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体力活动水平评估

目前用来评估体力活动水平的方法有问卷法、客观生理指标监测法及能量消耗估算法等。

一、根据心率和自觉疲劳程度分级

根据体力活动中心率达到最大心率或储备心率的百分比,可以对有氧运动进行强度分级(表3-3)。在评估体力活动总量时,还需要同时考虑活动持续时间的信息。

表3-3 有氧运动相对强度分级

HRR:Heart rate reserve,储备心率;HRmax:Maximal Heart rate,最大心率;RPE: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自觉尽力程度量表

引自:DE Warburton,et al.2006,Prescribing exercise as preventive therapy.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74:961-974.

二、根据能量消耗估计

目前国际上普遍推荐的体力活动量是除日常基本体力活动外,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这一建议是建立在大量循证研究证据基础上的。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或75~150分钟较大强度体力活动,从能量消耗的角度估计,相当于500~1000 MET·min/wk。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发布的2008年体力活动指南中,按照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量将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不活跃、低、中、高4个等级(表3-4)。

表3-4 体力活动水平分级

不活动即只有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体力活动,是一种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低体力活动水平是指除日常基本体力活动外,从事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但每周活动时间累计少于150分钟,或从事较高强度体力活动,但时间少于75分钟;中等体力活动水平为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累计在150~300分钟,或较高强度体力活动75~150分钟,是目前体力活动指南中为获得健康效益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高体力活动水平为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累计超过300分钟,或较高强度体力活动超过150分钟,从获得健康效益的多少来讲,目前尚无体力活动量的上限值,但是随着体力活动的增加,在获得健康效益的同时,相关的运动风险也增加。

三、根据每日步行量分级

在有关步行行为的研究中,可以根据每天步行的步数,进行体力活动水平分级(表3-5)。

表3-5 每日步数与体力活动水平

四、根据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分类

在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国第三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中,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按过去一年中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持续时间和锻炼时的运动强度3项参数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简称“经常锻炼”),其标准是:每周参加3次(含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以上;第二类“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简称“偶尔锻炼”),包括参加体育锻炼但达不到以上“经常锻炼”标准的人群;第三类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

五、根据工作中与工作之外体力活动分类

在中国卫生部内部发行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社区干预手册》中,将体力活动分为与工作有关的体力活动和工作以外的体力活动,对二者进行综合评分之后,将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体力活动缺乏、较低、中等及较高四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