蹦乱跳的,肯定没问题。”但在最近幼儿园的体检中,医生却发现孩子缺锌,刘女士这才着急起来,连忙按照医生的建议,开始给孩子补锌。

专家:如果说有些家长是盲目给孩子进补,那还有些家长就是对孩子的营养“抓得不够细”。这位家长的经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教训。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身体没有明显症状,但其实已经处于一种亚临床营养缺乏状态。

人体内有一个储存微量元素的仓库,当身体缺乏微量元素时,就会从仓库里提取。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症状,就说明仓库里已经没有什么“存货”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仓库里已经开始缺货,只是还没有缺到出现临床症状的程度,只是开始影响脏器发育了。例如,缺锌会对孩子的脑部发育产生影响,但真要等到孩子表现出智力低下时,缺锌就已经非常严重了。因此,家长们要经常咨询医生,最好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检测。

给孩子进行定期检查,这是一种科学的做法。不过,在检测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如果孩子营养均衡,就不要刻意去补;如果孩子真的缺营养,也要严格按照医嘱去办,不要自己随意补充。因为,改善营养缺乏和看其他的病一样,都需要治疗。该吃多少、怎么吃,都得听医生的。

误区四:认为饮食能解决一切营养问题

周女士的女儿刚满1岁,没吃过任何营养补充剂。最近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孩子缺钙,建议她给孩子吃两个月的钙片。一家人都非常着急,生怕缺钙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但即便如此,周女士依然不肯给孩子吃钙片。她说,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那么小的孩子,吃这些东西肯定不好。而且专家也说了,科学饮食才是营养均衡的根本,孩子只要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身体自然就会慢慢恢复。

专家:首先,我们得承认,人体内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食物中光是已知的矿物质就有七八十种,对人体来说十分重要,再好的营养补充剂也代替不了食物的作用。

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已经缺钙了,就应该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补充。周女士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食物中,也不太科学。如果孩子体内营养素缺得太多,就会对身体产生损害,要是不及时补充,损害会进一步扩大。而通过食物补充营养素是很慢的,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必须使用药物。另一方面,如果缺了微量元素,孩子可能会食欲不振,这时,通过食补就很难补得进去。应该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使营养水平达到正常值,然后再采取食物补充的方式。

周女士认为孩子的营养要靠饮食来保证,这种看法是科学的。不过,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在短时间内,通过食物是补不上去的,应该考虑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一般都会告诉家长营养素应该补多久,怎么补,而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

误区五:盲目迷信国外的营养补充药

谭先生有一个好朋友,两人都有一个儿子,年龄差不多,个子也差不多。他们经常开玩笑说,以后要比比,看谁家的孩子能更胜一筹。后来朋友去了美国,两年后回来探亲时,谭先生吓了一跳:朋友的小孩已经比自己的儿子高出了半个头。他左思右想,将原因归结为国外的儿童营养补充药比中国的好。看了电视广告后,他给儿子买了一种“美国标准配方”的营养补充药,说是一定要给孩子“补回来”。

专家:中国的孩子在6个月以前与国外的孩子没有什么差别;但6个月后,我们的孩子的身高、体重就开始落后,主要原因正是过渡期食物添加不及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国外营养模式,因为我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我们的食物以谷物为主,西方人吃的肉类、蛋白质较多。饮食差异导致了孩子需要的营养结构不同。

谭先生朋友的孩子比他的孩子长得高,这是本身基因的问题。我们做过移民营养调查,发现到了国外的人,身高、体重等指标还是和国内差不多。因此,不能认为孩子到了国外就会长得不一样,更不能将原因归结为国外的儿童营养补充药好。

另外,国外的营养补充药要进入中国,必须依照进出口管理局的要求,按中国人的标准重新进行配制。所以,那些在国内买到的外来营养补充药,其实跟国产的没多大区别,没必要觉得它们不同。

误区六:照着广告上说的给孩子补

易女士的孩子最近刚上幼儿园。一天下午,她去接孩子时,跟园里的老师聊了几句。老师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好像干什么都慢腾腾地,也没其他孩子活跃。易女士一听心里就开始着急了: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够聪明呀?这事成了她的一个心病。前几天,她看到电视上有一则某种口服液的广告,是一位著名演员做的代言。广告里说,吃了这种产品,孩子长得聪明,还不会挑食。易女士看了,马上就去买了回来。

专家:广告里宣传的一些概念不一定是错的,但是,任何产品都针对的是整个人群,对个体而言,最好是对症下药。比如,缺锌会导致智力低下,但对不缺锌的孩子来说,补锌对智力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像这位易女士,最好先带孩子去做个检测,不要听广告里说吃了某种产品孩子能变聪明,就去买给孩子吃。

现在,国内的儿童营养补充药广告基本上都是商业性质的,经常片面夸大功能,如宣传钙长个、锌补脑等,个个看上去都很科学。但是,这种宣传问题很多。比如,锌确实对智力发育有好处,但是,一种产品里,除了锌以外,还有其他的物质,吃进去以后,锌能不能被吸收,还能不能发挥促进智力发育的作用,这是需要拿出科学试验的证据来证明的。很多广告就说锌能补脑,但却不说自己产品里的锌能不能补脑,这样做明显不科学。

正确的做法是,一方面不要轻信广告,另一方面,家长们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老想着培养神童。神童不是靠吃营养补充药“吃”出来的。只要吃喝玩乐睡都正常,就没必要担心孩子的智力,更不用因为书没读好就怀疑孩子的智商有问题。

儿童不可忽视的微量元素

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钙、铁、锌、镁和铜5种元素尤其重要。另外要注意的是重金属元素铅,在日常生活中含量很高,孩子摄入过多的铅,会对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

特别注意

铅的危害

铅对儿童最主要的危害是对儿童脑发育的影响,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许多功能。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和成熟时期,对铅毒性尤其敏感,长期低剂量接触铅将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学习记忆和注意力等脑功能,还影响到体格的发育。国内外研究都发现,在环境铅污染越严重的地方,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病率越高。儿童的血铅水平高于100微克/升会对智力发育产生不可逆的长期损害。国外专家对148名10岁儿童智力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与2岁时血铅对比发现:2岁时血铅较高的儿童10岁时智力状况仍较差。即使是轻度的铅中毒也可以引起患儿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与学习困难,或者导致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前者常因心理缺陷导致智力发育不平衡,后者常因继发性精神异常、强迫症、恐怖症妨碍智力发育。

以上6种元素的检查是医生经常会建议要做的,以前是取头发进行化验,现在多取手指的末梢血检查,检查结果准确可靠,能真实反映孩子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不同仪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各不相同,要根据验单附带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以下的正常参考值是来自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家长们可酌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