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遵循学校办学规律,调动整个学校从领导、体育管理部门、其他有关部门、体育教师到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整合学校管理资源,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用最佳手段和方法,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组织、指导、检查、评定,促进基础建设,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一整套科学体系。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它有别于体育院校的课程教学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管理的范畴包括机构配置、群体活动、课堂教学、业余训练、体质健康、场馆器材、体育经费、体育师资、科学研究等,以及为体育课程教学服务的其他方面。
学校要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包括群众体育活动、体育课堂教学、业余训练竞赛,是在校学生在德、智、体、美四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课程体系,不能简单地看成为一个教学科目,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多方面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
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是通过各种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心健康、积极参与运动、适应社会环境的目的。
体育课程要突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加强对体育课程的管理。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对项目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的选择,在符合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使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参与,以达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强体质的目的,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体育课程要突出对体育文化的传播,加强对体育基本知识课程的管理。通过体育理论课、体育欣赏课、体育实践课的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使学生具备体育文化素养,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体育课程要突出学生群体活动,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管理。通过组织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竞赛,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运动场馆来,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课程要突出课堂教学,服务于课外活动,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把学生群体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为群体活动培养更多的积极分子和专门人才,使两课时的课堂教学达到七课时的辐射效果。
体育课程要突出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加强对业余训练的管理。兴趣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愈高”。体育课程就是要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具备运动的技能,都可以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受益。同时,普通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使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国争光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体育课程要突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这几年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要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意识、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以及洁身自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场馆器材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减少人为损耗,增加经济效益;加强对体育师资的管理,提升自身素养,增强团队实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加强体育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优化整合学校管理资源,追求投入的最小化和产出的最大化,使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可持续性地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