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网球运动,13世纪孕育于法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是一项深受欢迎的球类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二运动。在传入中国的一百多年历史中,网球从解放前 “洋人”、“达官贵人”的娱乐游戏,到建国初期少数地方队和国家队的成立,“文革”时期遭受毁灭性打击,“文革”后逐步恢复,再到上世纪80年代重返国际网坛,90年代步入快速发展期,至今,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从 “娱乐游戏到充满竞争的竞技体育项目,再到市场化的职业体育项目”的演化过程,在群众普及、竞技水平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竞技网球在“以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口”的指导思想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中国女子网球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2006年郑洁、晏紫在澳网、温网两度夺得大满贯双打冠军,同时李娜闯进温网女单八强;2008年郑洁闯入温网女单四强;2010年郑洁、李娜同时闯入澳网女单四强;2011年1月李娜获澳网亚军、6月获法网冠军,成为亚洲选手首个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同时确保其世界排名上升到第4的位置。这些成绩不断创造着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史上的奇迹,使世界对我国网球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我国优秀女子选手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国内多数后备选手的世界排名还在百名之后,还不能对优秀选手形成冲击。男子选手目前的世界排名在300名之后,连直接参加世界高水平比赛(如ATP赛事)的资格都没有。所以,除了几名耀眼的女明星,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究竟发展状况如何?如何能促进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便成了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促进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健康延续为根本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新世纪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己经渗透到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并成为人类立足今天,放眼未来努力追求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发展实践的思想武器。潘迎旭.中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指出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M].人民出版社,2002,18。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作了关于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报告,“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形势和要求,国家体育总局在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就专门指出:“中国在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要从国情出发,保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二部分第6条 “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基本战略”在 《体育事业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不断深化体育改革,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努力创建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参与、充满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努力实现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 “十一五”规划》第二部分第5条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客观上要求包括网球运动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网球运动要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保持与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唯有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经济环境的外在要求和项目发展的内在需要,综合决定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网球运动在新世纪中的必然选择。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网球运动的起源

网球运动起源于法国。早在公元12~13世纪,法国的传教士常常在教堂的回廊里用手击打一种类似小球的物体,以此来调剂刻板的教堂生活。渐渐地,这种活动传入法国宫廷,并很快成为王室贵族的一种娱乐游戏。当时,他们把这种游戏叫 “ide de paume”(法语,用手掌击球的意思),即“掌球戏”。开始,他们是在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后来移向室外,在一块开阔的空地上,将一条绳子架在中间,两边各站一人,双方用手来回击打一种裹着头发的布球。

14世纪中叶,法国王储将这种游戏使用的球赠给英皇亨利五世,于是这种游戏便传入了英国。这种球的表面是用埃及坦尼斯镇所产最为著名的绒布——斜纹法兰绒制作的,英国人将这种球称为 “Ten -nis”(英文,网球),并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球还保留着一层柔软的绒面。

15世纪,这种游戏由手掌击球改为用拍板打球,并很快出现一种用羊皮纸做拍面的椭圆形球拍。同时,场地中央的绳子改成了网子。16~17世纪是这种活动的兴旺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赛。在这之前,由于这种活动在法国和英国的宫廷中流行,所以网球运动又被称为 “宫廷网球”和 “皇家网球”。

1873年,英国的温菲尔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d)少校改进了早期网球的打法,并将场地移向草地;同年他出版了 《草地网球》一书,提出了一套接近于现代的打法。1874年,在规定了球网的大小和高低后,在英国创办了简易的草地网球比赛。1875年,英国板球俱乐部修订了网球比赛规则,于1877年7月举办了第一届温布尔登草地网球锦标赛。后来这个组织又规定了网球场地的大小及球网的高度,确立了网球比赛每局采用15、30、40分的计分方法。1878年增加了双打比赛,场地在原来单打的宽度上每边增加1.37米(4英尺6英寸)。1884年,英国伦敦玛丽靳本板球俱乐部又把球网中央的高度确定为91.4厘米。至此,现代网球正式形成并很快在欧美盛行起来,成为一项深受人们欢迎的球类运动。网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可以概括为:网球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运动。

二、网球竞赛组织机构

(一)国际网球联合会(Internation Tennis Federation,ITF)

1911年,在美国的杜安尼·威廉斯(Duane Willianms)、瑞典的查尔斯·巴德(chalrles Barede)和法国的亨利·沃利特(henry Wallet)的积极倡议下,经过两年的筹备,于1913年3月1日在巴黎成立国际草地网球联合会。当时的成员国有澳大利西亚(代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荷兰、南非、俄国、瑞典和瑞士。西班牙向大会提交了赞同信而未派代表参加。到2002年初,在国际网联注册的会员有190多个。

ITF是世界网球联合会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网球规则;协调和推进各国网球协会搞好本地区网球运动的普及,提高人们对网球的兴趣和爱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网球运动;为发展中国家开设教练员培训班;协调世界青年、成年、老年的网球比赛;促进世界网球运动的发展。

1980年,成立国际网联基金会,筹集资金,建立许多有助于比赛和服务设施的公司,在发展网球运动中发挥了作用。

1985年成立了医疗委员会,负责审查参赛者的年龄。已公布的 “年龄资格法”适用于青少年比赛,规定了青少年选手参加职业比赛的年龄。

(二)国际男子职业网球协会(Association of Tennis ProfessionaIs, ATP)

ATP是世界男子职业选手的自治组织机构。1972年成立于美国公开赛之时,其任务是协调职业运动员和赛事之间的关系,并负责组织和管理职业自动控制的积分、排名、奖金分配,以及制定比赛规则,给予或取消参赛选手的参赛资格等项工作。从1989年开始,负责主办除四大公开赛和戴维斯杯以外的所有男子职业赛事,在短短的几年里,ATP已显示了它巨大的力量,并成为当今男子职业网球的灵魂。

(三)国际女子职业网球协会(Womem Tennis Association,WTA)

WTA成立于1973年,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洲的圣彼得斯堡,其办公机构目前在康涅狄格州还有分机构。WTA由一个主席和一个董事会来管理,还有一些成员是商业顾问,专门经营WTA巡回赛。像男子网球运动一样,WAT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所有球员的问题,决定整个巡回赛的所有规则和行为准则、电脑排名,并教育年轻球员懂得WTA巡回赛的知识以及参加比赛应注意的事项。

三、国际网球职业赛制特点

网球运动在国际上是一项职业化程度很高的运动。网球比赛是运动员从事该项竞技运动的直接目的。国际职业网球赛是在国际网球联合会(ITF)、国际女子职业网球协会(WTA)和国际男子职业网球协会(ATP)的组织下,通过一系列的公开赛、巡回赛等进行的。国际网球组织的逐步建立,特别是职业网协的成立,使网球运动成为全球化的比赛项目。职业网协主要为职业运动员提供比赛的机会和条件,组织管理运动员的参赛资格、积分、排名、奖金分配以及制定比赛规则等。ATP负责的国际性比赛全年有80个左右,WTA负责的国际性比赛有60个左右,加上ITF负责的600多个国际赛事,全年共约有800多个国际赛事。这些赛事分布在五大洲,平均每天都有国际赛事,在空间和时间上覆盖着全球和全年。在ITF、ATP、WTA共同的组织和管理下,从管理体制到具体运营都采取商业运作模式,吸引了相关行业积极参与,使经济活动规模愈来愈大,推进了网球运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归纳起来,国际网球职业赛制具有以下特点:(1)高额奖金吸引职业球员参加;(2)科学的计算机排名记分系统;(3)吸引媒体和赞助商的广泛参与。

四、著名赛事介绍

(一)四大网球公开赛

1923年,国际网球联合会将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定为四大世界性公开赛,俗称四大满贯赛。无论是从赛事的规模、历史、奖金、积分和影响力来说,四大满贯赛都堪称职业网坛最重要的赛事。所以,夺得大满贯头衔对每个职业网球选手来说都是最终的梦想,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耀。

1. 澳 网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简称 “澳网”,是四大公开赛中最年轻的一个,不过它是每年最早开始的赛事,一般安排在每年1~2月份,自1905年创建至今,已有100年多年的历史。澳网公开赛最初只设男子单打比赛,直至1922年才增设女子单打比赛,后又设立了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比赛。刚开始澳网比赛使用的是草地网球场,1988年,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政府花5000万美元在墨尔本的费林德斯公园建成了具有20世纪先进设施的国家网球中心。该中心占地19公顷,拥有正式赛场25个,均为硬地球场。2006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我国女双组合郑洁/晏紫捧起了大满贯的冠军奖杯。而在女单的比赛中,我国7名选手只有2名进入第二轮。2010年澳网,我国的女子选手郑洁和李娜同时闯入单打四强,谱写了我国网球史的新篇章。

2. 法 网

法国网球公开赛,简称 “法网”,是与温布尔顿锦标赛一样,在世界网坛上享有盛名的传统比赛。它始于1891年,开始时只有法国选手参加,直到1925年才允许外国球手参赛。从1928年起,法网每年5月底到6月初在巴黎西部布洛涅森林边的罗兰·加洛斯网球城举行,是继澳大利亚公开赛之后当年第二个进行的公开赛。比赛场地为红色粘土场地,所以也被称为红土场地网球赛,比赛规定每场比赛采用5盘3胜淘汰制,罗兰·加洛斯球场属慢速红土球场,利于底线对抗,所以一场比赛打上4个小时是习以为常的,在这样的球场要取得优胜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求运动员要有超群的技术和惊人的毅力。法网网球城占地8公顷,拥有正式比赛场地20个,其中四周带有看台的大型比赛场3个,最大的中心球场设有近1.6万个席位。2004年法网公开赛,我国选手郑洁进入第四轮,闯入16强,创造了中国选手在法网女单比赛中的最佳战绩。

3. 温 网

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简称 “温网”,每年6月底至7月初在英国温布尔顿草地网球俱乐部内举行,是现代网球史上最早举办的赛事。温布尔顿公开赛的前身叫 “温布尔顿草地网球锦标赛”,创办于1877年,是四大网球公开赛中最古老、最有声誉的网球大赛。最初比赛只设男子单打项目,1884年增设了男子双打和女子单打比赛,1913年女子双打和混双项目被列入比赛项目。1922年启用温布尔登网球体育场,占地5.4公顷,拥有正式比赛场地18个,训练场地14个。温网的球场是四大满贯赛事中唯一使用草地的球场,它适合发球上网型的选手,比赛球速很快。在2008年温网赛场上,我国选手郑洁以一名外卡选手的身份创纪录地闯入四强,这是继李娜2006年进入温网八强之后,我国女子单打的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4. 美 网

美国网球公开赛,简称 “美网”,其历史仅次于温网,于1881年在美国罗得岛新港举行,通常在每年8~9月间举办。场地是硬地球场,体现速度和力量。网球中的上旋球在硬地场地上体现的相当充分,要想在比赛中取胜,运动员要有良好的体力。由于美国网球的地位和高额奖金,以及中速硬地场地,吸引了众多高手参加。它的影响虽比不上温布尔顿锦标赛,却高于澳大利亚甚至法国公开赛。美网是四大网球公开赛中唯一一个在三种场地(草场、红土场、硬地)上都举行过比赛的赛事,更是唯一一个实现了男女选手 “同工同酬”的网球赛事。1997年建成的中央球场可容纳23000名观众,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球场。

(二)中 网

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 “中网”,是国际网球协会批准自2004年每年一届在中国连续举办10届的大型国际网球比赛。中国网球公开赛得到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的和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并决心通过多年的努力把中国网球公开赛办成继法网、美网、澳网、温网之后的具有浓厚中国文化底蕴和现代化节奏的世界第五大网球公开赛。2006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成为除美国以外首次使用鹰眼系统(Hawk-Eye)的巡回赛。2009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由北京光彩网球中心搬迁到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总建筑面积26514平方米,共设置10片比赛场地。其中,中心赛场作为决赛场地,可容纳观众1万人,总的坐席数为17400个,另有练习场6块。2009年升级后的中网,成了女子皇冠赛,就是除了澳网、法网、温网和美网之外最高级别的女子赛事;而中网的男子赛事也成为了仅次于四大满贯和男子9站 “1000分赛事”之外的另一项ATP顶级赛事,而男女赛事同期举行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在整体级别上仅次于四大满贯赛,与印第安维尔斯赛、迈阿密赛和马德里赛并称 “四大超级赛事”。升级后的中国网球公开赛要求世界排名前50位的女子选手必须参加,如果世界排名前10的选手临阵退赛,将受到严厉的处罚。中网总奖金女子至少为400万美金,男子为200万美金,这对于顶尖网球选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这样的规则意味着自2009年开始的中网赛事中将能够见到大、小威、库兹涅佐娃等女子最顶尖高手,而男子赛事也同样能有为数众多的世界前20位大牌选手前来参赛。

(三)联合会杯

联合会杯赛(FEDCUP)就是世界网球女子团体赛。联合会杯赛是为1963年庆祝国际网联成立50周年而创办的,它同戴维斯杯赛一样,是每年检阅各国女子整体实力的规模最大的比赛。联合会杯的比赛办法是在不断改变的。开始阶段,各国参赛队都汇集于主办国,在一周之内决出优胜者。对于参赛队比较少的比赛,这种办法是可行的。但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参加联合会杯比赛的队也不断增加,如1995年有83个队参加联合会杯赛。这种比赛办法就必须进行改革,1995年决定采用类似戴维斯杯赛的办法。新办法如下:1995年联合会杯赛的前8名为世界组;9到16名为A组。世界组第一轮获胜的4个队进入半决赛,失败的4个队同A组第一轮获胜的4个队进行比赛,该比赛的种子和抽签都将重新进行,比赛中获胜的4个队进入1996年世界组。A组中第一轮失败的4个队同各区中获胜的队进行比赛,四支获胜队进入1996年A组比赛,失败队参加1996年区级比赛。世界组和A组的比赛采用5场3胜制(4单1双)。即第一天进行两场单打,第二天进行两场单打和一场双打,双打放在最后进行。联合会杯世界共分三个区:欧洲/非洲区,有2个进入A组的名额;亚大区,有1个进入A组的名额;美洲区,有一个进入A组的名额。各区比赛先采用分组循环制,每场团体赛打两单一双,根据各国运动员国际排名情况,即1号对1号,2号对2号,最后是双打。先胜两场者为胜张学军.现代网球运动手册 [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四)戴维斯杯

戴维斯杯赛(DAVISCUP),又称世界网球男子团体赛。戴维斯杯是美国德威特·菲利·戴维斯(Dwight FilleyDavis)创始的。1900年在美国的波士顿举行了只有美国和英国参加的第一届戴维斯杯比赛。美国队以5:0战胜英国队,捧走了奖杯。戴维斯杯原规程规定,凡冠军获得者在次年的卫冕战中,有如下的优惠:所有参赛队进行比赛后所产生的次冠军队,向上一年的冠军队挑战,胜者为当年的冠军;比赛用球、地点均由卫冕国选定。这种赛制一直到1972年才得以改变。新赛制规定:冠军队从第一轮开始参赛;决赛地点抽签选择。

由于参加戴维斯杯赛的队越来越多,在众多参赛国的请求下,从1979年开始,国际网联负责所有戴维斯杯的比赛事宜。1980年7月国际网联年会上决定戴维斯杯赛采用新制度,从1981年开始实行。(1)获得1980年4个赛区半决赛权的16个队,直接争夺1981年锦标。(2)1981年参赛的其他队,仍旧参加各4区(欧洲A区、欧洲B区、美洲区和东方区)的淘汰赛。(3)该4个区的冠军,将于1982年替代1981年前16队中的最差的4个队。从此,戴维斯杯竞赛分成两大组进行,其中不分地区组(前16个队为世界组)比赛产生的冠军,是戴维斯杯锦标的得主。其他依旧分为欧洲A区、欧洲B区、美洲区和东方区。这四个区产生的4个冠军队晋升到世界组16队之中,然后世界最差的4个队下一年降至4个分区内。1981年戴维斯杯首次得到日本电信电子公司NEC的赞助,从而有了奖金,与电视转播费和市场开发的收入一起,为每个国家的网球运动供支持。

自1988年开始,国际网联又修改了戴维斯杯赛的规则。把东方区改变为亚大区,又分为亚大一组,亚大2组,水平高的在1组,1组的上下半区各出线一个队。把原美洲组也分成1组和2组,水平高的在1组,1组上下半各出线一个队。把原欧洲A区、欧洲B区改为欧非区1组,其中分为A区和B区,每区的前两名出线参加世界组的资格赛。又增设了非洲区2组和欧洲2组,所有区的2组都是该区水平较低的。这样,亚大区1组、美洲区1组和欧非区1组的A区和B区,各出线两个队,共8个队抽签对阵,胜者升到第二年世界组,负责回到各区的1组。戴维斯杯比赛采用4单1双,5场3胜制。比赛分3天进行,第一天两场单打,第二天一场双打,第三天两场单打。每场均采用五盘三胜制(前四盘采用平局决胜制,第五盘采用长盘制)。

第二节 选题依据与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根据我国众多优势项目的成功经验,每个项目最初的突破都是把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发展所需,力争在一个或少数点上取得突破,从而以点促面,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历程。国家体育总局和网球协会根据项群理论关于“选出与现有优势项目隶属于同一项群但暂时落后的项目,有可能比其他项群落后的项目更快地得到发展和提高、向优势项目的行列中转移”的理论韩鹏伟.“十五”期间我国奥运战略应突出发展女子项目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23~24,提出了把与乒乓球、羽毛球隶属于同一项群的网球作为发展奥运项目的重点项目之一。1998年亚运会后,为应对国际职业网球变化的特点,中国网协制定的 《2001年~2010年网球项目奥运争光计划》,进一步明确提出 “以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口”实施网球项目突破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国家网球队经过精筛细选,组建最佳女子双打组合,并根据职业网球赛制的特点,派选手奔赴世界各地参加大量的职业比赛,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比赛,女子双打逐步形成优势。在备战奥运会期间,国家网球中心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给予重点保证,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组织国内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组成攻坚队伍,选调国内男选手进行陪打,使得女子重点选手的训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事实证明,在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孙甜甜不畏强手、勇敢拼搏,获得了女子双打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把中国网球运动推向了新阶段,大大增强了我国网球界的信心。因此,事实说明把“以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口”作为实施网球项目突破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是,在高度职业化的国际网坛双打的地位往往只是配角,而单打才是衡量球员以及国家网球整体水平的标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女子双打项目上并未取得优势,国内女子双打选手组合中尚未形成高水平的竞争态势。女子单打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还没有形成整体优势,与世界高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男子项目还相当落后。所以,如何在保持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克服阻碍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种种障碍,使之早日转化为优势项目,成为摆在我们目前的主要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我国网球运动的现状、本质和规律,找出影响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因素,为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选题的意义

自1885年网球运动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新中国成立前,网球被视为贵族运动,参与者极少。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球运动得到空前快速的发展,人们已经把网球当成一种健身娱乐方式,与此同时,我国网球竞技水平也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女子网球选手已经逐渐走向世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佳绩。女子在双打和单打上的同时突破让世界对中国网球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中国网球不仅在双打方面具备了战胜世界优秀选手的能力,在单打方面也拥有可以冲击世界女单顶尖选手的实力,这也证明中国女网不再单靠双打这一 “捷径”闯荡网球职业赛场,而是向着单双打齐头并进的方向发展。

但是,我国网球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虽然女子选手李娜的世界排名达到了第4位(2011年6月),但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目前的世界排名在300名之后,连直接参加世界高水平网球比赛(如ATP赛事)的资格都没有,而且女子选手在国际上还未形成整体优势,多数女子运动员的世界排名还在百名之外。所以,以我国专业队员的培养状况、技战术水平、训练比赛状况等为出发点,在调查我国网球竞技运动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移植、引入到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实践中来,构建我国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找出影响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因素,这不仅是对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贡献,也是对可持续发展应用范围的延伸和扩展;不仅会对新世纪我国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也可以为其他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网球科研论文状况的分析

黄波黄波,刘仁盛.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现状分析研究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2):1~3分析了自1992年到2006年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第1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所有关于网球运动的科研论文,发现自1992年到1999年,我国有关网球运动的科研论文几乎是一片空白,但是自1999年后,网球运动的科研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他对1999~2006年间我国网球运动科研论文进行了分类分项统计处理,针对数据的分布分析了我国网球运动研究的发展现状及一些规律特征。

蒋伟浩蒋伟浩.1994~2004年我国网球运动科研发展现状与分析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1(3):40~43对1994~2004年间网球运动科研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多学科在网球运动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包括: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及社会学等方面。

谌志道谌志道.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现状研究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8):129~131对1988~2007年间我国13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155篇网球科研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网球的科研论文数量不多,对有关规则与裁判法、场地器材设备、软式网球、短式球运动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陶权陶权.1997~2006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 [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2):46~47对1997~2006年10年来我国近35种体育类专业期刊发表的网球论文进行研究后认为:10年来发表的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内容的范围较窄,研究成果的质量不断提高,但高质量文章总体数量偏少。

二、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陈禹陈禹.黑龙江省网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对黑龙江省网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高守东高守东.安徽省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对安徽省网球运动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谭沃杰谭沃杰.影响中国网球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J].体育与科学,1999,20(117):38~40针对当时(1999)我国网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管理体制、运动员训练、比赛、运动员自身素质、教练员训练手段、群众普及性、球场设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措施。陶志翔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等.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30~833、万建斌万建斌.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以全国23个省市4级网球组织(省市专业队、省级体校、地市级体校、俱乐部及特色学校)及其所属教练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年龄、级别、训练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教练员的年龄、学历、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四级网球组织的经费来源和场地状况也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刘世军刘世军,张运亮.制约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115~116从训练学、社会学角度对制约中国网球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社会化程度低、旧有运动员培养体制和训练水平低是影响中国网球发展的因素,并尝试提出中国网球走产业化道路,网球运动员走职业化道路,同时进一步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发展新思路。吴云吴云.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特点看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对策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98研究表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是身材高大、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好、具有很好的耐力水平;在技术上非常重视发球和接发球技术、掌握多变线路的击球能力和准确的击球落点;在战术上对传统的底线打法和上网打法进行了很大的改进,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战术。他提出了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必须重视选材、在训练中学习先进训练理念、抓住关键技术、提高训练质量等对策。朱征宇朱征宇,谭冬平,陈祺.中国竞技网球发展面临瓶颈问题的研究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5):1~4对制约中国竞技网球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基础薄弱、体制不完善和训练水平滞后等问题是制约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的主要问题;他针对如何解决中国竞技网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三、大众与高校网球状况研究

与十年前相比,虽然网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已明显提高,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网球场地、设备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众网球的开展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很丰富。荣礴等在 《中国大众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荣礴,韩湘平,晏金梅.中国大众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1):66~68一文中通过对中国大众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发现,社会参与度低、网球设施不足、缺乏人文理念等因素是制约我国网球运动普及的主要瓶颈。对此状况,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加大网球场馆建设投入,从三类人群普及入手,营造良好的网球文化氛围,并以竞赛为杠杆,走社会化和产业化网球发展之路的对策。刘志玮刘志玮、李凌 制约我国大众网球运动市场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0):109~110等根据我国大众网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寻找影响大众网球运动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改变体育思想理念,强化媒体的导向作用,提高体育消费思想等方式方法,进而拉动大众网球运动市场的发展。

近十余年来由于我国有很多高校开设了网球课程,所以对高校网球运动的研究明显增多。孙志鹏孙志鹏.江苏省高校竞技网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江苏省高校竞技网球运动现状与对策进行了研究。彭耀磊彭耀磊.北京市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北京市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陆树兵陆树兵.上海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模式初探 [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的硕士学位论文对上海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赵立霞赵立霞.湖北省大学生网球运动参与动机的比较研究 [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湖北省大学生网球运动参与动机进行了研究。杨宏杨宏.山东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105):88~89对山东省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宫晓丽等宫晓丽,梁斌,杨涛等.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5):89~91和罗舰等罗舰,宋保华.对我国普通高校网球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2):78~79对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

在网球教学方面,陈小蓉主编的 《大学生专项体育教程》陈小蓉主编.大学生专项体育教程 [M].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6作为普通高校大学生专项体育实践课的配套教材,对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单打和双打打法及战术做了阐述;金其荣主编的 《体育与健康实践教程》金其荣主编.体育与健康实践教程 [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对网球背景知识、基本技术及比赛规则等做了介绍和讲解;王少华主编的 《体育基础理论与实践教程》王少华.体育基础理论与实践教程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对网球运动的特点及锻炼价值、技战术练习方法等做了介绍,这些教程对网球运动在高校中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网球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提高等,这些研究对网球教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张洁对高校网球课构建多样化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探讨,从课程任务上、课程内容上、课程考核上进行了分析研究。陈勇、李皿对非体育专业高校提高网球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任林峰任林峰.新形势下对普通高校网球课教法的探讨 [J].福建体育科技,2002,2对普通高校网球课教法进行了探讨。程杰程杰.表象训练运用于网球教学的实验研究 [J].体育与科学,1999,6对表象训练运用于网球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陈昱⑩ 陈昱.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6):64~65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聂锐新⑪ 聂锐新.网球正手击球教学顺序的实验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3):53~55对网球正手击球教学顺序进行了实验。张立营张立营.网球两种基本击球技术教学顺序实验研究 [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的硕士学位论文对网球正反手基本击球技术教学顺序进行了实验研究。祝自新祝自新.高校网球正手及双手反手抽球技术教学顺序的实验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的硕士学位论文对高校网球正手及双手反手抽球技术教学顺序进行了实验研究。孟凡明的硕士学位论文对网球正反手技术动作纠错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李屹峰李屹峰.击球节奏在网球底线正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击球节奏在网球底线正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可见,就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吸引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兴趣,尤其是得到了研究生们的关注。

四、竞技网球研究

(一)女子双打

1998年亚运会后,我国网协制定了 《2001年~2010年网球项目奥运争光计划》,明确提出 “以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口”,实施网球项目突破的指导思想。所以国内学者开始重点研究女子双打的课题。

刘青等刘青等.对2004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我国女子双打技战术水平的分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3~114对2004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我国女子双打的技战术水平进行了分析。他在其博士论文 《提高我国网球女子双打竞技水平的系统分析与策略研究》刘青.提高我国网球女子双打竞技水平的系统分析与策略研究 [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一文中,对我国网球女子双打竞技水平系统、运动员培养模式、项目的制胜规律及相关因素、女子双打技战术水平诊断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其论文作为奥运攻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在国际上提高我国女子双打的竞技水平和竞争力具有极高的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陈正陈正,刘青,唐小林等.中外优秀网球女双运动员技战术及打法特点的比较研究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5):41~45《中外优秀网球女双运动员技战术及打法特点的比较研究》及 《世界网球女双发展趋势及我国网球女双发展对策》陈正,刘青,唐小林.世界网球女双发展趋势及我国网球女双发展对策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75~977阐明了现代网球女双发展趋势,对照世界优秀网球女双选手技战术及打法特点,研究探寻目前我国网球女子双打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主要差距和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就我国网球女子双打训练策略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从他们发表的科研论文中不难发现,我国女子双打应重点解决:发球不单追求力量,更注重旋转、落点;接发球主动意识加强;技术向全面发展;“双上网”打法为主;进攻意识明确等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到了女子双打方面,仅唐小林唐小林,陶志翔,王光和等.国网球男子双打竞技水平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调研报告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715~716等少数学者对我国网球男子双打竞技水平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我国优秀男双选手与世界优秀男双选手在基本技术与战术运用、得失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双选手竞赛特点及我国男双选手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而提出了建议。

(二)网球职业化

网球是一项国际化、商业化、职业化和个体化很强的运动项目。中国网球要想走向世界、与世界网球接轨,必须也要走职业化道路。所以在2003年初,我国网协确立了 “必须坚持走职业化的道路”的指导思想。同时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制定了 “以女子网球为重点,以女子双打为突破口”的战略方针。开始走上了职业化道路的新篇章。

刘青刘青,田园.中国网球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障碍与途径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557~1559在其论文 《中国网球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障碍与途径》一文中研究认为,我国网球的投资体制、人才培养方式及竞赛体制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世界网球市场化、商业化和职业化的今天,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认真研究国际职业网球的本质、特征与规律,改革与完善运动员的培养机制,高度重视职业化导向前提下的运动员作风培养,进一步完善全国网球竞赛体系,健全和完善与职业化相适应的协会管理机制等成为中国网球 “职业化”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刘青刘青,田园.论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831~833在 《论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一文中探讨了中国网球职业化的背景与起因、特征及不足,提出职业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他们研究认为,应当进一步明确我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改革与完善运动员的投入与回报机制,努力拓宽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借鉴女网、从 “举国体制”与 “职业化”的融合中实现男网突破,进行竞赛体制改革、促进网球产业的发展,健全和完善与职业化相适应的协会管理机制等,这将是中国网球 “职业化”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刘青刘青.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53~56的 《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一文还探讨了我国网球运动员现行的培养体制,和目前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培养途径,认为我国网球的职业化步伐仅仅局限于比以前参加或举办更多的国际网球排名赛,而选手的培养模式、训练模式、参与办法等等,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之下。因此,提出改革与完善运动员的培养机制,高度重视职业化导向前提下的运动员作风培养,健全和完善与职业化相适应的协会管理机制等成为中国网球 “职业化”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陈一曦陈一曦.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我国女子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分析 [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80~381分析我国女子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现行培养体制,以及我国女网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下职业化体制的构想。他认为女网职业化的口号喊了近十年,学会了 “参加职业赛事和聘请外教”的形似职业化,但并没有做到 “神似”。中国女网的根本问题在于体制上没有职业化。职业化培养模式与举国体制冲突的另一个焦点就是个人回报问题。中国球员从小到大都是国家投资培养,因此为国效力被视为球员的天职。西方的职业球员是以个人家庭为培养单位、以商业赞助和参赛奖金为出路,因此 “国家召唤”就缺乏约束力。王艳王艳.中国女子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网球职业化改革设想的初步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5的学硕士论文分析了世界网球职业化发展现状与特点、我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现状及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改革的设想。

田园田园,刘青.“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的融合—中国女子网球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75~78以中国女子网球近几年来在世界网坛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为契机,从 “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相融合的角度对我国女子网球登顶世界网坛的成功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女网成功登顶的因素主要是以 “举国体制”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办体育的优势,以职业化为途径、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紧握项目特点、寻找制胜规律,重视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狠抓运动员作风培养。而 “登顶”之后,中国女网虽有突破,但并不表明有质的飞跃,还存在职业化水平不高、后备力量不足、教练员数量偏少等问题,为此,要以双打的突破为契机,把战略重点从双打转移至单打,以促进中国网球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竞技能力研究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有的综合能力,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和运动智能等五个方面。胡国华 《从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的竞技能力特征谈我国男子网球运动的发展策略》胡国华.从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的竞技能力特征谈我国男子网球运动的发展策略 [J].考试周刊,2008,13(3):125~127一文认为,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在竞技能力方面有共同的特征,他们一般身材高大,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好,具有很好的耐力水平;在技术上非常重视发球和接发球技术、掌握多变线路的击球能力和准确的击球落点,在战术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独华军独华军,郭开强,苗鹏等 世界职业网球选手竞技能力特征分析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1):117~119对费德勒、纳达尔在2007年法网比赛中的技、战术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在总结现代网球发展趋势,比较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技战术及打法特点之基础上,探寻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竞技能力特征,为进一步明确我国男子网球技战术发展方向和技术风格,提高我国网球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竞技水平,缩短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提供了科学依据。

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五个组成部分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戴敏等戴敏,卢刚,邓霖.网球运动员体能测试分析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8,14(1):67~69对网球运动员体能测试分析系统进行了开发与研制。杨麟杨麟.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现状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现状研究》对国家女子网球队运动员在冬训期间的体能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国家网球队运动员生理生化检测指标体系和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体系。张小军张小军.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 [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的硕士学位论文 《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认为,科学系统的力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具有很深刻的意义。他总结了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式和方法,从中归纳出了科学训练形成系统的训练理论体系和训练模式,为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提供了依据。郭全清郭全清.青年男子网球运动员主要动作的肌电分析与应用 [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的硕士学位论文 《青年男子网球运动员主要动作的肌电分析与应用》将肌电技术引入网球主要动作的研究中,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知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明网球主要动作的科学合理性,为改进和合理化网球运动员肌肉力量训练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赵方晔赵方晔.关于加大网球选手正手击球力量的研究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95~96对如何加大网球选手正手击球力量进行了研究。李登光李登光,周阳.对现代网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科学训练的探讨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52~53对现代网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的科学训练进行了探讨。由张伟编译的外文文献张伟编译.解析耐力训练 [J].网球世界,2004,1,72~73指出,耐力练习通常可以分为一般耐力、专项耐力和比赛期间的耐力练习。网球运动耐力训练的方法有许多,网球教练员安排耐力训练时,一定要清楚需要练习哪种耐力。杨京洲杨京洲.优秀网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特征的研究 [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3):52~53对ATP、WTA年终排名前50名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置信区间的特点及其身高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网球运动选材与运动训练提供了理论参考。

早在1991年,我国与世界网坛的交流还处于初级阶段,马连弟、曾精雄在 《网球基本技术与战术》马连弟,曾精雄.网球基本技术与战术 [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一书中就系统地介绍了网球运动的各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战术及当时世界网坛风云人物的技术特点,为网球运动员、教练员和网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网球的窗口。

网球发球是网球运动的基本技能,是惟一由自己掌握而不受对方控制的击球方式,是当今优秀网球运动员克敌制胜的强有力的武器。它既是每一分的开始,也是向对方进攻的开始,同时还是双方进行攻防对抗的开始。发球好可以直接得分,或是给自己下一板球的进攻创造机会。可见网球发球在网球比赛中的重要性,所以有大量的学者在积极研究网球发球。

陶志翔陶志翔,祁兵,胡亚斌等.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95~1697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认为网球发球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动作,还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他认为这一体系由技术层、战术层、心理层和体能层四个方面组成,其目的在于更新网球发球思想观念,加深对网球发球内涵的认识,并建立网球发球理论体系,以期为指导网球发球的运动训练实践服务。

陈万军陈万军,郭开强,邢哓圆等.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特征分析 [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555~561应用计算机技术及CAI软件功能,并结合生物力学原理,研究、解析桑普拉斯和阿加西发球技术的主要特征所在,包括完成发球技术动作的时间特征、抛球与过渡阶段技术环节主要特征、向后和向前挥拍阶段动作技术特征,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其优势特征的合理性、实效性。主要结论是:桑普拉斯和阿加西两人发球时,抛球技术动作连贯、稳定、位置准确、抛球落差小、抛球臂肌肉感觉精细,向后、向前挥拍时间短,充分合理地运用了躯干侧弓、背弓、下肢肌群转动用力及上肢挥臂旋内动作,使发球动作过程肌肉工作群协调有力,从而形成了发球技术动作时间短、速度快、力量大、落点刁的效果。

严波涛严波涛,吴延禧,苑廷刚等.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J].体育科学,2000,20(4):80~84采用高速立体摄像(500 /秒)和现场调研等方法,对我国男、女网球选手的发球技术进行了分析。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抛球、击球动作技术以及动作节奏问题的本质做了探讨。认为抛球高度落差过大是造成击球爆发用力动作不连贯的主要根源;提高发球速度重点是要发挥躯干力量,应采用螺旋式向上用力技术;上肢尽管对球拍有最后加速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控制用力方向和球的落点;新、旧发球技术在用力节奏上有本质性区别,新的发球动作节奏更符合动作目的和人体运动原理。他针对我国运动员当前发球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训练建议。严波涛严波涛,李早.网球发球动作和基本技术模式 [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36~40还通过对参加第27届奥运会选拔集训的26名国家队男、女运动员动作技术分析,并参考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从中概括出理论和实践上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适合我国运动员使用的网球发球技术动作模式。

陈海春陈海春.网球发球动作的生物力学与解剖学分析 [J].福建体育科技,1998,17(5):50~51通过对网球发球动作进行生物力学与解剖学的剖析,对部分业余优秀选手与世界强手的发球技术的比较,找出差距所在,提出解决的对策。为网球普及阶段的发球技术水平提高提供了参考。

潘晟潘晟,张宏成.两种网球底线击球技术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征的比较分析 [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4):103~105分析了两种不同网球底线击球技术的握拍法、步法和引拍挥拍的运动轨迹,比较它们的技术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征。认为现代鞭打式击球技术比传统长行程击球技术有明显优势,可以击出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旋转更强,极具穿透力的上旋球,显著提高了击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

陈昌盛陈昌盛,柳鸣毅.中外优秀网球女子运动员技战术特征比较分析 [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3):79~81采用录像观察法,对2008年温网大威廉姆斯、郑洁全部比赛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总结现代网球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比较中外优秀网球女子选手技战术特征,进一步明确我国女子网球技战术发展方向和技术风格,以期提高我国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缩短与世界网球强国的差距。

田园田园,刘青.郑洁挺进 “温网”四强技战术的成功运用及启示 [J].北京体育大学学,2008,31(9):1273~1275通过对郑洁温网晋级四强全程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及技战术分析,从发球、接发球、底线抽球和网前拦截等技术环节及对六场比赛中对阵不同对手所采用不同战术打法的分析,探寻出中国网球发展的启示:单打的突破,跳出了双打荣誉光环,提升了中国网球国际地位;选择适合亚洲人身体条件特点的技术风格与打法,一样能取得优异成绩;温网的历史性突破,为备战奥运及参与今后的大满贯竞争增强了信心;温网辉煌,助推中国网球进一步普及与提高。

张忠秋等翻译的 《网球心理训练》张忠秋等译.网球心理训练 [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一书从网球运动员的成功心理状态、责任感、动机的激发、情绪的调节、表象训练、集中注意、比赛心理及父母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和具体的方法性指导,强调了运动员只有具备超强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网球比赛的激烈竞争,是一本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网球专业心理学著作。孙卫星孙卫星,吴从斌.对国家网球队 “内在实力”评估的初探 [J].体育函授通讯,1999,2:59~60运用卡鲁斯泰德设计的 “内在实力”排名榜,结合认知训练法的心理手段评估了国家网球队的 “内在实力”。余丽桥余丽桥.网球单打比赛的心理和制胜策略 [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4)认为网球是一项技术精细、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在正式比赛中,运动员 “单兵”作战,无法接受教练员的指导,在水平相当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因素起着主宰比赛胜负的关键作用,在国际顶尖高手的对抗中更是如此。因此,如何在临场比赛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水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Andrew撰写的书从理论上解析了在网球比赛时焦虑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在容易产生压力的场合应如何做出正确的反应,并重点教授了一些抗压和控制情绪的技巧。Andrew David Peden.Managing Performance Anxiety In Tennis [M].Trafford PublishingChris Harwood等研究了网球运动员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其父母在经济、训练、比赛、孩子发展前景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Chris Harwood,Camilla Knight.Stress in youth sport:A developmental investigation oftennis parents [J].Psychology ofSport and Exercise,2009,10:447~456

(四)网球制胜规律研究

孟凡甫孟凡甫,杨麟.对竞技网球本质及其制胜规律的再认识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589~591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竞技网球制胜的五个规律,并阐述了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制胜规律的运用。陈正陈正,胡亚斌,陈莉等.我国网球项目奥运备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跟踪监测及比赛胜负规律分析 [J].中国体育科技,2007,41(1):67~71等对国家女子网球队奥运备战运动员主要比赛过程进行跟踪监测,研究分析了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实力现状,并从众多的统计数据中揭示了网球项目比赛规律。郭立亚等郭立亚,吕雪松,杨锋.对网球项目男、女单打比赛制胜规律的研究 [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6):52~55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网球项目男、女单打比赛21项技术统计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破发机会、破发次数是决定网球单打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制胜分、正手制胜球、非受迫性失误等是决定单打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五)基于项群理论视角的研究

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网球同属技能隔网对抗项群,在这一项群中,除网球外,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女排)都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特别是乒乓球和羽毛球,其比赛形式和技术特点有很多都与网球有相似之处,而在这两个项目上我国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直雄踞世界前列。如果能把它们与网球项目在体能、技能、运动战术、运动智能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深入分析,使网球训练能够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迅速提高我国网球水平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有学者从项群论理论的视角对网球运动进行了研究。

陶志翔在其博士论文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一文中,将技术动作、打法类型、比赛形式、比赛过程、制胜规律等特征比较近似的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三个项目归属为一类,对三个项目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拍数分布特征、有效分布区、得失分规律、制胜规律、制胜的特征、技术运用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刘建和刘建和,杨成波.隔网对抗类项群(乒、羽、网、排)技术和打法演进过程的初步考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64~68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制、编制了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等四个隔网对抗类项目技术和打法的演进过程图;初步考察了演进过程中的5个规律性现象,从不同的分类角度简要分析了影响技术和打法演进的制胜因素、规则因素、工具因素、偶然因素等。

文建传文建传,陈长庚.从项群理论的视角看网球运动的某些特点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103~106从项群理论的视角对网球运动的体能、技能特点及战术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武传钟武传钟.对抗性项群代表项目竞技能力特征的比较研究 [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对网球运动竞技能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隔网对抗性项目(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竞技能力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的研究使我们从项群理论的视角了解了网球,为我国网球运动借鉴同一项群、优势项目的先进经验,从后优势项目转化为优势项目提供了参考依据。

(六)网球裁判研究

在比赛中,运动员是比赛胜负的竞争者,裁判员是赛场上的执法者,他们都是一场比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旭辉张旭辉.影响中国网球裁判发展的个体因素及对策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8的硕士论文对我国部分国家级以上的网球裁判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影响其业务水平和级别向更高水平发展的个体主、客观因素,探究了这些影响因素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陶权陶权.网球裁判员心理因素对临场判罚正确率的影响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2):96~100对我国高级网球裁判员进行了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网球裁判员正判率影响的因素有许多种。74.65%以上的裁判员认为心理因素对网球裁判员正判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他对这些心理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认为今后在培养和聘用网球裁判员时,要以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为重要的考核依据。尹宝成尹宝成.关于网球裁判员场上执法的心理分析 [J].科教文汇,2008,11:286~287认为裁判员是一场正式比赛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好的裁判能做到判罚公正、准确,使比赛进行得顺利圆满。不恰当的判罚不仅有失公平,也可能使一场本该精彩的比赛变得索然无味。他对网球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探求影响网球裁判员心理状态的原因,帮助裁判员消除不良心理状态,为公正执法了提供理论参考。

五、网球运动的人文社会学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我国仅有少数学者从人文社会学角度对我国网球运动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孙健孙健.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滞后的人文社会学思考 [J].四川体育科学,2009,2:9~11从人文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网球运动滞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我国网球运动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网球文化和体育人文精神的匮乏以及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不完善等。沈纲沈纲,唐成.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44~446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辩证地论述了中西方文化对现代网球运动发展的内在影响,从而窥视出中国网球发展与世界网球发展差距的文化成因,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杨芳杨芳,雷少华.对网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审视 [J].体育与科学,2005,26(2):71~72通过对网球运动进行社会、文化的分析,认为网球作为源于欧洲的 “贵族运动”传播到中国之后,面临缺乏理论、缺乏人文环境等困境,导致网球运动在中国 “水土不服”,她根据我国网球运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六、网球运动的损伤与防治

网球运动集娱乐、健身、休闲和观赏为一身,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虽然网球运动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但是,由于网球运动强度大、技术动作比较复杂,对参加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在网球运动中损伤发生率也很高。不论是职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常常受到伤病的困扰,例如:纳达尔和李娜的膝伤、费德勒的背伤、莎拉波娃的肩伤、克里斯特尔斯和郑洁的脚踝伤等,都影响了他们的运动成绩、工作和生活。因此,对网球运动损伤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栾丽霞栾丽霞,徐翔峰.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92~95等对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研究。王楷槿王楷槿.关于网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J].教书育人·高校论坛,2007,(21):94~96对网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吴丽君等吴丽君,张学军,郭新明等.对我国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状况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2002,22(3):119~121对我国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鲍勤鲍勤.网球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防治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2):63~65对网球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肖源肖源,陈元武.不同阶段 “网球肘”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J].辽宁体育科技,2006,(4):26~27等研究了不同阶段 “网球肘”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黄建辉黄建辉.电针配合TDP治疗网球肘33例 [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35对电针配合TDP治疗网球肘进行了研究。王琪王琪,彭飞.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97例疗效观察 [J].新中医,2005,(2):59~60对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进行了疗效观察。南登昆南登昆.康复医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对康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Babette撰写的书揭示了每个网球技术动作的生理复杂性,并论证了每个动作可能带来的潜在伤害。他提出的训练计划、营养搭配和器材选择等能有效降低受伤的风险。Babette Pluim Marc Safran.From Breakpoint to Advantage:A Practical Guide to 0ptimal Tennis Health and Performance [M].Usrsa

七、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始于1997年,王景连等⑩ 王景连等论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科学,1997,17(3):30~32在对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指出,可持续发展与体育的关系交汇在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持续发展这样一个交汇点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体育的必然选择和趋势,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独特的支撑作用。喻坚⑪ 喻坚.现代体育与可持续发展 [J].四川体育科学,1998,1:8~11认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得到当今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全新的发展观,必然会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体育这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的社会活动更是有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邵桂华邵桂华,满江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J].体育科学,2010,30(1):36~43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分析了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构建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钟秉枢钟秉枢.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1):1~4从我国运动员生存环境入手,回顾了我国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成绩与不足,揭示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生源危机、后备短缺、退役安置不畅等严峻挑战的原因,并发出了提高训练质量、增进训练效益的呼吁。潘迎旭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的博士学位论文对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研究。李春雷李春雷.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的博士学位论文对我国竞技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朱琪林朱琪林.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的博士学位论文对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骆意骆意.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的博士学位论文对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研究。

网球运动方面,何振强何振强.探制约中国网球可持续发展瓶颈的解决途径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3):25~27研究认为,虽然中国网球在WTA系列赛和大满贯赛事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目前中国网球正面临着诸多制约可持续发展的 “瓶颈”,他从六个方面探讨制约中国网球的 “瓶颈”及解决途径。游洲游洲.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探讨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8):64~66通过对中国女子网球与欧美女子网球的优劣势比较分析,就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措施进行了探讨,为使中国网球运动走上稳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