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体育课,特别是一些展示课和评优课,可以说是载歌载舞、粉墨登场,“抗洪救灾”、“解放军炸碉堡”、什么“小青蛙找妈妈”、“小八路练本领”之类的东西越来越多。在体育课中穿迷彩服的、戴红十字标志的、背麻包的、扛木头的,甚至扁担、南瓜都搬进了课堂,体育课有点变得像演活报剧一样了。这样的体育课让人感到越来越不像体育课了,但有些专家还对这样的体育课大加夸奖,甚至还说这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成果,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与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真让人很难理解。
这类教学是否就是“情景教学”?过去一些采用情景教学的体育课,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多体育老师上的情景教学课也获得很大的成功,一段时间里这种教学方法还得到大力的提倡。然而,不知为什么,现在的“情景教学课”看后让人感到很不自然和困惑。因此,想请“体育教改门诊”的专家们给予解答。
江苏一体育教师
解惑:
您所反映的问题是属于对情景教学法的理解与运用问题,而不是情景教学本身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对情景教学法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
一、确认意义:体育为什么需要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景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学习想象,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当教学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无法在真实的条件下进行教学时,情景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航空航天飞行的教学就是典型的例子。同理,外语、语文也要模拟各种生活情景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为外语和语文如果完全脱离了生活情景,语言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此外,物理、数学等学科有时也常把原理还原到生活的情景中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采用实验和分析应用题等形式。
但,体育却似乎与此不同,因为体育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游戏,是人为虚拟了的竞争性活动,所以大多数的运动技术不必放到生活的情景中去学习,如体操、游泳原本就是从生活中来的,不必再去想象攀登树木、绳梯或江河湖海的惊涛骇浪去练习。有些内容本身就很真实,如球类比赛中的技战术应用情景、身体练习中克服困难的情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社会情景、感受胜利和失败时的情景等等,既真实又丰富。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体育往往不必再去模拟其他情景来进行教学,这可能是体育学科教学的一个特点吧。
那么,为什么体育也在大力提倡情景教学呢?我们认为,主要不是因为体育必须模拟真实的情景才能教学,而主要是为了低年级学生在做一些枯燥的身体练习时,提高他们的练习兴趣,同时也是为了某种激励和教育的需要。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练习一些陌生的体操动作时,如果能想象孙悟空那样叱咤风云,可能就会兴趣大增,更加勇敢,不畏困难;在长跑中,如果学生能想象解放军战士追杀顽敌,可能就会一鼓作气地坚持跑完;如果将一些枯燥的练习形象地比喻成“夏令营的一天”,他们就有可能感到愉悦;如果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去活动,他们就有可能童真大发,使活动更富情趣、和谐。
体育情景教学虽然具有上述作用,但它还是要限定在以下的范围运用:
1.用于比较单调、枯燥与难度较大的教材。
2.用于年龄较低的学生,一般故事化教学只适用于小学低年级,而榜样性的、自我暗示性的情景教学适用的年龄可稍大一些。
二、辨别真伪:情景也有“真情景”和“假情景”之分
所谓“真情景”,是情景和学生当前的学习活动有着某种真实的联系,具有真实感。例如,学生练习耐久跑时身体非常劳累,气喘吁吁,此时让学生想想解放军战士与敌人抢占高地的情景,因为此时学生是气喘吁吁,解放军战士也是气喘吁吁,两者具有相似的情景和相似的感受(只是解放军面临的情景更加生死攸关),用这种情景去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和平的环境下去体验发展耐久力和意志力的重要意义,去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学生们就有可能去一鼓作气地跑完全程,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假情景”,是情景和学生当前的学习活动不具有某种真实的联系,缺乏真实感。例如,教师设定了“抗洪抢险”的教学情景,但却让学生穿着迷彩服,扛着轻飘飘的海绵包,甚至七八个学生扛着一块体操垫子,来体现抗洪的危急情景,让学生去体验解放军战士与江水搏斗的感受,这与“抗洪抢险”的真实情景就大相径庭了。用这种情景能激励和锻炼学生什么呢?
三、澄清误区:情景教学不等于劳动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思想教育
把真正的劳动工具和实物直接般进课堂,模拟某种劳动的体育课,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不合适的,但也有个别专家认为是体育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生动活泼,好得很。
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精神。劳动教育必须在真实的劳动中,才能体察到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才能真正培养吃苦耐劳与热爱劳动的精神。如果在体育课上让学生系上印花围裙、挑南瓜,就算是劳动教育了,那舞台上的“劳动”与“抗洪抢险”场面的舞蹈与小品表演,岂不也可以称作劳动教育了吗?
那么,“南瓜、扁担进课堂”的情景教学,能不能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呢?这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与真实的情景相联系,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例如,心理拓展训练中的“四米逃生墙”练习,其所需要的勇敢、智慧、团结、合作、责任和信任等品质都是真实的,都是完成情景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样的情景教学是可以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的。相反,如果情景教学不需要学生真正的良好行为表现和心理意志努力,只是空洞的口号和虚无的说教,那么就不可能真正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例如,让学生近距离地投皮球来学习解放军苦练杀敌的本领与勇敢、英勇的行为,是绝不可能获得真实的效果的。
四、原因分析:错用情景教学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的体育教改中,错用和滥用情景教学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淡化运动技术思潮的影响
在“淡化运动技术”思潮的影响下,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体育就是活动,就是要让学生高兴起来,甚至认为可以不要运动技术了。因此,就想尽办法使体育课热闹起来,于是,课上讲故事的多了,设情景的多了,浓装淡抹的多了,载歌载舞的多了;相反,完整的教学过程少了,正规的教材少了,教师的传授少了,严谨的教法少了。在这样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情景教学当然也就被扭曲和误解了。
(二)缺乏对学生身心特点的了解
情景教学是有其使用对象范围的,如果用错了对象,那么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现在有些教师没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看见别人搞情景教学就也跟着搞了起来,结果别人搞得好而自己却搞不好。例如,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戴着兔子、熊猫的头饰上体育课,或是一上课就不着边际地问学生:你们想当八路军吗?这样的情景教学怎么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只能让人感到滑稽可笑。
(三)需要真实的情景选择得不真实
选择的情景缺乏真实性,与学生从事的活动没有联系。不是什么情景都适用于体育教学的,情景教学中的情景是需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并和学生从事的活动有某种联系的。例如,“搬运伤员”中的各种人体搬运活动,“冲过火力网”中的躲避和疾跑,就有一定真实性的情景。这些活动与情景相互交融,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感情,因此,就可能会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是“水中救伤员”(不是游泳课中)“打坦克”“小蝌蚪找妈妈”等题材,就缺乏必要的真实性,与学生课上的练习内容和形式相距太远,自然起不到什么作用。
(四)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不恰当
有时即便选择的情景合适,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相符,但由于方法不当,依然收不到好的效果。例如,教师使用了过于幼稚的语言,或描述的情景干巴巴的,或对情景理解不深刻而出现错误,都会使情景教学起不到好的效果。
另外,情景教学还需注意运用的时机问题,一般来说在准备活动、身体素质练习和游戏教学时运用比较合适,而在技术学习时运用情景教学就不太妥当。
(五)运用情景教学的频率过大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过于频繁地运用情景教学,即便这些情景是恰当的、合理的,那么教学效果也不一定好。因为体育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景,如竞争的情景、合作的情景、战术的情景、矛盾的情景、激战的情景、感动的情景、集体的情景等等,这些情景对学生都具有很大的魅力,是学生追求体育、热爱运动的本原性动机。我们如果是在学生还不能理解这些情景,或由于教材的因素这些情景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时,运用一些其他情景来辅助教学是有益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过于频繁地运用体育以外的情景,让这些情景充斥体育课堂,那就牵强附会了,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五、小结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法一样,有其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也有其运用的范围和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它的运用也有一定的特定要求、技能与运用频率。情景教学法并不是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也不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更不是对什么学生都能用的。情景教学法也不是用得越花哨越好。判断情景教学法运用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体锻炼和运动技术学习,是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任何偏离教学目标的情景教学法都是要力戒的,在当前的体育新课改中更是如此。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