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血脂其实并不可怕(1)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但通常所指的是血总胆固醇(英文缩写为TC)和甘油三酯(TG)。它们是供应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构成细胞的基础原料,还参与体内的激素等重要生命物质的合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它们主要来自食物,少部分在我们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正常人体内脂类物质的吸收、产生与消耗、转化是维持动态平衡的。

血脂不溶于水,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循环运转。胆固醇又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血液中脂类含量与全身脂类总量相比只占极少的一部分,但它转运于各组织之间,往往可以反映出体内脂类代谢情况。正常成人血浆脂类含量相对稳定,有一定的波动范围。血脂水平也易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如某人平时空腹血脂正常,现在吃了猪油炒蛋,2小时后到医院去抽血查血脂,就会发现此时的血脂水平比平时空腹水平高出许多。但是这种膳食所造成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之后血脂即趋于正常。短期饥饿也可因储存脂肪的大量动员,而使血脂含量暂时升高。

什么是高血脂

高血脂是高血脂的通俗称法,是以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或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见的血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就病因而言,有的是由多个遗传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有的是由饮食饱和脂肪酸过高、进食过量、吸烟、运动量少、肥胖、某些药物等引起;有的则是继发于其他疾病。所以,高血脂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由于血脂在血液中都是以与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所以又有人将高血脂称为高脂蛋白血症。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等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是形成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脂的直接损害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高血脂还可引起肝脏损害,当血脂升高超过机体代谢需要时,脂肪便在肝脏内堆积起来,形成脂肪肝。

什么是胆固醇

胆固醇是人们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胆固醇是一种类似脂肪的复合体,大部分由肝脏制造。人体内胆固醇的总量为100~200克。其中三分之二在体内自行合成,三分之一来自食物。胆固醇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1)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对控制生物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还可阻止生物膜中膜磷脂在低温时变成结晶状态,从而保证低温状态时生物膜的流动性及正常功能。

(2)胆固醇合成胆汁酸参与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及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合成维生素D,参与体内的钙磷代谢,从而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和代谢。

因此,足量的胆固醇对人是至关重要的。

胆固醇的来源

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食物中来,一是在体内自己合成。人体胆固醇主要由机体自身合成,每天约可合成1克左右,仅从食物中摄取少量。

正常人每天膳食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动物内脏、蛋黄、奶油及肉等动物性食品。

人体除脑组织及成熟的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都可合成胆固醇。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体内胆固醇70%~80%由肝合成,10%由小肠合成。

人体内的胆固醇在不断生成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耗,从而避免过量胆固醇在体内的蓄积,造成危害。胆固醇在肝脏中中转化成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正常人每天合成1.0~1.5克胆固醇,其中约2/5(0.4~0.6克)在肝脏中转化为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道,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胆固醇消耗的其他途径还有:在肾上腺皮质合成醛固酮、糖皮质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在睾丸可直接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雄激素,在卵巢和胎盘可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些激素统称为类固醇激素,它们在肝脏灭活后,90%由肾脏随尿排出。

血液中理想的总胆固醇水平

无冠心病的成年人,理想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低于5.2毫摩尔f 升,低水平的HDL-胆固醇(即低于0.9毫摩尔/升),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DL-胆固醇降低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而较高水平的HDL-胆固醇可保护人群不患冠心病,即HDL-胆固醇超过1.6毫摩尔/升为冠心病的负向危险因素。

最近的研究表明,无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或低,只有HDL-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血液中理想的甘油三酯水平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冠心病死亡或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塞)之间直接相关,或者在伴有低HDL-胆固醇水平时直接相关,或者在伴有低HDL-胆固醇水平时使这一相关性加强。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脂蛋白代谢异常的一种反映,往往伴有HDL 水平下降和小的致密的LDL 水平升高。小的致密的LDL 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此外,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往往还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凝状态。Stockholm 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氯贝丁酯和烟酸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后,冠心病死亡率的降低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的下降呈显著相关。另一项降低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也表明,用考来替泊和烟酸治疗三年后,血管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延缓,仅见于甘油三酯显著降低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治疗组。

ATPII 报告将甘油三酯水平分为四级:正常水平,低于2.3毫摩尔/升;临界高水平,2.3~4.5毫摩尔/升;高水平,4.5~11.3毫摩尔/升;极高水平,超过11.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处于临界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患者,常常伴有导致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的脂质紊乱,如家族性复合型高血脂和糖尿病性脂质紊乱血症。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1.3毫摩尔/升的患者患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我国正常人血脂水平比相应年龄、性别的欧美人为低。理想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是0.34~1.7毫摩尔/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7毫摩尔/升则3为高甘油三酯水平。

脂蛋白的分类

人体脂蛋白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1)乳糜微粒(CM)乳糜微粒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从消化道吸收的甘油三酯等酯类,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合成CM,通过淋巴进入血液。CM 中甘油三酯的释出依赖于脂蛋白脂酶(LPL)的催化,该酶使甘油三酯分解成脂肪酸后进入脂肪组织,并重新合成甘油三酯而储存。正常人进食后,血中CM 很快升高,但CM 半衰期很短,仅为5~15分钟,在血浆中降低也很快,因而正常人进食后,血浆可短暂混浊,一般于食后6小时内,CM 被清除,而血浆复又澄清,清晨空腹时血中并无CM 存在。空腹时血浆中出现CM,常见于Ⅰ型和V 型高脂蛋白血症病人。由于CM 颗粒大,不能进入动脉壁,一般不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近来的研究发现,其中间代谢产物极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异常的脂蛋白,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故不可轻视。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无论是血液运输到肝细胞的脂肪酸,还是糖代谢转变而形成的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均可合成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甘油三酯与ApoB100、胆固醇等结合,形成VLDL,并释放入血。在低脂饮食时,肠粘膜也可分泌一些VLDL 入血。VLDL 人血后的代谢,大部分变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由于VLDL 在血中代谢较慢,半衰期为6~12小时,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VLDL。VLDL 由于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且它们的颗粒相对较大,故不易透过动脉内膜。

因此,正常的VLDL 一般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由于VLDL 中甘油三酯占50%~70%,胆固醇占8%~12%,所以VLDL 水平明显增高时,也提示血浆中除甘油三酯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3)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而来。目前已经证实,低密度脂蛋白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研究证明粥样斑块中的胆固醇来自血液循环中的低密度胆固醇,经过氧化后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低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当低密度脂蛋白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之,则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

(4)高密度脂蛋白(HDL)它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到肝脏进行代谢,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高密度脂蛋白扮演清道夫角色,它将周边组织多余的胆固醇送回肝脏,然后降解为游离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达到抗血管硬化的目的。它还有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保护血管免于血栓的形成。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动脉壁被胆固醇囤积的机会就减少。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的胆固醇”。

高血脂的诊断标准

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为高血脂。其中以LDL-C 升高的危害最大。高血脂在我国已不少见,成人中血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升高者约占10%至20%,甚至儿童中也有近10%血脂升高,而且高血脂的发生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因为患者往往同时还有高密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的降低,所以“高血脂”改称“血脂异常”更为合适。

高血脂患者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一般情况下,高血脂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患者以45~60岁的成年人为主,其中中青年男性较多,中年以后的女性患者也不少,就目前临床发现,年轻人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1)高胆固醇血症

正常人的血总胆固醇应低于5.2毫摩尔/升,如超过5.7毫摩尔/升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总胆固醇含量介乎二者之间者为边缘性或临界性升高,也属不正常情况。血总胆固醇升高的确切病因尚不详知。有的发病与家族遗传有关,其家人中多有血胆固醇升高者,而且有的很年轻即发生了冠心病。有的患者则可能因长期大量进食含胆固醇甚多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贝壳类海鲜等,而使血总胆固醇升高。此外,肥胖、年龄增长(老年)、女性绝经等也与血总胆固醇升高有关。总之,大多数患者的发病是遗传基因缺陷或者这种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只是目前尚难于对每位患者的病因作出诊断。因而称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少数患者的发病是其他疾病,如甲状腺机能过低、慢性肾病、糖尿病所致;某些药物如利尿剂中的双氢克尿塞、激素类中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等长期服用也可导致血胆固醇增高,因为这类患者的发病是在原有的疾病基础上产生,故称为继发性胆固醇血症。不论本病为原发还是继发,它们都表现为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升高。血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是促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是预防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2)高甘油酯血症

凡血甘油三酯超过1.7毫摩尔/升即为本症。其病因也与饮食有关,长期进食含糖类过多的食品、饮酒、吸烟以及体力活动过少都可引起其发生。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常见于家族遗传疾病,与遗传基因异常有关,这些患者的血液抽出后,上层往往像奶油状,下层则混浊。

他们较易发生急性胰腺炎。糖尿病、胆道阻塞等疾患也可促使“继发性甘油三酯血症”的产生。甘油三酯增高也很可能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患者有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升高,如果其HDL-C 还同时明显降低,便更易促发冠心病。

(3)混合性高血脂

血中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同时升高者即可诊断为本病。其病因也与遗传、饮食或其他疾病有关,由于两种血脂成分均异常,且其HDL-C 常常明显降低,故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更大。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HDL-C 水平降低将增加冠心病的危险。低HDL-C 血症(HDL-C%0.9毫摩尔/升)被列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低HDL-胆固醇血症可伴有下列三种血清脂质改变:

①低HDL-C 血症伴LDL-C 水平升高;

②低HDL-C 血症伴高甘油三酯血症;

③低HDL-C 血症伴正常血清脂质,即孤立性低HDL-C 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