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概论

第一节 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一、体力活动与体质的概念

(一)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

体力活动,又称身体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能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一切身体运动。体力活动包括工作相关的体力活动、家庭中的体力活动(做家务、照看小孩、园艺等)、交通中的体力活动(步行、骑自行车等)、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包括参与各种体育运动,为提高体质与健康水平而进行的体育锻炼等)。

由体力活动的定义可以看出,有体力活动就有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 EE),体力活动的多少与能量消耗成正比关系。与体力活动有关的能量消耗是人体日常能量消耗的一部分。个体每天的能量消耗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基础代谢(Basic Metabolic Rate,BMR),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70%;食物特殊动力学作用,约占10%;各种类型的体力活动与运动,约占总能量消耗的20%~30%。其中,基础代谢是最主要的部分,影响基础代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性别、身体成分等。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虽然远低于基础代谢,但它是个体日常能量消耗中最可变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可调节部分。

体育锻炼(exercise)的概念不同于体力活动,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形式,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包括徒手或器械),以愉悦身心、强身健体、改善运动能力与提高健康水平等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活动。体育锻炼的内容包括健身、健美运动、娱乐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体育锻炼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锻炼的模式(type and mode)、强度(intensity)、频率(frequency)和持续时间(duration)等。

传统的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项目多集中在通过增加休闲时间体育锻炼来减少慢性病风险,提高健康水平。但近些年来的研究证据表明,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都可以产生健康效益。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的进展,虽然人们休闲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人们在工作、家庭及交通中所付出的体力消耗越来越少,生活方式趋向于静坐少动,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间增加、静坐工作方式增加、较少使用自行车、步行等活跃交通方式、工作中体力消耗的减少等,导致日常总的体力活动消耗在减少,加之营养状况改善所带来的能量摄入增加,世界范围内人群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体力活动干预项目的干预目标不仅要关注休闲时间体育锻炼的增加,更要注重减少静坐少动行为,增加日常非休闲时间的体力活动水平。

(二)体质(Physical Fitness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将体质定义为:“机体在不过度疲劳的状态下,能以最大活力愉快地从事休闲活动的能力,以及应付不可预测紧急情况的能力和从事日常工作的能力”;并将其分为健康相关体质(health-related fitness)和技能相关体质(skill-related fitness,performance-related fitness)两类。有学者提出除以上两部分外,还应包括与基本生理功能相关的体质维度(physiologic fitness),其要素包括形态结构、代谢能力、骨骼强韧度等(图1-1)。

图1-1 体质的维度与要素

健康相关体质是指那些受生活方式或日常体力活动影响,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的体质要素,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柔韧性、体成分等。其中,心肺耐力与人的健康状况、疾病及死亡风险关系最为密切,是健康相关体质的核心要素。

技能相关体质是指保持机体最佳工作状态所必需的、与个体运动能力相关的体质要素,表现为灵敏、平衡、协调、速度、柔韧性、反应能力等。运动能力与个体运动技能、心肺功能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体形大小、体成分、动机、营养状况等有关。

生理功能相关体质主要用于医学领域,是指与维持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相关的体质要素,如形态结构的完整性、机体代谢功能、骨骼健康状况等。与个体体力活动水平相关、影响与疾病预防有关的重要生理系统功能。

随着人们对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健康相关体质成为近些年来运动科学与公共健康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内容,其概念也在不断扩展。在1994年第二次国际体力活动、体质与健康会议上Bouchard等提出健康相关体质(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应当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可以分为形态结构、肌肉功能、动作能力、心肺耐力、代谢功能等方面。他们认为,体质(fitness)中与运动能力(竞技能力、军队、特种职业所需能力)相关的部分称为技能相关体质(performance-related fitness),其评估包括心理活动测试、极量及亚极量有氧运动能力、四肢与躯干肌肉力量、爆发力及肌肉耐力、身材大小、体成分等。运动能力的测试成绩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营养及动机因素有关。除心肺功能、体成分外,技能相关体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有限。而健康相关体质更容易通过规律的体力活动得以提高,与健康的关系更为密切。Bouchard认为健康相关体质的评价指标应包括身高标准体重、皮下脂肪分布、腹部内脏脂肪、骨密度、腰腹部肌肉力量与力量耐力、心肺功能、血压、血糖、胰岛素代谢、血脂、脂类与碳水化合物比等(表1-1)。

表1-1 健康相关体质(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的评价指标

二、健康与健康决定因素

(一)健康的概念(Health

健康的概念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不断发展的。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无病即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将疾病与健康截然分开,认为只要没有生理性疾病就是健康的。在随后发展起来的生物——心理医学模式下,人们开始关注人的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而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更加注重人的整体健康状态,即形成整体的现代健康观。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这一概念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健康的概念划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生理意义上的健康是指躯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的健康,要求无病而且健康;心理意义上的健康是指精神与智力的正常;社会意义上的健康是指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的能力。三者相互作用以维护个体的健康或产生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具有三个重要特征:①突破了“无病即健康”的狭隘的、消极的、低层次的健康观;②对健康的解释从“生物人”扩大到“社会人”的范围,把人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和健康联系起来,同时也强调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对健康的影响;③从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完美。

(二)整体健康(Wellness

以往多数人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干预为主的健康促进项目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20世纪末期,人们逐渐认识到:降低疾病风险、保证机体良好的健康状态仅仅靠增强体质是不够的。例如,一个人通过规律的体育锻炼可能具有良好的心肺耐力和肌肉功能,体重控制适当;参加拉伸练习使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体质判定标准来看,他可能具有非常好的体质。但是,他可能同时具有很多健康风险因素,如吸烟、过度饮酒、压力过大、摄食过多饱和脂肪酸等,这些因素仍可使其处于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危险中而不自知。这些人可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直到出现某些严重健康问题。因此健康不能只是具有良好的体质或暂时没有疾病,而是具有保持健康所需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适的身心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与整体健康(wellness)的概念应运而生。

整体健康是指持续地、有意识地努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整体健康共包括7个维度:身体、情感、心智、社会、环境、职业、精神的健康(图1-2)。整体健康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目标,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一种理性选择。整体健康不仅决定于个体的健康选择,还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健康促进不仅关注个体的健康,同时注重创造有利于人群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图1-2 整体健康的7个维度

(三)健康决定因素(Determinants ofHealth

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1974年,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前部长Marc Lalonde发表了一篇题为《加拿大健康新观点》(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的著名报告,在理论上全面阐述了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所发现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出了健康领域概念(health field concept),突破了传统认为所有的健康改善都源自医学的狭隘观点,将健康的决定因素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他把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四大类: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及卫生服务的可得性。这份报告引起了人们对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这一问题的关注,进而促进许多非政府组织与发达国家政府机构实施健康促进项目来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健康决定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与讨论。1990年,社会流行病学家Evans和Stoddart提出了健康多因素决定模式(图1-3),在该模式中,将健康状态分为三个层次:疾病(disease)、健康与功能(health and function)、安康(well-being)。说明了个人的疾病、健康与功能同时受到社会环境、物质环境、卫生保健服务和遗传环境的多重影响。

图1-3 健康的多因素决定模式

(Conceptual Fra mework for Patterns of Deter minants of Health)

(引自:Evans RG,Stoddart GL.Producing health,consuming health care.Soc Sci Med. 1990;31:1347~1363.)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1988年第13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多种形式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向个体或群体传播健康知识、使人们树立健康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达到终生受益健康目的的过程。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教育活动,强调改变人们的行为,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它重点研究知识的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健康教育的特点在于使人们自愿地参与到决定自身健康的实践活动中去,当人们在接受了有关自我保健知识的传授与技巧之后,会自觉地去掉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而这种改变的持久性与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成正比。环境的改善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行为干预(intervention),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问题时,有能力作出正确的行为抉择。

(二)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健康促进最早由医学史家Henry E.Sigerist于1945年提出的。他把医学定义为4个方面的功能: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现代健康促进源于健康教育。它是公共卫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渥太华宣言》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Brundland在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指出: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健康促进远远超出以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它要求调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广泛力量,改变影响人们健康的社会和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1996年,Hamilton N等提出人群健康与健康促进的综合模型(图1-4),该立体模型的正面表示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即应当在哪些方面采取行动(on what should we take action?);模型的侧面是健康促进的关键策略即如何采取行动(how should we take action?);模型的上面是采取行动的客体,即应当对谁采取行动(whom should we act?)。该模型形象地描述了人群健康与健康促进的综合策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循证研究与循证决策的基础上。

图1-4 人群健康与健康促进综合模型

(引自:Hamilton N,Bhatti T.Population Health Promotion:An Integrated Model of Population Health and Health Promotion.Ottawa,Ontario,Canada:Health Promotion Development Division,Health Canada;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