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武术习武练功500问
- 弓云武主编
- 1660字
- 2022-09-02 18:31:21
16. 武术运动中 “八法”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八法” 是指武术运动中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这八种运动方法。其口诀是 “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
“拳如流星” 是对武术手法的要求,就是说在武术运动中出手动作要快速有力,出拳进击要如流星一样迅疾。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松肩、活肘、立腕,上肢的肌肉和关节都要适当放松,如此做动作才能达到稍节 (手) 起,中节 (肘) 随,根节 (肩) 追的要求。如果肩发僵,肘发死,上肢手法动作就会迟缓、呆板。例如做冲拳动作时,拳从腰间出来,当肘关节离开身体后迅速臂内旋用力向前摧肘冲拳,并要及时地顺肩、拧腰顶劲,这样就能达到快而有力及 “拳如流星” 了。
“眼似电” 是对武术眼法的要求。人们常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武术中一招一式的内在意识也是通过眼神来体现的,只有做到手到眼到,才能使长拳做得传神。长拳的手法要求是 “拳如流星”,因此,随手而动的眼神也就相应地需要快如 “闪电” 了。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加强颈部灵活性的练习,只有颈部灵活才能做到转头、目注迅疾。
“腰如蛇行” 是对武术身法的要求。长拳的身法很多,有闪、转、展、缩、折、弯、俯、仰等,这些身法的变化多由腰来主宰。所谓 “腰如蛇行” 是指在长拳练习时,腰部要象蛇行走那样柔软、灵活、有力。只有腰部灵活才能使动作做得轻灵、协调并富于曲折变化,才能体现出一种协调美。长拳在身法上还要求 “体随势变”,“动圆定方”,如果腰部发僵,就既无法达到此种要求,也无法体现出长拳的美。
要做到 “腰如蛇行” 就必须加强对脊椎,特别是胸椎、腰椎及髋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的练习。
“步赛粘” 是对武术步法的要求。拳谚说: “打拳容易走拳难”,“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可见,步法在武术中的重要性。长拳要求步法轻快而又稳固,象粘在地上一样,也就是所谓“下盘功夫扎实”。只有步法稳固,才能为完成各种攻防技击动作提供稳固的基础,因此在练习长拳时,一定要注意腿部力量的练习及动作的准确性,无论是做弓步、马步还是走步,都要注意不随便拔脚跟、掀脚面。
“精要充沛” 是对武术精神和气势的要求。练武术必须做到精神饱满,要体现武术的技击内涵,必须有相应的眼神、劲力和气势,切忌松懈。
这种气势不应只限于表现在面部表情上,更不能只是单纯地表现为横眉竖目、龇牙咧嘴,而应贯注于全套动作的动静、刚柔、起伏、转折的运动之中。
“气宜沉” 即 “气沉丹田” 之意,是对武术呼吸的要求。武术动作一般结构复杂,运动量大,因此需氧量也大,如不善于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就会气促力短,头晕恶心,以致破坏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影响动作的完成和技术的发挥。为此,必须运用和掌握 “气沉丹田” 的腹式呼吸法。
武术的呼吸法,除 “沉” 外,还有提、托、聚之法,合称“提、托、聚、沉”。如做跳跃动作时多用 “提” 法; 做平衡等静止、亮相动作时多用 “托” 法; 做发劲动作时,需用 “聚” 法;做低姿动作时多用 “沉” 法。呼吸应随动作的转换而自然变化,但均需遵循 “气宜沉” 的基本要求。
“力要顺达” 是对武术劲力的要求。武术练习要求动作舒展、飘洒,最忌 “劲僵力硬”,因此必须强调力的顺达。
要做到这点,必须掌握 “三节”、“六合” 之法。所谓 “三节”,上肢为 “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如做云手、甩手、向上抖手等动作时,必须是 “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三节都动,劲力才能顺达; 下肢的三节为 “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如做弹踢动作时,必须是 “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三节贯通,才能使劲力顺达; 如做弹腿冲拳等上、下肢互有牵连的动作时,就必须通过腰为媒介,使脚、膝、胯的力量传递到拳上去,使上下六节贯通一气。只有用力顺达,动作才有分量。
“功宜纯” 是对武术技术质量的要求。“功” 是指通过武术的各种技术方法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如跳得高、动得快、停得稳,全套动作能一气呵成等。要使动作质量达到纯正、工整、合乎规范,就必须通过长期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基本功锻炼,才能使之达到 “炉火纯青” 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